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等离子体不同次数处理大豆(Glycine max L.)种子对其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为等离子体处理大豆种子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共设7个处理,处理1应用剂量1.0A×1次,处理2应用剂量1.0A×2次,处理3应用剂量1.0A×3次,处理4应用剂量1.0A×4次,处理5应用剂量1.0A×5次,处理6应用剂量1.0A×6次,处理7为对照(CK)。[结果]等离子体处理的大豆种子能明显提高苗期的根系数,并提高开花率、结荚率;各处理比对照增产23.0~315.0 kg/hm2,增幅达0.9%~12.6%,增值74.8~1 126.0元/hm2。处理2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增产、增幅、增值最高,分别为315.0 kg/hm2、12.6%、1 126.0元/hm2。[结论]等离子体处理大豆种子的最佳次数为2次,增产、增收效果显著,这可为大豆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等离子体处理大豆对化肥利用率的影响、最佳方法和增产机理,进行了等离子体处理大豆对化肥利用率的试验。试验采用5种剂量、7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排列。苗期调查处理根数比CK_1多1.8~2.9条。处理间株高变化不明显。结荚期、成熟期干物质的化验分析和测产,结果表明处理1.0A×2和1.5A×2的剂量能促进大豆吸收养分,(N P_2O_5 K_2O)总量比CK_1提高10%以上;比CK_1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氮、磷、钾肥利用率为25.2%~32.9%、3.0%~6.7%和7.5%~13.5%。明确处理1.0A×2的剂量,比CK_1增产11.0%,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等离子体处理种子对烟草生物学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等离子体处理烟草种子后,烟草出芽期、出苗期、团棵期以及开花期比未处理对照(CK)提前2 d以上,旺长期比CK延长2 d。应用等离子体处理烟草种子的剂量1.0 A×2次,比CK增产258.0 kg/hm2,增幅达12.6%;比CK增值2 376.0元/hm2,增幅达20.05%,且上、中等烟比例比CK增加22.63%。  相似文献   

4.
等离子体处理对无壳南瓜种子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等离子体处理对无壳南瓜种子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等离子体处理无壳南瓜种子。[结果]等离子体处理无壳南瓜种子,能明显提高种子幼苗期的根长、茎粗、干物重、株高、叶片数和结瓜期的座果率;使开花期、座果期和成熟期提前1~2d;使瓜蔓长降低13.8—16.7cm;比CK增产437.5—991.5kg/hm^2,增幅达18.7%-42.4%;比CK增值2575~5899元/hm^2。[结论]等离子体处理的无壳南瓜种子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为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等离子体不同剂量处理大豆种子研究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的大豆种子明显提高苗期的根系数,并提高开花率、结荚率;各处理比处理7增产在6.0~237.0 kg/hm2,增幅达0.2%~7.9%;增值19.2~873.9元/hm2。处理2比处理7增产、增幅、增值最高,分别为237.0 kg/hm2、7.9%和873.9元/hm2。表明处理2为等离子体处理大豆种子的最佳剂量,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为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等离子体处理对甜荞种子的影响,选用晋荞麦3号和晋荞麦7号设置等离子体电流(1.0、1.4、1.8、2.1 A)和次数(1、2、3次)进行发芽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晋荞麦3号种子对其发芽率影响不显著,但对地上部苗高和地下部根长的影响差异显著,且苗高和根长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1.0、1.8、2.1 A剂量处理对苗高的影响显著优于1.4 A剂量处理,平均苗高分别较1.4 A剂量处理增高41.2%、39.9%和38.0%,1.0 A剂量处理3次后苗高最高,达15.06 cm;1.0、1.8 A剂量处理对根长的影响显著优于2.1、1.4 A剂量处理;使用发芽试验的最佳处理(1.1 A处理3次)后,晋荞麦3号比对照增产13.9%,晋荞麦7号比对照减产11.8%。  相似文献   

