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打着纯牛奶的旗号,但是原料却并非完全是生鲜乳,有的是用奶粉还原,却不在产品上进行明显标注,今后这种现象或将得到遏制。从今年4月1日开始,农业部新修订的《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实施,此标准代替之前的农业行业标准NY/T939—2005,该标准的修订出台完善了我国复原乳鉴定标准,为监管违规添加复原乳提供了科学依据。复原乳又称还原奶,是指把新鲜牛奶经过高温杀菌干  相似文献   

2.
正农业部新修订的《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标准将于2016年4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的修订出台完善了我国复原乳鉴定标准,为监管违规添加复原乳提供了科学依据。复原乳又称还原奶,是指把新鲜牛奶经过高温杀菌干燥制成奶粉后,再兑入一定比例的水或者牛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16,(6)
正最近,农业部行业标准《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正式颁布实施,为监管违规添加复原乳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维护消费者知情权,促进奶业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复原乳又称"还原乳"或"还原奶",是指把牛奶浓缩、干燥成为浓  相似文献   

4.
巴氏杀菌乳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料乳中固有的营养成分及风味,但残留的部分耐热菌和耐热酶,使其保质期缩短,从而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巴氏杀菌乳的运输与销售。已有研究表明,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对巴氏杀菌乳的营养品质影响较大,但针对不同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对巴氏杀菌乳品质变化的具体影响还没有明确的研究。为深入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对巴氏杀菌乳营养品质的影响,选取大型乳品企业当天生产的巴氏杀菌乳,将其分别贮藏在0,4,10,15,25,37℃的条件下,通过测定色差、酒精阳性乳、密度、电导率及乳密度等理化指标,结合脂肪、非脂乳固体(SNF)和蛋白质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综合评定贮藏温度对巴氏杀菌乳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巴氏杀菌乳的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含量和L*明亮值降低;a*,b*,乳密度和电导率值升高。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L*明亮值、脂肪含量先升高后降低;a*,b*,乳密度和电导率呈上升趋势;蛋白质、非脂乳固体含量呈降低趋势。当牛乳贮藏到第3天时各指标有显著变化,所以变化节点为3d。综上所述,0℃贮藏12d,4℃下贮藏9d,10℃下贮藏6d是巴氏杀菌乳其营养成分和理化性质显著变化的关键点,达到品质变化的临界点,不推荐在15,25,37℃下贮藏。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农药使用质量评价示踪材料荧光素钠溶液的荧光强度的影响,提高荧光分析在施药效果中的准确性,通过改变温度、光照强度和荧光素钠溶液浓度,研究了荧光强度与上述3个因素以及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温度低于30℃时,荧光强度相对于原始荧光强度为正偏差,而温度高于30℃时为负偏差;荧光强度与光照强度呈负相关关系;荧光素钠溶液质量浓度为0.1μg/mL时,其荧光强度相对于原始荧光强度的变化值比高质量浓度(0.5~5.0μg/mL)溶液的荧光强度的变化值高20%;荧光强度随时间延长先有较大变化而后变平缓,在2 h内荧光强度的最大值为原始值的140%。  相似文献   

