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设计16对引物,完成了我国6个地区东方田鼠样本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扩增和测序拼接。结果表明:东方田鼠的线粒体全基因组长度为16 303—16 312 bp。利用线粒体全基因组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在我国分布的东方田鼠分为3个主要的分支:广西样本、宁夏指名亚种为代表的北方样本(包括宁夏、黑龙江、吉林)、湖南长江亚种为代表的湖南福建样本。对中国6个地区84个东方田鼠野生样本的线粒体上的细胞色素b基因(cyt b)进行重测序,并与其他亚洲近缘田鼠的同源序列比对,共发现13个东方田鼠特有的SNP位点。在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上发现南方样本(广西、湖南、福建)与北方样本(宁夏、黑龙江、吉林)在线粒体基因组轻链复制区(O_L区)的二级结构颈环上有一个3碱基(CCC→TTT)的突变。这些多态性位点可以作为今后东方田鼠样本鉴别、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食物对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种群的影响,笔者对洞庭湖幼年东方田鼠取食苔草进行研究,为了解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提供基础,为东方田鼠综合管理提供参考。使用洞庭湖东方田鼠在洲滩环境的主要食物——苔草(Carex brevicuspis),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对20~30 日龄不同性别东方田鼠进行饲喂。结果表明:喂食1 周苔草后,雌性幼鼠体重明显下降(P<0.05),而雄性幼鼠体重略有增加,不显著(P>0.05);雌性幼鼠单位取食量和单位排泄量均稍高于雄性幼鼠,但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认为,在生长发育阶段,雌性幼鼠比雄性幼鼠对环境及食物的要求更高,单一食物会造成幼年雌鼠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3.
杨冠煌等(1986)发表蜜蜂阿坝亚种Apis cerana abansis,其亚种学名并没有拉丁化,应为Apis cerana abaensis,因多种原因未得到认可,但形态测定和分子数据分析认可中国阿坝地理种群Aba cerana。笔者介绍蜜蜂种下分类时,测评了38个形态学指标的测量方法、阿坝地理种群研究历史和背景、青藏高原分化出阿坝地理种群的环境条件,以及该种群个体形态特征、生物学和分布;中国是世界东方蜜蜂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提出了中国东方蜜蜂(工蜂)中华亚种Apis cerana cerana、印度亚种Apis cerana indica、海南地理种群Hainan cerana及阿坝地理种群Aba cerana的形态鉴定表,肯定中国东方蜜蜂的多样性;从中国蜂业生产实际出发,首次较好地解决了东方蜜蜂种和种下阶元(亚种和地理种群)的关系,提出保护东方蜜蜂阿坝地理种群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冠煌等(1986)发表蜜蜂阿坝亚种Apis cerana abansis,其亚种学名并没有拉丁化,应为Apis cerana abaensis,因多种原因未得到认可,但形态测定和分子数据分析认可中国阿坝地理种群Aba cerana。笔者介绍蜜蜂种下分类时,测评了38个形态学指标的测量方法、阿坝地理种群研究历史和背景、青藏高原分化出阿坝地理种群的环境条件,以及该种群个体形态特征、生物学和分布;中国是世界东方蜜蜂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提出了中国东方蜜蜂(工蜂)中华亚种Apis cerana cerana、印度亚种Apis cerana indica、海南地理种群Hainan cerana及阿坝地理种群Aba cerana的形态鉴定表,肯定中国东方蜜蜂的多样性;从中国蜂业生产实际出发,首次较好地解决了东方蜜蜂种和种下阶元(亚种和地理种群)的关系,提出保护东方蜜蜂阿坝地理种群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东方蜜蜂Apis Cerana Fab.在我国的分布及其亚种分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论述了东方蜜蜂在中国的地理分布范围:除新疆和内蒙古自治区北部以外的广大地区;确定了东方蜜蜂在我国有五个亚种分化;除指名亚种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u外,肯定了西藏亚种Apis ceranaskorikovi Maa,发现了我国蜜蜂亚种的新纪录印度亚种Apis cerana indica Fabricus,提出了阿坝亚种Apis cernaabansis Yang et Kuang.subsp.now.和海南亚种Apis cerana hainana Yanget Krang sbusp.now.两个新亚种。  相似文献   

