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防治鸡白痢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各种品种的鸡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以2~3周龄以内的鸡发病率和病死率为最高,呈流行性。笔者用自拟中药方剂和西药土霉素、氟派酸粉、呋喃唑酮、磺胺类药物联合用药防治雏鸡白痢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和火鸡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雏鸡,一般5~6日龄开姑发病,10~14日龄时死亡达到高峰,临床上以拉白痢为明显特征:成年鸡呈慢性或隐性感染,表现为产蛋率和孵化率下降,死亡率低.目前没有理想菌苗预防、药物治疗以抗生素类、磺胺类等药有效果,但易形成耐药性,中草药对鸡白痢有很好的疗效,又不易形成耐药性,现介绍几个近年来中草药防治鸡白痢的方剂。  相似文献   

3.
<正> 鸡白痢病属于细菌性传染病,可通过药物预防和治疗。 1 鸡白痢的症状特点 1.1 20日龄以内的雏鸡多发,死亡率也最高,如于3日龄内发病,则系胚内感染。 1.2 发病雏鸡以排出白色、浆糊状稀粪,肛门周围的羽毛有白色、石灰样粪便污染为特征。 1.3 病雏羽毛蓬乱、嗜睡、怕冷、扎堆,常聚于热源附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蛇含委陵菜提取物对雏鸡白痢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不同提取方法(水煎法、水煎醇提法、微波提取法、乙酸乙酯提取法、乙醇分级提取法)对蛇含委陵菜进行提取,测定不同极性段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筛选出最佳提取方法,然后以蛇含委陵菜水提物自拟高、中、低3个剂量组,经口灌服人工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的1日龄雏鸡,以诺氟沙星为药物对照,评价其对雏鸡白痢病的治疗效果.[结果]水煎法获得的蛇含委陵菜水提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佳,MIC分别为5.21和10.41mg/mL;在人工感染治疗试验中,雏鸡在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18h后,以每天经口灌服1次蛇含委陵菜水提物(0.75 mL/羽),连续3d,其治疗有效率达86.7%.[结论]蛇含委陵菜水提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安全低毒,原材料价廉易得,具有较高的研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桔百颗粒(乐康宁)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临床防治效果,为利用中药防治IB提供新思路。【方法】将130羽1日龄非免疫雏鸡随机分为桔百颗粒预防组、治疗组、药物对照组、免疫组、模型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免疫组30羽,其他组均为20羽。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他组均于15日龄时滴鼻点眼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毒株,预防组在感染前5 d(10日龄)饮水给药;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均在发病超过半数时给药治疗;免疫组则在7日龄免疫H120疫苗(免疫后一部分给药,另一部分不给药)。统计感染后各组雏鸡的发病率、保护率、治愈率及呼吸道症状评分,同时统计感染后其体重增长及免疫器官指数,并测定血清IBV特异性抗体。【结果】感染IBV后第8 d(23日龄)统计发现,预防组的保护率为50.00%,免疫不给药组的保护率为45.00%;治疗组的治愈率为66.67%,药物对照组为58.82%;免疫不给药组的呼吸道症状评分最低,预防组和治疗组次之。停药后第12 d(36日龄),治疗组雏鸡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下同);感染IBV后第14 d(29日龄),治疗组雏鸡的IBV抗体水平达峰值,感染IBV后第21 d(36日龄)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免疫并给药组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免疫不给药组。