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在故县水库90个规格为12m×4m×4m的网箱中进行鲟鱼成鱼网箱规模化养殖试验,取得成功。5月中旬投放鲟鱼种,平均规格125g/尾,投放密度41/m2,养殖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10月中旬至12月份完成生产、销售。试验共生产鲟鱼成鱼15.56万尾,105.8吨,平均产量245kg/m2,平均规格0.68kg/尾,成活率88.4%;共投喂饲料166吨,饲料系数1.98,平均利润154.7/m2元,投入产出比为1.29:1。  相似文献   

2.
国外简讯     
虾池内设置网箱饲养罗非鱼  为提高池塘养殖效益 ,降低饲料成本 ,美国水产科研人员进行了在罗氏沼虾主养池内设置网箱饲养尼罗罗非鱼的试验。投喂的是酒糟饲料。虾池面积 0 .2hm2 ,放养罗氏沼虾苗80 0 0尾 ,池内设置 1m3 的网箱 9个 ;分别放养 2 0 0尾平均体重 2 6 g的尼罗罗非鱼。日投饲 2次 ,试验时间为 12周。非颗粒酒糟饲料含蛋白质 2 6 % ,颗粒酒糟饲料含蛋白质2 3% ,对照饲料为鲇鱼商品饲料 ,含蛋白质 31%。结果表明 :投喂鲇鱼商品饲料的尼罗罗非鱼 ,体重增长快 ,产量最高 ,但饲料成本高 ,每增重1kg需花成本 0 .6 6美元 ;而投…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在中国福建省泉州市进行,旨在示范用豆粕型饲料在近海网箱将美国红鱼从鱼种养殖至商品规格的生长性能。试验将美国红鱼放养在3个6.4米~3的网箱内,放养密度为1000尾/箱。投喂的饲料为粗蛋白43%和粗脂肪12%的饲料,该饲料的配方中含有52%的大豆粕,以部分替代鱼粉。经89天的饲养,美国红鱼从227克长至平均1037克。3个网箱的平均毛产量为121千克/米~3(775千克/箱)。平均成活率为74.9%。平均饲料转化系数为1.77:1。平均的净收入为人民币5096元/箱(575美元/箱),并取得26.6%的投资回报率。用豆粕型饲料养殖美国红鱼展示了快速的生长,在89天内即可长至目标商品规格500克的2倍。在试验第55天,因美国红鱼换箱操作及因此对鱼类的应激导致了鱼类的高死亡率,从而使饲料系数受到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吉林省在主养鲫鱼的稻田里搭养了偏冷水性的柳根鱼,取得了很好的养殖效果。在约10000m~2的稻田中央挖500m~2的渔涵,四周及中央挖0.6m宽的"田"字形鱼沟,放养体重150g/尾的彭泽鲫鱼种1000尾,体长10cm左右的柳根鱼鱼种3000尾,共投喂饲料500kg,共产稻谷7500kg,产出平均体重510g/尾的彭泽鲫商品鱼500kg,平均体重78g/尾的柳根鱼商品鱼150kg。在稻谷产量与未养鱼时产量基本相当的情况下,鲫鱼和柳根鱼总共增收15000元。  相似文献   

5.
水库网箱不同饵料养殖匙吻鲟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德志  肖慧 《水利渔业》2006,26(1):24-25
在水库网箱中进行了3种不同饵料养殖匙吻鲟试验,分别为不投饵但灯光诱饵、投喂鱼块和投配合饲料。初放鱼种平均体长16~18 cm,平均体重20~25g,放养密度为7.5~22.5尾/m2。经过近8个月的饲养,养殖成活率平均94.4%。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的生长最快,平均体重为1.26 kg;鱼块组的生长次之,平均体重0.78 kg;不投饵组平均体重仅0.42 kg。  相似文献   