6.
东方田鼠是洞庭湖区的重要农业害鼠,2007年东方田鼠再次大暴发.并具有发生量特别大、迁移时间推迟、危害时间长、造成损失大等特点,其大暴发主要与越冬基数大,枯水期延长,暖冬天气和三月降雨适中等因素有关.其综合治理对策足加大鼠情监测力度,切断东方田鼠迁移通道,阻止东方田鼠转移迁入,对迁入垸内农田的东方田鼠实施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人工捕杀与化学毒饵诱杀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从而全面控制东方田鼠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羚 牛     
羚牛在分类上隶属偶蹄目(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羊亚科(Caprinae),是国家I级保护动物.我国是羚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分布区域最大,亚种最多.羚牛有4个亚种,分别为秦岭亚种、四川亚种、指名亚种、不丹亚种,其中秦岭亚种及四川亚种是我国的特有种.  相似文献   

8.
四类东方田鼠的RAPD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分析了湖南、宁夏、黑龙江大体型东方田鼠以及黑龙江小体型东方田鼠4类东方田鼠的基因组DNA。结果发现:4类东方田鼠类群内个体间的相似性都较高,湖南、宁夏、黑龙江大体型东方田鼠以及黑龙江小体型东方田鼠的类群内平均带纹相似系数(ABS)分别为0.9287±0.0436、0.9223±0.0533、0.9515±0.0289、0.8900±0.0328;湖南、宁夏和黑龙江大体型东方田鼠3类鼠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都达0.9以上,遗传距离都小于0.1,黑龙江小体型东方田鼠与其他3类鼠的相似性较低,遗传相似系数在0.6762~0.7203之间,遗传距离在0.3281~0.3913之间;UPMGA聚类分析图显示湖南、宁夏和黑龙江大体型东方田鼠聚为一类,黑龙江小体型东方田鼠单独为一类;引物S2022可以作为区分黑龙江小体型东方田鼠与其他3类东方田鼠的标记引物。  相似文献   

9.
为了摸清东方田鼠的生态特性,自1999年开始,对害鼠的生活环境进行了跟踪调查,在此基础上,采用生物技术及物理技术对田鼠进行了监控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田鼠危害情况(表1)2环境变化对东方田鼠的影响2.1土壤分布东方田鼠在黄土壤的分布大于河沙土,河沙土的分布大于碱土或黑碱土。2.2套种对田鼠的影响河滩地的林木受害重于湖边、沟边林地的林木,旱地套种区的林木受害大于不套种区的林木(表2)。2.3田埂、沟、渠、路边铲草对田鼠的影响(表3)结合农田整地和维修水利设施,对田埂、沟、渠、路边杂草进行铲除,使田鼠洞道及生活环境充分…  相似文献   

10.
以亚种为分类单位,对中国鹎科鸟类32个亚种进行了数值分类。共选择44个数量性状、40个质量性状和44个比例性状,用4种聚类方法计算。表明:以质量性状的分类结果最好。综合性状(质量性状加数量性状)的分类对鹎科的传统分类提出了新建议:将原来的4个属合并为2个属,将原来的5个亚种分成3个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区东方田鼠2007年暴发成灾的原因剖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7年东方田鼠种群暴发是其种群数量自然波动到达高峰期的体现。洞庭湖湖泊泥沙淤积导致的沼泽化是其成灾的主要基础;而围湖造田、围湖灭螺和滥捕天敌乃是湖区东方田鼠上世纪70年代开始形成严重危害的直接原因;近期三峡工程和退田还湖工程又进一步加强了东方田鼠的暴发危害。因此必须高度关注东方田鼠种群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东方田鼠在实验动物化方面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作者就我国在东方田鼠的分类与分布、形态、生态、实验室饲养和繁育特性、实验室营养和环境、部分生物学特性、遗传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了阐述,同时提出了东方田鼠实验动物化尚需近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几种田鼠交配行为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鼠属啮齿动物的酱行为格局多变,其多样性的起源和功能与种群的社会组织和婚配制度有关。1998年6月-8月。在曲阜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实验室对东方田鼠的交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田鼠的交配模式属于#11模式,即无限制、抽动、多次插入和多次射精,但有时射精前无多次插入;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主分量分析方法对常用的体重、体长、晶体干重和头骨等13项生长指标进行筛选,以确定伊犁田鼠年龄划分标准.通过分析,上齿列长的因子负荷量较大,且无雌雄性别差异,可作为年龄划分最优指标.同时结合繁殖情况,可将伊犁田鼠划分为四个年龄组:幼体组(上齿列长<4.90mm);亚成体组(4.90mm≤上齿列长<5.40mm);成体组(5.40mm≤上齿列长<6.00mm);老体组(上齿列长≥6.00mm),经统计检验,相邻组间差异显著,表明划分结果合理.在当地的伊犁田鼠5~6月已进入繁殖盛期,34.15;的亚成体参与繁殖,已有当年出生的幼体活动,平均胎仔数5.66(4~11).  相似文献   

