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城市绿地空间3种配置模式降温增湿效应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广玉兰-瓜子黄杨-细叶麦冬植物群落(乔灌草)、瓜子黄杨-混合草坪植物群落(灌草)、草坪3种配置类型,对城市休闲区不同绿化类型的降温增湿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乔灌草绿地降温效应最佳,增湿效应最明显,其次是灌草绿地,草坪地虽具有一定的降温增湿效应,但是效果较差。不同配置类型的生态效应存在差异,其综合效应是乔灌草群落...  相似文献   

2.
以郑州市数码公园为例,研究不同植物群落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影响。2020年4月—2021年3月,监测郑州市数码公园内不同植物群落结构(乔灌草、乔草、乔灌、灌草、草坪)在春夏秋冬四季的PM2.5和PM10浓度以及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分析不同植物群落PM2.5、PM10浓度的变化规律,并研究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内PM2.5和PM10浓度日变化基本一致,呈早高晚低趋势。不同样地内PM2.5和PM10浓度均表现为秋冬季高,春夏季低;PM2.5和PM10浓度高低依次为草坪和广场样地>灌草和乔草结构样地>乔灌草和乔灌结构样地;复合群落结构绿地对颗粒物滞尘能力大于单一群落结构。乔灌草、乔灌结构样地对PM2.5和PM10的阻滞率较高。PM2.5和PM10浓度...  相似文献   

3.
群植树木对声环境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不仅满足视觉观赏体验,还可以吸尘降尘、降温加湿、吸收有害气体以及优化周围声环境。分别在福建农林大学中华名特优植物园和福州市温泉公园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种植物群落,对其不同高度、不同宽度以及不同配置的植物群落对噪声的衰减效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以探究最佳的优化声环境的植物配置方式。结果表明:竹林的减噪效果最佳,其次是乔灌草型、乔草型、灌草型和灌木型,草坪型减噪效果较弱;较高的植物群落对噪声的衰减作用更强,延续性更久;盖度越大的植物群落对声环境的优化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居住区绿地的增湿降温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深封圳3个居住区不同绿地结构和面积对绿地增湿降温效应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乔灌草型和乔草型的绿地在增湿降温方面明显优于灌草型和草坪型绿地.(2)不同草型绿地面积与绿地的增湿降温效应呈线性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5.
植物不同配置模式对绿地小气候温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选择密林、灌草、乔草、草坪、乔灌草、水生植物、灌木绿篱、硬化地面绿化共8种植物配置模式,并以硬化地面作为对照进行温、湿度的测量。运用SAS软件进行分析发现,在和硬化地面的温度差异性比较中,草坪、灌草、乔草、灌木绿篱、硬化地面绿化、乔灌草、密林皆差异性显著。在和硬化地面的湿度差异性比较中,灌木绿篱、乔灌草、密林、草坪、灌草差异显著。密林的不同水平位置之间,温度的差异显著,但湿度的差异并不显著。经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气温和植物的高度呈线性负相关,但是湿度与植物高度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植被组合类型对矿山渣坡修复效果的影响,对群落结构不同组合下的小秦岭矿山边坡植被恢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灌草组合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有机质含量也高于其他处理,但是并不显著;灌草组合和乔灌草组合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方面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植被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Cr、Cu、Ni、Zn、Pb)具有富集作用,但是富集效果受植被类型和盖度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同,除了在Ni含量上灌草组合与空白处理富集差异不显著外,灌草组合和乔灌草组合对其他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效应都显著高于空白处理。(3)在水土保持方面,灌草组合、乔灌草组合(9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负氧离子含量方面,乔灌草组合(96.10个/cm~3)、灌草组合(95.97个/cm~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可见灌草组合和乔灌草组合在水土保持和改善局部环境空气质量方面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4)负氧离子含量和土壤氮元素含量在各修复指标中的二维投影的余弦值最大,是衡量边坡修复情况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7.
利用梅花五点法测定了重庆市主城区公园的重要7种植物群落结构在夏季减少光照强度、降低温度和增加空气湿度等的指标,比较了不同群落结构对这3项小气候因素的调节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植物群落结构对此3项小气候因素都有一定的调节效果,其中草地单层群落结构的调节效果最差,郁闭度>0.6的乔灌草植物群落结构的调节效果最好。而草地单层植物群落结构在增加空气湿度方面效果明显。虽此,其与其他几种植物群落结构(除郁闭度>0.6的乔灌草植物群落结构和郁闭度0.2~0.4的乔灌草植物群落结构处)之间差别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社区植被是唯一具有负反馈作用的生态系统;且具有多种生态功能。社区植被的不同类型其生态效应不同,以实验手段对社区中乔灌草型、灌草型、草坪型三种类型植被的释氧固碳、降温增湿等方面进行研究,评估和量化它们的生态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9.
2016年7月,选取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内4种不同结构绿地计6个样地,采用TSIAM510粉尘仪观测PM_(1.0),PM_(2.5)质量浓度变化,并使用KESTREL4500小型气象站实时记录森林植物园内主要气象因子变化,分析不同结构绿地2种细颗粒物变化规律以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8:00-18:00,各样地中2种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规律为上午高,下午低,高峰值集中在8:00-10:00,低谷值出现在14:00-16:00;植物群落对2种细颗粒物均具有削减作用,不同绿地中2种细颗粒物浓度均值大小为:乔-灌-草绿地乔-草绿地草地灌-草绿地;在乔-草结构绿地中,以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为主的针叶林削减2种细颗粒物的能力强于以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为主的阔叶林;2种细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温度、风速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大气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城市绿化植物在改善城市大气质量方面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滞尘效应。在阐明不同季节西安市主要绿化植物单个植物叶片滞尘能力的基础上,对不同生长型植物在不同季节的滞尘能力进行了估算,并测定了不同季节、不同群落结构类型绿地的滞尘作用。研究表明:西安市大多数植物春夏两季植物滞尘能力较秋冬两季小,常绿乔灌木叶片单位面积滞尘能力普遍较高,单位叶片面积滞尘能力较大的前6种植物为油松、枇杷、悬铃木、石楠、榆叶梅、五裂地锦;不同生长型植物单株植物滞尘量一般表现为常绿乔木藤本植物常绿灌木落叶乔木落叶灌木草本植物;5不同群落结构类型绿地对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减小作用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常绿乔灌草型、落叶乔灌草型、常绿灌草型、落叶灌草型、草坪绿地。综合表明西安市在城市绿化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常绿乔灌植物和藤本植物,加强立体绿化。  相似文献   

