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河北低平原潮土氮磷钾平衡状况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北低平原潮土氮磷钾养分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养分收支情况为氮磷有盈余,而钾处于亏损状态。各养分的平衡系数分别为氮1.07-1.41,磷1.14-1.70,钾0.72-0.96。氮磷钾养分的实际盈亏率都在允许的范围内。氮的盈余率为4.75%,比允许值47.6%低;磷的盈余率为13.7%,比允许值1.6%高;钾的亏缺率为28.1%,比允许值41.3%低。总的来说,在该试验条件下,氮磷钾养分的盈余情况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4年7季作物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浙北平原新造农田麦稻—油稻交替轮作农田养分实际养分平衡盈亏率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作物养分盈余明显,氮、磷实际养分平衡盈亏率均在100%以上,而稻季磷钾养分相对亏缺.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能综合平衡氮磷钾供给,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春季作物产量与氮磷钾总养分实际平衡率呈正相关,而晚稻在氮磷钾总养分实际养分平衡盈亏率5%左右能获取最佳产量,且在化肥氮投入一定条件下,晚稻产量与磷钾养分实际养分平衡盈亏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经对27年耕地长期定位点黑垆土土壤不同时期不同施肥制度养分平衡状况的分析表明:在目前施肥制度和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平凉黑垆土土壤养分收支平衡情况无论是不同时期还是不同施肥制度总趋势均氮素基本平衡,磷素有盈余,钾素亏缺。以氮磷钾配合有机肥施用对土壤养分收支平衡效果较好,建议合理高效利用磷肥,以"稳氮减磷增钾"为施肥原则。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及推荐施肥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的"3414"试验数据,对无肥区相对产量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进行函数拟合,从中计算出土壤养分的丰缺指标;并对每个试验点进行氮、磷、钾肥料效应函数拟合,计算出最佳经济施肥量,从氮肥最佳施肥量与目标产量的关系函数推算出氮肥施肥指标,从磷肥和钾肥最佳施肥量与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关系函数推算出磷肥和钾肥的施肥指标,结合专家经验,最终确定了冬小麦的推荐施肥指标。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白浆土养分丰缺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2个分布在庆安县、方正县、五常市、虎林市和尚志市各白浆土区的0~20cm土壤进行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测定,建立了黑龙江省白浆土水稻种植区氮磷钾肥指标体系,并划分土壤肥力等级,提出了黑龙江省白浆土水稻种植区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白浆土水稻种植区土壤碱解氮含量主要在138.3~220.3mg·kg-1,速效磷在20.6~32.5mg·kg-1,速效钾在120~183mg·kg-1;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与相对产量之间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反映了土壤供肥能力,土壤供氮磷钾能力越高,不施肥处理的相对产量越高;根据相对产量,将土壤肥力划分为5类;黑龙江省白浆土水稻种植区土壤氮磷钾素含量以中高等含量居多,随着土壤氮磷钾含量增加,最大施肥量和最佳施肥量均呈现递减趋势,土壤养分含量和施肥量之间呈非线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黄浦江水源保护区农业种植现状,调查分析3种大田作物和25种瓜果蔬菜的施肥结构和养分盈余状况。结果表明:除少数作物钾肥或磷肥施用多于氮肥外,绝大部分作物施肥结构中以氮肥为主,配施磷、钾肥。不同作物肥料用量强度分析表明:氮肥用量强度明显高于磷钾肥用量强度,大田作物氮、磷、钾用量强度都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明显低于大部分蔬菜作物。不同作物养分盈余状况各不相同,大田作物N用量处于稍有盈余状态,P用量稍有亏缺或基本平衡。大田作物氮、磷盈余指数低,环境效应好。蔬菜作物中除少数作物N、P稍有亏缺外,大部分作物N、P均处于较高或高盈余状态。大部分蔬菜、瓜果作物氮、磷盈余指数高,环境效益差。  相似文献   

7.
