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平扫与多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及与其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提高CT对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25例患者CT平扫与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的图像资料。结果:25例患者26个肝内胆管细胞癌病灶中,平扫显示或可疑显示病灶21个,仅发现肝叶萎陷2个,仅显示胆管局部扩张3个;肿块密度平扫多为稍低密度和等密度,多位于肝左叶,增强扫描肿块动脉期和门脉期出现轻度环形边缘强化,延迟期肿瘤中心部分明显强化。结论:平扫与多期增强螺旋CT扫描能全面显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病理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助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研究6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采用延迟扫描技术,对结节样强化的增强程度,分布进行观察。结果:CT典型征象表现为:(1)平扫出现低密度区;(2)增强后立即出现边缘性强化;(3)延迟扫描后出现等密度.82.6%的病灶显示结节样强化。  相似文献   

3.
肝转移瘤的CT诊断(附1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泽斌  杨雷 《湛江医学院学报》1994,12(3):212-214,T287
分析了122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肝转移瘤的CT表现,结果表明:肝转移瘤以小而多发之圆形成类圆形为特征,平扫表现为低密度有118例,等密度与高密度各2例,病灶有囊变、坏死36例;增强扫描无强化73例,周边有轻度强化49例,表现有"牛眼征"4例。本文并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方法:分析本院1990 ̄1998年诊治的13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突出于椎间孔内者8例,突出于椎间孔外者5例,占同期腰椎间盘手术984例的1.3%;其临床特点是累及同节段腰神经根,下肢症状重,腰4、5间隙多发。全部患者行X线及高分辨率CT检查,5例脊髓造影,2例MRI检查。11例经椎板峡部及下关节突切除手术、2例椎板峡部外缘入路手术。结果:13例均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儿童膀胱葡萄状肉瘤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膀胱葡萄状肉瘤,其中2例进行了CT检查,4例进行了静脉肾盂造影,1例逆行膀胱造影。作者用双盲法分析儿童膀胱葡萄状肉瘤的影像诊断以及其鉴别诊断。结果:本组2例进行CT检查病例均见膀胱内多个小的软组织密度结节影,病变位于膀胱颈部、膀胱侧壁和后尿道,1例膀胱壁增厚,前列腺明显增大。膀胱造影表现:3例见膀胱内多个小的充盈缺损,呈葡萄状,1例表现为2个较大的充盈缺损。膀胱葡萄状肉瘤最常发生于膀胱颈部、膀胱三角区,最后可蔓及整个膀胱,根据影像表现分为息肉型和实质型。其CT表现为:息肉型平扫见肿瘤呈息肉样突入膀胱,其CT值为软组织密度,膀胱注入造影剂后见大小不一的颗粒状充盈缺损。实质型表现为膀胱壁不规则增厚,并可见壁外的肿块影。膀胱葡萄状肉瘤的膀胱造影表现:息肉型表现为大小不等,边缘光滑锐利的葡萄簇样充盈缺损。实质型由于主要向腔外发展,故膀胱造影可无改变或表现为膀胱壁稍不光滑、僵硬,晚期可呈肿块状充盈缺损。膀胱葡萄状肉瘤主要应与膀胱阴性结石,膀胱内血凝块,膀胱乳头状瘤以及膀胱乳头状癌等相鉴别。结论:作者认为CT对于检查膀胱葡萄状肉瘤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脐尿管癌的螺旋CT表现,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脐尿管癌病例5例,分析、总结其临床及螺旋CT表现。结果 5例病理均为黏液腺癌。5例肿块均位于下腹部中线处、膀胱前上方或前方;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4例边缘欠光整,1例边缘光整;4例为囊实性肿物,1例为实性肿物;1例囊壁见点状钙化;1例见脐尿管;肿块主体部分均位于膀胱外,2例往膀胱腔内生长;5例均压迫膀胱前上壁或前壁,并致其不同程度增厚;4例行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动脉期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强于动脉期。结论下腹部中线处、脐与膀胱间出现可强化的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应提示脐尿管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CT扫描研究肝细胞癌边缘血管和肿瘤发生转移的关系,以探讨预测肝癌发生转移潜在可能性。方法:1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全部进行CT常规扫描和动态增强扫描,对肿瘤及其周组织血管计数,并将CT表现与病理结果以及患者随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肿瘤边缘重度强化组发生转移的机会明显高于轻中度强化组;(2)肿瘤边缘出现血管者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血管者;(3)肿瘤边缘强化程度与镜下血管计数呈正相关。结论:可以从肝细胞癌边缘血管、增强程度来判断肿瘤是否发生潜在转移。  相似文献   

8.
螺旋CT和PTC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梗阻性黄疸的螺旋CT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表现,了解它们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其中作CT扫描35例(CT组),PTC检查20例(PTC组),同时行CT及PTC检查15例,回顾性分析其CT和(或)PTC检查资料。结果CT组特点:胆总管结石25例,表现为胆总管内高密度影;胆管癌7例,表现肝门区软组织肿块或胆总管下段突然中断伴胆管扩张;胰腺癌3例,表现为胰头部软组织肿块,伴以上胆管扩张。PTC组特点:胆总管结石13例,表现胆总管内充盈缺损影;胆管癌5例,表现胆总管突然狭窄。胰腺癌2例,表现为胆总管中下段受压变窄或完全中断。结论螺旋CT、PTC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搞坏种对皮肤肿瘤切除后缺损创面修复更完美的术式。方法:采用常规扩张法或即时扩张法治疗皮肤色素症、血管瘤、纤维瘤及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共13例。结果:13例(包括色素痣7例,血管瘤3例,基底细胞癌2例,软纤维瘤1例)伤口均一期愈合(含术中血肿1例)。其中8例(良性6例,恶性2例)随访0.5 ̄1a,效果良好。结论:皮肤扩张术对皮肤肿瘤切除后的修复具有良好效果,根据皮肤肿瘤大  相似文献   

