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兵兵 《齐鲁渔业》2008,25(12):35-36
斑马鱼(zebra fish)SL名蓝条鱼、花条鱼、斑马担尼鱼,原产于印度、孟加拉国,隶属鲤科、短担尼鱼属。斑马鱼的体型呈纺锤形,成鱼体长4—6cm。体侧有像斑马一样的纵向条纹,故得名斑马鱼。野生型的斑马鱼背部为橄榄色,体侧从头至尾布满多条蓝色条纹,红色斑马鱼全身为亮红色,体侧从头至尾分布数条浅粉色条纹,极具观赏性。雄斑马鱼鱼体修长,鳍大,体色偏黄,臀鳍呈棕黄色,条纹明显;  相似文献   

2.
(二十 )斑马鱼 别名蓝条鱼、花条鱼、印度斑马鱼,属鲤科短担尼鱼属鱼类。产地:印度、缅甸。 1形态特征 斑马鱼体呈纺锤形,尾部稍侧扁,尾鳍呈叉形。体长 6厘米,身上有像斑马一样的纵向条纹,所以称其为斑马鱼。其背部为橄榄色,体侧从头至尾布满多条蓝色纵向条纹,臀鳍上也有相同的条纹,雄鱼为深蓝色条纹间柠檬色条纹,雌鱼为蓝色条纹间银灰色条纹。 2生活习性 斑马鱼色彩独特,线条分明,玲珑活泼,在水中不知疲倦地快速游动,深得热带鱼爱好者的喜爱。 斑马鱼对水质要求不严,是较耐寒冷的鱼类,它可以在 10℃以上的水中很好地生…  相似文献   

3.
斑马鱼-新型的实验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马鱼(又名蓝条鱼、花条鱼、斑马担尼鱼,Brachdanio rerio),鲤科,原产自印度、孟加拉国,身体细长、尾部稍侧扁从微尖,臀鳍较长,尾鳍呈叉形。体侧有像斑马一样的纵向条纹,其背部橄榄色,条纹为银蓝色,在体侧从鳃盖后直伸到尾,在臀鳍上也有与体侧相似的条纹。体长为4~6cm。雌雄鉴别较容易,雄鱼的蓝色条纹偏黄,间以柠檬色条  相似文献   

4.
斑马鱼的学名为Brachydanio rerio,又称印度斑马鱼。隶属于鲤科鱼类。固体侧有象斑马样的纵向条纹,故称斑马鱼。其俗名很多,如蓝斑马鱼、孟加拉斑马鱼、蓝条鱼和短丹鱼等。其英文名有Zebra damo、Zebra fish、Striped danio。原产于南亚的印度东部(由基斯特内河至恒河流域)、孟加拉和缅甸。  相似文献   

5.
斑马鱼的饲养与繁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顾新国 《河北渔业》2007,(12):30-31
斑马鱼又名蓝条鱼、花条鱼、蓝斑马鱼、印度鱼、印度斑马鱼,鲤科属,原产印度,后移殖到缅甸、孟加拉、新加坡等地.因体色艳丽,深受水族爱好者喜爱.台湾省在7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此鱼的繁育技术,大陆在20世纪90年代才有人开始研究此鱼的繁育技术,目前仅有少量文章且不深入,本人亦研究了此鱼的繁育及大规模生产技术并撰文,希抛砖引玉以推动技术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提起斑马鱼,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它们外型小巧。游动时活泼可爱,幽蓝色的身体底色加上几条横白条纹。真的像极了动物园里斑马身上的条纹.故而得名。也因为其饲养简单,并且容易繁殖。所以深受广大观赏鱼爱好者的喜欢。  相似文献   

