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黑龙江省近20年来中熟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是株高、有效节数、一二粒荚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单株粒重增加,底荚高度略有增加。分枝数、蛋白质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脂肪含量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百粒重变化不大。株高、有效节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各性状对单株粒重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提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兼顾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是该区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N、P、K,种植密度对安豆1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生育期比较长、株高较高、底荚较高;磷肥作底肥,花期K肥作追肥,可以提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差异显著,百粒重差异不显著。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呈抛物线状。  相似文献   

3.
奚广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694-2696
取20个品种,运用灰色育种理论,采取点关联度的研究方法,对影响大豆产量的各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单株产量与产量各因素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分枝数>节数>株高,说明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单株粒数,粒数越多,产量越高;其次是单株荚数、百粒重,荚数多,百粒重越高,产量越高;分枝数、节数、株高对单株产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大豆荚粒性状对单株产量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富厚  郑跃进  侯典云  韦淑亚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32-3633,3636
针对河南省内外14个大豆品种的若干荚粒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单株荚数、单株荚重、单株粒位数、单株粒数、百粒重、荚皮重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而荚皮重/粒重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对单株产量为直接正效应的性状的通径系数大小依次是单株荚重、单株粒位数、单株荚数、株高和百粒重,为直接负效应的性状依次是荚皮重/粒重、单株粒数和荚皮重。此结果对大豆育种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2003-2014年陕西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分析,发现区试参试品种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加不大,平均增加2.14%,每年递增不到0.2%,但最高产量平均比对照增产18%,每年递增1.5%。为了给今后陕西省大豆高产育种提供指导,对12年来产量比对照增产显著的高产品种的产量和9个主要性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与对照对比,发现多节、多荚、多粒和高粒重性状的选择是大豆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发现,大豆高产品种产量仅与单株粒重显著正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显著正相关,在品种选育时可以选择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多的品种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光照和硼对大豆产量因子的影响。研究表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均随土壤水分含量增大而增大;随光照减弱而减小。正常光照条件,施硼缓解水分对单株荚数的胁迫,增加单株荚数;施硼缓解干旱对单株粒数的胁迫。遮光条件,施硼不能缓解干旱、淹水对产量因子的胁迫。  相似文献   

7.
采用2因素4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和磷肥施用量对菜用大豆“绿75”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施270kg磷酸二铵能有效地增加分枝数、分枝荚数、主茎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小区产量。每公顷45万株的密度可提高单株荚数,但百粒重降低。不同因素间互作效应表明,每公顷施270kg磷酸和45万株密度,能增加单株的分枝数、分枝荚数、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每公顷在22.5万 ̄45万株,施用磷肥能有效地提高单株的主茎荚数和单株总荚数。在施肥量相同时,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8.
选用20个山西早熟大豆品种,对13个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性状遗传力较高,荚粒数变异较大,遗传型相关一般接近或稍高于表型相关,百粒重、株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二粒荚数、主茎节数、生育期、一粒荚数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百粒重和单株粒数对产量起决定作用。选育早熟高产品种要以百粒重和单株粒数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对夏大豆8个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荚粒数与产量相关极显著(0.5124**、0.3644**),单株粒数与产量相关达到显著水平(0.3052**),生育期和株高与产量也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通径分析得出,株荚数的通径系数为0.6634,荚粒数的通径系数为0.6860,百粒重的通径系数为0.5029,三者对产量的直接影响力是荚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夏大豆新品种选育,从荚粒数和单株荚数入手,兼顾株高、生育期等性状,这样可提高选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蚕豆高代材料单株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蚕豆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为蚕豆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2014—2015年385份蚕豆高代纯合品系的单株产量及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为单株粒数有效荚数有效分枝数株高百粒质量;偏相关分析表明,5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均极显著相关;各农艺性状对产量都有直接的正效应,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小顺序为单株粒数百粒质量有效分枝数有效荚数株高;关联度分析表明,单株粒数对单株产量贡献最大,其次是有效荚数。在重庆地区蚕豆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中,应以选育和选用多粒型品种为主,同时兼顾百粒质量、有效分枝数、有效荚数和株高等性状。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结果表明:窄行密植(春大豆翻秋的行、株距为20cm×6.7cm,秋大豆20cm×7.4cm)可以极显著地提高春大豆的产量,较常规种植(CK)增产22.2%~80.26%;也可以显著地提高秋大豆的产量,较CK增产9.20%~20.57%。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和行距的缩小,大豆株高增加,结荚部位提高,分枝数减少,单株荚数、粒数及粒重降低,但单位面积荚、粒数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时期接受遮光胁迫对大豆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遮光处理,研究不同时期遮光及遮光强度对大豆的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播种、3节期(V3期)、开花始期(R1期)和鼓粒始期(R3期)开始遮光至完熟期,遮光强度超过20%后,大豆株荚数、株粒数、株粒重、单株地上部生物量、百粒重及小区产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早期(V3期以前)开始遮光50%至完熟期,大豆单株有效分枝数显著减少。3节期至完熟期遮光20%~30%、R5期至完熟期遮光20%~50%和全生育期遮光50%,大豆单株瘪荚数显著增加。对大豆株荚数、株粒数、株粒重、单株地上部生物量和小区产量影响,同一遮光强度,早期(V3期以前)开始遮光比中后期(R1期以后)开始遮光更显著,3节期(V3)开始遮光比全生育期遮光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同一时期遮光,遮光强度强比遮光强度弱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选用地理纬度相似的中国辽宁省、美国俄亥俄州新近育成的大豆品种,分别和中国辽宁省20世纪20年代老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进的共有趋势是主茎荚数、单株荚数、3粒和4粒荚率、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粒茎比、收获指数明显增加。株高、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和分枝数显著降低。美国新品种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粒茎比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同期的中国新品种。而中国新品种的百粒重显著高于美国新品种。施肥水平对不同年代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也有一定影响,且美国新品种在高肥条件下比中国新品种表现出更高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超高产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春大豆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株高和底荚高度增高,茎粗、节数、分枝数、分枝总长度降低,倒伏加重,单株有效结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籽粒重降低,百粒重与种植密度关系不显著。叶面积指数随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以45.0万株/hm2处理最佳,产量达5547.81kg/hm2。  相似文献   

