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福建红壤山地果树生态栽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果树生产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情开展了果树生态栽培体系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红壤山地果树生态栽培的构建思路和可行性,提出了以果树产业为龙头、以牧草为纽带的生态果园生产模式以及果园低改技术、牧草套种技术、草牧结合技术、菌草结合技术以及草沼结合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及其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2.
生态果园是丘陵山地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果园输入系统和输出系统的不协调,则容易造成生态失衡。在果园套种优质牧草,建立"果-草-牧-(菌)-沼"等生态果园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提出建设山地生态果园的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山地橄榄园生态恢复与生产力提升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福建各地开发山地果园积极性高,全省果园面积已达56.7万hm^2。但是,目前我省部分红壤山地果园的生产力明显偏低,加之许多不合理的开发,造成土壤侵蚀、土壤肥力贫瘠等问题,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资料显示,我省果园的土地侵蚀率达60.22%,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山地资源,实现山地果园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是福建果园面临的课题。为此,我们在福州晋安区宦溪镇竹坑果树综合示范场,运用已有成果和技术,进行低产橄榄园改造和生态恢复建设,并引入草食性动物养殖等畜牧因子,建立果~草一牧生态果园模式,提升了果园的综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安徽砀山县围绕"健康、安全、生态"的农业发展主题,不断探索与创新农业发展新途径,通过种养有机结合,推行"果、草、牧"、"猪、沼、果"、"林下养禽"等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有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该县依托丰富的果树资源,推行"果、草、牧"循环模式,在果园内套种牧草或草粮间作型作物,如花生、山芋、三叶草、苜蓿草等,全县套种面积达20万亩,共饲养  相似文献   

5.
果园套种牧草对生态环境、培肥地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果园套种牧草生态栽培试验表明:果园中套种牧草,在高温季节,有效地降低地表温度,减缓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和上下土层温度变化,明显地改善了果园温度状况。同时,因牧草形成覆盖,有利于土壤含水量的提高,套种印度豇豆、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区的土壤平均含水量比清耕(对照)区分别高出5.07%、4.74%、4.36%;而且减少园区土壤流失量,3a来依次比清耕(对照)区减少70.84%、70.39%和60.74%。土壤肥力也有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分别提高55.86%、58.56%、52.25%,速效养分也较大幅度提高。果园套种牧草对果园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改善、山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果园套种牧草对生态环境、培肥地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果园套种牧草生态栽培试验表明:果园中套种牧草,在高温季节,有效地降低地表温度,减缓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和上下土层温度变化,明显地改善了果园温度状况.同时,因牧草形成覆盖,有利于土壤含水量的提高,套种印度豇豆、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区的土壤平均含水量比清耕(对照)区分别高出5.07%、4.74%、4 36%;而且减少园区土壤流失量,3a来依次比清耕(对照)区减少70.84%、70.39%和60.74%.土壤肥力也有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分别提高55.86%、58.56%、52.25%,速效养分也较大幅度提高.果园套种牧草对果园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改善、山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南方丘陵山地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入手,阐述南方丘陵红壤侵蚀退化地的水土流失特征与主要防控成效,总结4种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治理型循环农业开发模式:(1)以合理统筹兼顾为主线的特色农业开发模式;(2)以资源合理配置为核心的立体农业开发模式;(3)以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的循环农业开发模式;(4)以拓展生态旅游为特色的观光农业开发模式,并据此提出与南方山区农村社会、经济、生态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乡村循环农业发展对策:一是结合区域实际,制定山区科学发展规划;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引领乡村循环农业开发;三是科技创新驱动,实施科企工农有机结合;四是创新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投入要素作用;五是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南方红壤丘陵水土流失防控与循环农业模式,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国南方红壤山地水土流失的成因和长期治理却收效不显著的原因,提出南方丘陵水土流失区综合防控的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种模式的关键技术、经济效益、生态服务功能和固碳增汇效果。