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水分渗透胁迫,模拟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环境对我国西北地区3个广泛种植的苜蓿品种:甘农一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cv.Gannong No.1)、牧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Amerigraze401+Z)、新疆大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Xinjiang Daye)的萌芽和幼苗部分保护酶活性及幼苗叶片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PEG-6000浓度5%~25%),甘农一号杂花苜蓿、牧歌紫花苜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的种子萌芽、幼苗叶片含水量及部分保护酶活性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3个苜蓿品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发芽势皆明显降低,幼苗叶片含水量基本无显著变化,幼苗本体保护酶活性变化各不相同。利用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3个苜蓿品种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强弱次序为:甘农一号杂花苜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牧歌紫花苜蓿,根据综合评价均值来看,甘农一号杂花苜蓿和新疆大叶紫花苜蓿抗旱性较强,而牧歌紫花苜蓿稍弱。  相似文献   

2.
离体干旱胁迫下三种紫花苜蓿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离体干旱胁迫下,以3 个紫花苜蓿品种叶片为材料,测定了叶片相对含水量、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4个生理指标,并说明它们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抗旱能力由强到弱分别为Prime、陇东苜蓿和河西苜蓿;(2)离体72 h叶片的相对保水率可以简便地反应苜蓿品种间抗旱性强弱;(3)CAT和SOD活性在离体72 h时间内,均呈现一致的下降趋势,POD活性的变化规律与CAT和SOD不同,72 h品种间3种酶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0~72 h 酶活性的存有率可以反应苜蓿的抗旱性强弱,酶活性存有率高,抗旱性强,反之则弱。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中苜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供水和干旱2个水分梯度,采用盆栽试验根灌不同浓度褪黑素,分析不同条件下幼苗表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90μmol·L-1褪黑素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幼苗株高、茎粗、相对含水量、相对叶绿素含量,此外,90μmol·L-1褪黑素处理显著增加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酶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并降低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丙二醛、相对电导率、过氧化氢含量。综上所述,褪黑素提高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抗氧化酶生物合成基因表达水平,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过量活性氧,缓解膜损伤,提高幼苗抗旱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取'肇东'、'龙牧801'、'东农1号'、'敖汉'4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低温胁迫试验,通过对生理生化指标和叶片解剖结构的观测分析,综合比较了4种紫花苜蓿的抗寒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4种紫花苜蓿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有所上升,其中'肇东'各个指标的上升幅度均最大.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4种紫花苜蓿的抗寒性为'肇东'>'龙牧801'>'东农1号'>'敖汉'.通过观测4种苜蓿的解剖结构发现,抗寒性较强的'肇东'和'龙牧801'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小于抗寒性较弱的'敖汉',且细胞结构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5.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硅对紫花苜蓿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知硅能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基础上,采用实验室发芽法研究PEG干旱模拟下,硅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ava L.‘Sadie7’)萌发及生理的影响。初步探讨硅肥对紫花苜蓿抗旱性的调控机制,以期筛选出有效提高紫花苜蓿抗旱性的适宜硅肥浓度。结果表明:在一定干旱程度和适宜硅浓度下,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胚根长有所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在10%PEG胁迫下,施用1.00mmol·L~(-1)硅酸钾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当硅酸钾浓度达到2.50mmol·L~(-1)时会抑制其发芽。在10%和15%PEG浓度下,1.00 mmol·L~(-1)硅酸钾处理后胚根长显著(P0.05)大于对照。在5%和10%PEG胁迫下,2.00mmol·L~(-1)硅酸钾处理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15%PEG浓度下,2.50mmol·L~(-1)硅酸钾处理显著降低了幼苗丙二醛(MDA)含量,且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干旱胁迫程度不同,所适宜的能提高紫花苜蓿抗旱性的硅酸钾浓度不同。研究表明,硅从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开始就作用其生理生化过程,并且提高其抗逆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苜蓿叶片离体干旱胁迫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新兰 《草业科学》2008,25(2):77-83
以国内外20个优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离体干旱胁迫下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探讨了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并结合草产量对其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抗旱性强的品种在干旱胁迫下草产量高,叶片CAT、POD和SOD活性存有率高.依据上述4项指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将 20个紫花苜蓿品种分为抗旱性强、较强、中等和弱4个等级.  相似文献   

