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季猪舍内温湿度与有害气体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冬季不同类型猪舍(妊娠舍、分娩舍和保育舍)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浓度的变化规律、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猪场的环境调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1412型光声多点气体检测仪,RC-4HC温湿度计以及Testo425型风速仪,分别监测猪舍内的NH3和CO2、温湿度和风速的动态变化。监测高度设在距离地面0.8m和1.5m处,每日间隔2小时监测1次,连续监测3d。结果显示:分娩舍内的温湿度最高,其次为保育舍,妊娠舍最低;而风速则相反,妊娠舍内风速最高,其次为保育舍,分娩舍最低;妊娠舍、分娩舍和保育舍内的NH3浓度范围分别为9.16~11.17mg/m^3,9.52~10.79mg/m^3和8.08~8.31mg/m^3;CO2浓度范围分别为2687~4107mg/m^3,3084~3792mg/m^3,1654~2233mg/m^3;通过三个舍内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温度、湿度、NH3与CO2彼此间显著相关。研究表明NH3浓度水平表现为分娩舍>妊娠舍>保育舍>舍外,四者均未超过国家标准(20mg/m^3)。CO2浓度水平表现为分娩舍>妊娠舍>保育舍>舍外,三种类型猪舍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1500mg/m^3)。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选用不同的保育及育肥猪舍,通过分别控制保育及育肥舍日清粪次数、猪只日龄及清粪方式设计了4组试验,分别探究保育舍日清粪次数、猪只日龄及育肥舍日清粪次数、清粪方式对猪舍内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NH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保育舍的日清粪次数对温湿度及有害气体浓度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增加育肥舍的日清粪次数可以显著降低舍内NH3浓度,而清粪次数过于频繁也使得舍内CO2浓度上升;随着猪的日龄增长,舍内的温湿度及有害气体浓度均有所增加;采用不同清粪方式的育肥舍中,水冲粪尿沟的育肥舍内NH3浓度显著低于只冲粪沟的猪舍。因此在猪舍的粪污管理中要注意及时清理粪尿沟,随着猪只日龄增加适当加强舍内通风,维持冬季猪舍良好的生长环境需求。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分别对发酵床猪舍和传统猪舍的H2S和NH3浓度进行测定。上午8时发酵床猪舍H2S(mg/m3)浓度为:保育舍(3.14±0.32)、母猪舍(2.25±0.47)、育肥舍(2.31±0.21),NH3(mg/m3)浓度为:保育舍(2.54±0.62)、母猪舍(4.61±0.94)、育肥舍(1.24±0.75);传统猪舍H2S(mg/m3)浓度为:保育舍(5.42±1.63)、母猪舍(6.41±1.73)、育肥舍(7.92±1.46),NH3(mg/m3)浓度为:保育舍(4.84±0.87)、母猪舍(7.42±1.15)、育肥舍(8.26±1.35)。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床猪舍H2S和NH3浓度显著低于传统猪舍。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保育猪发病死亡率,笔者介绍了哺乳仔猪管理、保育舍的准备工作、断奶仔猪管理、保育舍日常工作和保育猪的疾病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5.
仔猪断奶后转入保育舍,饲养5周-6周,此阶段称为仔猪保育阶段。饲养保育仔猪的工作重点包括: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消除各种应激因素;采取预防保健措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配制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全价日粮,科学饲养。总之要确保仔猪在保育期内有较高的育成率,为以后的生长阶段和育肥阶段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比电热地暖和红外线保温灯两种保温技术对哺乳、保育仔猪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地暖保温的仔猪增重加快,分娩舍哺乳仔猪平均日增重提高9.7g/头,小保育舍仔猪提高44g/头;饲料转化率提高,小保育舍仔猪饲料利用率提高10.8%;节能增收明显,合计增利54.15元/头。地暖保温技术能够给哺乳、保育阶段的仔猪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促进仔猪生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金华某中猪场自1998年7月保育舍仔猪(30~70日龄)发生大面积的仔猪咬耳症状,严重影响了仔猪生长速度和出口中猪质量。10月开始采取降低保育舍的饲养密度,控制了咬耳症。现报告如下。1猪舍结构及工艺流程保育舍系三列式全封闭猪舍,人字型屋顶,木板吊顶计...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保育仔猪的死淘率急剧飙升,不少猪场仔猪保育工作曾一度陷入了极为糟糕的境地。笔者曾在广东省内某些猪场目睹过仔猪保育工作中的惨重现状:肇庆市某规模化猪场存栏生产母猪1200多头,哺乳阶段仔猪生龙活虎,长势良好,但转入保育舍2~3周后,则陆续出现食欲不振、咳喘、发烧、畏寒扎堆、被毛粗乱、皮肤苍白、有时黄疸、拉稀、废食、渐进性消瘦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微生物除臭菌剂的除臭效果,推广微生物除臭技术,在湖南省长沙市某规模猪场2条生产线中各选择2栋保育舍进行微生物除臭菌剂的应用评估试验。试验舍利用背负式喷雾器对地面、墙壁、空气进行手动喷雾,每天喷雾1次,喷雾时间为每天下午17时30分,试验周期为30天;对照舍常规饲养。结果表明,2条生产线中,试验舍的氨气浓度和舍内温度均显著低于对照舍,湿度高于对照舍。  相似文献   