[结果]南方丘陵水土流失区综合防控的基本思路即:将水土流失防治与现代农业生产相结合,构建"果(茶)-草-畜-沼"水土流失综合防控的循环农业模式;应用效果分析表明,在南方丘陵区建立循环农业模式以防控水土流失效果显著,能同时满足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结论]该研究建立了一种适合南方红壤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保护性开发的有效模式,可带动山区生态恢复与乡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合理套种牧草对果园土壤水、肥、气、热、土壤微生物、土壤酶等肥力因子、果树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及山地果园套种牧草的水土保持成效,并简要介绍了牧草化感作用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广东果园生物多样性利用与生态农业模式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广东省果园利用的现状,指出全省果园利用中存在单一化种植尧病虫害多尧农药使用多尧循环产 业链短尧土地利用效率低尧外来入侵生物多尧土壤退化尧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结构尧效益以及地 域分布等方面阐述了当前广东省果园利用的典型生态模式,如野猪-沼-果冶模式尧野林-果-草-鱼冶模式尧野果-草-禽 (牧)冶模式尧果园养蜂模式尧果园套种蔬菜尧食用菌模式以及果园间作花生尧牧草模式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套种吉祥草和清耕对猕猴桃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相关性,为丰富猕猴桃生态学理论,猕猴桃优质生产及猕猴桃园套种吉祥草栽培模式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猕猴桃行间套种吉祥草,以清耕为对照,测定不同生长期猕猴桃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含水量及果实的产量品质,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套种吉祥草可显著提高不同时期猕猴桃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促进猕猴桃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改善,并随套种年限的延长趋于增加。连续4年套种吉祥草猕猴桃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比对照分别提高27.85%-54.34%、28.57%-96.05%和16.39%-148.38%,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含水量分别为对照的0.20-0.61倍、0.30-0.87倍、0.41-0.65倍、0.23-0.32倍和0.05-0.16倍;果实单果体积和亩产量分别提高3.26%和4.88%;果实达食用时,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干物质和可滴定酸分别提高15.24%、5.46%、12.11%、5.63%和4.12%。相关性分析表明,套种吉祥草的猕猴桃树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与脲酶和磷酸酶活性达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负相关;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与猕猴桃果实单果重和品质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套种吉祥草对提高猕猴桃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增加果实产量和改善品质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旨在为苹果幼园生产大豆提供依据。以‘秦豆12’为材料,果树行间套种5行(处理1)、4行(处理2)和3行(处理3)并以不套种为对照,探究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大豆产量、农田土壤特性、杂草数量和农田小气候。结果表明:1龄、2龄和3龄果园中处理1、处理2和处理3产量分别最高,且随着树龄的增加,同一处理产量边际效应降低;与不套种大豆相比,套种大豆可使土壤容重降低8.33%,土壤含水量增加13.08%,土壤有机质、速效N和速效K分别提高16.67%、20.33%和9.35%,杂草减少58.10%和相对湿度增加4.47%,并可实现160.90%的利润率。苹果幼园套种大豆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1龄果园行间套种5行、2龄果园行间套种4行和3龄果园行间套种3行具有明显的产量和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13.
了解间作牧草枣园地表昆虫种类及其动态变化,有助于有效地控制枣树害虫。2009年7—10月,研究了间作苜蓿草枣园地表昆虫群落物种组成及优势度动态变化。结果表明,7—10月份枣园地表昆虫群落总计9目42科,优势种是长蝽科和果蝇科。地表昆虫群落结构随着季节气温变化而不断变化,优势天敌昆虫有步甲、草蛉、缘蝽和食蚜蝇,优势天敌害虫有叶蝉、蝽和长蝽。枣草间作不仅可增加枣林植被的多样性,扩大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生态容量,而且有助于实现枣树生产可持续发展和有害生物生态调控。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草措施对温室桃园土壤环境和养分的影响,为温室桃栽培优质生产提供理论支持。以温室桃园为研究对象,设置行间种植三叶草和小黑麦为处理,以清耕为对照,测定温室桃园土壤理化性质、体积质量、孔隙度及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室桃园行间种植三叶草和小黑麦能减缓土壤温度变化幅度,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水溶性总盐含量,显著增加0~20 cm土层和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其中种植三叶草的效果好。生草能增加土壤pH,显著降低0~20 cm土壤体积质量,增加土壤总孔隙度。温室桃园生草可以有效调节土壤温度,改善土壤结构和通透性,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5.
香蕉与大豆问作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香蕉与大豆的间作试验,对蕉豆间作园的主要生态因子和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蕉豆间作能有效提高蕉园土壤的养分含量,有利于调节蕉园的温湿度,并能促进香蕉的生长;还能明显减少杂草的生长和减轻害虫的危害;蕉豆间作还能显著地提高蕉园的经济效益,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果园草生栽培技术是一项能调节果园生态环境、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果实质量的土壤管理技术。该文介绍了火龙果草生栽培的优点及几种草生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果园种草对土壤及果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老龄果园套种优良牧草鸭等(Dactylisglomerata)和鹰嘴紫云英(Astragaluscicer)。经3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果园套种鸭茅和鹰嘴紫云荚,具有蓄水保墒,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果树生长发育,增加果实产量,改善果实品质等明显效应。尤其鸭茅具有耐前性强,覆盖度大,生物学量高,再生性强等优点,且易于栽培,可在老龄果园中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