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侍福梅  王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806-2808
[目的]对农杆菌法介导的绿色棉花茎尖转化体系进行筛选优化,为基因工程辅助彩棉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天然绿色棉的茎尖作为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筛选绿棉茎尖再生体系的最佳条件。[结果]3日龄的绿棉茎尖为最佳转化外植体;在OD600值为0.5的农杆菌菌液中侵染10 min,同时辅助真空渗透的侵染效果最佳;在茎尖最适培养基MS+l mg/LKT,pH值5.8上共培养24 h,转至Kan浓度梯度为30-50-70 mg/L的筛选培养基上选择培养,茎尖分化苗阳性率达34.6%,并获得了绿棉9804的Kan阳性苗。[结论]绿色棉花比白色棉花更有利于进行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2.
邹莉  孙婷婷  许继飞  于洋  谭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585-15587,15616
[目的]优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欧美杨108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欧美杨108无菌苗的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其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试验获得的优化转化体系如下:农杆菌介导欧美杨108遗传转化的潮霉素最佳叶片分化浓度为2mg/L,生根浓度为1 mg/L。优化筛选的最适转化条件为:预培养48 h,菌液浓度OD600为0.4,侵染15 min,共培养48 h。试验共获得18个抗性愈伤和抗性芽,转化频率为4.3%;经PCR检测初步证明TCS基因已整合至欧美杨108再生植株中。[结论]该研究建立了高效欧美杨108叶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3.
以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号为试验材料,对农杆菌转化体系中外植体预培养时间、培养基中AgNO_3浓度、农杆菌侵染时的菌液浓度、共培养基pH值等进行了优化研究,确立了优化的遗传转化条件。结果表明,外植体在农杆菌侵染和共培养前预培养3 d,可明显提高子叶外植体和下胚轴外植体出愈率和抗性芽苗分化率,有利于获得较高的转化效率;在基因转化中,AgNO_3的最佳使用浓度为30μmol/L,最佳的农杆菌侵染菌液OD_(600)为0.4,共培养基pH值5.4是油菜农杆菌介导转化中优化的转化条件。  相似文献   

4.
棉花茎尖农杆菌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的以草甘膦为选择剂的棉花茎尖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中棉35号、中棉27号、石远321和珂字312号4个陆地棉品种茎尖为遗传转化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结合草甘膦筛选,探讨了影响棉花茎尖遗传转化效率的几个重要因素。[结果]棉花茎尖对草甘膦极为敏感,所有品种棉花茎尖均在60μmol/L草甘膦浓度下停止生长。对茎尖用OD600=1.0菌液浸染20min、预培养2d、恢复培养1周和共培养72h的处理能显著提高棉花遗传转化效率。对所有成活转基因棉株进行PCR检测的结果表明,所有植株均能扩增出目的基因aroA—M1 1.3kh的特定条带。[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加速转基因棉花的产业化进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老瓜头茎段为外植体筛选诱导离体根再生的最适培养基,以老瓜头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筛选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毛状根诱导产生的最适条件,为老瓜头毛状根的大量培养及有效成分利用提供前期的试验参考.结果表明,添加NAA的MS培养基诱导老瓜头离体根再生的效果明显,带腋芽茎段的生根率可达到100%,不带腋芽的茎段生根率为67.5%;含有IBA的培养基上,带腋芽的茎段生根率低,只有3.9%,不带腋芽的茎段无根生出.以发根农杆菌A4菌株介导的老瓜头毛状根诱导过程中,用D600 nm=0.8的菌液侵染叶片15 min,诱导率及诱导密度最高,分别为100%和4.6;用D600 nm=0.8的菌液侵染茎段(不带腋芽)15 min时,诱导率最高达46.7%.老瓜头茎段在添加NAA的MS培养基上容易生根;最适转化条件为发根农杆菌A4菌液浓度D600 nm=0.8,侵染15 min,800 mg/L头孢噻肟钠除菌;叶片是遗传转化最适外植体.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辽宁棉花品种的耐盐性,利用农杆菌介导上胚轴外植体转化法,将来源于盐生植物獐茅的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AlNHX1)导入棉花辽棉19号中,分析影响棉花上胚轴外植体农杆菌转化的几个重要因素,建立并优化了该品种的转化体系,结果表明:1)农杆菌侵染的最佳时间为90s,共培养过程中乙酰丁香酮最适浓度为100 mg/L,筛选培养基中潮霉素最适浓度为30 mg/L,生根培养基中吲哚乙酸IBA的最适浓度为10mg/L;2)对转化植株进行PCR检测,表明耐盐基因AlNHX1已导入辽棉19号中;3)在盐胁迫下,转基因植株的电导率,渗透势都显著低于未转化植株。