6.
将体长2.4~3.00锄,平均体长2.64 cm;体重2.37~3.16 g,平均体重2.68 g的鞍带石斑鱼鱼苗在水温17.扣24~6℃、海水盐度31.2条件下进行室外水泥池培育.采取逐渐添加淡水降低盐度至18~19;以鱼体重4%~6%日投喂量投喂用鱼浆或鲜虾浆与幼鳗粉料混合制成的湿性饲料的方式.经过52 d的培育,鱼苗体长增至4.7~6.8 cm,平均体长增长3.12 era/尾,增长率121.44%;体重增至5.73~8.64g,平均体重增重4.84 g/尾,增重率180.6%.培育存活率97.4%.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斑点叉尾鱼回无公害健康养殖模式,提高鱼回鱼养殖技术,促进峡江县鱼回鱼产业化发展,我们于2 0 0 4年在江西省峡江县鱼种场利用美国大豆协会80 :2 0池塘养殖模式和全植物性蛋白豆粕型膨化浮性饲料进行了斑点叉尾鱼回夏花养至鱼种的示范试验,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三口试验池塘中斑点叉尾鱼回经过10 9d饲养后平均体重从1.0 7g长到38.81g。鱼的总产量为16 15 .4kg ,平均成活率为86 .8%。三口池塘饲料的平均系数为0 .96 ,净收入为16 46 .0 5元/亩,投资回报率平均为6 2 .3%。试验结果表明,设计合理的养殖模式,采用优质饲料,是实现健康养殖,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对唇和花进行了网箱养殖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蓄水池内搭建网箱,分别放养平均规格38.7g/尾和39.1g/尾的Ⅰ冬龄唇和花冬片鱼种,放养密度0.98kg/m2,投喂饲料粗蛋白38%~40%的人工配合饲料,经240d养殖期,唇平均规格达到226.8g/尾、花平均规格219.8g/尾;试验结果经两样本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t=2.23>t0.05=2.02,唇与花的体重增长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鲈-中国对虾-罗非鱼混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6年 5~ 10月在 1.7hm2 池塘中设 6个 5.0m× 5.0m× 2 .0m陆基围隔 ,研究了鲈 (Lateolabraxjaponicus)、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和台湾红罗非鱼 (Oreochromismossambicus×O .niloticus)投饵混养的养殖模式。鲈和罗非鱼放养在围隔内的浮式网箱中 ,对虾散放在围隔中 ;鲈在围隔中设 3个放养密度 ,分别为 0 .76、1.52和 2 .2 8尾 /m2 ;对虾 ( 2 .2 8尾 /m2 )和罗非鱼 ( 0 .2 4尾 /m2 )均为单一密度 ,每个处理 2个重复。给鲈投喂冻杂鱼 ,对虾不投喂。实验结果表明 ,鲈出塘体重 ( 2 14.2~ 34 8.3g)和成活率 ( 2 6.3%~ 10 0 .0 % )随放养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净产量为 174 3.3~ 2 4 68.7kg/hm2 ,生产力为 3.2 6g/d·m2 ,负荷力 2 50 0~2 80 0kg/hm2 。鲈的密度为 1.52尾 /m2 时 ,对虾的出塘体长 ( 10 .2 5cm )、产量 ( 58.35kg/hm2 )和成活率( 17.55% )最高 ,生产力为 0 .4 3g/d·m2 。鲈的适宜放养密度为 38尾 /m2 ,与对虾和罗非鱼的适宜数量比为 1∶( 3~ 4 )∶0 .2 4。还讨论了 3种生物调节水质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边绍新  马云聪 《河北渔业》2013,(11):40-40,57
试验在前期纳足海水,后期添加淡水,全程不换水的条件下,对比全部投喂配合饵料和中后期改投蓝蛤鲜活饵料两种不同投喂方式养殖"黄海1号"中国对虾的效果,发现前者明显好于后者,平均单产、成活率、收获规格分别达到765kg/hm2、47.2%、27g/尾,分别比后者的667.5kg/hm2、44.5%、25g/尾,高14.6%、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