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适宜兴义地区栽培的甘蔗品种,促进当地甘蔗品种更新换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5年在兴义市南盘江地区开展了甘蔗新品种比较试验,以台糖130为对照,对粤糖60、赣蔗18号、福农38号、ROC 25号、闽引1991、柳城05/136进行新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产量由高到低顺序为:粤糖60赣蔗18号福农18号台糖130ROC 25号闽引1991柳城05/136。各品种田间锤度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赣蔗18号粤糖60柳城05/136福农18号闽引1991ROC 25号台糖130。综合考虑各品种产量和经济性状表现,初步判断粤糖60、赣蔗18号、福农18号适合兴义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近年我国各甘蔗育种单位育成的新品种及各蔗区主栽品种对甘蔗褐锈病的抗性,筛选抗褐锈病优良新品种供生产上推广应用,本研究结合全国甘蔗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选择甘蔗褐锈病高发的云南临沧、云南普洱、云南玉溪和广西宜州蔗区,在田间自然发病下,对我国近年来选育的60个新品种和34个主栽品种进行抗性评价,并对抗褐锈病基因Bru1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94个新品种及主栽品种中,66个表现高抗到中抗,占70.21%;28个表现为感病到高感,占29.79%。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共54个抗病新品种及主栽品种含有抗褐锈病基因Bru1,频率为57.45%。目前大面积种植的桂糖29号、桂糖44号、德蔗03-83、柳城03-1137、粤糖60号、桂糖46号等主栽品种高度感病,而粤甘48号、福农09-2201、桂糖08-120、柳城09-15、中蔗1号、云蔗08-1609、云瑞10-187、中糖1201等31个新品种抗病性强。建议多雨湿润褐锈病高发蔗区,应加大淘汰感病主栽品种和推广应用抗病新品种力度,以期达到品种合理布局,从根本上控制褐锈病暴发流行,为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新甘蔗品种对甘蔗螟虫的抗性水平,以期为抗虫品种的推广应用和抗性基因发掘奠定基础,本文采用螟虫自然种群接虫方法,连续2年对10个甘蔗新品种进行了苗期螟害分析与抗螟虫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甘蔗新品种对螟虫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桂糖29号、桂糖31号等较抗虫,福农39号、德蔗03-83和云蔗05-49等较感虫。部分甘蔗品种抗性会随螟虫选择压力不同而变化,云蔗03-194、云蔗05-51、云蔗06-407等在螟虫虫口密度高时表现为感虫,而在虫口密度低时表现为抗虫。  相似文献   

4.
明确甘蔗对甘蔗螟虫的抗性水平,为抗虫品种的推广应用和抗性基因发掘提供参考。采用螟虫自然种群接虫方法,连续2年对11个甘蔗品种进行苗期螟害分析与抗螟虫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甘蔗品种对螟虫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桂糖29号’‘、桂糖31号’等较抗虫,‘福农39号’‘、德蔗03-83’和‘云蔗05-49’等较感虫。部分甘蔗品种抗性会随螟虫选择压力不同而变化,‘云蔗03-194’、‘云蔗05-51’、‘云蔗06-407’等在螟虫虫口密度高时表现为感虫,而在虫口密度低时表现为抗虫。  相似文献   

5.
品种遗传多样性和指纹图谱是育种、品种权保护和新品种推广等工作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本研究选用38个来自国家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的甘蔗新品种(系), 以9对AFLP标记扩增出348个位点, 多态性位点248个, 多态性比率为72.26%; 15对SSR标记扩增出180个位点, 多态性位点176个, 多态性比率为97.78%。38个新品种(系)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布在0.668~0.847之间, 其箱线图分布特征显示, 其中的FN、MT、YZ、YG、GT等系列品种(系)遗传基础相似。通过UPGMA聚类表明, 可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32处将38个甘蔗新品种(系)划分为2个群体, 其中福农09-2201和桂糖06-1492作为一个子群体最先被划分出来, 它们在群体中的异质性较强; 另外, 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70处划分出一个子群体a, 其中包含参照品种ROC22、福农07-3206、福农40、海蔗22、桂糖09-12、柳城07-150等品种(系)。ROC22具有广适应性和高产高糖等优良特性, 子群体a中的另外几个品种(系)则更有可能拥有这些特性, 具有更高的推广潜力。本研究选择60个SSR位点构建了38个甘蔗新品种(系)的指纹图谱, 对品种鉴定及品种权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可望直接应用于指导甘蔗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评价和分子指纹图谱鉴定, 并将为这些品种(系)推广布局或作为杂交亲本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甘蔗‘云蔗05-51’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加快该品种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于2014—2016年度在陇川弄门基地,对‘云蔗05-51’进行4个播种期和4个种植密度处理,设置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云蔗05-51’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云蔗05-51’的茎径、有效茎数及蔗茎产量有显著影响,但对株高和锤度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云蔗05-51’的有效茎数、锤度和蔗茎产量有显著影响。