7.
淹水对紫花苜蓿南北方品种抗氧化酶和无氧呼吸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花苜蓿南方育成品种渝苜1号和北方地方品种新疆紫泥泉为材料,在幼苗长出4片真叶时进行淹水处理,在淹水的第10天测定植株的生物量,并分别在淹水的第0,2,4,6,8,10天测定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叶片抗氧化酶和根系无氧呼吸酶的活性,以探明两个品种对淹水胁迫的耐受性差异及其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使紫花苜蓿的生物量减少,但与新疆紫泥泉相比,渝苜1号生物量的降幅小。淹水时渝苜1号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比新疆紫泥泉的高,而叶片MDA含量比新疆紫泥泉的低;根系无氧呼吸酶活性在淹水胁迫中均增强,但渝苜1号的乙醇脱氢酶(ADH)和丙酮酸脱羧酶(PDC)活性增加明显,乙醇发酵更强;而新疆紫泥泉的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增加更为突出,乳酸发酵强。淹水影响紫花苜蓿正常生长,但南方品种渝苜1号比北方品种新疆紫泥泉对淹水胁迫更具耐受性,因为前者具有比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比较强的乙醇发酵途径,有利于增强植株抗淹水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8.
利用"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栽含水量分别为9%、11%、13%、15%、17%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中苜一号"种子,以SP1第3年龄的植株为材料,分析其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子含水量的紫花苜蓿植株的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存在差异,地面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收割茬次对紫花苜蓿产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选取了3个紫花苜蓿品种(新牧1号、新牧2号、当地苜蓿),分别年收割三茬,并测定其单位面积鲜重、干重,测定常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新牧2号和当地苜蓿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显著高于新牧1号紫花苜蓿(P<0.05)。新牧1号、新牧2号和当地紫花苜蓿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钙含量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第一茬的营养价值优于第二茬和第三茬。总体来看,新牧2号紫花苜蓿产量和营养价值优于新牧1号紫花苜蓿。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内模拟的盐分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Na Cl盐溶液对4个紫花苜蓿品种(中苜1号、中苜3号、中草3号和陇东苜蓿)种子萌发期进行盐胁迫处理。结果表明:低浓度(0.2%和0.4%)的盐溶液对苜蓿的发芽率和幼苗苗高抑制作用不显著,对幼根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0.8%和1.0%的Na Cl溶液处理下发芽率、0.6%的Na Cl溶液处理下的幼苗苗高和幼根生长量可以作为苜蓿种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指标。对四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发芽率、幼苗苗高、幼根生长量、耐盐半致死浓度四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苜1号耐盐性最强,其次是中苜3号和中草3号,陇东苜蓿最弱。  相似文献   

11.
李波  刘畅  李红  杨曌 《草地学报》2020,28(4):990-997
为探讨外源氯化钙对干旱胁迫下苜蓿(Medicago Sativa L.)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对20%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的苜蓿幼苗分别施加5,10,15,20 mmol·L-1外源氯化钙,分析外源氯化钙对干旱胁迫下苜蓿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叶绿素、细胞膜透性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最佳外源氯化钙缓解浓度。研究结果表明:未施加外源氯化钙时,随着PEG胁迫浓度(10%,15%,20%,25%)的增加,苜蓿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逐渐增加,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综合分析显示,20% PEG胁迫浓度可以有效模拟苜蓿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反应;苜蓿幼苗在20% PEG胁迫下施加10 mmol·L-1 CaCl2后,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分别增加了32.40%,31.10%,69.41%,21.39%和6.87%,相对电导率最低降低了27.37%;20% PEG胁迫下施加15 mmol·L-1 CaCl2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增加了14.17%,丙二醛含量最低降低了36.36%;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20% PEG胁迫下施加5 mmol·L-1 CaCl2浓度为最高;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显示,适宜CaCl2浓度可以缓解干旱对苜蓿幼苗造成的伤害,本试验中以浓度为10 mmol·L-1 CaCl2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H,EC1.1.1.49)是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限速酶,参与NADPH和磷酸核糖的合成,在植物响应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方面有重要作用。研究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在紫花苜蓿中对干旱胁迫的响应。首先采用不同浓度的PEG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紫花苜蓿幼苗,通过测定不同PEG浓度下紫花苜蓿幼苗的株高、根长、干重、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筛选胁迫浓度来确定干旱胁迫的条件。其次,检测胁迫浓度下紫花苜蓿幼苗中G6PDH的活性变化。第三,通过添加G6PDH的抑制剂Na3PO4,观察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的生长情况并测定MDA、H2O2含量以及G6PDH活性的变化。最后,综合分析G6PDH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不同浓度PEG处理下,紫花苜蓿幼苗的生长受到限制,例如株高、根长、鲜重、干重都随PEG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MDA和H2O2的含量随PEG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15% PEG处理的影响最大;同时,也发现随PEG浓度的增加紫花苜蓿幼苗中G6PDH的活性也较对照增加,15%PEG处理时达最高值;故15%的PEG处理为干旱胁迫模拟最佳条件。通过添加G6PDH的抑制剂Na3PO4后发现,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的生长明显地受到抑制,其叶片中MDA、H2O2含量分别较干旱胁迫下的增长28.4%、19.9%,G6PDH的活性也明显降低了49.4%。以上结果初步说明G6PDH可能参与调节了干旱胁迫引起的氧化胁迫。  相似文献   