6.
贾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365-4366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葛根素含量的新方法。[方法]以葛根素为材料,用无水乙醇将其稀释至所需浓度,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中葛根素的荧光强度,建立葛根素浓度与其荧光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并考察乙醇浓度及常见干扰物质对葛根素荧光强度的影响。比较荧光法和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葛根素制剂中葛根素含量的测定结果。[结果]在1.0×10^-7-1.0×10^-5mol/L范围内,葛根素的荧光强度与其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f=6.714 31×10^-6C+2.703 99,检出限可达2.02×10^-8mol/L;葛根素溶液中乙醇含量小于5%时,乙醇浓度对葛根素的荧光强度无明显影响;在相对误差为±5%范围内,常见干扰物质对葛根素荧光强度的干扰均较小。[结论]用荧光法测定葛根素制剂中葛根素的含量,具有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巴氏杀菌与超高温灭菌牛乳酪蛋白结构差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圆二色谱(CD)、荧光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纳米粒度仪对巴氏杀菌与超高温灭菌(UHT)牛乳酪蛋白的二级结构、内源荧光发射光谱、胶束形态结构、粒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巴氏杀菌牛乳酪蛋白(α-螺旋47.4%、β-折叠19.7%、β-转角13.4%、无规卷曲19.4%),UHT牛乳酪蛋白的无规则结构增多(α-螺旋22.1%、β-折叠23.1%、β-转角22.4%、无规卷曲33.4%);UHT牛乳酪蛋白色氨酸在酪蛋白中所处的环境疏水性增强;巴氏杀菌牛乳酪蛋白颗粒呈圆球状,表面光滑,能够连接成较短的胶束结构,而UHT牛乳酪蛋白表面不光滑,几乎不能形成胶束;巴氏杀菌牛乳酪蛋白平均粒径为295.1 nm,UHT乳酪蛋白平均颗粒明显变小,平均粒径为221.7 nm.可见,巴氏杀菌乳与超高温灭菌乳之间存在明显的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8.
郑坚强  司俊玲  纵伟  杨公明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0):2114-2116,2121
通过对3种不同超高压处理(350 MPa,45 min,40℃;450 MPa,35 min,40℃;550 MPa,25 min,40℃)的牛乳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并与生鲜牛乳和巴氏杀菌乳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过超高压350 MPa,45 min,40℃处理的生鲜牛乳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另外,各处理条件的杀菌结果表明,压力越高,杀菌效果越好,其中,在超高压550 MPa下,温度为40℃时,处理25 min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欧姆加热对牛奶的杀菌效果及其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欧姆加热方法对牛奶进行杀菌处理。研究了杀菌温度、杀菌时间利欧姆加热电压对牛奶中菌落总数、人肠菌群残留率和营养成分损失情况的影响,并与传统巴氏杀凶作厂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杀菌温度的升高、杀菌时间的延长、欧姆加热电压的升高牛奶中菌落总数利人肠凶群残留率均减小,而营养成分损失率升高。经欧姆加热处理斤的牛奶可达到完全无菌的状态,最佳欧姆加热参数组合为:杀菌温度70℃、杀菌时间10s、电压250V。与传统巴氏杀菌相比,欧姆加热后牛奶营养成分的损火率小,加热后牛奶中蛋白质利乳糖的损人率分别为1.40%和3.7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旨在建立一种牛奶中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方法]选用常见粮食小麦、大米、玉米作为碳源,用水热法合成一种新型荧光探针。利用碳量子点与铁离子结合荧光猝灭,向猝灭体系中加入盐酸多巴胺,碳量子点荧光强度恢复的机理,在λex=365nm、λem=440nm处检测碳量子点荧光强度,通过观察碳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变化定量分析牛奶中的盐酸多巴胺含量。[结果]盐酸多巴胺在1~110μmol·L~(-1)浓度范围内与碳量子点荧光强度变化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3μmol·L~(-1),牛奶中的回收率为82.38%~104.2%,相对标准偏差为1.09%~2.01%。[结论]运用碳量子点荧光信号"开-关-开"原理实现对牛奶中兽药盐酸多巴胺的快速、高灵敏度检测,建立了一种新的痕量物质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美拉德反应的条件,并考察其产物在再造烟叶中的加香效果。[方法]以葡萄糖和脯氨酸为原料,优化美拉德反应的条件,并考察其产物在再造烟叶中的加香效果,并用GC-MS对产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美拉德反应的最优条件:在沸水浴下,反应时间3 h,pH 6,糖氨摩尔比为1∶1,丙二醇占比为30%。在此条件下,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再造烟叶增香效果好。利用气-质联用仪对产物进行GC-MS分析,检测到吡咯类、酮类等化合物,这些物质是卷烟中的重要香气成分。[结论]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再造烟叶加香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乳品质的影响。[方法]在220头荷斯坦泌乳奶牛精料中添加1000mg/kg的MRPs,研究其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乳品质的影响。试验期为1个月,统计每天的奶产量,每次挤奶时用全自动乳品成分分析仪测定乳脂和乳蛋白,试验末用平皿细菌总数计算法测牛奶中的细菌数。以2007年同期数据为对照。[结果]添加MRPs的试验牛奶产量比对照牛增加了6.81%(P〈0.01),乳脂提高了3.98%(P〈0.01),乳蛋白提高了2.44%(P〉0.05),试验开始前奶中细菌数为〈40万cfu/ml,试验末为〈10万cfu/ml。[结论]日粮中添加MRPs能显著提高奶产量和乳脂含量,增加乳蛋白含量,降低奶中细菌数目,改善乳品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新疆鲜马奶粉冷冻干燥工艺参数.[方法]在真空条件下,以新疆鲜马奶的浓缩比例、厚度、升华干燥时间作为考察因素,马奶粉的堆积密度、流动性及总蛋白含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制备新疆鲜马奶粉冷冻干燥工艺参数.[结果]试验建立了冻干因素与新疆鲜马奶粉质量之间的回归模型;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新疆鲜马奶粉最佳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参数为新疆鲜马奶厚度1.02 cm、升华干燥时间24.87 h、浓缩比例27%.[结论]该研究所建模型拟合较好,可为马乳及其产品的产业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13年,国内奶业市场供需总体偏紧,由于生鲜乳产量的下降,全国很多省市出现了阶段性"奶荒"。总体看,国内原料奶收购价格持续上涨,鲜奶零售价格高位震荡,奶粉零售价格总体略升,乳品进口继续大幅增加,出口明显下滑,新西兰所占奶粉进口比重略有下降,但仍占主导地位;国际市场乳品价格整体提升,美国牛奶产量同比略增,英国牛奶产量同比下降。2014年,国内奶业生产形势依然相对严峻,原料奶收购价格和鲜奶零售价格保持上行态势的概率较大,国际市场主要乳品价格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新疆部分地区生鲜肉、奶李氏杆菌的带菌情况及掌握其在畜产品中的生态学分布.[方法]从石河子、奎屯、额敏等地区采集牛、羊、猪、禽等生鲜肉和鲜牛奶检样共680份,参考国标两步增菌法分离李氏杆菌,采用细菌生化鉴定和PCR法鉴定分离株,并通过小鼠感染试验测定致病力.[结果]从680份样品中分离获得8株李氏杆菌,带菌率为1.14;,4株为单核细胞李氏杆菌(LM)带菌率为0 6;,4株LM可导致小鼠发病死亡.[结论]新疆地区新鲜肉奶中李氏杆菌的带菌率较低,但食源性LM分离株都有致病性.调查结果为该地区动物性食品安全评估及李氏杆菌的监测提供参考和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6.
黄嘌呤氧化酶(XO)和多胺氧化酶(PAO)是乳汁中两类重要的氧化还原酶,与新生幼崽免疫系统的形成密切相关。采用牛、羊鲜乳及其冷冻乳建立XO和PAO活性的Amplex Red荧光检测方法,对冷冻大熊猫初乳中XO和PAO活性进行测定,并与新鲜和冷冻牛、羊乳中这两种酶的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乳中XO活性高于PAO活性;XO活性总体趋势为牛乳>大熊猫初乳>羊乳;PAO活性总体趋势为牛乳>羊乳>大熊猫初乳。大熊猫初乳通过XO、PAO和乳过氧化物酶LPO系统的协同抗菌机制在新生幼崽肠道微生物和先天免疫系统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且以XO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木瓜酸奶的制作工艺条件,为研制新型的果蔬酸奶及营养强化乳提供新途径。【方法】以木瓜和鲜牛奶为原料,以成品酸奶为发酵剂,加入蔗糖、稳定剂,经杀菌、冷却后发酵制备果汁型酸奶,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木瓜酸奶制品的工艺条件。【结果】木瓜酸奶的最佳原料配比为鲜牛奶∶木瓜汁∶蔗糖∶发酵剂(光明益生菌发酵乳)∶稳定剂(CMC∶明胶=1∶1)=100∶30∶12∶60∶0.2,生产工艺为40℃发酵7 h后放入4℃冰箱冷藏12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获得的木瓜酸奶酸度为90.02°T,含蛋白质含量3.09 g/100 g,Ca、Fe、Zn含量分别为121.75、3.8575和5.0275 mg/L。【结论】以木瓜和鲜牛奶为原料,以市售酸奶为发酵剂制备木瓜酸奶,其原料易得,方法简单可行,发酵时间短,尤其适合家庭式的生产制作。  相似文献   