蔗茎产量在1月20日播种最高达到150.70 t/hm~2,1月20日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增减差别不大;在种植密度B1(150000芽/hm~2)时蔗茎产量达到最高值127.25 t/hm~2,蔗茎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减少而减产。从播期和密度的交互效应来考虑,‘云蔗05-51’最佳的播期是1月20日,下种种植密度为150000芽/hm~2。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甘蔗新品种云蔗05-51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加快该品种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于2014-2016年度在陇川弄门基地,对云蔗05-51以4个播种期和4个种植密度处理,布置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云蔗05-51’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云蔗05-51’的茎径、有效茎数及蔗茎产量有显著影响,但对株高和锤度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云蔗05-51’的有效茎数、锤度和蔗茎产量有显著影响。蔗茎产量在1月20播种最高达到150.70t/hm2,过了1月20日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增减差别不大;在种植密度B1(150000芽/hm2)时蔗茎产量达到最高值127.25t/hm2,蔗茎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减少亦相应的减产。从播期和密度的交互效应来考虑‘云蔗05-51’最佳的播期和种植密度分别是1月20日播种,下种种植密度为B1(150000芽/hm2)。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不同甘蔗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加快甘蔗新品种推广和品种审定。本研究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于2016—2017年在广西防城港国有昌菱农场对9个甘蔗新品种(系)进行一新一宿的区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个参试品种(系)有7个品种(系)的产量和产糖量均比对照增加,蔗茎产量增幅为5.78%~41.38%,理论产糖量增幅为10.07%~47.54%;桂糖42号在蔗糖分、田间锤度、株高等方面表现优异,但其蔗茎产量和理论产糖量均低于对照;桂热2号、桂柳05-136和桂糖46号的蔗茎产量和产糖量优于对照,蔗糖分优于或与对照相当,综合性状优良;凉蔗03-83、凉蔗03-81、凉蔗03-23虽然在蔗茎产量方面表现优异,但其蔗糖分过低,综合性状表现一般。综合考虑各品种(系)产量和经济性状表现,初步认为桂热2号、桂柳05-136和桂糖46号在防城港蔗区表现良好,可以进一步推荐审定及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种子》2019,(8)
对10个甘蔗品种进行了2年新植和1年宿根的田间对比试验,并用混合冬孢子通过人工接种盆栽试验对这些品种进行黑穗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福农40号植株高大,产量和含糖量在所有品种中最高,但蔗糖分偏低,比对照低0.53个百分点。桂糖29号和柳城05-136在产量、蔗糖分及黑穗病抗性上优于对照,可在海南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0.
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是对甘蔗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的一种测试,有利于全面了解甘蔗品种的各方面表现,为甘蔗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和鉴定(认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2年(二新一宿)5个地点的区域试验,对5个甘蔗新品种种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甘蔗新品种中闽糖96-1409,LCP85-384。闽糖93-730,福农93-1103等品种表现出高产、稳产、蔗糖分较高、适应性较广的特点,蔗茎产量均比ROC16增产,与ROC10增产或基本平产,适宜于福建蔗区示范推广。LCP88-1762蔗茎产量比ROC16。ROC10均有一定程度减产,适应性一般,宿根性较差,不适宜在福建蔗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
2013—2014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广西蔗区甘蔗品种结构单一化局面,加速品种的更新换代。对广西甘蔗新品种在2013—2014年区域试验中的产量、蔗糖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以及农艺性状等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甘蔗新品种推荐审定和充实蔗区。2年新植1年宿根的试验结果表明,12个参试材料中,‘GT06-244’、‘GT06-1721’、‘GT07-994’、‘LC05-136’和‘GT06-3283’综合表现较好,平均蔗茎产量比对照增产20.20%、10.59%、8.94%、3.15%和1.60%,平均蔗糖分比对照分别高0.16、0.17、0.46、0.93和0.36个百分点。