水稻施肥肥效与肥料利用率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水稻上开展测土施肥与群众习惯施肥进行比较以及养分利用率研究,得出科学数据,用于指导农业生产。采用田间大区对比试验,设置习惯施肥区、习惯缺氮区、习惯缺磷区、习惯缺钾区,推荐施肥区、推荐缺氮区、推荐缺磷区、推荐缺钾区共8个处理,调查水稻的每穗粒数、千粒重以及实际产量。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施能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增产效果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增产分别为59.2%、14.4%和8.7%。推荐施肥区的水稻产量高于习惯施肥区。同时水稻施用氮、磷、钾肥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6.0%、16.0%、35.4%。  相似文献   

8.
研究太湖流域江苏省丹阳市主栽小麦品种氮磷钾推荐用量及养分吸收状况,为引导该区域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应用改进的"3414"试验方案,设置梯度土壤肥力试验,研究氮磷钾配合施用对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施用氮、磷、钾肥料与缺素区相比相对增产效果为氮钾磷。三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该区域氮、磷、钾肥料最佳经济施用量分别为188.1、65.7、104.0 kg/hm~2。合理施肥可促进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小麦对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0.2%、43.7%、36.0%。该区域养分推荐用量较好地反映了该区域土壤肥效反应,并可为其他作物的区域施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钾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钾肥相比,常规施钾和平衡施钾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穗长、千粒重、产量和秸秆全钾含量,并有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平衡施钾能增加水稻产量,有效增加水稻籽粒全氮、秸秆全氮和全磷含量以及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由此可见,钾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以平衡施肥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寿县潴育型水稻土小麦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探讨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氮、磷、钾配方施肥对潴育型水稻土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在双庙集镇、安丰镇和堰口镇3个乡镇潴育型水稻土上开展小麦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合理施用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氮、磷、钾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氮肥>磷肥>钾肥;合理配比施用氮、磷、钾可促进小麦百千克籽粒养分吸收量,且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白浆土施用生物硅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浆土上施用生物硅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植株中氮、磷、钾和硅素养分的含量。在白浆土上以生物硅肥施用量450~600 kg/hm2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秦岭北麓地区农田土壤养分平衡状况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陕西秦岭北麓地区近30年农田土壤养分平衡状况的演变趋势,为评价该区域土壤肥力变化并分析其产生的环境效应提供参考。【方法】以位于陕西秦岭北麓的周至、户县和长安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养分平衡法分析这一地区1980-2009年农田土壤养分的平衡状况。【结果】自1980年以来,研究地区农田化肥和有机肥的投入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化肥投入量占养分总投入量的比例由1980年的47.2%增加到2009年的75.4%增幅较大;而有机肥投入量所占比例却由1980年的34.8%减少到2009年的18.8%。农田土壤中N一直处于盈余状态,P2O5则由亏缺转向明显盈余,K2O一直亏缺,但平衡率呈减小的趋势。【结论】陕西秦岭北麓地区应采取“减氮、控磷、增钾”的措施,以控制该区域农田土壤因N、P2O5盈余过量而可能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明确烤烟的营养特性和土壤养分供应特性。[方法]选用当前种植较广的云烟85、云烟87、K326为供试材料,对烤烟大田生长期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及土壤氮磷钾供应进行研究。