7.
渔业简讯     
中国建成斑马鱼定向基因突变体库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大学等24家科研单位的学者组成的学术联盟,历时6年,成功构建大规模斑马鱼定向基因突变体库。这一基因突变体库通过设在中科院水生所的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对科研人员开放,具有重大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杂交条纹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卫  符云 《科学养鱼》2000,(10):21-22
杂交条纹鲈于 1993年由广东省引进养殖。经试养表明,杂交条纹鲈与我国现有鲈科养殖品种相比,具有体型和体色好看,肉质好而有特殊香味,商品价值高等优点,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目前在广东、福建等地已有小规模养殖,其他省市也纷纷引种试养。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杂交条纹鲈养殖和繁殖方面的实践体会,简要介绍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条纹鲈体侧扁,呈纺锤形。鳞片呈银白色,比其它鲈鱼大。整个体色除背部的小部分呈青灰色外,体侧和腹部都呈银白色,侧线上下都有纵向排列的黑色条纹。纯种条纹鲈体型较长,体长与…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研究人员正研究改造斑马鱼的基因,以测试食水污染。使用斑马鱼测试水质污染的方法是:将萤火虫基因注入斑马鱼的基因里,再将斑马鱼放入水里,如果水里含有致癌物质聚氯联苯,斑马鱼便会发光。只要将斑马鱼与有毒物质的水分隔开,斑马鱼便会停止发光。使用斑马鱼测试水质的好处是,斑马鱼可循环再用,只要将斑马鱼“解毒”,斑马鱼便可再次用于测试水质,而且对人体无害。用斑马鱼测试水质较使用仪器和抽取泥土或鱼类样本化验便宜。转基因鱼测试水质污染  相似文献   

10.
苗杂交条纹鲈是由雌性条纹鲈与雄性白鲈杂交而成,这种杂交称为“原型杂交”,此杂交种产生的初期被称为“棕榈鲈”。近年来通过雌性白鲈与雄性条纹鲈杂交产生了新的杂交种,称此种为“阳光鲈”。目前,杂交条纹鲈在美国游钓领域已被广泛接受。近几年,我国台湾、内陆等地区已引进了杂交条纹鲈,养殖效果很好。一、生物学特性1.外部形态杂交条纹鲈的外形特征介于其双亲之间。体形侧扁,体侧具条纹,胸鳍和侧线下半部的条纹断断续续。具有两个背鳍,第一背鳍具8~9根硬棘,紧连其后的第二背鳍具1根硬棘和13~14根鳍条。尾鳍叉形,分…  相似文献   

11.
淡水石斑鱼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aguense)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属慈鲷科鱼类。淡水石斑鱼的体型特征是躯干两侧各有8条黑条纹,垂直的黑条纹中央有较黑的色素块,胸鳍淡黄色,腹鳍、背鳍、臀鳍皆具有黑色条纹,尾鳍黑色条纹与身体垂直。除黑白条纹外,成鱼体略带黄色,体色随外界水环境呈适应性变化。淡水石斑鱼具有抗病力强、个体较大、鱼体美观、肉质细嫩、刺少肉多等优点,经济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杂交条纹鲈是由雄性白鲈与雌性条纹鲈杂交的子一代,具有显著的杂种生长优势: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抗病力强、肉质非常鲜美。该鱼是广盐性鱼类,既适于在淡水池塘里饲养.也适于在沿海地区的半咸水池塘里养殖。杂交条纹鲈的外形特征介于它的双亲之间,体略侧偏.被覆鳞片.体  相似文献   

13.
条纹鲈(Morone saxatilis),俗称线鲈、淡水石斑,因其体侧的平行横纹而得名。另一种为雌性条纹鲈和雄性白鲈(Morone chrysops)的杂交子代,称为杂交条纹鲈。其成长比两亲代迅速,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更强,养殖时成活率高,具有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14.
正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大学等24家科研单位的学者组成的学术联盟,历时6年,成功构建大规模斑马鱼定向基因突变体库。这一基因突变体库通过设在中科院水生所的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对科研人员开放,具有重大社会效益。斑马鱼是开展生命科学、健康科学、环境科学等研究的重要模式动  相似文献   

