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不同播种期对宜优673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宜优673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对产量和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宜优673的产量随播期推迟呈先增后减的趋势,5月20日播种产量最高,6月20日播种产量最低;随播种期推迟,灌浆结实期日均温的降低,宜优673的整精米率、透明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而垩白度、垩白粒率降低,理化指标得分逐步上升,稻米品质逐步提升。因此,在保证安全抽穗的前提下,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高宜优673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2.
以超级稻‘两优616’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期对‘两优616’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两优616’的穗粒数、结实率明显下降,产量也逐步降低,5个播种期中6月4日播种的超级稻‘两优616’产量最高,7月6日播种的产量最低。从稻米品质来看,5个播种期‘两优616’均表现出良好的品质性状,稻米理化指标得分均较高,其中7月6日播种的‘两优616’得分最高;所有播种期‘两优616’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透明度、碱消值、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7项指标全部达到优质标准。试验还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灌浆结实期日均温降低,‘两优616’整精米率提高,垩白率减少,垩白度下降,理化指标得分逐步提高,稻米品质得到提升。因此在生产上可以通过适当调整‘两优616’的播种期,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使其灌浆结实处在一个相对有利的时期,从而提升‘两优616’的稻米品质,促进超级稻‘两优616’优质高产栽培及其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2018—2019年通过分期播种试验(4月20日、4月27日、5月4日、5月11日、5月18日、5月25日、6月1日)研究播种期对珍珠糯生育进程、产量和产量结构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确定该品种在信阳地区最佳的播种期,促进信阳地区的糯稻产业发展。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珍珠糯播始历期缩短,灌浆期延长,叶片数减少,植株变矮,产量随着播种期推迟先增加后降低,4月27日、5月4日和5月11日播种,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以5月4日播种产量最高。糙米率、精米率呈先降低后增加又降低的趋势,整精米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胶稠度除4月27日与5月4日播种略有下降外,其余播种期均为100.0 mm,碱消值随着播种期推迟而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在5月4日以前播种没有变化,之后随着播种期推迟而降低。稻米品质中直链淀粉含量受气温影响最大,与灌浆期日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信阳地区,将珍珠糯播种期安排在适宜范围内有利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期对"黄金晴"稻米品质的影响,实现日本"黄金晴"稻米品质提升,促进日本"黄金晴"在豫南地区应用与推广。【方法】针对来源于日本的优质水稻品种"黄金晴",在2014和2016年采用分批播种试验,并结合不同播种期"黄金晴"全生育期内对应的气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日本"黄金晴"的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稻米蛋白质含量(糙米蛋白质含量和精米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与灌浆期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之间成反比,即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灌浆期温度的降低,稻米的加工品质、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显著提升;日本"黄金晴"的垩白性状(垩白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与灌浆期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之间成正比,灌浆期温度高,稻米中的垩白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都有所增加。2年试验数据表明,随着播种期的延迟,灌浆期温度降低,日本"黄金晴"稻米加工品质、蛋白质含量、垩白率、垩白面积、垩白度和食味值等重要品质性状均得到逐步提高。【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改变日本"黄金晴"播种期,将其灌浆期调整到一个相对有利的时期,为实现日本"黄金晴"在豫南地区的应用与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低温冷害是我国攀西高原稻区生产中的一大限制因子。以3种籼稻和3种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研究灌浆前期低温胁迫对籼粳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前期低温胁迫,稻谷产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主要是通过影响水稻结实率,尤其是降低二次枝梗结实率,从而导致产量降低,且籼稻结实率下降幅度高于粳稻,秕粒增加幅度大于粳稻。灌浆前期适当的低温胁迫且天数较短时,有利于降低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有助于常规籼稻和粳稻的蛋白质积累,但严重低温胁迫不利于稻米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4个不同品质粳稻为材料,对强、弱势粒垩白形成的动态变化及与子粒后期灌浆速率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强势粒垩白形成的动态过程主要集中在抽穗后的5~15d和15~30d,其它时期垩白度的变化不大,不同品质粳稻强势粒垩白形成的变化过程差异较大;弱势粒垩白形成的动态过程集中在抽穗后的10~35d和35~40d,以后垩白度的变化不大,但品质优的品种弱势粒在抽穗后35d达到成熟时的稻米垩白度,品质差的在抽穗后40d达到成熟时的稻米垩白度。不同品质的粳稻品种无论强势粒还是弱势粒最终垩白度形成期与子粒灌浆终止期是一致的,具有完全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调整播种期前后豫南粳稻生育期内的气候特点与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发生流行适宜气候条件对应关系的变化,指出豫南粳稻按常规方式种植,稻瘟病、纹枯病易大发生的原因在于其孕穗灌浆期处于高温高湿时期,推迟播种期后,孕穗灌浆期避过高温高湿时期,稻瘟病和纹枯病发生轻甚至不发病,解决了豫南粳稻病害重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北方水稻良种的选育和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应用Logistic模型研究了播种期对稻米品质迥异的2个品种、不同粒位间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j播期推迟1个月均对2个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有明显影响。品质较差的大穗型粳稻品种丰优2000的千粒重下降较为明显,但品质有所改善,主要表现在强势粒灌浆速度快,有效灌浆持续时间短,弱势粒启动较慢,有效灌浆时间延长,灌浆高峰期延后。品质较好的沈农265强势粒受播期影响不大,而中部二次粒和下部二次粒受显著影响。[结论]播期对品质较差的品种改善较大,其中以垩白度和食味值最为显著。播种期不仅影响起始灌浆量、灌浆速率和有效灌浆时间等灌浆参数,而且还影响品种间、强弱势粒间的灌浆进程。  相似文献   

9.