18.
2014年1—10月,国内原料奶收购价格总体呈下行走势,鲜奶零售价格高位平稳运行,原料奶收购价格和鲜奶零售价格均高于2013年同期水平,奶粉零售价格稳中略涨,国产奶粉涨幅快于进口奶粉。受国内消费需求刺激,乳品进口继续大幅增加,奶粉进口国家仍以新西兰为主,但是从新西兰进口奶粉的比重明显下降。全球乳制品供应增加,俄罗斯禁止进口,需求下降,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持续下滑。预计国际乳制品价格继续低迷,乳制品进口量则进一步增加,这使得国内原料奶收购价格将面临下行压力。  相似文献   

19.
分析城市消费者对低碳农产品的偏好、支付意愿及其偏好的异质性来源对减少碳排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选择实验法,以牛奶为例,利用上海、南京和杭州786名城市消费者的调查数据,采用混合Logit模型,分析了习惯性购买常温奶或鲜牛奶两类消费群体对碳标签牛奶的偏好和支付意愿,探讨其偏好的异质性来源。结果表明,在消费者了解碳标签基本含义的前提下,两类消费群体对牛奶低碳和中碳标签均有显著正向偏好,并且牛奶低碳与全脂标签存在互补关系;常温奶和鲜牛奶消费群体对牛奶低碳标签的平均支付意愿分别为4.13元/盒和5.63元/盒。两类消费群体对牛奶碳标签的偏好具有异质性,且异质性来源不同。对常温奶消费群体而言,年龄越小、个人月收入越高、牛奶购买频率越高和对碳标签较熟识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低碳足迹牛奶;对鲜牛奶消费群体而言,男性、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和较为关注低碳信息的消费者购买碳足迹较低的牛奶的可能性更高。另外,消费者对低碳农产品作用的认知在两类消费群体中均正向影响其低碳偏好。因此,提出政府及相关机构应完善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加强宣传推广碳标签的力度、向消费者普及低碳农产品相关知识、企业要注重低碳市场细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抑制大豆分离蛋白(SPI)中的美拉德反应,提高产品稳定性。[方法]向SPI-葡萄糖混合体系中添加不同量的L-半胱氨酸、槲皮素,通过测定溶解度、紫外和荧光吸收来判定各添加剂对蛋白溶解性下降和美拉德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添加1%的L-半胱氨酸能明显改善SPI溶解度下降和美拉德反应的问题,而槲皮素未能提高该体系的贮藏稳定性。[结论]该研究为SPI贮藏稳定性的有效控制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