10.
保育猪简称断奶仔猪,其生长发育快、对疾病的易感性高等特点,所以要精心喂养。那么怎么样才能养好呢?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养好保育猪应做到以下几方面:1调栏对刚进入保育舍的仔猪进行调栏,做到每个栏舍内仔猪大小体重均匀,过瘦小以及患病仔猪需要隔离饲养。降低饲养密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分别对发酵床猪舍和传统猪舍的H2S和NH3浓度进行测定。上午8时发酵床猪舍H2S(mg/m3)浓度为:保育舍(3.14+0.32)、母猪舍(2.25±0.47)、育肥合(2.31±0.21),NH3(mg/3)浓度为:保育舍(2.54±0.62)、母猪舍(4.61±0.94)、育肥舍(1.24±0.75);传统猪舍H2S(mg/m3)浓度为:保育舍(5.42±1.63)、母猪舍(6.41±1.73)、育肥舍(7.92±1.46),NH3(mg/m3)浓度为:保育舍(4.84±0.87)、母猪舍(7.42±1.15)、育肥舍(8.26±1.35)。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床猪舍H2S和NH3浓度显著低于传统猪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初冬时节肉牛舍的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对肉牛舍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方法]对阿克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肉牛养殖场的1栋牛舍中的CO2、NH3、CH4和H2S4种主要有害气体以及空气中的PM10、TSP进行现场测定,并对牛舍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测定结果显示,肉牛舍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标中CO2平均浓度为404mg/m3;NH3平均浓度为4.0mg/m3;CH4和H2S平均浓度<0mg/m3;PM10平均浓度为0.04mg/m3;TSP平均浓度为1.222mg/m3;CO2、NH3、CH4、H2S、PM10、TSP最高浓度和日平均浓度均低于畜禽舍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结论]该肉牛舍的空气质量属于清洁级别,符合肉牛养殖环境标准。  相似文献   

13.
最近在诊疗过程中发现在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出现了皮肤病,发病率为5~10%左右,发病猪大多集中在从分娩舍仔猪和转到保育舍2周内的仔猪(1~6周龄),本文将对此种情况进行简单分析,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1进行科学断奶,防止断奶应激 对仔猪断奶可实行"三维持、三过渡"的原则."三维持"一是仔猪断奶后不直接转入保育舍而是维持在原圈饲养(将母猪转移)一周,然后再转入保育舍饲养.二是仔猪转入保育舍后,维持原用饲料(乳猪料)继续饲养1~2周.三是维持原窝转群和分群,不轻易进行并群或调群.  相似文献   

15.
王成  邹永平 《养猪》2000,(4):16-16
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资料来自本公司原种猪场 1 997~ 1 998年度长白母猪繁殖性能原始记录。1 2 本公司原种猪场采取工厂化全封闭生产模式 ,从配种 -妊娠 -分娩 -保育 -育成实行工厂化作业 ,全进全出的管理。根据其生产特点与要求 ,分阶段进行饲养 ,妊娠母猪产前 5~ 7天转入分娩舍 ,分娩栏采用网上限位栏 ,哺乳仔猪 2 8日龄离乳。离乳后母猪赶到配种舍 ,仔猪原圈留存 3~ 4天后转入保育舍 ,保育舍仔猪采用网上培育于 70日龄转到育成舍。1 3 配种方式是人工辅助的自然交配 ,采用重复配的方式 ,即采用同一只公猪间隔 8~ 1 2小时再配…  相似文献   