15.
达赉湖的餐条鱼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达赉湖的餐条鱼生物学,内容包括年龄和生长、食性、繁殖、群体结构及渔业利用。达赉湖的 条鱼一龄平均体长(到尾叉的体长,后同)90毫米,体重8.5克;二龄体长102毫米,体重12.9克;三龄体长109毫米,体重15.4克;四龄体长125毫米,体重184克;五龄体长156毫米,体重23.35克。体长体重关系式:W=0.0310L2.5171。是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的杂食性鱼类。一龄即达性成熟;性比为1.0♀:1.36♂;个体繁殖力3552~16420粒,平均9944粒。6~7月在湖的岸边产卵,卵属粘性。群体由1~5个龄组组成,1200尾样品平均年龄为2.65;80.1~100毫米体长组的个体为主要渔获对象,占整个渔获物的75.5%,条鱼目前是这赉湖第一位的经济鱼类,90~92年条鱼平均产量为828万公斤,占总鱼产量的90.2%。  相似文献   

16.
利用300个EST-SSRs标记对普通二倍体鲫(Carassius auratus)自交F2代的181个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并对其体重、体厚两种经济性状进行单标记回归分析。Permutation检验(10 000次)结果显示,38个标记与所检测的经济性状相关,其中26个标记达到显著性相关(P<0.05),12个标记达到极显著性相关(P<0.01)。在38个相关标记中,有27个标记与体重相关,25个标记与体厚相关,14个标记与体重、体厚均相关。对同一标记的不同基因型之间进行多重比较,找到了与两种经济性状相关的基因型。将与性状相关的38个标记与斑马鱼(Da-nio rerio)基因组序列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找到10条相似性高且功能已知的EST-SSRs序列(E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达赉湖的Chan条鱼生物学,内容包括年龄和生长、食性、繁殖、群体结构及渔业利用。达赉湖的Chan条鱼一龄平均体长(到尾叉的体长,后同)90毫米,体重8.5克;二龄体长102毫米,体重12.9克;三龄体长109毫米,体重15.4克;四龄体长125毫米,体重184克;五龄体长156毫米,体重23.35克。体长体重关系式:W=0.0310L^2.5171。是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的杂食性鱼灰类。一龄即达性成熟;性比为1.0♀:1.36♂;个体繁殖力3552-16420粒,平均9944粒。6-7月在湖的岸边产卵,卵属粘性。群体由1-5个龄组组成,1200尾样品平均年龄为265;80.1-100毫米体长组的个体为主要渔获对象,占整个渔获物的75.5%,Chan条鱼目前是达赉湖第一位的经济鱼类,90-92年Chan条鱼平均产量为828万公斤,占总鱼产量的90.2%。  相似文献   

18.
条纹鲈原产于美国,因其体侧有沿身体纵向排列的7道 ̄8道条纹而得名,杂交条纹鲈为条纹鲈与白鲈的杂交子一代。美国将杂交条纹鲈作为主养对象,养殖产量在淡水品种中排于斑点叉尾鮰之后居第二位。杂交条纹鲈因其具有显著的杂交优势:生长速度快、个体大、抗病力强,目前己成为世界性  相似文献   

19.
虎皮鱼的学名为虎皮鲃(Barbus tetrazona),又称四带无须鲃(Puntius tetrazona).隶属于鲤科鱼类。这种鱼在金黄色的体侧上有黑条纹横列,优如斑斓的虎皮,故称虎皮鱼(Tiger barb)。同时由于体上4条垂直黑色条纹间隔尾次分明,格外醒目,所以有人称其为四间鱼或黑四间鱼。其英文名外除外Tiger barb外,尚有Sumatra、Sumatra barb和Sumatran tiger barb.  相似文献   

20.
《内陆水产》2000,25(12):40-42
(六 )火口鱼 火口鱼别名丽体鱼、米氏真丽鱼,属丽鱼科丽体鱼属鱼类,产地:墨西哥、危地马拉。 1形态特征 火口鱼呈纺锤形,稍侧扁,尾鳍呈扇形后边缘平直,体长可达 16 cm。火口鱼呈浅灰色,体侧有 7条黑色横向粗条纹,其口部和鳃盖前部为鲜红色,故称其为火口鱼,鳃盖后部有深绿色斑块,周围有艳蓝色斑块和条纹,眼眶绿色,在光线照射下闪闪发光。各鳍均为暗红色,布满浅蓝色条纹。 2生活习性 火口鱼是身体强壮,颜色鲜艳,摄食量大,容易饲养的一种大型热鱼。对水质要求不严格,喜欢中性水,在 18℃以上的水温中,能很好地生长。火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