结果表明,通过筛选并优化转化体系,辽棉19号品种的耐盐性有较明显的提升,为沿海滩涂地区种植棉花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将斑鸠菊(Vernonia galamensis)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VgDGAT1a)导入棉花,创制转基因高油棉花种质,优化建立农杆菌介导的棉花茎尖转化体系,以‘中棉所49’茎尖为外植体,以HptⅡ基因为筛选标记,VgDGAT1a为目的基因,用农杆菌介导法,研究外植体培养时间、浸菌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及吸光度A600值等对棉花茎尖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植体培养3~5d、生长点纵切、菌液吸光度A600值0.6~0.9、浸菌40~60min、浸菌后暗培养1d和使用MSB+活性炭1g/L+头孢霉素400mg/L作为生根培养基的条件下能高效获得再生转化植株,从而为转基因高油棉花种质的创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影响农杆菌介导朝仓花椒遗传转化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农杆菌介导的朝仓花椒遗传转化体系,以朝仓花椒叶柄及茎段为转化受体,研究了预培养时间、侵染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获得转化体系如下:外植体预培养3d,在OD600为0.5~0.8菌液侵染10min,共培养3d,延迟7d筛选,以30和50mg/L卡那霉素(Kan)进行梯度筛选。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
农杆菌介导大豆萌动种子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仁镐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666-2667
[目的]提高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效率。[方法]以萌发1 d的半片大豆种子为目标组织,通过GUS瞬时表达检测,研究乙酰丁香酮、菌液的浓度及侵染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在共培养基中添加200μmol/L的乙酰丁香酮时,GUS瞬时表达效率最高。当农杆菌生长到对数生长期(D600 nm=0.5)时,转化效率最高,平均每个外植体上出现9.4个蓝色斑点。农杆菌侵染时间不宜过长,以30~60 min较好。[结论]乙酰丁香酮浓度、农杆菌菌液浓度和侵染时间均影响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以大豆子叶节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探讨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抗氧化剂、表面活性剂Silwet L-77及草丁膦(PPT)筛选浓度等因素对大豆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大豆转化的农杆菌菌液浓度D600nm为0.8,子叶节外植体侵染时间以30min为宜,外植体侵染后在含有25mg·L-1LA共培养基中暗培养3d有利于提高转化效率。此外,PPT筛选的适宜浓度为5mg·L-1。根据大豆子叶节农杆菌转化特点,研究中采用了延迟筛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东方百合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建立东方百合元帅、提拔、西伯利亚的高频愈伤体系,以幼叶、花丝、生长点为外植体,进行了不同激素组合的MS固体培养基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结果发现,Picloram比2,4-D更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幼叶、花丝更能有效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生长点的出愈率较低。幼叶在MS+2mg/L Pieloram培养基,花丝在MS+2mg/LPicloraIn+0.1mg/L ABA培养基,生长点在MS+2mg/LPieloram+0.03mg/LTDZ培养基上能高效诱导出愈伤组织,来自幼叶的胚性愈伤组织在MS+1.0mg/LBA+0.1mg/LKT+0.1mg/LIBA培养基上能高频再生出芽,来自花丝的胚性愈伤组织在Ms+1.5mg/LBA+0.3mg/LKT+0.2mg/LIBA培养基上能高频再生出芽。愈伤组织生长呈直线生长趋势。  相似文献   

12.
安祖花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适合安祖花遗传转化的受体体系,分别选取安祖花组培苗带叶柄的叶片和带叶柄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试验。结果表明:以带叶柄的茎段为外植体对愈伤诱导效果好于带叶柄的叶片。使用带叶柄茎段为外植体,以1/2MS BA 1.0 mg/L 2,4-D 0.1 mg/L为基本培养基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89.65%;使用3%蔗糖作为碳源的1/2MS添加0.1 mg/L KT能显著提高诱导率;添加NAA 0.5 mg/L或2,4-D 0.5 mg/L有助于生根。  相似文献   

13.
