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放松身心的旅游方式,希望反璞归真,重返自然。人们热衷于森林旅游,主要在于深刻的认识到森林的保健功能。此外,森林旅游还具有一种更高层次的文化责任,然而,人们对森林旅游的理解往往停留于经历和享受自然这一层面,认为森林旅游就是到森林中去走一趟,观赏一番自然风光,而对森林与人类社会在互动中形成的大量底蕴丰富的文化积淀重视不够,特别是对文化中最本质的内容--保护生态环境的文化理念薄弱。因此,对森林旅游的生态文化内涵展开探讨就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态旅游是指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满足旅游者对观赏自然景观和地方文化需求为内容,以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为特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造成负面影响为目的的旅游方式,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人和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一种旅游方式。黟县森林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本人通过对该县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剖析,旨在寻找一条既适合本县地域经济发展又符合人们对生态保护要求的旅游之路。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自然保护地统筹管理、整合优化的背景下,从研究对象、类型数量、利用规模、旅游现状等方面科学判析新形势下广西自然保护地森林生态旅游的空间、资源和需求潜力,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总结出整合交叉重叠自然保护地,提升生态保护意识,强化自然生态教育,建立社区参与机制,建立志愿者服务体系,培育森林生态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强化森林生态旅游产品提质升级等自然保护地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生态文化的内涵及其与森林旅游的关系,结合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分析千岛湖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利弊,研讨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5.
论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具有其独特的生态文化.围绕生态文化旅游的定位,坚持在生态旅游中渗透生态文化教育,采取将生态文化建设内容纳入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自然科普宣教;挖掘生态文化内涵;注重生态文化人才队伍培养;开展生态文化旅游等举措开展千岛湖森林生态文化建设.提出了完善规划,探索深层次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加大投入,改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带动乡村旅游,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6.
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综合产业,农村生态旅游是二十一世纪最有潜力、最有活力的产业。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使之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丰富旅游容量、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木兰围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内蒙古、东北、华北三大自然地理区域的交汇处。  相似文献   

7.
森林旅游作为新兴的林业产业,必须站在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高度上,发掘和传承森林生态文化,全面加强和促进森林生态文化的健康发展。洪雅瓦屋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四川省级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在保护自然生态、开发森林旅游的同时,亟待高度重视森林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充分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8.
汉中市森林旅游及森林公园建设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产业,是在被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内,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域人文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旅游,旅游者通过与自然的接近,达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功能的益处,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一种科学、高雅、文明的旅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森林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正适应了人们的这种需求。而森林旅游自然离不开森林公园这个作为受特殊保护的林地和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的特定场所。森林公园的发展给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生态文明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和影响,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森林公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邓小利 《绿色科技》2019,(9):172-174
分析了沅陵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探讨了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建设产生负面影响的矛盾,提出了科学营林、提高森林自抗能力、坚持生态优先、发展与保护并举、适度开发利用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加大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力度、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打造精品旅游知名县等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信阳市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为例,指出了森林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森林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从旅游管理、生态旅游产品、资金投入、景区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对策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依托森林公园加快森林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文化,是人与森林、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关系,以及由此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具有地形、地貌特征和良好生态环境,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经科学保护和适度开发,为人们提供游览观光、科学考察、休闲度假的生态型多功能旅游场所,是林业面向社会、联系社会的重要窗口。森林旅游是人们“认识森林、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重要途径,森林公园无疑是森林生态文化教育的“大课堂”,在建设生态文明中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森林旅游是走进大自然的一种科学、文明、高雅的旅游形式,也称为“绿色”旅游。据资料显示,2000年以来,全球森林生态旅游年增长率高达30%,是各种旅游形式中发展最快的一类。森林生态旅游形式多样,如森林旅游、自然生态考察、登山探险、滑雪漂流等,其中森林是进行生态旅游最理想  相似文献   

14.
李玲 《甘肃林业》2013,(4):27-28
森林生态旅游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域内人文、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生态旅游,旅游者通过与大自然接近,达到了解森林、认识森林、享受自然生态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森林的一种科学、文明的旅游方式。目前,森林生态旅游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已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林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兰州五一山森林生态旅游区位于兰州市城关区五一山造林站,属黄河北岸的西坪山,东与徐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相望,西与白塔山公园相毗邻。这里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山峦起伏,绿树成荫,自然风景秀  相似文献   

15.
张志明 《绿色科技》2013,(10):207-209
指出了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区森林防火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强旅游景区森林防火是保护旅游者生命安全和生态旅游资源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生态旅游区森林防火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从防火管理、宣传教育、技术实施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锦华 《热带林业》2000,28(2):68-76
当前,森林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事业发展的新时尚,森林公园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发展森林旅游,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迎合了人们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尖峰岭是海南省六大旅游中心系统之一,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是该中心系统的核心,其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如何,将直接影响西部生态旅游及至海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不但是公园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海南生态省战略目标的需要,为此,分析尖峰岭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今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自治区森林生态旅游经过30 a的发展,在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建设、产业发展、促进林区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传播生态文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新时期下,森林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着发展不平衡、旅游产品供给不足、产业融合不充分等问题。文章在回顾总结内蒙古自治区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意见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谢伟  王志杰 《中国林业》2013,(14):40-40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属著名的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总经营面积9.3万公顷。其中森林景观6.3万公顷,草原和其他景观1.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0%。这里被赞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公园的森林生态旅游作为河北省现代森林经营的一种独特形式,无论是森林旅游经营者的经营理念,还是森林旅游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及审美追求都以森林的生态特征为核心,体现出对生态的关注和对文化的要求。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充分利用承德的世界文化遗产能够吸引较多游客的优势和两地相距较近区位较佳的综合优势,实施科学发展策略,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加快生态旅游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9.
运用创新思维,以城市自然特点、资源环境状况、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为基础,通过聚焦多元化的生态空间、生态公共服务供给、森林城市的文化标识等,阐述森林城市的特色化建设。文章以江西省萍乡市森林城市建设为例,探讨以文化为引领,服务城市居民,带动乡村发展的萍乡森林城市特色。将萍乡星罗棋布的自然遗产地作为"火种",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文化要素,铺展市域森林旅游与休闲林业等绿色产业;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进行森林生态布局,从外围山体到城乡结合部,再到城区,一波一波排浪式向城区推进建设,形成"森林包围城市之势";阐述了萍乡森林文化遗产传承与培育。  相似文献   

20.
周振学 《中国林业》2011,(24):26-27
森林生态旅游是依托自然森林资源,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森林自然景观资源,结合人文、地理、社会景观等开展的生态旅游活动,也是依托自然生态的低碳休闲生活旅游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