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巧云飞渡》是以观叶类的代表树种黄杨为素材,采用“扎为主,剪为辅”,自幼盆中培养与地上培养交替加工的方法,是用不同粗细的棕丝,因枝制宜地运用各种棕法(扎法),将枝叶扎成平整的“云片”,叶叶俱平。云片欲上,各显俊秀,虬枝盘曲;每一片内的小枝,扎成若干弯曲,弯弯相套,枝不搭枝。在一寸长的枝条上扎成三个小弯,称做“一寸三弯”,修剪时着重剪除枝片中向上或向下生出的枝叶,保持枝片的平整和造型的美观。剪扎的顺序一般是从主干到枝叶,从基部到梢部,先大枝后小枝,先顶片  相似文献   

2.
如果将几枝不同颜色品种的菊花扦插在同一个花盆中。成活后不再移栽,就可以培育出一盆多色的菊花。扦插时间一般选在农历六月上旬至七月上旬。植株较矮的品种宜早,较高的品种宜迟。插穗选健壮植株的顶梢,长8厘米左右,剪掉下部几片老叶。将粗细和长短一致的插穗插到同一盆中。插前先在盆底施  相似文献   

3.
《展臂迎客》以简单的造型,一笔一划寥寥数笔,勾划了一幅层次分明如张开双臂迎四方宾客的画图。作品以全枝向两侧布势,一收一放自然伸展,以静为主,静中寓动,苍老强劲,主干下部鳞片斑斑,因管理得法,桩根生长强势,树根盘根错节,粗根裸露,拱起于盆面,酷似蟠龙巨爪,紧紧地抓住盆土,干动根稳使根的稳固与枝的夸张相得益彰,表现了泰山劲松的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4.
春末夏初剪下六月雪的老枝,扦插在干净的沙盆中,为使绝大部分枝条都埋在沙中,需在盆上套一塑料板圈,以加高沙层。保持盆内经常湿润,便于插枝生根。待所有枝条都生根后,脱去塑料圈,剪断上部枝条新生根,促使下部枝条上的新生根加快生长粗壮。第二年春季将其移栽在自制的浅水泥盆中。经  相似文献   

5.
我的叔父宋采文爱种花卉,他扦插茶花的方法尤其值得借鉴。在春节茶花花期后,选取壮无病虫害的二年生枝条,每枝留3—4个腋芽,下部用利刀削成斜口,摘叶,然后斜插在兰花盆中,大盆可插4—5枝,小盆2—3枝。兰花盆内用碎粒塘泥作基质,疏水透气。更由于兰根能分泌引哚丁酸生  相似文献   

6.
唐庚尧创作的意境山水,《天桥山》(上图)用的是汉白玉浅盆,左边摆一个山景组合体,右边画上大海、轮船和帆船的航迹及海鸥,点缀几个岛屿做远景,构成一盆表现自然山水的立体画。此画生活气息浓郁,盆中有景,景中有人,人与景合,和谐悦目,是我们向往回归自然,体昧自然,享受自然,与自然交往和进行心理养生的艺术品。《天桥山》左边主景的外形就像气势昂昂的骏马,泉水瀑布从山顶沿峭壁倾泻而下,形成一条垂挂在青山翠谷间的银色飘带,奔流不息,然后流入小溪,溪水日夜相续清唱,无论何时,只要侧耳倾听,水响如佩,声声流淌于耳、于心;只要万缘放下,倾听片刻,自能心空如洗,愉悦油然而生……我们的心灵"乘船"在《天桥山》海边登岸,沿着码头的台阶拾级而上,首  相似文献   

7.
《新疆农垦科技》2012,(3):61-61
当瓜叶菊幼苗长出3片真叶时,先浇施1次稀薄肥水,随后带土移栽在小泥盆中生长,当幼苗长出6片真叶时,移栽在口径20cm的泥盆中。盆底部先加入适量迟效底肥,如饼肥粉、磷肥,与盆土混合,再将盆土加满,随后将小盆中带土球的苗移栽在盆中,然后渗透浇足盆水,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蒸发和苗体水分蒸腾,  相似文献   