10.
在内蒙古地区检验牛108667头,检出肝脏肿瘤7例,检出率为6.44/10万。其中恶性肿瘤有肝细胞癌4例,胆管细胞癌1例,胆管癌1例;良性肿瘤仅肝细胞腺瘤1例。恶性肿瘤为良性肿瘤的6倍。对4种牛肝脏肿瘤的形态和结构作了详细描述,并就其病理形态学特征和病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超声造影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增强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增强CT(MRI)证实的58例患者60个肝局灶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研究病灶的造影增强模式,并判断病变的良性、恶性。结果(1)恶性病灶:原发性肝细胞癌(HCC)9个呈"快进快出";转移性肝癌14个,动脉期多呈周边环状或厚圈状"快进",之后均廓褪为低或极低回声。(2)良性病灶:19个肝血管瘤多为典型"慢进慢出";9个局灶性增生结节多为快进慢出型,早期可见增强的中央血管及放射状血管,其余9个肝脏良性病灶多表现为"慢出"型。结论肝内良、恶性病灶具有不同的增强模式和特征,超声造影对肝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很好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侵犯翼腭窝的CT特征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经病理证实累及翼腭窝的30例鼻咽癌及对正常和异常翼腭窝的CT表现的分析结果表明:翼腭窝受侵犯的主要CT特征为:(1)翼腭窝填塞与窝腔增宽;(2)翼腭窝周壁有骨质破坏。对其临床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CT在腰椎峡中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其扫描技术的改进。方法:分析20例腰椎峡部裂及其引起的腰神经受压的CT表现;峡部扫描采用扫描线与峡部垂直或与峡部平行进行扫描。结果:CT扫描能显示峡部及其引起的椎管狭窄,侧隐容及椎间孔狭窄等并发改变;峡部裂扫描层面不包含椎小关节,裂隙宽度能反映峡部裂的实际宽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快速充盈型肝海绵状血管瘤(ffHCH)的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共15个ffHCH病灶的强CT资料,观察病灶部位、大小、三期动态(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模式,以及是否伴有动脉-门静脉分流(APS)、假包膜征及肝包膜回缩征等表现。结果ffHCH病灶好发于肝右叶近包膜下区域;直径(2.42±0.64)cm;动脉期病灶完全强化呈高密度,病灶平均CT值明显高于同期正常肝实质(P〈0.05);门静脉期病灶呈高或等密度,病灶平均CT值仍明显高于肝实质(P〈0.05);延迟期病灶呈等或稍高密度,但其强化程度与肝实质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病灶可见APS,发生率33.33%;无假包膜征及肝包膜回缩征。结论ffHCH三期增强CT表现在病灶位置、大小、增强方式和伴发APS等方面有一定特征,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尿路成像(CTU)联合CT动脉成像(CTA)在诊断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怀疑肾脏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泌尿系统平扫、CTA扫描、增强扫描及CTU扫描,获得CTA及CTU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结果 30例患者中肾脏肿瘤10例,先天性畸形5例,肾脏结石6例,肾结核6例,肾盂旁囊肿3例。CTA可以显示肾血管性病变;CTU可以检出集合系统病变,如结石、肾孟旁囊肿、集合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等。结论 CTU后处理技术可清晰直观地显示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结合常规轴位图像可准确显示肾脏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性质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CTU联合CTA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示肾血管系统和肾集合系统,为肾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临床外科手术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胆管癌组织中CD44 mRNA表达与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管癌组织中 CD44m RNA表达与胆管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 RT- PCR及 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 2 6例胆管癌及 1 0例胆管良性病变标本中 CD44m RNA表达。结果 :1 6例胆管癌组织均能扩增出异常的 CD44v转录子片段 (>482 bp)。而 1 0例胆管良性病变组织只扩增出标准型的 CD44s转录子片段 (482 bp)。有淋巴结转移的胆管癌组织中出现较多异常的 CD44转录子片段。结论 :转录子数量较多的变异型 CD44v基因表达可能与胆管癌的转移扩散行为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膜后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原发性恶性肿瘤56例的CT表现,着重观察肿瘤的形态与密度、对周围结构的浸犯及远处转移.采用病理与CT对照分析。结果:间叶性肿瘤42例(占75.0%).以实性为主(占55.4%),部分肿瘤对周围组织有侵犯及远处的转移;神经源性肿瘤8例(占14.3%),均为单侧.以实性肿块为主(占75.0%);生殖胚胎来源肿瘤6例(占10.7%).均为单侧.以囊实混合为主(占66.7%)。结论:腹膜后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类型可以反映其病理改变.对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药物性(头孢曲松钠)结石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头孢曲松钠)诱发胆囊、肾脏结石的影像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由使用头孢曲松钠诱发胆囊、肾脏药源性结石的B超、CT资料。结果:胆囊、肾脏药源性结石B超表现为强回声光斑和光团堆积,随体位改变形态也改变,CT表现为结石密度较低,CT值约70Hu左右,停药后结石可自行排除体外而消失。结论:头孢曲松钠诱发胆囊、肾脏结石有其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用药史可以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