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3 毫秒
1.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省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本保护区共有真菌165种,隶属2门4纲10目35科79属,其中以担子菌门层菌纲真菌的种类数量最多,为144种,占保护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87.3%;共有优势科9个含47属111种,分别占保护区大型真菌总科数的26.5%、总属数的59.5%,总种数的67.3%;本区大型真菌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2 300m以下的区域,共有159种,占保护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96.4%,大型真菌的种类、种群密度以及数量随着海拔升高而递减。从大型真菌在不同植被类型内分布看,大型真菌以分布于阔叶林带的种类较多,达126种,占调查总种数的76.4%,其次为灌丛林和针叶林。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对牛背梁保护区野生木本彩叶植物资源种类进行了调查和整理。结果表明,牛背梁保护区野生木本彩叶植物资源共有24科38属79种,其中槭树科、蔷薇科、壳斗科和卫矛科植物种类最丰富,并将其按观赏季节分为秋色叶类、春色叶类,按叶色性状分为单色叶类、双色叶类、斑叶及花叶类。  相似文献   

3.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旅游的类型、特点、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讨论了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并对开发利用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对保护区资源的合理利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路线调查与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牛背梁保护区血雉种群数量与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血雉仅分布于牛背梁保护区境内秦岭主脊以南海拔1 725~2 615m的地带,而以光头山、小甘沟、牛背梁与花门楼地区海拔2 115~2 387m的分布最为集中。血雉在区内的分布面积为41.7km2。根据调查数据计算,牛背梁保护区境内血雉的间接数量为1 902只,在整个保护区内的平均分布密度为11.288只/km2。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环境保护基金的资助下,对保护区种子植的区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收集了大量资料,采集标本2128号。经鉴定分析,其区系的基本特征是:种类丰富,拥有种子植物950种,隶属105科433属,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珍稀濒危植物较多。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环境保护基金的资助下,对保护区种子植的区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收集了大量资料,采集标本2128号。经鉴定分析,其区系的基本特征是:种类丰富,拥有种子植物950种,隶属105科433属,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珍稀濒危植物较多。  相似文献   

7.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地处长安、柞水、宁陕三县交界处,所辖区域原为四个国营林场的经营采伐区,1988年区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羚牛、林麝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总面积168491公顷,是秦岭东部地区保存相对完好的天然林区。在天保工程项目实施期间,保护区根据国家及省厅天然林保护工程菅埋的有关规定和办法以及设计文件要求,  相似文献   

8.
210国道位于牛背梁保护区西部,从保护区内及边缘南北穿越12 km,直接隔断了该区野生动物东西方向水平迁移扩散的通道。通过样带监测和实地调查,摸清了公路两侧野生动物的分布和活动现状,结合车流量现状和变化规律,分析讨论了210国道对牛背梁保护区羚牛等野生动物东西迁移扩散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开阔视野,拓宽工作思路,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组织干部35人赴宁夏六盘山、甘肃兴隆山、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学习考察,感受和启示颇多。一、三个保护区的经验与特点1、宣教设施齐全,宣传手段多样。三个自然保护区均建立了宣教标本馆或宣教室,将保护区的地形地貌、发展沿革等情况以沙盘、展板、标本等形式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0.
转眼间,来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工作已近二十年了。二十年里,我亲眼目睹了保护区由筹建到正式建局的艰难过程,由租房办公到拥有高层办公楼的重大变迁,回顾这漫漫的发展之路,真可谓是“风雨二十年,旧貌换新颜”。  相似文献   

11.
张普  刘刚 《陕西林业》2011,(6):39-39
一、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自然保护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自然资源最大的威胁来自于森林火灾,森林火灾不仅难以预防和控制,而且破坏性极大,因此,针对牛背梁保护区的90.12%的森林覆盖率这一实际情况来说,森林防火工作显然成为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GPS作为"3S"技术中最基础的系统与工具,以其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操作简便、全天候等优点,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应用。本文在对牛背梁保护区管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GPS在自然保护区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白冰 《陕西林业》2011,(6):19-20
牛背梁保护区结合实际,于2011年4月委托北京世标认证中心有限公司(WFS)组织实施管理体系认证。目前,按计划已通过了第一、二阶段审核。经过对半年多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分析,ISO9000质量认证有效地促进了保护区管理工作。同时又对保护区职能部门及管理层人员执行规范化管理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14.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本文在对牛背梁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描述的基础上,就森林生态旅游开发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据调查统计,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3科45属82种。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基本特征是:种类较丰富,优势类群明显;地理成分多样,温带性质显著。  相似文献   

16.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以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西部的光头山地区是羚牛主要的栖息地,2007年9月-2008年12月该保护区开展了光头山地区羚牛野外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资源管护与林业行政执法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现状 1、资源保护执法队伍情况和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管理现状 牛背梁保护区管理局现有职工90人,其中局机关工作人员48人,保护站工作人员42人。全局具有林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52人,其中基层保护站29人。管理局下设资源保护科、科研科、防火办等九个科室和老林、北沟、广货街、石砭峪四个保护站,各保护站平均管辖面积4100公顷。  相似文献   

18.
李娜 《陕西林业》2011,(6):45-45
牛背梁保护区现有离退休职工12人,占职工总数的1089%,平均年龄64岁,其中:中共党员10人,处级干部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5人。  相似文献   

19.
基层林政执法工作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的基层保护站处于资源管护工作第一线,其林政执法工作,在维护林区资源管护秩序,确保区内外安全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基层林政执法工作还不够完善,现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以牛背梁保护区为例谈谈对保护区基层执法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山脉东段,地处长安、宁陕、柞水三县交界处,横跨秦岭南北坡,东西长28公里,南北宽15公里,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6420公顷。区内森林资源丰富,动植物区系复杂,种类繁多,是动植物种的天然基因库,也是秦岭东部最具保护价值的地区。区内无居民,周边社区涉及三县四乡,紧邻保护区居住的共有十个自然村组。农田、私人柴山、集体林与保护区交错相连,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对保护区构成较大威胁,火灾隐患较高。因此,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