11.
3种处理温度(CK、T1、T2),全天平均温度分别为31℃、38℃和46℃,最高温度分别为35℃、44℃和54℃。T1处理希蒙得木的Pn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16:00,表现出光合"午休"现象;T2处理的Pn日变化从8:00到10:00持续下降,10:00时Pn为-1.87μmol CO2.m-2.s-1,从10:00到18:00,Pn基本没有变化。不同温度处理希蒙得木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差异显著,CK处理的Pn是T2处理的2.26倍,T1处理的Pn是T2处理的1.41倍;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希蒙得木的Tr不断下降,CK处理下希蒙得木日平均Tr为T2的3.66倍,表明希蒙得木是一种比较耐热的植物。希蒙得木LSP和LCP降低,是其适应高温逆境的一种重要形式。3种温度处理下希蒙得木光能利用效率(SUE)表现为CK和T1处理的SUE在10:00最高;T2处理的以8:00最高,其余均为负值。从全天来看,CK、T1、T2处理的SUE平均为7.06%、5.13%、0.41%。  相似文献   

12.
居住区绿地植物群落配置模式抑菌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安市居住区不同配置的植物群落为样地,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分析其抑菌功能。结果表明:乔灌配置绿地有着明显的抑菌效应,植物群落的抑菌效果因树种及环境因子差异而不同。各绿地的空气含菌量在15:30左右达到一天的最大值;常绿树种在冬季仍能发挥较好的抑菌功能。本研究可为构建生态健康的居住区绿地模式提供依据,对改善秋冬季节居住区环境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黄山市率水流域水陆交错带典型植物群落为对象,沿主河道设置了 33 个样方,采用 法瑞学派调查法记录样方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并根据离水面距离和土壤基质类型划分了 3 种生境类 型:砾石型河漫滩、粘土型河漫滩以及河岸边坡,进而进行群落类型划分与生态梯度分析。结果表明: 调查区域有维管束植物共计 67 科 124 属 146 种;水陆交错带植被可分成 15 个群落类型,包含 3 个森林 群落、3 个灌丛群落和 9 个草本群落;森林群落均出现在河岸边坡生境类型中,灌从群落多见于粘土型河 漫滩,草本群落主要集中于砾石型河漫滩;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表明,存在于上下游之间和水陆之间的 两个生态梯度是影响群落物种组成的重要因素,并且在两个生态梯度中心过渡区,植物群落丰富度达到 最大。  相似文献   