13.
聚乙二醇胁迫下不同苜蓿品种愈伤组织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乙二醇(PEG)作为渗透胁迫剂,对5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愈伤组织进行干旱胁迫.用生理生化方法对各品种愈伤组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积累量、质膜相对透性3项抗旱性鉴定指标进行测定,各项结果趋于一致,其抗旱性强弱的顺序为:龙牧803、草原2号、中牧1号、龙牧80l、准格尔.同时,证明了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质膜透性均可作为苜蓿抗旱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4.
PEG 6000胁迫下10个苜蓿品种幼苗期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穆怀彬  伏兵哲  德英 《草业科学》2011,28(10):1809-1814
为比较苜蓿(Medicago sativa)幼苗抗旱性,采用5种不同水势(0、-0.3、-0.6、-0.9和-1.2 MPa)的PEG 6000溶液对10个苜蓿品种幼苗进行模拟干旱胁迫,测定了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苜蓿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MDA和Car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Pro含量和SOD活性总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苜蓿幼苗期的耐旱极限在-0.9 MPa水势附近;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得出10个苜蓿品种的抗旱性强弱为:德国德贝>大富豪>阿尔冈金>West blend>FGZT 106>苜蓿王1#>皇后 2000>爱菲尼特>新疆大叶>四季旺。  相似文献   

15.
15份燕麦材料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燕麦材料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评价不同材料的抗旱性,采用营养液砂培法,于两叶一心期对15份燕麦材料施加15% PEG胁迫,分别于胁迫0、7和14 d测定供试材料的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水分利用率和相对电导率。利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筛选燕麦抗旱性鉴定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15份材料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供试燕麦的抗氧化酶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水分利用率及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10个抗旱性指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最高达0.97。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燕麦的质膜系统因子、光合因子、渗透调节因子可作为抗旱性评价的综合指标,通过第一主成分可将15份燕麦材料清晰地划分为抗旱性不同的两个独立类群;聚类分析进一步将供试材料划分为抗旱性不同的4个亚组,其中6份材料(蒙燕1号、青引1号、定燕2号、DA92-2F4、青燕1号、巴燕5号)属于抗旱种质。抗旱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值(D)显示,抗旱性较强的燕麦材料有青燕1号(0.829)、青引1号(0.744)和DA92-2F4(0.728),而陇燕3号(0.208)、坝燕6号(0.240)和张燕4号(0.241)抗旱性相对较弱。利用多方法关联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所得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性较高。研究结果为燕麦抗旱性评价及抗旱种质筛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研究外源 NO 对水分胁迫下的不同苜蓿品种苜蓿王,德宝幼苗株高、干重、根冠比和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能够显著降低苜蓿幼苗的株高、干重和含水量,说明苜蓿幼苗在水分胁迫下生长受到抑制。抗旱型不同的苜蓿品种表现不同,抗旱性强的苜蓿王幼苗株高、干重和含水量的降低幅度较敏感型的要低,且能够通过增加地下部分生长来提高根系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减少胁迫对其造成的影响。添加外源 NO 后能够显著缓解水分胁迫强度对苜蓿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林子然  张英俊 《草业科学》2018,35(1):115-122
丛枝菌根真菌(AMF)是一种存在于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土壤微生物,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防旱、抗旱。本研究选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试验材料,分别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磷和水分对其生物量、株高、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浓度变化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状况影响不显著,而接种AMF后可大幅度改善紫花苜蓿的抗旱性能。其中,水分充足(即田间持水量75%~80%)条件下紫花苜蓿生长状况最好;随着水分降低,紫花苜蓿生物量与株高显著下降,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增加,酶活性下降。接种AMF对紫花苜蓿的生长状况以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作用。综合接种AMF和磷处理结果显示,施加0.25 mmol·L-1KH2PO4Hogland营养液并接种AMF的试验组抗旱效果最好,说明在干旱胁迫下,一定施磷水平下接种AMF可有效地提高紫花苜蓿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8.
以紫花苜蓿幼苗为材料,采用营养钵沙培1/2 Hoagland营养液法,研究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不同浓度CaCl2(0,5,10,20 mmol/L)、GA3(0,50,100,150 mg/L)及不同比例复合液[CaCl2∶GA3设体积比1∶1(T1∶1)、1∶2(T1∶2)、2∶1(T2∶1)及质量比1∶1(Z1∶1)]处理对苜蓿幼苗生理效应的影响,并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外源钙(CaCl2)、赤霉素(GA3)及其复合液对干旱胁迫下苜蓿幼苗缓解的生理效应及其适宜浓度、适宜复合液比例。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下,苜蓿幼苗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降低,而相对电导率、MDA含量、Pro含量、SOD活性以及POD活性均显著增加。2)与干旱胁迫下相比,经适宜浓度的CaCl2、GA3及复合液处理后,可缓解幼苗叶绿素的降解,可降低相对电导率,减少MDA的积累,保持较高的SOD、POD活性。3)利用隶属函数法得出:CaCl2处理以10 mmol/L效果最好;GA3处理以100 mg/L效果最好;CaCl2+GA3 复合液处理以T1∶1最好,且优于单独的10 mmol/L CaCl2、100 mg/L GA3处理。各个处理对苜蓿幼苗干旱胁迫下的缓解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T1∶1>10 mmol/L CaCl2>T2∶1>CK1>T1∶2>100 mg/L GA3>Z1∶1>CK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