8.
中国山水盆景是以山石为主要素材,通过人工截选、雕琢、拼配,在浅浅的盆中,创作出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山水风光,咫尺之间,气象万千。盆中盛水后,则“山环水绕,山水相映”。若在石头上种上植物苔藓,点缀些亭桥阁宇、风帆、人物,则景物更富生机和情趣。日本盆石则是在一种涂有黑漆的盆上,放置天然的石块,并在其周围以粗细不同的白色砂粒绘制出溪流、波浪、远山、松柏、日月、云雪等自然景物,使盆面的砂画与盆上的石头结合起来,形成一幅有立体感的风景画。有时盆中还放上柴门、牌坊等摆件,以丰富盆石所表现的内容。无论是制作山水盆景或日本盆石,都需要鲜明的主题和精巧的构思。  相似文献   

9.
一、春季萌芽展叶期1.盆景长期在盆中生长,盆土板硬无养份,每隔二至三年在早春萌芽前翻盆换土一次。石榴树根系较发达,要选用深大透气性较好的盆种植,在盆底垫四层纱网布以增强透气排水,防止烂根。石榴喜生于肥沃疏松的土壤中。2.早春萌芽前,将枯枝交叉重叠枝、内膛枝剪掉,保持原形。翻盆换土时  相似文献   

10.
你问我答     
为什么植株上下长势不均衡? 问:我养了几盆梅花、雀梅盆景,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顶梢树枝长得特别旺,而中下部枝片却长势不良。请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长势不均衡的问题呢? 日照赵庆森答:顶部枝梢长势旺而中、下部枝片长势弱不是梅花、雀梅的个别现象。这是树木本身固有的顶端优势习性所造成的。可以通过人工措施控制和调整。简便易行的办法就是修剪。其一,适当疏剪顶梢部位的枝条,或重回缩顶部枝梢,以减少顶梢部位的枝叶量,使顶梢部位长势得到控制。与此同时,对中、下部枝片实行短截,以促进  相似文献   

11.
我的作品不拘泥于地方特色和传统技艺,而是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林陵趣酌》就是我在东北陵园和林区采风时受到启发而创作的。作品吸取苍老古树垂枝飘片的可塑性和强劲有力的美感,取其“老而壮美”的姿态凝聚到盆中,总体定为苍劲风格。这种风格的盆景气势雄伟,适合在大型会场等场所摆放。  相似文献   

12.
盆栽菊花高度控制在25~30厘米左右最为理想。一般的矮化法多为打头、摘心及药物处理等,对家庭来说比较麻烦,不易掌握。现将我几年来采用的简易矮化法介绍于下,供参考。 4~5月把菊苗插入4寸盆内(上年秋季插苗亦可),成活后于5月底6月初留3~4片叶摘心,促发腋芽。待腋芽长出后,选留3~4个粗壮、节间短的芽(独本菊可留1~2个芽),促其发育成主干,余者除去。到7月中下旬,定植在7~8寸盆中(盆内只装半盆肥土),浇透水,以后施肥浇水照常。现蕾后控制浇水(2~3天不浇水),使盆土偏干,等茎枝缺水变软后,只留顶端6~7片叶(10~12厘米  相似文献   

13.
品名:大风歌种类:榆、风动式盆景1991年创作高118厘米幅宽100厘米"大风起兮云飞杨,威振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上诗句是汉高祖刘邦战胜项羽统一中国后,举国欢庆大宴群臣时,即兴歌舞表现出自傲、自信、欣喜若狂的风流情怀。作者选用广东丛根榆桩以风动式造型表现三句诗意:丛根拔地如众兵广将固守在四方盆中,崛犟的主干抗衡着大风,繁茂的枝叶如潇洒的飞云,张扬在广阔的长空笑傲天风。  相似文献   

14.
盆底排水槽:在瓦盆底面划一个“十”字形的槽沟,有利于排除盆中积水,特别是夏天或梅雨季节,不但可排水还能通气,效果更好。剪切茎枝涂蜡封口:一些高档又娇生的花卉如茶花、杜鹃的茎枝扦插或嫁接时,可用蜡油滴在伤口上,防止着水腐烂。新盆“退火”法:新买回来的泥盆,用前要先把它放在清水里  相似文献   