【结论】桔百颗粒有效降低IB发病率及治愈患病雏鸡,是通过促进脾脏等免疫器官发育,进而促使机体抗体生成、延长抗体维持时间、增强机体免疫力来实现,尤其对于呼吸型IB具有良好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使用芽孢杆菌活菌制剂对雏鸡白痢病进行预防性和治疗性试验。预防后的0-35日龄雏鸡发病率仅为0.20%,成活率达99%,对3-15日龄发病雏鸡治愈率可达84.1%。结果表明,该制剂优于同类药物预防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白痢鸡粪培养蝇蛆,探究蝇蛆抗菌肽对鸡白痢沙门菌感染雏鸡的治疗效果。【方法】用鸡白痢沙门菌感染雏鸡,收集雏鸡粪便培养蝇蛆,粗提蝇蛆抗菌肽,测定其含量和抑菌活性,试验同时设健康鸡粪便培养的蝇蛆抗菌肽作为对照。分别用白痢鸡粪和健康鸡粪培养的蝇蛆抗菌肽治疗白痢病鸡,测定其肠道细菌数量和治愈率,试验同时设抗生素组(恩诺沙星)和未治疗对照组。【结果】白痢鸡粪培养的蝇蛆抗菌肽含量显著高于健康鸡粪培养的蝇蛆抗菌肽(P0.05);2种鸡粪培养的蝇蛆抗菌肽对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但白痢鸡粪培养的蝇蛆抗菌肽的抑菌活性显著高于健康鸡粪培养的蝇蛆抗菌肽(P0.05);蝇蛆抗菌肽治疗白痢病鸡后,白痢鸡肠道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未治疗组)(P0.05),稍高于抗生素治疗组(P0.05),但白痢鸡肠道细菌数量均达到健康鸡的标准范围。白痢鸡粪培养蝇蛆抗菌肽组的治愈率为43.33%,与健康鸡粪培养蝇蛆抗菌肽组和抗生素组差异不明显。【结论】白痢鸡粪培养的蝇蛆抗菌肽对沙门菌感染的鸡白痢病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二、科学用药讲方法适时预防疾病疾病具有特定的易感日龄、发病季节及环境条件等,根据这些情况应有针对性地用药。如预防雏鸡白痢应于雏鸡7日龄前开始,预防雏鸡球虫病应于21日龄前开始,在气温变化大的季节应注意预防鸡的霉形体病和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开发中药防治畜禽沙门氏菌病,根据沙门氏菌病中兽医辩证进行中药组方,为今后畜禽养殖减抗限抗的替代疗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检测复方板蓝根口服液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扫描电镜观察菌体形态变化。试验选取150羽1日龄雏鸡,随机取出30羽做空白组,其余120羽人工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制备雏鸡感染模型。将感染雏鸡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和中药预防组,每组30羽。观察雏鸡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于治疗后1、3和5 d检测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实时荧光PCR检测禽β-防御素6 (avian beta-defensin 6,AvBD6)和鸡Toll样受体15 (chicken toll-like receptor15,ChTLR15)在雏鸡小肠中的转录水平。【结果】体外试验结果显示:MIC和MBC分别为62.5和125 mg/mL;扫描电镜下可见菌体出现溢缩,断裂形成许多残体,形状不规则。中药预防组可降低雏鸡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预防组和中药治疗组均可降低IL-1β和TNF-α含量。而ChTLR15和AvBD6在感染初期表达量高,治疗后期趋于正常。【结论】复方板蓝根口服液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杀菌机制是通过改变菌体的形态结构使细菌丧失活性。试验证实复方板蓝根口服液可有效预防雏鸡沙门氏菌感染,并能有效降低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1.预防鸡白痢食醋1份加水20份,配成淡醋水,1~7日龄雏鸡每天饮服.  相似文献   

11.
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20日龄雏鸡出现有关节肿胀,拉白色稀粪和少量死亡等症状的疾病病因,为鸡场的疾病诊断和防治提供建议和有效措施。[方法]采集病鸡样品并进行了细菌学检验。通过细菌分离、PCR、生化试验和回鸡试验鉴定出5株鸡白痢沙门氏菌。[结果]用这些分离株感染SPF雏鸡,能复制出与自然感染一致的病例。[结论]鸡白痢沙门氏菌是造成该养殖场本次疾病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2.
