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加快糯玉米种质资源改良进程,以糯玉米自交系云539和普通玉米自交系昌7-2为材料,通过DNA序列测定和分析,探明糯玉米自交系云539 wx基因属于wx-D7突变类型。根据2个自交系基因组序列差异,开发出waxy基因功能标记FMD7,并通过了表型验证和通用性验证。利用开发的基因功能标记FMD7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产量、株型和品质性状分析,获得携带wx基因的优良昌7-2改良系6个。利用本研究开发的基因功能标记FMD7进行辅助选择可加快回交转育进程,提高育种效率,为选育高产糯玉米杂交种提供材料基础,同时也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单基因或少数主效基因控制的性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糯玉米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是一种由隐性基因(wx)突变而产生的玉米类型.wx基因改变了玉米胚乳的类型,也改变了糯玉米的品质.糯玉米青果穗不仅营养丰富、口感韧糯、滋味鲜甜、香味怡人,而且可消化率比普通玉米高16%,多食不腻,尤其受到肠胃消化吸收不良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3.
基于SNP标记技术的糯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糯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利用新一代分子标记技术-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对39份不同基因型的糯玉米自交系进行了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1 059个SNP标记在39份自交系中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05~0.38,平均含量为0.31;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为0.03~0.50,平均值为0.29;期望杂合度变化范围为0.05~0.50,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9。39份自交系之间的亲缘关系(Kinship)系数为0.00~0.91,京6与京糯6之间亲缘关系最近。通过Neighbor-joining(NJ)聚类分析,将39份自交系划分为5大类群,其中系谱来源不清晰的糯玉米自交系均被划分至不同类群中,明确了其亲缘关系。因此,SNP标记适用于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亲缘关系研究,可为糯玉米种质资源利用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糯玉米是主要鲜食玉米类型, opaque2 (o2)基因导入可增加籽粒赖氨酸含量,但同时引起籽粒皱缩、淀粉含量下降等,限制了其育种应用。为发掘优良糯玉米受体,以籽粒饱满圆型o2近等基因系(o2-NIL)糯2/wx1wx1o2o2和皱缩型黄糯2/wx1wx1o2o2为研究材料,通过对鲜食期、成熟期的百粒重和籽粒成分测定,发现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不同可能是导致2份糯玉米o2-NILs表型差异的主要原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发现授粉后10~24d两糯玉米o2-NILs中6个淀粉合成基因动态表达模式不同,其中Sh1、Sh2、SSIIIa和SBEIIb差异较大。分析胚乳转录组数据,发现两糯玉米o2-NILs中24个海藻糖和糖基水解酶编码基因和48个o2胚乳修饰基因变化不同,以上结果表明淀粉合成关键基因前期表达量高,后期与对照无差异,且糖代谢基因表达变化有利于淀粉合成可能是糯2/wx1wx1o2o2淀粉含量和百粒重不受o2突变影响,籽粒性状明显优于黄糯2/wx1wx1o2o2的重要原因,同时多个胚乳修饰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与该结果直接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o2突变体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提供重要...  相似文献   

5.
西南糯玉米地方品种waxy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糯玉米和硬粒玉米waxy基因核苷酸多态性, 对23份中国西南玉米地方品种(16份糯玉米和7份硬粒玉米)、2份美洲糯玉米种质的waxy基因第9外显子至第14外显子之间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 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的16份同源序列(来自小颖大刍草、繁茂大刍草和美洲地方栽培品种)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 西南糯玉米、西南硬粒玉米和小颖大刍草分别具有14、19和40个多态性位点, 西南糯玉米waxy位点核苷酸多态性为西南硬粒玉米的30%, 是小颖大刍草的14%, Tajima’D检验仅在糯玉米群体D值显著, HKA检验表明waxy位点未受选择作用; 序列比对发现12份西南糯玉米第10外显子同一位置缺失15个核苷酸, 该位点恰为糖基转移酶结构域的起始位置。可见我国糯玉米通过较为独特的突变机制而形成, 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驯化瓶颈, 奠基者效应使西南糯玉米waxy位点核苷酸多态性大大降低, 从近缘物种中引入等位变异是改良玉米淀粉质量和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薛林  张丹  徐亮  金萌萌  彭长俊  徐辰武 《作物学报》2011,37(12):2123-2129
玉米粗缩病是近十年来危害我国部分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 挖掘抗粗缩病玉米种质, 进而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粗缩病危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选用184份常用玉米自交系(包括111份普通玉米和73份糯玉米)于2009—2010年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田间自然鉴定; 同时利用117对SSR引物对供试的玉米自交系进行多态性检测, 按UPGMA方法, 利用Powermarker 3.0软件对184份自交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筛选出2份高抗(T877和YJ7)、6份抗病普通自交系和2份糯玉米抗性种质。基于644个SSR多态性位点, 结合系谱资料和育种实践, 将184份自交系划为9个杂种优势亚群。自交系4S及其衍生系(第VI亚群)和来源于美国杂交种78599的玉米自交系(第VIII亚群)为玉米抗粗缩病育种的重要种质。  相似文献   

