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布局背景下,科学评价和分析道路的生态影响对协调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选取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2020年土地利用和交通数据,结合MSPA法、景观连通性指数和MCR模型构建生态网络,通过道路网络模型量化道路综合影响值,再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图论法和核密度分析法,点线面结合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研究区生态源地占总面积的51.37%,斑块间连通性良好,但在道路网络影响下生态源地数量增加56.00%,总面积减少了14 640.21 km2;(2)生态网络布局发生变化,重要廊道的长度降幅高达45.80%,α、β、γ指数分别下降76.67%、38.86%和40.54%;生态关键点的数量减少了17.80%,生态干扰点的高密度分布区呈现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的“双核”发展趋势。研究表明,道路出现导致研究区约51.41%的生境丧失,其中道路沿线景观和优势景观的景观连接度受到严重影响,整体呈现生态格局破碎化、景观分布均衡化的趋势;生态源地的连接水平与网络连通率降低使得生态网络中的环路数量偏少,重要廊道长度减少了1 890.43 km,生态关键...  相似文献   

2.
以黔东武陵山至苗岭山系间的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及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选定生物廊道宽度为2 km,以3个自然保护区现有的边界为基础,向外扩展平均约50 km为缓冲区并彼此相连形成可供成为生物廊道的互通区域,对这一区域景观特征及廊道连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三者景观多样性指数(SHDI)为0.97,景观斑块分布较均匀;2在景观尺度水平上,三者间不同类型斑块与不同因子斑块结合度(COHESION)均较高,达99以上,表明三者间连通性良好;3根据连通性路径分析结果,佛顶山北段至梵净山区域连通性良好,连通因子占廊道面积达88.90%,佛顶山南段至雷公山区域,连通因子占86.12%,生物廊道连通因子主要为林地构成,阻隔因子主要为耕地及建设用地。研究结果揭示了3个保护区内及其之间生物廊道的景观斑块特征与生物物种扩散的景观连通性,可为构建科学有效的生物廊道与区域自然保护区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为研究区域,以遥感影像和地形图作为基础数据源,以ArcGIS软件为操作平台,提取研究区侵蚀沟道及其长度、面积和纵比降等参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沟道长度(主沟长度,不含支沟)500m以上、汇水面积不大于5km2的侵蚀沟道共有10312条,总长度为7552008m,总面积为2381.40km2。侵蚀沟道长度主要集中在500~1000m范围之内,面积在10~20hm2级别内分布的最多,纵比降主要在0%~10%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2005-2006年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对四川白河自然保护区内川金丝猴的栖息地进行监测评价.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人为干扰的情况下,保护区内川金丝猴的最适宜栖息地面积为20.079 4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2.39%;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8.152 2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1.20%;勉强适宜栖息地面积为64.439 3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9.77%;不适宜栖息地面积为59.509 1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6.72%.由于放牧、采药的影响,川金丝猴的适宜栖息地大面积丧失.在川金丝猴的实际栖息地内,最适宜栖息地面积为5.811 9 km2,仅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59%;适宜栖息地面积为8.072 1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98%;勉强适宜栖息地面积为46.920 4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8.96%;而不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01.235 6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2.48%.  相似文献   

5.
促进和维持孤立栖息地斑块之间生境的连接,确保物种的生活、移动或迁移的通道,已成为对抗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土地权属、植被、土地利用及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和勐腊子保护区之间区域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就勐腊-勐养两个子保护区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进行了设计。所规划设计的廊道长约80km、最宽处约17km、最窄处约3km、总面积60595hm2;廊道主要依托现有的国有林和公益林,天然林面积为50370hm2,占廊道总面积的83.2%。通过分析认为,在勐养和勐腊两个子保护区之间建立生物多样性廊道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滇西北滇金丝猴栖息地景观格局分析及其破碎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境丧失及破碎化已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威胁之一,对物种栖息地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及对其破碎化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对滇金丝猴栖息地景观格局和破碎化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包括滇金丝猴适宜生境在内的森林面积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2/3,是该地区的主导景观类型;研究区景观格局已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景观破碎化.滇金丝猴适宜生境面积为308 212.44 hm2,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18.86%.目前滇金丝猴适宜生境的破碎化程度较低,但仍需控制适宜生境已出现的景观破碎化,并通过生境恢复及廊道重建等措施加强对滇金丝猴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河北坝上地区作为首都"两区"建设的重点区域,其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与优化对当地和京津冀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18年土地利用状况为基础,采用InVEST模型计算坝上地区生境质量指数并提取生态源地,选择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最小累积阻力表面,划分不同等级的生态安全区,提取生态廊道,并构建河北坝上地区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表明:1)坝上地区生境质量总体偏低,50%以上为低等生境质量区,中高等生境质量区约占46%,呈现出生境质量两极分化,类型和分布不均衡等特点;2)生态源地占坝上总面积的17.50%,其中40%以上分布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3)生态廊道总长度为640.86km,生态节点53个,高等质量生态安全区占25.92%,低等级质量的生态安全区主要分布在张北县、康保县。坝上地区生态安全质量不是很高、生态系统多样性较低,生态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平衡,县区之间生态质量差异明显。未来应进一步提升低等级生态区域生态质量,构建更加稳固的生态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8.
浅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与沙棘生态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勇 《沙棘》2005,18(3):33-35
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总面积64km2,水土流失面积45.4km2(水蚀面积33.7km2,风蚀面积11.7km2),占总面积的70.9%,其中侵蚀模数大于5000t/km2·a的强度水蚀面积14.65km2,占全国同类面积的38.3%,多沙粗沙区面积7.86万km2。境内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亿t。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破坏了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剧了干旱、荒漠化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而且造成了黄土高原地区贫困,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大量泥沙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使河床不断抬高,成为地上悬河,是黄河危害的主要根源。加…  相似文献   

