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黟山石墨系历史名茶,产于安徽省黟县石墨岭一带。据清同治七年(1868年)《黟县志》记载,石墨茶的产生距今至少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该茶的品质特征是:色泽墨绿,白毫显露,外形紧细弯曲带钩。香气清高,滋味鲜醇,汤色清沏,叶底鲜活匀齐。  相似文献   

2.
茶坯即用于窨制花茶的烘青绿茶原料,在各种精制茶的加工中要根据各种茶类的要求进行加工。本文对常规的茶坯加工程序作了论述,同时对各个加工工艺中的生产成本作了计算。结果可供一般茶厂借鉴。  相似文献   

3.
植入乌龙茶初制工艺改进夏秋名特绿茶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用夏秋季茶鲜叶加工的名特绿茶苦涩味重、收敛性强、香气清淡和综合品质较差的问题,开展了夏秋季毛峰茶加工技术研究。采用植入乌龙茶初制的部分工艺,改善了夏秋季毛峰茶品质。提出了夏秋季毛峰茶加工的技术指标和最佳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4.
云南普洱茶加工工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青元 《贵州茶叶》2002,30(3):13-15
研究了云南普洱茶加工工艺,并对云南普洱茶加工工艺进行了探讨,文中还对云南普洱茶加工拓展做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贵州茶区比较注重名优绿茶的加工生产。一些茶场其名优绿茶加工比重甚至可占到其全年总产值的80%左右。为了加强名优茶的制作技术推广,结合生产实践中多年来对扁形茶、毛尖形茶、毛峰形茶、高级绿茶及苦丁毛尖茶等名优茶加工技术和现行推广较多的机械设备,写就《名优茶现行机械化加工技术推广》一文,以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为广大茶农增收创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γ-氨基丁酸茶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平 《茶业通报》2009,(3):111-112
GABA茶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兴起。目前,其生产加工技术逐渐成熟,基础研究正在深入,降压等功能应用不断开拓。选育GABA茶新品种,‘饲喂”高含量GABA茶鲜叶原料,提高加工技术,改进香气,解决GABA茶功能机理,制定GABA茶标准化质量安全体系是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高香型涌溪火青茶加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涌溪火青茶的加工香气品质,根据涌溪火青茶的加工工艺特点及乌龙茶加工所形成的品质风格,设计了高香型涌溪火青茶的加工方法。将鲜叶分开,一部分按乌龙茶加工工艺进行做青,另一部分鲜叶阴凉处摊放,按一定的比例与做青叶混匀,根据涌溪火青茶工艺完成后面的加工。结果表明:采用该加工方法,将14%~20%的鲜叶进行做青,制成的涌溪火青茶,有24种香气成分(共检出43种)相对含量差异达20%以上,其中15种占香气总量的5~6成;主要生化成分也有所变动,致使感官品质,特别是香气品质明显提升。3号样(做青叶比重1/7)综合评分高于传统工艺涌溪火青茶0.9和1.4分。  相似文献   

8.
刍论普洱茶加工过程的清洁化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泉  邵宛芳  张路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122-125
本文概述了普洱茶加工过程清洁化生产的基本要求,针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指出了普洱茶清洁化生产的必要性,提出了普洱茶加工过程清洁化生产的主要措施,其中包括茶厂生产环境的清洁化、加工燃料的清洁化、茶叶加工设备的清洁化、普洱茶加工工艺的清洁化、工人操作的清洁化,旨在为企业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生产出安全优质的普洱茶。  相似文献   

9.
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决定换配1975年的全国第二套轧制茶加工验收统一标准样,并更名为工夫红茶自然产生的碎片末茶加工验收统一标准样。这表明,今后不再组织轧制茶出口,而碎片末茶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外销。这一重大变化,要求改善碎片末茶品质,  相似文献   