16.
旨在分析探究规模化猪场舍内颗粒物、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分布特点。试验选取了江苏省靖江市一个半封闭式现代化猪场作为试验猪场,分别监测了保育、育肥舍不同位置(南、北、前、后、外)和不同高度(0.5、1.0及1.5 m)的颗粒物(TSP、PM10、PM2.5)与NH3和CO2浓度、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以及风速等。每个舍连续监测3 d,监测时间段为07:00~19:00,每2 h监测一次,全天监测7次。结果显示:猪场舍内颗粒物与有害气体浓度随着舍内湿帘、风机开启与否及猪体的运动情况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喂料与风机开启阶段,颗粒物浓度呈现升高和降低的相反趋势;舍内TSP浓度及NH3浓度分别最高达到0.822 mg/m3和12.01 mg/m3。猪舍内中部位置的TSP及NH3、CO2浓度均显著性高于四周靠窗位置(P0.05);猪场舍内颗粒物(TSP和PM10)显著高于舍外(P0.05)。研究表明:半封闭式猪场舍内颗粒物与NH3和CO2呈规律性变化,通风量、温湿度及猪体的活动量等均会影响猪舍内颗粒物及NH3和CO2的浓度,舍外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养殖舍内。  相似文献   

17.
对河北省北方山区4种建筑类型的奶牛舍和3种犊牛舍在冬季舍内外空气中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奶牛舍中只有大跨度有窗密闭舍能检测出NH3含量,且NH3的日变化和垂直分布变化明显。早上NH3含量最高,是其他时间段NH3含量(中午、下午和晚上)的2.6~5.0倍,垂直空间分布上高度(0.6~1.8 m)与NH3含量成正比。所测3种犊牛舍中只有密闭性较好、有窗密闭舍能检测出NH3。从CO2检测结果分析,奶牛舍中大跨度有窗密闭舍的CO2含量最高,早晚含量高达约2 660 mg/m3,而半开放奶牛舍CO2含量最低,约553 mg/m3,且除了半开放舍,所有奶牛舍一天中的CO2含量均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的日变化规律;各时间段内3种犊牛舍内CO2含量差异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中午除外)。另外,所有奶牛舍和犊牛舍内的CO2含量均明显高于舍外。该研究可为牛舍的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一)进行科学断奶,防止断奶应激对仔猪断奶断奶可实行"三维持、三过渡"的原则. "三维持":一是仔猪断奶后不直接转入保育舍而是维持在原圈饲养(将母猪转移)一周,然后再转入保育舍饲养.二是仔猪转入保育舍后,维持原用饲料(乳猪料)继续饲养1~2周.三是维持原窝转群和分群,不轻易进行并群或调群.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采用环境自动控制技术(冬季热风炉采暖,夏季湿帘-风机降温)的试验分娩舍、保育舍和相应的对照舍(冬季火炉采暖,夏季自然通风降温)进行了环境对比试验,以及环境因素对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对比。结果表明,试验舍的环境条件明显好于对照舍:试验舍哺乳仔猪断奶成活率冬季、夏季分别为96.37%和95.36%,比对照舍分别提高4.28和6.97个百分点:冬季试验舍保育猪的平均育成率为98.09%,日增重0.409kg/(d·头),分别较对照舍提高5.27个百分点和30.67%,料肉比为1.472:1,下降13.25%,而夏季湿帘风机系统对保育舍猪的生产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保育猪在猪场生产中是最不能忽略的一个阶段,由于产房刚断奶的仔猪以28d为标准,体重均为8-9kg,这个体重的猪对新的环境适应期一般需要2-3d的时间,刚进保育舍的仔猪需要有足够的温度、清洁饮水、适口性好和营养全面的易消化饲料,此外,为了减少刚进保育舍猪的应激反应,药物预防是必不可以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