15.
氮素营养对赣油14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不同氮肥处理的田间试验 ,研究氮素营养对赣油 14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施纯氮 2 2 5kg/hm2是三系杂交油菜赣油 14号的最佳施肥水平 ,产量达到 2 396 .6kg/hm2 ;产量构成因素以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影响最大 ,其次是千粒重 ,每角粒数对产量影响较小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各处理平均株高明显降低 ,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明显增多 ,每角粒数变化较小 ,千粒重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育苗移栽条件下,研究了行距、株距对玛咖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株距对玛咖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20 cm×30 cm、30 cm×20 cm、30 cm×30 cm、20 cm×20 cm行距和株距组合的种子产量较理想,分别达230.0、221.5、203.5、199.0 kg/hm2,40 cm×40 cm行距和株距组合的种子产量最低,为80.5 kg/hm2;随着株距与行距的增加,单位面积枝条密度显著降低,单个枝条上的结荚花序数则呈显著递增的趋势,千粒重呈增加趋势,荚果数/100结荚花序、种子数/100荚果变化不明显。种子产量与单位面积枝条密度(枝条数/m2)、种子数/100荚果、荚果数/100结荚花序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来源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对30份国外引进种、47份四川地方品种、20份推广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从回归系数、简单相关、偏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看,三类材料构成单株产量的关键因素为: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考察的6个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贡献组成在三类材料中不同。推广品种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这三个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间接影响远大于株高、有效分枝部位、一次有效分枝数;国外引进种中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间接影响差异较推广品种中小;地方品种中除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间接影响较大外,株高、有效分枝部位、一次有效分枝数通过与其它性状相互作用,也很大程度上对单株产量起了作用。以上结果表明这三类材料遗传背景差异较大,在产量育种中,可针对育种材料的产量限制因素,合理选用不同遗传背景的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18.
大豆品种(系)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北京地区20个大豆栽培品种(系),对其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1)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结荚高度、株高、百粒重、生育期。2)大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与生育期和结荚高度呈显著正相关,大豆籽粒的脂肪含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结荚高度呈显著负相关,4)经新复极差分析分别选出高蛋白、高脂肪的大豆专用品种(系)。  相似文献   

19.
大豆新品系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6个大豆参试新品系的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1)6个品系的百粒重平均表现高于对照品种;15个参试品系的单株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2)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遗传力较低;(3)单株荚数与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荚宽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