7.
我国部分小麦地方品种Waxy基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2对STS引物、1对SSR引物和1对基因特异引物分析了1739份中国小麦地方品种Waxy基因的变异情况。检测出Wx-Al基因缺失突变材料3份,Wx-Bl基因缺失突变材料25份,Wx-Dl基因缺失突变材料3份。利用SDS-PAGE方法对以上Waxy基因突变材料在蛋白质水平上进行鉴定,验证了Waxy分子标记在种质资源研究中的有效性。向育种家推荐一批具有不同Waxy基因缺失的地方种质,并提供了全部品种的缺失类型。  相似文献   

8.
《种子》2021,(6)
为了提高现有糯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认识福建省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基础,探究糯玉米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利用国家玉米DUS测试使用的40个SSR核心标记,研究87份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等位基因变异数位点一共检测到89个,检测的每对引物等位基因变异平均为2.23个,变异的范围是1~4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为0.32,MAF值在0.44~0.94之间,Kinship系数为0的自交系占59.8%,聚类分析可初步将87份糯玉米群体划为4个类群,其中最大的以N 8为代表的69个自交系为Ⅰ群,N 37为代表的10个自交系为Ⅱ群,N 15为代表的5个自交系为Ⅲ群,N 65为代表的3个自交系为Ⅳ群。研究表明,福建省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通过分群分析明确了群体材料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7):5891-5898
优质是水稻育种中最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引进和评价水稻种质资源的品质对于筛选优质稻亲本和选育优质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非洲和巴西引进了28份水稻种质资源,在湖北武汉对这些种质资源进行了品质鉴定。结果表明,这些种质资源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表现优异,但蒸煮食味品质较差。从中筛选出13份优质稻种质资源。不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相关性较低。对种质资源的GS3、Wx和ALK进行基因型鉴定,发现GS3和Wx均含有2种基因型,ALK含有3种基因型。其中Wx和ALK不同基因型之间的表型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将为优质稻育种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基因资源和标记资源。  相似文献   