15.
1998年5~6月。在新疆新源县纳孜确鹿特山地草甸类草地自然保护区对伊犁田鼠的生态学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伊犁田鼠铗捕率为因变量.以高度、盖度、植物种数等8种生境因子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伊犁田鼠夏季生境选择主导因素为:草群高度、盖度、产草量(正相关)。鼠种数(负相关),复相关系数R=0.9959,F=389.92,为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A prairie vole, Microtus ochrogaster, was tagged with a radioactive label, a survey meter was placed over its nest, and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the animal in the nest was recorded on tape.  相似文献   

17.
日本血吸虫新基因SjPP的筛选、克隆及对小鼠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筛选克隆东方田鼠血清识别的日本血吸虫靶抗原基因,并研究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利用东方田鼠感染血清免疫筛选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表达文库获得阳性克隆,以5′ RACE技术扩增获基因全长序列,构建含目的基因的核酸疫苗并研究在小鼠中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1)获得4个日本血吸虫新的EST序列,即mfs-1(GenBank登录号BE974942)、mfs-3(GenBank登录号BE974944)、mfs-4(GenBank登录号BE974945)和mfs-5(GenBank登录号BE974946)。(2)mfs-5进行全长序列克隆,获得的日本血吸虫新基因SjPP(GenBank登录号AY902477)长1311 bp, 编码302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34.7 kD,等电点为5.51;其氨基酸序列具有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serine/threonine specific protein phosphatase,简称PP)的保守序列LRGNHE,并且含有该酶特异性抑制剂冈田酸的作用位点SAPNYC,与人的PP6、鼠PP6、果蝇PPⅤ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分别达72%、70%和70%。(3)成功构建核酸疫苗pCMV-Script/SjPP,免疫BALB/c小鼠诱导产生肝组织减卵率为23.91%,粪便减卵率为31.91%。【结论】(1)获得日本血吸虫新的抗原基因SjPP。(2)含SjPP基因的核酸疫苗在小鼠中诱导了部分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喀斯特地区特有物种——罗甸小米核桃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理响应特征,并为其早期苗木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以1年生罗甸小米核桃幼苗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理参数的动态变化。设置100%(全光照CK)、80%、50%、20%4个光照梯度,每隔14d测定其苗高、地径、渗透物质、叶绿素、抗氧化系统相关物质等相关指标70d内的动态变化,待到动态观测周期结束时测定各处理下植株干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和时间的延长,相应指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总体来看,在50%光照处理下植物生长状况最佳,相应生理指标如Chl含量、POD活性除个别时期外与CK相比均处于较高水平,而MDA含量、Ssug含量、SOD活性各个处理下与CK并无明显差异,Pro含量随着光照的减弱呈现出逐步降低趋势。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光照(50%)条件下,罗甸小米核桃幼苗具有较高Chl含量和部分保护酶活性,使得罗甸小米核桃幼苗能够积累较大的生物量,在其苗木培育前期采取适度遮阴等措施,能够促进苗木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9.
强壮弧菌Vibrio fortis是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的一种致病菌.为建立强壮弧菌的PCR检测方法,根据强壮弧菌gyrB基因的高度变异区序列设计引物,筛选出特异性强的3对引物VF-6、VF-7及VF-8,分别对强壮弧菌S0907及20株参比菌株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3对引物均对强壮弧菌扩增出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目的基因片段且参考菌株无扩增条带.以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制备的DNA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3对引物VF-6、VF-7及VF-8可检测的最低细菌浓度分别为4.1×104、4.1×103、4.1 ×102cfu/mL;对不同稀释度的细菌DNA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3对引物VF-6、VF-7及VF-8可检测的最低DNA含量分别为1.4、0.14、0.014 pg/μL.试验结果表明:3对引物的特异性均较好,但灵敏度存在差异,其中以VF-8为引物的PCR检测方法最佳;使用以VF-8为引物的PCR检测方法对实验室养殖海胆及其生境样品进行初步检测,健康海胆、养殖海水及投喂的海带均为阴性,而自然海域海水中带有一定量的强壮弧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