14.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小黑三棱+杉叶藻+荇菜、水葱+睡菜+荇菜、菰+荸荠+荇菜和香蒲+睡菜+眼子菜等4种云南高原常见湖滨湿地植物群落作为试验材料在净化槽中进行水质净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4种湿地植物群落对生活污水TP(总磷)和COD(化学需氧量)都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各植物群落对TP和COD的去除率均显著高于无植物对照组(P<0.05);但不同群落之间净化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水葱+睡菜+荇菜群落对TP去除效果显著优于其他3种群落(P<0.05),去除率达到94.72%,与该群落挺水植物水葱的生长特性密切相关;植物群落能有效促进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各群落对TP和COD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32.73%~49.63%和14.76%~20.46%;湿地运行过程中,COD的去除效果存在不稳性和波动性。在湖滨带的恢复与重建过程中,适当增加挺水植物的比例,能有效促进湿地对TP和COD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模拟常熟地区自然群落的植物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乡土景观营造运动的兴起,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的植物景观设计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Clark et al.,1998;Kielbaso,2008).通过研究分析某地区自然群落的基本类型、层次结构,从而有目的借鉴该地区自然群落的景观,在提高园林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及艺术性、体现当地植物景观特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苏雪痕,1983).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不同栽培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秋枫和大叶桂樱生长、光合特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育秋枫苗木,以30%黄心土+30%菇渣+40%塘泥为栽培基质,配合IBA 100 mg·L-1+NAA 50 mg·L-1处理,可促进苗高生长,而以60%黄心土+40%塘泥为栽培基质,配合IBA 100 mg·L-1处理,可促进苗木地径生长;培育大叶桂樱苗木,以60%黄心土+40%塘泥为栽培基质,配合IBA 100 mg·L-1+NAA 50 mg·L-1处理,可促进苗高生长,以60%黄心土+40%塘泥为栽培基质,可促进苗木地径生长。在干旱、水源不足的区域宜采用以30%黄心土+30%菇渣+40%塘泥为栽培基质,配合IBA 100 mg·L-1+NAA 50 mg·L-1处理。生产上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栽培组合培育秋枫和大叶桂樱苗木。  相似文献   

17.
对中山陵景区异龄复层混交景观林抑菌功能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复层林群落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与对照相比,上午9:30~10:00空气中细菌菌落数(简称含菌量)减少1 428~9 331 cfu/m3.生长期内4~9月,抑菌率达52.37%~95.62%,抑菌效果以秃杉 松阔、阔瓣含笑 杂阔、乳源木莲 杂阔、香樟 杂阔、香樟 松阔、深山含笑 杂阔、乐昌含笑 杂阔群落较好.苦槠 杂阔、青冈 杂阔群落也有一定的抑菌功能.而桂花 松树(马尾松)、桂花 杂阔等群落抑菌功能则较低.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阔瓣含笑、乳源木莲、深山含笑、乐昌含笑、香樟,以及金叶含笑叶挥发油对空气中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同时对供试群落抑菌功能的日变化、季节变化也作了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18.
根据64个植被样方调查资料,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不同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值H'、D和均匀度指数Jsi基本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常绿落叶阔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亚高山针叶林,而物种丰富度S变化为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在不同的植物群落中,由于地形地势、坡度、土壤、水热条件等原因,其物种多样性指数不同,但其多样性测度指标除物种丰富度外均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随海拔的升高,大熊猫栖息地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变化先增加,然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坡度不是影响卧龙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子.不同的坡向其物种丰富度S变化为西>北>东>南,物种多样性指数H'、D呈现西>南>北>东的递降格局,均匀度指数Jsi呈现南>西>东>北的递降格局.在不同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变化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且42.9%群落中乔木层大于灌木层、64.3%群落中乔木层大于草本层、92.9%群落中灌木层大于草本层,落叶针叶林乔木层树种丰富度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但其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大于草本层.在同一或不同生长型中,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19.
选择云南农业大学校园教学科研区和生活休憩区景观绿地中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以二氧化碳浓度、噪音及温度为环境舒适度评价指标,采用天然群落样方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了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舒适度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构建合理舒适的人工植物群落提供量化研究参考。结果显示:以单层植物群落结构作为对照组,教学科研区多层植物群落对环境舒适度的改善效果最好:其多样性指数H为1.471、二氧化碳浓度下降5%、噪音下降10%、温度下降15%、环境满意度62%;生活休憩区中双层植物群落对环境舒适度的改善效果最好:其多样性指数H为0.864、二氧化碳浓度下降2%、噪音下降3%、温度下降10%、环境满意度为76%。其中,教学科研区与生活休憩区植物群落结构由单层向双层递进和由双层向多层递进时,表现出环境舒适度与之呈正相关;而生活休憩区植物群落结构在由双层向多层递进时,则没有表现出与环境舒适度之间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黄河阶地植物群落演替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不同阶地的地形和形成年代具有较大差异,对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和生产力等群落结构和功能造成很大影响.以流经青藏高原玛曲段黄河的3级阶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不同阶地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1)3级阶地上的土壤水分状况不同;2)3级阶地上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度、多样性、均匀度都有相似的发展趋势,即第3级阶地>第2级阶地>第1级阶地(P<0.01);3)第1级阶地的植物群落和第2级阶地的植物群落相似性较高,而第1级阶地和第3级阶地之间的植物群落差异性较大;4)第1级阶地和第2级阶地上植物群落的地上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但都比第3级阶地上植物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小(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