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谭莹  李大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27-11529
利用价格和供给方程分析了我国猪肉市场的供给反映模型,用GARCH模型估计我国猪肉价格预期及波动。利用了包括标准GARCH模型在内的几种对称及非线性GARCH模型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EGARCH模型是较符合我国猪肉市场的模型,表明生产者对价格的"好消息"和"坏消息"反应是不对称的;饲料价格和母猪存栏量对猪肉的供给模型也存在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670-10673
基于农户供给行为理论和价格预期理论,建立了主产区早籼稻、混合麦2个主要粮食品种的粮农供给反应模型,以检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和供给是否能够发挥价格导向作用。实证研究表明,政府每年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格对粮食主产区农户的粮食供给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近年国家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对有效保护粮农利益、调动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保证重点粮食品种的市场供给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综合利用GARCH模型对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和波动率进行统计预测方面的研究。为了研究GARCH模型在沪深300指数波动率方面的实证效果以及沪深300指数的统计特征,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对数差分,经过统计分析得到具有杠杆效应、尖峰厚尾性和异方差性等重要统计特征;然后对差分平稳后的数据建立模型并做预测,通过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对比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关乎国家稳定与社会发展,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应用网络分析法(ANP),从粮食投入要素、粮食供给要素、资源环境要素、经济社会要素4个核心维度构建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实证评价。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粮食安全状况总体不佳,虽然粮食总产量逐年增长,但占全国比例逐步下降,粮食安全状况层次明显,差异性较大,粮食安全受到挑战。基于此,必须从意识、政策、执行等视角,提升长江经济带粮食安全水平,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兰州市1990~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时序数据,建立兰州市实际GDP的ARMA模型,研究兰州市经济增长动态路径。研究表明,兰州市实际地区生产总值动态增长路径表现为ARMA(2,7)过程,ARMA(2,7)模型估计的兰州市GDP增长率与现实GDP增长率之间的误差要小于"十五"、"十一五"规划的GDP增长率与现实GDP增长率之间的误差,2013年模型预测值与当期值之间仅差19.2亿元,ARMA(2,7)模型预测的准确度较高,兰州市未来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因此,此模型可以为兰州市规划未来经济增长目标提供实证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供需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粮食需求呈现刚性增长;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非农业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我国的耕地供给不断减少。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粮食短缺问题,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文探讨了粮食的内涵介绍了我国粮食需求的构成情况;采用GARCH模型、ARMA模型对我国未来的粮食供需情况进行了预测。通过对近年来的数据分析发现确实存在粮食短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持合理的粮食进口规模与进出口品种结构、重视和发展本国粮食生产、搞活粮食流通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粮食安全贡献度的FSP模型分析框架,从省际粮食供需平衡的角度测算中国粮食主产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并探究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供求格局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除2000—2003年粮食产量骤降造成粮食供给缺口外,1991—1999年、2004—2018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盈余(调出量)呈“稳中有降—绝对增长”的U型变化趋势,历年粮食安全贡献度均高于85%,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地位相对稳固。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供求格局经历了省际间的分化和重组。一方面,粮食供给向中北部地区集聚,而南部地区粮食产需紧平衡,粮食供需错配严重;另一方面,粮食供需空间分异明显,2000年后黑龙江、河南、吉林3省的粮食安全贡献度合计达50%左右,而湖南、江西、江苏、河北、湖北、四川、辽宁7省的历年粮食安全贡献度均低于5%,粮食调出总量合计仅占粮食主产区粮食调出总量的10%~20%。  相似文献   

8.
针对EVaR (Expectile-based Value at Risk) 风险度量提出了基于GARCH类和SV波动率模型的EVaR风险度量计算方法,即EVaR计算的参数模型方法并基于模拟学生t分布时间序列数据,给出EVaR样本外预测的失败率检验方法:Kupiec失败率检验和动态分位数(DQ)检验法与采用CARE (Conditional Autoregressive Expectile)模型的EVaR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ARCH类模型和SV模型相对于基于CARE模型有更优的EVaR预测效果.选取2004年1月5日到2009年12月30日的国内外五个股票市场指数数据,针对日对数收益率进行了EVaR风险度量的实证研究,得出在金融危机期间,基于参数模型的EVaR预测要比基于CARE模型的EVaR预测更接近市场实际风险.  相似文献   