诺丽(Morinda citrifolia Linn.)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诺丽遗传转化奠定基础及诺丽工厂化育苗提供依据,本实验以诺丽茎尖及带芽茎段为外植体,以3%MS培养基添加不同的激素组合进行离体培养,选择最佳的培养组合。实验结果表明,茎尖在MS或添加NAA(0.3 mg/L)的MS培养基中均可得到完整植株,且在后者中的长势更好。该研究成功建立了诺丽离体再生体系,为规模化生产及遗传转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芥菜型油菜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以芥菜型油菜品种‘四川黄籽’的下胚轴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对愈伤诱导、芽分化及生根培养3个阶段的激素、硝酸银及其配比进行优化处理。结果表明:用含1.0 mg/L 2,4D的预培养基诱导愈伤,愈伤再生率达到100%;用含3.0 mg/L 6-BA + 5.0 mg/L AgNO3的分化培养基诱导芽再生,芽再生率达28.33%,平均芽丛数为1.73个;在含2.5 mg/L IBA + 0.05mg/L NAA生根培养基中,不定芽生长11 d后开始生根,生根率达到100%;经PCR检测抗卡拉霉素转化苗,阳性率达到23.80%,且GUS染色呈阳性,说明建立的芥菜型油菜遗传转化体系高效可行。  相似文献   

15.
高丽  李洪林  杨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271-16273
[目的]通过愈伤组织诱导途径,建立快速高效的花榈木再生体系。[方法]花榈木成熟种子在MS培养基中萌发获得无菌苗,以幼苗的胚轴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经继代后进一步诱导不定芽和生根。[结果]诱导花榈木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 1.0 mg/L 2,4 D+0.5 mg/L KT,诱导率达96.7%;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培养基为MS+0.5 mg/L NAA+0.1 mg/L TDZ,其不定芽诱导率为85.0%;平均每块愈伤产生不定芽6.2个;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WPM+0.5 mg/L NAA +0.5 mg/L IBA,生根率为88.9%。炼苗移栽后,成活率可达85.0%。[结论]花榈木胚轴愈伤组织诱导途径的植株再生是一套快速高效的离体再生体系,可为花榈木种质资源保存、转基因、遗传育种等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金柑童期短,1年可多次开花结果,有利于通过遗传转化开展花、果性状和相关基因在花、果实中表达的研究,但目前金柑实生苗再生率还有待提高。以广西阳朔的金弹金柑实生苗节间茎段为材料,发现以35 d苗龄(暗培养25 d,光照10 d)的实生苗节间茎段为外植体材料,培养于再生培养基(MS+3 mg/L 6-BA)上50 d左右,可达到80%以上的不定芽再生率。而经过农杆菌侵染后,以MS+2 mg/L 6-BA+1 mg/L NAA+1 mg/L KT为共培养基,MS+3 mg/L 6-BA为筛选培养基时,并在50 mg/L卡那浓度筛选下,仍可获得13.3%的抗性芽再生率。不定芽切下放置于生根培养基(1/2MS+3 mg/L IBA+1 g/L活性炭)中获得86%左右的生根率。通过对影响不定芽和抗性芽再生频率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最终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金柑实生苗节间茎段离体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7.
对棉花体细胞胚萌发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棉花体细胞胚的葫发可分为3种类型:①先出根,后出芽;②先出茅,后出根;③根、芽平衡生长,且3种类型所占的比例不同.不同基础培养基、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以及不同蔗糖浓度对棉花体细胞胚的萌发和植株再生的影响不同.BT培养基有利于根的发育,MS培养基有利于芽的发育,而SH培养基则有利于根、芽的平衡生长.KT的使用显著降低了棉花体细胞胚的生根率、生芽率、葫发率及再生植株率.低浓度的NAA有利于胚的葫发和再生植株,其最佳浓度为0.1 mg/L;MS培养基中添加0.1mg/L NAA,可使芽的分化率提高83.3%,再生植株率提高50.0%;而高浓度的NAA又抑制了芽的发育.在棉花体细胞胚萌发中蔗糖的最佳使用量为20g/L.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he experimental was aimed to screen the optimum regeneration shoot induction media and rooting media for tender leaves of Rhododendron chrysanthum Pall.[Method] The tender leaves of Rhododendron chrysanthum Pall were taken as explants to select the optimum bud induction media and rooting media through uniform design and the screening results were verified.[Result] The optimum media for regeneration shoot of Rhododendron chrysanthum Pall contained 1/4 MS,3.70 mg/L ZT, 0.02 mg/L IAA and 1.00 mg/L KT and its induction rate was 95.5% and the rooting media contained modified MS, 0.10 mg/L IAA and 0.07 mg/L NAA and its rooting rate was 98%. [Conclusion] Through this experiment, regeneration systems for regeneration shoot and regenerated plant from tender leaves of Rhododendron chrysanthum Pall were created successfu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