用EM防治雏鸡白痢,主要是促进雏鸡肠道正常菌群的形成,抑制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生长,以及通过EM中放线菌群所产生的对敏感微生物有选择性的抗生素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杀灭作用,从而达到防治雏鸡白痢的目的。本试验通过对雏鸡进行EM饮水和饲喂EM发酵饲料,有效地防治了雏鸡白痢。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来自河南省部分地区的腹泻病(死)鸡进行病原确诊及了解病原对药物的敏感性,恰当采集动物病料进行细菌常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鉴定出5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和17株鸡源志贺氏菌。分离的志贺氏菌中,痢疾Ⅰ型5株,痢疾Ⅱ型3株,鲍氏多价1株,福氏多价1株,其余7株尚未定型。每株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对试验鸡的致病性不同,沙门氏菌发病率为40%~80%,死亡率为10%~20%;志贺氏菌发病率为30%~100%,死亡率为0~9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5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80%(4/5),对罗红霉素、甲氧苄啶和四环素的耐药率高达100%(5/5);但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阿奇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较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80%(4/5)、80%(4/5)、80%(4/5)、100%(5/5)、100%(5/5)。多数志贺氏菌对四环素、甲氧苄啶、罗红霉素耐药,耐药率分别为82.35%(14/17)、88.24%(15/17)、100%(17/17);而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阿米卡星较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88.24%(15/17)、94.12%(16/17)、94.12%(16/17)。由此可见,在临床上可选取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和阿米卡星作为防治鸡腹泻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BBDL菌种制剂对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给初生仔猪每天每头口服63亿个BBDL菌为试验A组,不给口服菌或药物的仔猪为空白对照。给断奶仔猪每天每头口服31.5亿个菌为试验B组,以每天每头口服0.1g痢特灵的断奶仔猪为对照。试验期7d,观察BB-DL菌制剂对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效果。结果:初生仔猪服用BBDL菌制剂的仔猪保护率为100%,空白对照发生大肠杆菌病20%(P<0.01)。断奶仔猪的试验组保护率为100%,痢特灵药物对照发病率10%(P<0.01),差异均极显著。从而得出结论:用BBDL菌制剂预防仔猪大肠杆菌病有良好的效果,可替代部分抗生药物。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一种快速检出S.p.和S.g.的简易方法——吖啶橙免疫荧光菌团培养浓集法(AOIFBC法)。此法将吖啶橙高倍稀释后与少量沙门氏菌0:9单因子血清混合,配制成吖啶橙荧光抗体(AOFA),然后取少量加入经4小时增菌的液体标本中,再孵育1—4小时,可使与抗体结合的S.p.或S.g.凝集繁殖成亮绿色荧光菌团,低速离心沉淀后,在低倍荧光镜下容易检出。荧光菌团可取出培养进一步验证。试验表明,此法敏感度比无吖啶橙的显微沉淀凝集试验和玻片凝集试验分别高100倍和2500—5000倍。作AOIFBC法检查,特异性强:与鼠伤寒沙门氏菌等七种常见细菌无交叉荧光菌团形成;敏感度高:每毫升含S.p.活菌84×10~2个和S.g.活菌76×10~1个以上,可呈“++”→“++++”荧光菌团。本法对雏鸡粪液模拟标本检测,获得肯定的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16.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人工诱发鸡白痢病疗效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乙基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及氯霉素对人工诱发病白痢病的药效研究。首先以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上述5种药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然后对实验性鸡白痢病用上述药物进行饮水给药5天的疗效试验。结果表明: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乙基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及氯霉素对鸡白痢沙门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是0.2、0.025、0.1、0.4及12.8mg/L。50mg/L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乙基环丙沙  相似文献   

17.
旨在了解鸡白痢沙门氏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情况。对疑似雏鸡白痢的33份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形态学观察和生化试验,鉴定出26株鸡白痢沙门氏菌。采用Kindy-Bauer法检测分离菌株对14种抗菌药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多粘菌素B、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较为敏感,耐药率分别为11.54%、0、7.69%、0、19.23%和15.38%;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链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耐药性较强,耐药率分别为53.85%、65.38%、57.69%、100%、69.23%、61.54%、76.92%和53.85%。且所有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性,其中以6耐和7耐的菌株为主,分别占42.31%和30.77%。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株对多数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加强对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监测,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疾病流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场常见传染性疾病之一。对鸡白痢的流行特点、传播途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了总结,结合诊断和防治实践经验,提出了以防控病原为主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氏菌的PCR-RFLP分子鉴别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fliC基因可变区两端的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PCR扩增出约600bp的产物,用Hin6I对PCR产物进行酶切,经RFLP分析区分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的生物型。利用该技术对6株鸡白痢沙门氏菌标准株及2株鸡伤寒沙门氏菌标准株进行分子鉴别,得到的结果与预计的RFLP模式相符,证明该方法可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191株鸡沙门氏菌进行分子鉴别,191株中有185株分离株符合鸡白痢沙门氏菌的RFLP模式,6株分离株符合鸡伤寒沙门氏菌的RFLP模式,其中有176株PCR—RFLP鉴定结果与生化特性符合率达100%,另有15株根据生化特性不能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