‘GT06-244’表现高产、中糖,稳定性好,极易脱叶;‘GT06-1721’表现高产、中糖,抗病性好,抗倒性强;‘GT07-994’和‘LC05-136’表现早熟、高产、高糖,宿根性好;‘GT06-3283’表现中产、高糖。上述品种均达到广西糖料蔗推荐审定标准,可根据生产的需要,在适宜地区进一步示范种植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对引进的7个国外甘蔗品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7个国外甘蔗品种表现为出苗率较好,分蘖力强,植株高大。对蔗茎产量和蔗糖份进行综合分析,表现最好的品种是MEX105、LCP85-384、HoCP92-648,这3个品种蔗茎产量高、蔗糖分好。可以考虑进一步进行区域性试验,繁殖和示范推广;HoCP91-556蔗茎产量高、但蔗糖分较差,其余3个品种在各个方面表现一般,这些品种可以考虑进一步观察试验,以评价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HA-GGE双标图的甘蔗试验环境评价及品种生态区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遗传力校正的GGE双标图(heritability adjusted GGE,HA-GGE),分析基因型(G)、环境(E)、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对产量变异的影响,对14个试验点的分辨力、代表性和理想指数进行分析,并对这些试验点的生态区进行划分。结果表明,甘蔗试验环境对产量变异的影响大于基因型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互作因素中以环境×基因型的互作效应最大,基因型×年份的互作效应最小。广东遂溪(E3)和广西崇左(E6)为最理想试验环境,对筛选广适性新品种和鉴别理想品种的效率最高;福建福州(E1)、福建漳州(E2)、广东湛江(E4)、云南保山(E11)、云南临沧(E13)、云南瑞丽(E14)为理想试验环境;广西百色(E5)、广西河池(E7)、海南临高(E10)、云南开远(E12)为较理想试验环境;广西来宾(E8)、广西柳州(E9)为不太理想的试验环境。根据HA-GGE双标图分析结果,可将我国甘蔗生态区划分为3个,即以广西百色、河池、来宾和柳州为代表的华南内陆甘蔗品种生态区,以云南保山、开远、临沧、瑞丽为代表的西南高原甘蔗品种生态区,涵盖福建福州、漳州、广东湛江、遂溪、广西崇左等试点的华南沿海甘蔗品种生态区。  相似文献   

14.
以12个甘蔗品种试验材料,通过桶栽试验,在苗期进行反复干旱胁迫处理,测定甘蔗幼苗存活率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运用抗旱系数法和隶属函数值法,对苗期甘蔗各生理指标性状进行了反复干旱胁迫下的抗性评价和鉴定,为甘蔗抗旱品种的选择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同时为其抗旱育种和蔗区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甘蔗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CK),对参试的9个甘蔗品种(系)进行田间一年新植和一年宿根的品比试验,调查参试品种(系)的农艺性状、抗逆性状及产量构成性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参试品种(系)比CK增产增糖的品种(系)有6个,其中桂热2号和凉蔗02-186的分蘖率、宿根发株率、蔗茎产量、含糖量和有效茎数等较CK有明显的优势,福农41号的枯心苗率和梢腐病率最高,凉蔗07-53、凉蔗03-23和凉蔗03-81蔗糖分偏低,其他材料与CK差异不大。通过产量和总含糖量综合分析,桂热2号、凉蔗02-186、桂糖42号表现优异,适宜在广西南宁地区及气候相似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通过2005-2006年二年(二新一宿)五个地点的区域试验,参试的甘蔗新品种中闽糖96-1409、LCP85-384、闽糖93-730、福农93-1103等品种表现出高产、稳产、蔗糖分较高、适应性较广的特点,蔗茎产量均比ROC16增产,与ROC10增产或基本平产,适宜于福建蔗区示范推广。LCP88-1762蔗茎产量比ROC16、ROC10均有一定程度减产,适应性一般,宿根性较差,不适宜在福建蔗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基于R语言的GGE双标图在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鉴定高产稳产玉米新品种以及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基于R语言的GGE双标图法分析了10个玉米新组合在四川省甘孜州高海拔地区生态条件下的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同时分析了5个试验点对参试组合的辨别力和代表性。结果表明:‘康玉试0903’和CH327 2个组合高产且稳产;而SZ694较高产,但稳产性稍差,在海螺沟试验点有特殊适应性。综合各试验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丹巴、九龙和海螺沟较好:九龙和海螺沟的区分能力强,丹巴试验点的代表性最佳。  相似文献   

18.
GGE双标图在玉米品种区域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筛选以及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GGE双标图法分析了7个玉米新品种在贵州省高海拔地区生态条件下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同时分析了5个参试地点的辨别力和代表性。结果表明:‘盛农4号’产量最高,‘金发玉201212’产量最低,‘水玉108’最稳定,‘胜境847’最不稳定。就综合而言,‘盛农4号’综合性状最为理想。就各试验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而言,大方县大方镇关井村和威宁县小海镇卯家村的区分能力最好。赫章县古基乡桃园村的代表性最好。综合起来,‘盛农4号’可算作一个既高产又稳产的品种;大方县大方镇关井村和威宁县小海镇卯家村代表性和分辨力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