正水稻绿色优质栽培实质就是水稻品质栽培,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是绿色优质稻米生产重要的前提条件,优良品种只有与优化栽培技术相结合,才能生产出优质稻米,如在栽培过程中不能对不利环境条件加以调控。1.水稻倒伏1.1倒伏时间对稻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水稻倒伏的时间不同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一般在灌浆乳熟期发生倒伏对产量和米质影响最大。据1990-2010年21年调查结果:黑龙江省粳稻在乳熟期发生倒伏减产  相似文献   

10.
duanb@163.com     
 分析了调整播种期前后豫南粳稻生育期内的气候特点与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发生流行适宜气候条件对应关系的变化,指出豫南粳稻按常规方式种植,稻瘟病、纹枯病易大发生的原因在于其孕穗灌浆期处于高温高湿时期,推迟播种期后,孕穗灌浆期避过高温高湿时期,稻瘟病和纹枯病发生轻甚至不发病,解决了豫南粳稻病害重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用13个杂交水稻组合及恢复系,研究了水稻开花与灌浆结实期持续干旱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可降低稻米加工品质,其中对整精米率的影响最大;干旱对粒形影响不大,但极显著增加垩白米率和垩白度,从而降低稻米的外观品质;干旱还可影响稻米的蒸煮和食用品质,使稻米的糊化温度提高,胶稠度变硬,直链淀粉含量降低。提出优质米生产首先应选用优质品种,同时,应选择温光条件和水源条件均好的生产基地,栽培上应搞好灌浆结实期的水分管理,特别注意保持后期的田间水分,不能断水过早。  相似文献   

12.
寒冷地区温度、光照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3个气候区,6个不同类型的品种,研究了寒冷地区温度、日照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的主要气候因子,水稻出穗期随温度增高而提前,产量与品质随温度增高显著提高。日照对产量影响小于温度,子粒形成阶段日照长,有利于改善稻米品质。灌浆到成熟期(出穗后21~50d)的积温高,可以显著提高产量和产量性状值,出穗后积温与日照(尤其是出穗后21~50d)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大于出穗前,高温有利于提高产量与品质,日照量增加可以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3.