15.
由鲍世骐制作的刺柏盆景《叠翠》,挺直的主干舍利与水线交替相生,对比鲜明,极富自然风韵。作者在创作时刻意留下疏密多变的多根舍利枝,方向一致斜上,森森如剑,寓意着曾与自然搏击那瞬间即景。丰满的活水线畅扬流动,涌动着生命的力与美。根盘稳健,根爪裸露,使挺直的树干更显得伟岸如汉。整枝以平片式布局,长短疏密有致,枝片遒劲而犀利,与主干气势贯穿一致。  相似文献   

16.
扬州是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的盆景艺术,相传始于隋唐,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树桩盆景的一个主要流派。扬州树桩盆景多采用观叶类的松、柏、榆、杨(瓜子黄杨)等树种,自幼培养而成。加工的方法,是用不同粗细的棕丝,因枝制宜地运用各种棕法(扎法),通过扎缚,逐步成型。树干的造型形式,常见的有游龙式、悬岩式、过桥式等等。枝叶扎成极薄的“云片”,叶叶俱平,叶面向上。“云片”多寡,视植株条件而定。顶片多为圆形,其余各片多为掌形。“云片”分布严整  相似文献   

17.
题名:欲仙树种:落羽杉规格:树高162厘米1992年,在南京获中国海峡两岸盆景名花研讨会"中华杯"盆景大赛金奖赏析没有遒劲的粗干,没有古拙的虬枝,没有弯曲的造型,也没有斜欹的取势,仅是平平直直、简简单单、一高一低的两株落羽杉。作品匠心独运,孤寂高远,独具一格。双干离土超过1/2以上才开始蓄枝,托位又参差错落,恰到好处。其间隔也讲究  相似文献   

18.
要想将一株选中的生长在苗圃地畦中,或是普通花盆中的树苗栽植到很浅的盆景盆内,并使之成活和缓慢生长,在经过修枝整形之后,修根装盆技术倒是最为重要的最后一步了。其中有许多技术要求必须掌握。本文所介绍的,是美国园艺丛书中有关这种修根装盆的技术要点。一、普通盆景的修根装盆方法:修剪整枝和修根装盆要一气呵成。这一操作,通常应选在春季多云无风的天气下进行,以避免修剪后的枝干和裸露的根须被风抽干。下面就插图所示,讲讲修根装盆技术(见P27页上图)。 (1)给树苗做完修枝整形之后,将带土的树根从盆中取出,轻轻地弄掉根枝上的培养土。再给根枝喷  相似文献   

19.
在本届培训班学员中,有一位来自黑龙江佳木斯的学员赵学敏。她对中国花卉报记者说:"我就是喜欢花呀、盆景的,爱好这些绿色植物。此次来参加学习就是为了长见识,向一些老师、艺术家学习请教,准备回去后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当地的树种搞个园子,投身盆景花卉事业,为发展中国盆景艺术做点贡献。"这位学员利用返家时在北京转车的机会,来到什刹海盆景奇石苑,又向协会副秘书长刘天明先生请教了盆景如何养护与经营之道,并选购几盆树桩盆景带回。其后她又托人在京购买了十几盆树桩盆景运往佳木斯。不久她在最繁华的百货大楼内休闲广场开了一个盆景花卉经营部,以盆景、水  相似文献   

20.
1986年10月1日,在武汉汉阳公园举办的中国盆景艺术地方风格作品展览会上,湖北馆中,由宜昌地区花卉盆景协会常务理事、盆景艺术研究组组长夏著华同志为主制作的一盆组合式盆景《何愁前途无知音》(见上图),倍受观众青睐。在一个长1.5米、宽40厘米、深3厘米的白水泥条盆中,作者以鄂西大自然为师,借景抒怀。盆的一端,用一本双干、苍老古朴、遒劲有力的(?)木,矗立于蟒蟒苍苍的山野之巅,下衬以平枝枸枝和玲珑剔透的怪石,组成了作品的主景,山势逶迤、绵延转折。另一端则形断迹连,一丘突起,用几株柞木、冬青、平枝枸枝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