9.
根据收集的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相关图片资料,运用景观生态学及其Google earth图片和View-GIS软件,结合实地调查,采用景观多样性指数、斑块特征指数和景观空间构型评价等指标,对其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惠州西湖风景区总面积为713.878 hm2,各类绿地占风景区总面积的67.8%,其中水体占总面积的19.7%,非绿地面积占32.2%,硬质景观占有较高的比例,用地结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2)斑块总数量为458个,绿地斑块主要是以大、中型斑块为主,其斑块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42.7%和35.6%,斑块面积却只占绿地总面积的3.0%和7.5%,绿地特大型斑块数量上虽然仅占绿地斑块数量的5.0%,但其总面积却占到绿地总面积的89.2%;(3)研究区域内的景观具有较高的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为1.852,优势度指数为0.451,均匀度指数为0.709;整体景区的破碎度指数为0.001,斑块密度为64个/km2,廊道密度为3.211 km/km2,道路系统发达,核心景区被城市道路分割,对景区的整体性有一定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滩涂湿地类型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技术及GPS系统的支持进行武汉市滩涂资源的调查,并通过处理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资料以及地面采集的定点数据对武汉市滩涂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武汉市河流和湖泊滩涂面积约261.12km2,占武汉市国土面积的3·082%。河流滩涂面积123·56km2,占整个滩涂面积的1·458%,湖泊滩涂面积为137·56km2,占整个滩涂面积的1·624%。论文对这两类滩涂的形成与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合肥环城公园廊道景观及生态环境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合肥市环城公园,具有鲜明的廊道结构特征,对城市空间格局,城市景观及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合肥市绿地系统的建设目标,应以市域范围内生态廊道为依托,真正形成环状与放射状结合,楔形绿地切入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选择历史文化景观为源点,采用最小费用路径模型(MCR)和重力模型,构建历史文化景观廊道。基于景观格局理论,分析5、10、20、30、40、50、60、100、120、160、200 m的廊道宽度对区域的影响,确定靠近滨水、道路、公园绿地和山体的廊道适宜宽度。研究结果表明,西湖历史文化风貌区、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周边的源地联系强度较大,是当前城市规划保护的重点区域;通过最小费用路径提取的廊道与当前规划的廊道基本吻合,部分未被覆盖区域主要集中在仓山区中部;靠近滨水、道路、公园绿地和山体区域的廊道宽度分别设置为30~60 m、5~20 m、30~50 m和30~60 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例分析——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通过对规划结构布局,基础设施布置,植物种植设计分析,指出合肥市避灾绿地规划将构建合理的城市防灾绿地网络,有利于城市的防灾和减灾。    相似文献   

14.
构筑无锡城市生态走廊网络——无锡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以生态优先为原则结合无锡市的自然人文特点、城市建设及其发展趋势,构建了无锡市城市生态走廊框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城市绿色廊道的概念、类型、功能等进行阐述、分析与探讨,并结合国内外城市绿色廊道的研究进展,将景观连接度理论对城市绿色廊道规划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单纯基于景观连接度的城市绿色廊道规划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城市绿色廊道规划的思路与原则,为城市绿色廊道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廊道及其分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城市生态廊道是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对于城市生态廊道的概念及其分类体系上还没有统一而明确的说法。因此,本文在明确城市生态廊道的概念基础上,提出城市生态廊道的分类体系,这将对我国城市生态廊道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合肥市环城绿化带为对象研究其对城市气候和环境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1)环城林带0 cm地表温度日较差比市府广场低5℃;2)噪音大小及粉尘含量都与相距林带距离有显著线性关系;3)环城公园和芜湖路舒适度指数较低,而市府广场和二环路舒适度指数相对较高,但合肥主要景观的舒适度都达到舒适级别,十分适宜人居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为探析喀斯特山地城市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黔中典型多山城市——安顺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多样性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了安顺市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安顺市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不同空间区域中差异较大,西南片区和中心区域低而东北片区最高;(2)不同绿地类型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区域绿地、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绿地;(3)在不同方位中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区与西南方位上多样性较低,东北方位最高;(4)自然绿地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高于人工绿地和半人工、半自然绿地;(5)海拔1400 m以上区域的多样性高于海拔1400 m以下的区域。城市内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受地形地貌和城市发展的影响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来调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合理构建生态廊道,加强不同类型生境间的内在联系,让城市内的生态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聊城市景观格局及绿地系统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分辨率的IKONOS卫星遥感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聊城市景观格局及其绿地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区景观特色鲜明,为“城中有水,水中有城”格局,主要由建筑、道路、绿地和水体四种景观组成单元构成;绿地系统由斑块绿地和廊道绿地共同组成,斑块绿地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并在城区中呈随机分布,绿地总面积为市区景观的33.71%。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一环、三区、九带、十二园”城区绿地系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菏泽市实地调查研究,从遗传、物种、生态系统、景观4个层次对菏泽市域范围植物多样性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菏泽市植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菏泽市城市特点提出编制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完善城乡绿地规划、保护湿地、建立保育中心、修建生物廊道和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体系等保护措施与生态管理对策,以期为菏泽市植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