[结果]不同品种氮、磷、钾吸收的主要吸收时期最大吸收出现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烤烟氮、磷、钾累积总量也因品种不同而异;烤烟大田生长期氮磷钾吸收曲线与土壤速效氮、磷、钾供应曲线均呈低-高-低变化,但是烤烟氮磷钾吸收主要集中在移栽后50~90 d,土壤速效养分供应则主要集中移栽后20~50 d,早于烤烟吸收。[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品种烤烟的营养特性确定不同的施肥量、施肥时间,以满足烤烟对养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高州市水稻施肥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07—2008年高州市典型农户开展的4 048份水稻施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州市水稻施肥表现为氮磷盈余、钾亏缺,其中氮肥平均盈余量为37.8 kg/hm2,磷肥平均盈余量为16.1 kg/hm2,钾肥亏损量为120.83 kg/hm2;高州市有35.73%的农户水稻氮肥用量合理,0.65%的农户水稻氮肥用量不足,63.62%的农户水稻氮肥施用过量;有31.91%的农户磷肥用量合理,20.75%的农户磷肥用量不足,47.34%的农户磷肥施用过量;98.98%的农户水稻钾肥用量合理,只有1.02%的农户钾肥施用不足。土壤养分投入盈亏状况评价宜以年度为周期进行,若仅以单季作物养分投入评价耕地土壤养分投入盈亏状况,可能得出片面甚至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西藏“一江两河”农业生态系统养分结构分析及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山东农业科学》2011,(3):73-75,78
对西藏"一江两河"流域18县市区农业生态系统氮、磷、钾三要素输入、输出结构及其平衡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区域养分处于亏缺状态,氮、磷、钾分别亏缺52.551、0.89、55.74 kg/hm2。为提高本区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应重视有机肥的投入,调整施用化肥的氮、磷、钾比例,特别要加大钾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近20年对淮安市农田主要作物肥料投入与产出的养分平衡定点监测,结果表明:氮素投入盈余过剩,磷素仍有盈余,钾素亏缺数量较大,耕层土壤种植小麦、水稻以及经济作物对化学肥料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地力贡献率逐年下降。2008—2012年氮素投入平均盈余259.05 kg/hm2,磷素平均盈余76.05 kg/hm2,钾素平均亏缺211.35 kg/hm2;2007—2012年地力贡献率平均年递减3.6个百分点,小麦对肥料的依赖性高于水稻,平均高出6.5个百分点,经济作物对化学肥料的依赖性更高,平均分别高出小麦、水稻12.1、18.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稻-稻-油种植制硫肥效应及硫素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稻-稻-油种植制硫肥效应及土壤硫素平衡,结果表明:不同硫肥品种在水稻上的增产效应以硫酸钾最好,硫磺次之;在油菜上以石膏最好,硫磺次之。硫素当季利用率早稻为7 5%,晚稻为10.9%,油菜为29 6%。在不施硫条件下,土壤硫素表现亏缺;在施低量硫条件下(每季作物施硫15kg/hm2)基本上可以保持土壤硫素的平衡;在施中、高量硫条件下,土壤硫素均有不同程度盈余。施用硫肥具有明显的后效,连续两年施用硫肥后,可以隔年或隔季不施。  相似文献   

18.
寒地稻田钾素状况与平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黑龙江省1~3积温带240个农户的施肥情况调查,140户稻农土壤有效钾测试以及试验区水稻钾素收支状况分析,研究黑龙江省钾平衡规律。结果表明,寒地稻田化肥投入钾量平均为50.5kg·hm-2,占稻田钾输入总量的97%。65%以上的稻田钾素用量低,造成寒地稻田土壤钾素偏耗,寒地稻田钾有45.3%的亏缺,60%以上的稻田土壤钾中等或偏低。农民施肥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尤其是钾肥用量过低,使寒地水稻生产中稻瘟病和倒伏发生严重。稻田钾素养分管理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9.
对我省互助县丹麻西灌区农田耕层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呈微碱性,有机质含量较低,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速效磷含量较丰富,速效钾含量丰富且变异性较大。应采取:增施有机肥料、稳定氮肥、控制磷肥、针对性补充钾肥等措施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郑州长期肥料试验为平台,研究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对长期养分缺乏的响应。[方法]试验包括5个处理:①CK(不施化肥和有机肥);②NP(仅施氮磷肥);③NK(仅施氮钾肥);④PK(仅施磷钾肥);⑤NPK(施用氮磷钾肥)。[结果]长期不施用氮肥和磷肥导致作物低产,而长期不施钾肥的NP处理与NPK处理并无显著差异,且能维持作物高产。长期不施用磷肥,土壤有效磷含量持续下降后维持在2.5 mg/kg左右.长期不施用钾肥的处理,土壤交换性钾含量维持在60mg/kg左右。前18年结果看来,土壤钾素的自然供给能力在100%左右。[结论]对于潮土,氮和磷是限制小麦玉米产量、生物量及作物产量构成的最主要的两个因子,而钾素不是主要限制因子。尽管如此,若长期不施用钾肥将来也有可能出现钾素亏缺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