9.
粮食产业中的"三量齐增"的怪象对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如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际粮食贸易的现状、趋势以及中国利用国际粮食贸易市场的现状与特征的分析,分析了国际粮食贸易市场对中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如何有效利用当前国际粮食贸易市场来促进中国供给侧改革,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户是农业生产、消费、农业与非农劳动供给的基本经济单位。农户时间配置理论大致经历了有条件均衡、单一模型、复合模型等3个发展阶段。在理论的不断完善与拓展过程中,伴随着实证与经验研究作为佐证和辅助的手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农户时间配置模型发展的主要特征。梳理农户时间配置模型的理论发展脉络与相应的实证检验,并概述了该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在对中国潜在产出测算研究状况进行评介的基础上,分别使用H-P滤波法和生产函数法估算了中国1978—2004年间的潜在产出、产出缺口和潜在产出增长率。结果表明:(1)1978—2004年间,中国的产出缺口出现了波动水平正负交替的周期情形;(2)1995年以前产出缺口的波动幅度比较剧烈且较为频繁,1996年特别是1999年以后产出缺口的变化较为平缓;(3)1997年以后,虽然经济的增长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但是生产要素的实际利用水平却逐渐降低;(4)生产函数法得到的结果基本客观的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初步建立这一时期的生产要素使用情况。(5)根据H-P滤波法和生产函数法估算的潜在产出,得到1978—2004年间的平均潜在产出增长率分别为9.54%和9.67%。根据估计结果,在今后几年,通过适当的宏观调控,把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稳定在8%~9%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现阶段中国粮食安全系统及其子系统安全水平,识别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障碍因子,基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流通安全5个子系统,建立中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就中国粮食安全(2000—2020年)进行评价和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安全总体水平可以分为缓慢下降、较快上升、快速发展和迅速提升四个阶段;2)从5个子系统来看,数量安全和资源安全子系统水平呈较快上升态势,质量安全子系统水平呈先较快下降而后缓慢上升态势,生态安全和流通安全子系统水平基本稳定且呈缓慢上升态势;3)从障碍因子诊断来看,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障碍因子已从数量安全和资源安全等供给性因素,向质量安全、流通安全和生态安全等可持续性因素过渡。中国应从建立国家粮食安全新观念、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增强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粮食流通体系4个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粮食收储制度对粮食加工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基于2013—2016年全国17省176家粮食加工企业的调查数据,从产权属性和规模两个维度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粮食加工企业在经营效益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多元市场主体对粮食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产生了显著影响,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抬高原料粮价格,最终导致粮食加工企业收益减少;面对多元市场购销主体的影响,国有粮食加工企业净利润高于民营企业,中型粮食加工企业利润减少最多。基于此,应坚持完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快推进粮食加工企业经营方式转变,并继续深化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和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相似文献   

14.
重新界定资本外逃的范畴,对资本外逃的主要测算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国的特别信息和统计数据对世界银行基本模型进行修正.新测算模型以我国历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为基础,对资金来源、正常资本流出、居民外币资产、错误与遗漏项下的正常统计误差及进出口高报、低报所产生的资本外逃进行全面估测.测算结果表明,1988-2002年中国的资本外逃总额达到1913.6亿美元,年均127亿美元,且资本外逃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和阶段性.  相似文献   

15.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中国的经济数据拟合较好,可用来分析中国的经济问题;利率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适宜的,泰勒规则可以用来指导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利率冲击通过影响资本投资价值进而投资而对产出产生影响,消费的传导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长期发展使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并使得人民币开始成为国际货币市场中的另一种财富标志。虽然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政府作用仍存在种种质疑,但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应能保持其发展趋势并在未来的多极世界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8年10月~2014年3月的30个工业行业出口面板数据,运用FGLS方法,根据不同工业行业要素密集度考量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工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呈现出显著负面影响,通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对我国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产生显著负面影响,美国实际工业产出对我国三类工业行业出口呈现出显著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粮食生产所需的耕地资源、水资源、劳动力资源、资本和技术要素在粮食生产中的配置问题,发现我国粮食生产资源要素有逐渐”非农化”趋势,从价格波动、粮食生产比较利益低、农民的风险规避性角度分析了粮食生产资源要素逃离粮食生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探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与农业水资源压力的关系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分析粮食主产区2004—2018年农业水资源压力的时空变化,运用Tapio脱钩模型对粮食生产与农业水资源压力的脱钩状态进行解析,其次结合“粮食生产水资源投入”这一指标与全局参比的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分析了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对农业水资源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压力存在时空异质性,总体上北方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水资源压力大于南方,尤其是河北、河南、山东,其压力值始终大于1.5;2004—2018年,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与农业水资源压力的脱钩状态具有阶段性特征,前期以扩张负脱钩为主,中期北方与南方粮食主产区分别以绝对脱钩和扩张负脱钩为主,后期强负脱钩类型的省份范围扩大;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均值为0.719,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且提高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对缓解农业水资源压力具有显著作用。研究结果为理解粮食生产与农业水资源压力的关系变动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了未来在促进粮食稳定生产的同时,应注重通过提高粮食生...  相似文献   

20.
为定量研究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及其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贡献性,以全国126个地级市(仅限大陆地区)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并籍此为基础研究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贡献。结果表明:1)四大区域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东北地区城镇化率始终保持领先,但增长幅度最小,东部地区城镇化率增长最快,各地区年均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增速放缓;2)地级市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度为0.48~0.90,其中0.79%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贡献度为中,40.48%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中国城镇化贡献度较高,58.73%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贡献度高;3)类型上,均有超过各自总量50%的非金属、金属、煤炭和油气型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的贡献度高,而森工型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贡献度高的城市数量不到其总量的1/3;空间上,东和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贡献度大于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推动了我国城镇化发展,但资源型城市的不同类型和区位,对我国城镇化的贡献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