10.
糯玉米种质waxy基因的Eco-TILLING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Eco-TILLING分析技术结合测序技术,对糯玉米种质材料的waxy基因序列变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waxy基因从第9外显子到第14外显子总长为1 752 bp的序列中共发现72个突变位点;我们将156份糯玉米材料划分为13个单倍型,发现不同来源糯玉米种质糯质表现型的遗传基础表现出较大差异,在DNA序列上表现为SNP、InDel等不同类型的突变。对waxy基因序列进行进化分析表明,中国不同生态区糯玉米waxy基因序列具有不同的进化来源和进化方向,主要分为种群Ⅰ、种群Ⅱ两个大的种群,其中种群Ⅱ为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糯质玉米类型。研究探索了中国糯玉米种质遗传机制,发掘了有育种价值的有利等位基因资源,为糯玉米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The entire USDA‐ARS maintained collection of 650 accessions of proso millet (Panicum miliaceum L.) was evaluated for the presence of accessions with waxy (amylose‐free) endosperm starch. Six accessions, five of which derived from mainland China, were identified. Segregation ratios for waxy endosperm were evaluated in F2 and F3 populations derived from crosses between two waxy accessions, PI 436625 (Lung Shu 16) and PI 436626 (Lung Shu 18), and several wild‐type accessions. The waxy trait was found to be under the control of duplicate recessive alleles at two loci, herein designated wx‐1 and wx‐2. Wild‐type alleles at these loci were designated Wx‐1 and Wx‐2. Iodine‐binding revealed a mean grain‐starch amylose concentration of 3.5% in waxy lines and 25.3% in wild‐type proso. Expression of the 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 (waxy protein) in waxy lines was reduced to approximately one‐tenth that of wild‐type accessions. The waxy accessions identified now are available for the introgression of this trait into breeding lines adapted to the Great Plains of North America.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种质资源抗腐霉茎腐病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腐霉茎腐病(Pythium stalk rot)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13—2016年, 对1213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抗肿囊腐霉(Pythium inflatum)茎腐病的鉴定与评价。在1213份玉米种质中, 鉴定出高抗肿囊腐霉茎腐病的材料207份, 占鉴定总数的17.1%, 主要来自中国的内蒙古、河北、山西及美国等地。抗性材料159份, 占鉴定材料数的13.1%, 主要由源自中国的内蒙古、云南、山西和美国等地的种质构成。由此可见, 玉米种质中存在较为丰富的抗腐霉茎腐病资源, 且抗性水平与地理来源有关。自交系和农家种中对肿囊腐霉茎腐病表现高抗的种质分别占鉴定种质总数的18.7%和10.6%, 表明自交系中高抗肿囊腐霉茎腐病资源较农家种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3.
青稞Wx基因多态性与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0份青稞品种为材料, 采用碘–碘化钾染色法进行表型鉴定, 筛选出含糯性基因型的4份参试材料, 分别是品种IG107028、Puebla、互助双槽人和APM-HC1905。经双波长法测定, 150份参试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AC)为12.4%~38.5%, 平均26.0%; 4份糯性参试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为12.4%~18.6%, 平均16.7%。以直链淀粉含量差别较大的51份材料为模板, 利用引物P4进行扩增, 结果P4引物在51份材料中均有扩增产物出现, 且随着参试材料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大, 其扩增产物的分子量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Wx基因位点表现出多态性, 二者呈正相关。根据带型将51份材料分成I型、II型、III型和IV型, 其扩增片段分子量分别为457、481、489和491 bp, 各类型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12%~27%、29%~30%、31%~35%和36%~38%。P4可作为糯性青稞品种选育的辅助选择标记。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抗粗缩病的糯玉米种质及糯玉米品种,选用64份糯玉米自交系和江苏沿江地区生产上常用的25个鲜食糯玉米品种连续2年进行粗缩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60%左右的自交系和品种对粗缩病表现为感或高感,且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品种、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年份,对粗缩病的抗性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通系5血统的自交系对粗缩病的抗性要优于其他3类种质;2个糯玉米品种田间鉴定对粗缩病达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5.
To clarify the genetic mechanism which controls the variation in amylose content among nonwaxy landraces of foxtail millet, the inheritance of different starch types in endosperm was examined by I2-KI staining. The level of starch granule bound protein in foxtail millet endosperm was also analyzed using SDS-PAGE. The segregation for starch types in F2 and F3 seeds determined by I2-KI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alleles at the waxy (wx) locus. A major protein bound to starch granules was detected in nonwaxy endosperm but it was absent in most of the waxy endosperm, suggesting that the protein is the Wx gene product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the synthesis of amylose in endosperm. The level of Wx protein proportionally corresponded to the amylose content among nonwaxy landraces. This implies that two different Wx alleles regulate quantitative levels of Wx protein. Landraces with the allele for low amylose content are from Taiwan, the Philippines, Indonesia and Thailan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广西爆裂玉米农家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56K SNP芯片技术对中国广西45个爆裂玉米农家品种、中国2个爆裂玉米杂交种和6个南美爆裂玉米种质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获得多态性标记14 338个,基因分型为6 种类型。其中A/G类型最多,为5 805个;A/T类型最少,为149个。1号染色体的多态性SNP位点最多,为2 302个;10号染色体最少,为848个。45个农家品种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2,变幅为0.41~0.99,总体遗传相似度高。聚类分析将参试品种划分为三大类群,相同来源的农家品种大多聚在一起;主成分分析显示大部分农家品种聚在一起,与杂交品种和南美品种之间没有交集,表明农家品种遗传相似性较高,与杂交品种和南美品种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种质资源狭窄和杂种优势单一,是制约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拓宽玉米种质基础,培育突破性育种新材料是选育优良玉米杂交种的基础与前提。热带、亚热带种质已经被证明具有较温带种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引入、改良和应用对丰富我国玉米种质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28份温热玉米自交系、4份Suwan群体来源自交系(QR 273、ZHL 908、T 32和QB 48)作母本,来自Iodent、Reid、PB、Lancaster和塘四平头类群的8个温带玉米自交系作父本的杂交后代为材料,2015年分别在河南郑州和河南华县对28份自交系和32个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评价。结果显示,Suwan×Iodent杂交组合的株型、生育期、感光性等与温带地区杂交种相近;而Suwan自交系与其他类群自交系的杂交组合则表现出植株繁茂、抗倒性差、感光性强和生育期太晚等问题。利用Iodent种质早熟、马齿的特性能够有效改良Suwan种质生育期晚、光周期敏感的不足,获得较高的配合力。  相似文献   

18.
小麦糯性突变体的筛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SDS-PAGE技术,从河北省小麦地方品种及国内外小麦育成种1270份中,发现Wx-B1突变体63份,Wx-D1突变体4份,Wx-E2份。红蘖麦和白芒白等品种的发现,丰富了品质育种的亲本;长穗偃麦草的蜡质基因与小麦蜡质基因不同,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分子水平研究。研究表明,地方品种和育成种具有相似的突变规律;国外优良品质材料含有较高的Wx-B1突变频率;国内以源自北京、山西、陕西、云南的材料突变频率最高;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省份突变频率居中;而四川、天津、黑龙江和安徽等省份的样本量太小,突变频率也最低。该频率分布规律为信后育成种筛选的重点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