10.
汉中仙毫是陕西省汉中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本文旨在研究通过仙毫茶加工各项指标,利用连续规范化生产线,量化得出汉中仙毫茶连续规范化生产线加工工艺参数,以供广大茶企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陆国富 《茶业通报》1993,15(1):22-23
“祁红”以其条索苗秀的外形,清新持久的甜香、醇和隽厚的滋味蜚声于国内外市场,被称为茶中“英豪”,而礼茶是“祁红”上崇茶,誉为工夫红茶的珍品,每年加工不多,为外交部指定茶叶,作为招待和赠送尊贵友好客人的礼物,其原料精细,加工独特,目前全国唯祁门茶厂一家能加工生产,其加工方法是制茶行业中的瑰宝,为继承和发扬,现对我厂多年礼茶加工技术及本人多年亲临生产指挥的经验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紫娟’茶品质的影响,以‘紫娟’鲜叶为原料,分别利用烘青绿茶、晒青绿茶、红茶、白茶及黑茶的加工工艺制作成5种‘紫娟’茶,检测其主要品质成分的含量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加工工艺下,同一品种‘紫娟’鲜叶制得的茶样所含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紫娟’烘青绿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晒青绿茶次之;儿茶素的含量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而降低。此外,在黑茶中没食子酸含量最高,在白茶中茶氨酸含量最高,而咖啡碱在红茶中的含量最高。由此可见,不同加工工艺对‘紫娟’茶的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影响较大,其中‘紫娟’烘青绿茶的多酚类物质含量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13.
超微茶粉酸奶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微粉碎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加工技术,已广泛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电子等许多领域。本文对超微茶粉酸奶加工中茶粉添加阈值、茶粉酸奶在贮藏过程中的酸度和pH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对超微绿茶粉酸奶的生产工艺及相关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4.
施和森 《茶业通报》1989,11(3):8-13
制茶过程中,无论是鲜叶加工,还是毛茶再加工,都离不开热的作用。由于传热介质,热作用的条件不同,茶坯的热化学作用也有不同。制茶中的热作用,可分为干热作用和湿热作用。茶坯的干热作用和湿热作用引起不同的理化变化,对制茶品质也产生不同的影响。但什么是干热作用和湿热作用?众说不一。明确干热作用和湿热作用,对了解加热在制茶中的作用,并更好地加以运用,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桑叶是药食同源的绿色新资源食品,含有黄酮、多糖、GABA、DNJ等多种功能性成分,不含咖啡因且滋味尚佳,适宜加工为代用茶。目前,桑叶茶加工以桑绿茶为主,桑红茶、桑叶乌龙茶及发酵桑叶茶亦有研究。  相似文献   

16.
茶资源开发利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茶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大有可为。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茶鲜叶、茶花、茶果、茶枝、茶根、茶树皮、茶叶以及茶资源加工中的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发展动态、前景、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茶归生活     
正茶,原本是树叶。因人为的加工制作,一片树叶转变为一颗茶叶,因人的心手相调,一撮茶叶演化出一碗茶汤。茶叶,不仅仅是加工过的树叶。吃茶,离不开茶叶、茶水、茶器,更离不开茶人。对茶的物质性而言,人的精神性才是决定因素。茶道,是茶之说,茶之路,茶之哲学。天地聚气于植物鲜生命,经人采撷制作成茶的贮生命样式,然在水  相似文献   

18.
云南普洱茶生产发展的浅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涛 《茶业通报》2006,28(1):9-10
本文针对当前普洱茶的销售形势,从普洱茶的品种、加工工艺、普洱茶文化等方面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上半年,我国果蔬茶加工行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加工企业数量保持稳定,产值平稳上升。下一步要继续加强科技攻关,推进技术和装备升级,调整产品多元化结构,加大对果蔬茶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研究开发力度,促进果蔬茶加工行业健康发展。1.行业发展特点(1)全行业保持稳定发展1月-6月,全国涉及蔬菜、水果与坚果、蜜饯、水果罐头、果酒、  相似文献   

20.
金寨篮茶历史悠久,本文通过金寨篮茶历史的挖掘,在探究金寨篮茶历史渊源的同时,对金寨篮茶生产的环境和生产必要性也进行了分析.并对金寨县近年来篮茶生产研发的过程,加工制作工艺等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