旨在为高产优质栽培及育种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大区对比法对6 个直播水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分别对各个品种的生育期、出苗情况、分蘖、株高和干物质变化动态、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品质等指标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吉粳105’生育期为137 天左右,低于其他品种,符合宁夏栽培要求;抽穗灌浆期,叶面积指数达到7.0,其穗粒数达到112.7 粒/穗,实际产量为11278.5 kg/hm2,均显著高于其他对照品种。通过加工和外观品质表现初步测定,‘吉粳105’有较好的加工和外观品质。‘吉粳105’表现为生育期短,成穗率较高,经济性状突出,产量较高,适宜在该区域推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信阳地区1991—2004年的气象数据和水稻产量数据的分析,发现2003年水稻的减产是由于7—9月光温条件的剧烈变化所造成,产量相比近五年平均(2000—2004年)降低了28.28%。产量构成因子中结实率和每穗粒数所受影响最大,二者分别降低了23.71%和7.82%,而有效穗数与千粒重与其它年份相比并无显著差异。扬花至灌浆后期的光照不足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关联度达到0.7011。分蘖孕穗期的低温寡照、孕穗后期高温和扬花期低温也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选用5个不同的粳稻品种,在施氮(N10)和未施氮(N0)水平条件下,对灌浆期的稻米品质形成及品种间主要品质性状差异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粒形差异在灌浆前期已表现。在2种氮素水平下,随着籽粒灌浆进程粒厚明显加厚,以25 d为界,日增长速度前期快于后期,N10水平快于N0水平;灌浆前期(抽穗至20 d)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呈增加趋势,后又下降。整个灌浆进程中N10水平下籽粒直链淀粉平均含量均高于N0水平,但品种间存在差异。N0水平下胶稠度平均值随籽粒灌浆进程呈上升的趋势,而N10水平下胶稠度平均值随籽粒灌浆进程呈下降趋势,整个灌浆进程中N10水平下籽粒胶稠度平均值均低于N0水平。在2种施氮条件下出糙率与粒宽、千粒重、出精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在未施氮条件下糊化温度与粒宽和出精率呈显著正相关,粗蛋白与粒宽、千粒重、出糙率和出精率均呈显著负相关。在施氮条件下糊化温度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粒宽、出精率和出糙率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水稻作为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质量与健康质量。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导致水稻生育期内出现低温冷害的可能性增大,降低了水稻的品质。本研究基于全自动人工气候室,实施自然温度日变化规律下,不同低温处理时期、低温水平和低温持续时间的水稻盆栽试验,以揭示低温胁迫对水稻蛋白质积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温度的降低和低温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且灌浆期低温对对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大于开花期。通过分析水稻不同穗位籽粒蛋白质含量发现,低温对稻穗上部和下部籽粒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播期、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下,播期与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播期及品种类型的科学选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熟晚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个品种类型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播期,研究各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表现及温光资源利用特点。【结果】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表现为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中粳>迟熟中籼>中熟晚粳。随着播期推迟,5个品种类型水稻产量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程度不等。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减产幅度表现为中熟晚粳>迟熟中籼>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同一播期各品种类型水稻之间产量差异有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大的趋势。随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类型水稻的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缩短,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极显著减少。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温光资源利用率的影响按生育期长短分为两类,对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及迟熟中籼影响较小,对生育期较长的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及中熟晚粳影响较大。对不同播期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进行初步分类为:5月中旬应选用早熟晚粳,搭配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月下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早熟晚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6月上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6月中旬应选用中熟中粳。【结论】随播期的推迟,5个水稻品种类型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均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稻麦两熟制与热量条件因素,初步明确了不同播期应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供大面积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8.
姜秀英  韩勇  王之旭  刘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65-15166,15193
[目的]分析辽宁省近几年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品质性状,了解各种环境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改良水稻的品质.[方法]以近几年辽宁省新育成的70个中熟品种为材料,对其品质性状以及品质性状与部分生态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的稻米品质性状中,垩白粒率、垩白度差异较大,降低垩白性状有利于提高整体品质育种水平;品质性状间存在复杂相关,垩白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品质育种应该考虑其相关性;品质形成受温度、光照时数影响较大,灌浆初期高温和成熟期日照时数多均有利于降低稻米垩白粒率,提高稻米品质.[结论]该研究可为加速优质稻米的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皖稻77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稻77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中籼品种。经多年多点试验与示范,表现出优质、高产、生育期适中以及耐肥抗倒、抗病虫能力强等特点。结合大田生产实际,提出适期播种、稀播壮秧、合理密植、平衡施肥、浅水间歇灌溉促控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优质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更好地利用稻草秸秆资源,提高其饲料利用率。[方法]对贵州主栽的6个水稻品种不同成熟期的稻谷和稻草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稻谷的产量随着成熟时间推迟总体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乳熟、蜡熟、成熟、完熟4个时期中以成熟期产量最高。而稻草产量在成熟期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在稻谷产量最高点稻草产量最低。6个稻谷品种的3个质量指标在不同成熟期内基本上都表现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各质量指标在中后期较高,而在后期有所下降。稻草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其粗纤维含量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导致其饲用品质下降,这与大部分研究结果相类。但在后期其粗纤维含量基本恒定,这又与玉米的表象有所不同。[结论]鉴于稻谷的价值与稻草价值的巨大差异,仅从经济性产量考虑,水稻收获以成熟期为宜。综合参考稻草和稻谷总产量则以乳熟期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