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河豚鱼皮明胶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从无毒河豚鱼皮下脚料中提取鱼明胶的最佳工艺。考察氢氧化钠浓度、硫酸浓度、预处理时间等因素对明胶提取率及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前处理工艺为分别以8倍0.2%氢氧化钠水溶液浸泡2h,洗净后以0.3%硫酸水溶液浸泡1h;考察河豚鱼皮明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溶剂用量对鱼明胶强度及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为加4倍量水,在...  相似文献   

2.
以罗非鱼(Tilapia)鱼皮为原料,分别用碱法、酸法、酶法进行前处理,对3种方法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筛选出最佳水解方法为酶法。优化了酶法处理后的漂白、熬胶工艺,获得鱼皮提取明胶的最佳工艺。结果显示,前处理采用0.2%的混合酶,调p H值至3.5,于40℃水浴中酶水解鱼皮1 h,用6%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氧化漂白3 h,再用1.5%草酸溶液进行还原漂白45 min。控制p H值为5?6,分3次熬胶,每次分别将水浴加热升温至60℃、65℃、70℃,各加热2 h,过滤后将3次胶液合并,在真空度不低于500 mm Hg,温度不超过60℃的情况下浓缩至20%左右。然后在60℃的鼓风干燥箱干燥至明胶含水量14%以下,经粉碎机粉碎,即可得成品明胶。该工艺产品得率19.93%(湿基)、粘度13.1 m Pa·s、凝胶强度1034.3 g/cm2。  相似文献   

3.
以罗非鱼(Tilapia)鱼皮为原料,分别用碱法、酸法、酶法进行前处理,对3种方法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筛选出最佳水解方法为酶法。优化了酶法处理后的漂白、熬胶工艺,获得鱼皮提取明胶的最佳工艺。结果显示,前处理采用0.2%的混合酶,调p H值至3.5,于40℃水浴中酶水解鱼皮1 h,用6%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氧化漂白3 h,再用1.5%草酸溶液进行还原漂白45 min。控制p H值为5?6,分3次熬胶,每次分别将水浴加热升温至60℃、65℃、70℃,各加热2 h,过滤后将3次胶液合并,在真空度不低于500 mm Hg,温度不超过60℃的情况下浓缩至20%左右。然后在60℃的鼓风干燥箱干燥至明胶含水量14%以下,经粉碎机粉碎,即可得成品明胶。该工艺产品得率19.93%(湿基)、粘度13.1 m Pa·s、凝胶强度1034.3 g/cm2。  相似文献   

4.
脱钙罗非鱼鱼鳞明胶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a)鱼鳞为原料,经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脱钙处理后采用酸法提取明胶。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entercombination of experimental design,CCD)原理展开试验,考察提取时间(h,X,)、提取温度(℃,X2)、浸酸时问(h,X1)和柠檬酸质量浓度(g·L-1,X)对明胶得率(%,y)的影响,并对所得明胶的理化性质与牛骨明胶进行比较。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浸酸时问与明胶得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优化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3.6h、柠檬酸质量浓度200g·L-1、浸酸时间11.3h。在此条件下的明胶得率为28.4%,与预测值30.1%相近。制得的鱼鳞明胶粗蛋白含量为89.9%,氨基酸组成中每1000总氨基酸残基中甘氨酸为352个,亚氨基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173个;凝胶强度高达245Bloom(g),熔点为27.0℃,而比浓对数粘度及成胶质量浓度分别为0.030L·g-1。和8.0g·L-1。  相似文献   

5.
罗非鱼皮营养成分分析及鱼皮明胶提取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罗非鱼皮为原料,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正交试验方法探讨罗非鱼皮明胶的提取工艺,同时对明胶的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罗非鱼皮中粗蛋白含量高达33.14%,其中胶原蛋白含量为27.8%,占其粗蛋白的83.9%;鱼皮提取明胶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在2.5%(W/V)NaOH溶液中浸泡3.5h,然后在0.02%(V/V)HCl浸泡约3h,熬胶温度为55℃,提取得率为26.5%;所得鱼皮明胶的凝胶强度达468g,粗蛋白含量为82.46%,菌落总数为1.3×10^5CFU·g^-1,大肠菌群结果报告为阴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碱液浸提法对鱿鱼软骨中硫酸软骨素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硫酸软骨素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对影响硫酸软骨素得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碱液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8( g/mL)、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5.3 h, NaOH浓度3%。在此条件下,鱿鱼软骨中硫酸软骨素得率为62.89%。  相似文献   

7.
以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鱼皮明胶、壳聚糖、甘油为原料制备可食膜,采用响应面法对可食膜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使用Design-Expert软件对鱼皮明胶添加量、热处理温度与甘油添加量进行三因素响应面试验设计,以抗拉伸强度为响应值优化可食膜性能,并验证响应面预测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复合可食膜最佳制备工艺为:鮰鱼皮明胶添加量60%、热处理温度70℃、甘油添加量为10%时,制备得到的明胶-壳聚糖可食膜抗拉伸强度达最大值24.20 MPa,验证结果为23.44 MPa,二者相对误差为3.2%,实测值与响应面预测值拟合良好,说明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水产加工     
971604 明胶制备=Gelatin production[刊,英]/Holzer D//FSTA..—1996,28(6).—6R68从鱼体提取的明胶,具有高的光泽和大于300的凝胶强度,而且产率较高。制备工艺为:肥鱼的原胶首先要用石灰水进行表皮预处理,Ca(OH)_2∶水∶罗非鱼鱼皮之比为198∶1L∶1kg 或100∶1L∶1kg,处理时  相似文献   

9.
在单因素提取工艺优化的基础上,选取液料比、浸润时间、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并结合响应面分析法进一步优化丹参中抗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SA)活性成分提取工艺。优化所得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7.8:1.0(ml:g)、浸润时间104 min、提取温度86.7℃、提取时间182 min。响应面模型预测在该提取工艺下抗SA活性成分提取得率极值为25.95%,经4次平行验证实验的实际提取得率为(25.87±0.03)%,为优化前的2.59倍,表明优化方法高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甲壳素、壳聚糖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虾壳为原料探讨了甲壳素、壳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试验中利用稀氢氧化钠溶液除去虾壳中的粗蛋白质,稀盐酸溶液除去虾壳中的灰分,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制备甲壳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先用5.0%氢氧化钠溶液脱粗蛋白质,处理时间5h,然后用5.0%盐酸溶液脱灰分,处理时间3h,循环处理直至加酸无气泡产生,甲壳素得率为6.0%,色泽白度为50.3,灰分为2.0%。通过正交试验探讨出甲壳素脱乙酰制备壳聚糖的最佳条件为:氢氧化钠溶液浓度50%,温度90℃,时间12h,料液比1∶70。壳聚糖脱乙酰度(D.D%)为84.8%,粘度(浓度1%)为38.3mP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