7.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等离子体处理花生种子的增产效果,采用室内发芽和田间种植2种方法,对经过等离子体3种剂量处理的花生种子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花生种子,可以提高种子的活力,其发芽势、发芽率均有提高;苗高、茎粗、百苗鲜重均增加,田间出苗快且整齐,幼苗生长快;成株株高稍降低,第一侧枝明显加长,单株饱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均增加,产量提高;1.5A、1.0A剂量处理的产量分别为5 313.30 kg/hm2、5 356.65 kg/hm2,较未经等离子体处理的对照增产8.4%、9.3%,达显著水平,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1.5A、1.0A均是等离子体处理花生种子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8.
等离子体处理红杂10号种子对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测经过等离子体处理番茄种子的植株生长发育和产品品质的变化,从而找到提高番茄产量以及抗病性的等离子体处理的适宜电压范围.利用大气压等离子体装置对番茄种子(红杂10号)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电压(4 760~6 800 V)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番茄种子后对番茄植株生长以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电压的等离子体处理后对番茄植株生物性状的影响效果不同,等离子体处理的7个组的单果重(>80 g)、果长(≥5.2 cm)、果粗(≥5.5 cm)均比对照(CK)有明显提高.处理后的番茄抗病毒病除第6组和第7组与对照CK发病率相同外,其他组的病毒发病率均为2.08%.等离子体处理的7个组的总产量均比对照(CK)高(>2 797 kg/667m~2),产量最高的是3 540 kg/667m~2(6 120V),总产量比CK提高26.56%.综上所述,等离子体处理电压范围在5 440~6 120 V对番茄的大多数指标较好,最好的是6 120 V处理.从番茄总产量和抗病性方差分析以及回归预测均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对等离子体不同剂量处理花生种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的花生种子明显提高苗期的根系数量、根系长度、下针期株高和下针率;各处理皆比对照处理增产增效,增幅为314~596 kg.hm-2,增幅达5.4%~15.5%;增值1 439~4 169元.hm-2。其中处理3的增产、增幅、增值都最高,分别为596 kg.hm-2、15.5%和4 169元.hm-2。表明处理3为等离子体处理大豆种子的增产和增收效果显著,为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0.
等离子体处理黄瓜种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的黄瓜种子,明显提早出苗期、开花期、成熟期;使株高、根系数、根系长、根系重以及坐果率均有增加;分别比CK增产16500kg/hm2,增幅达18.0%;比CK增值21100元/hm2,增产、增收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氮钾肥施用技术对芝麻养分积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氮钾肥用量和施用方法对芝麻养分积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芝麻最高产量施肥量为N 155.8 kg/hm2、K2O 111.4 kg/hm2;氮肥深施和肥料分次施用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芝麻粗脂肪含量与粗蛋白质含量存在负相关,施用钾肥芝麻粗蛋白质含量可提高0.61%~2.39%,粗脂肪含量降低0.47%~0.76%,施用氮肥均有提高芝麻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的趋势;氮和磷主要存在于芝麻子粒中,钾主要存在于果壳和茎秆中,硼主要存在于茎秆中;在芝麻产量830.8~2 064.1 kg/hm2条件下,芝麻共带走氮35.0~94.2 kg/hm2、磷7.6~19.8 kg/hm2、钾40.9~133.8 kg/hm2、硼57.5~119.5 g/hm2;每生产100 kg芝麻子粒,芝麻共带走氮3.9~5.4 kg、磷0.8~1.1 kg、钾4.1~7.4 kg、硼4.3~6.9 g。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辣椒产量和肥料利用率,采用完全随机试验,在不同施肥水平下(1 800、1 500、1 200kg·hm~(-2)),比较了2种缓释肥配方(A:N+P_2O_5+K_2O=19%+10%+19%=48%、B:N+P_2O_5+K_2O=17%+14%+17%=48%)对辣椒形态指标、产量、辣椒地上部对氮、磷、钾的吸收和肥料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肥处理的辣椒长势好,其产量、地上部和果实中氮、磷、钾含量均大于对照处理(CK)。在相同施肥水平下,缓释肥A处理的辣椒产量比缓释肥B处理平均高4.72%;在辣椒地上部,A3处理氮、磷含量显著大于B3处理,A2处理钾含量显著大于B2处理;在辣椒果实中,A1和A3处理钾含量显著大于B1和B3处理;A3处理的氮肥、钾肥农学利用率均比B3处理高15.04%,A1、A2和A3处理的磷肥农学利用率比B1、B2、B3处理的分别高59.08%、51.45%、79.99%。与缓释肥配方B相比,缓释肥配方A在辣椒生产上显得更有优势,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提高了肥料农学利用率,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小麦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施肥对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测定了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小麦生育期、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等,结果表明:施肥促进了小麦增产,不同施肥处理产量高低顺序依次为NPK>NK>NP>PK>CK。施用氮、磷、钾化肥分别增产69.1%,7.8%和27.7%;每kg N、P2O5和K2O分别增产小麦15.4kg、3.3kg和14.1kg。不同施肥处理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及地上部干物质重大小顺序依次为NPK>NK>NP>PK>CK。不施肥和不施氮会导致小麦提早成熟,生育期缩短,不施磷导致小麦成熟延迟,生育期延长,千粒重下降。氮磷钾平衡施用时N、P2O5和K2O的养分利用率分别为39.6%、14.3%和56.4%;生产100kg小麦吸收N、P2O5和K2O分别为3.04kg、1.38kg和2.71kg。  相似文献   

14.
不同播种量和肥料用量对青稞子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有霖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8):1536-1539
利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青稞播种量、钾肥、磷肥和氮肥施用量与青稞子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青稞不同播种量、氯、磷、钾肥施用量对青稞子粒产量的影响为氮肥>磷肥>钾肥>播种量.青稞播种量、钾肥、磷肥、氮肥施用量过高时,产量下降的程度为钾肥>播种量>磷肥>氮肥.在一定范围内,钾肥低施用量在低播种量的情况下,青稞子粒的产量低,钾肥高施用量在高播种量的情况下,青稞子粒的产量高.在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和播种量单因素情况下,随着青稞播种量、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的增加,青稞产量逐渐增加,当增加到一定值后,又逐渐下降,过低、过高的青稞播种量、氮肥、磷肥、钾肥的施用量均可降低青稞产量.青稞子粒产量最高时的最优组合为播种量350 kg/hm2,施纯N 75.0 kg/hm2、P2O560.0 kg/hm2、K2O 22.5 kg/hm2,此时青稞子粒最高理论产量为3817.73 kg/hm2.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水平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冬小麦生育期群体数量、地上部养分和干物质累积、产量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在中肥以上水平可显著提高产量,但高肥与中肥相比增产不显著,说明中肥施用量较适宜,产量达6 927.1kg/hm2,比农民习惯施肥量增产13.4%,施有机肥处理可达10 443.7kg/hm2的超高产水平,比高肥增产49.1%;生育期群体数量、养分和干物质累积量大体随施肥水平提高而提高,中肥、高肥和施有机肥处理的成穗数分别为539.2、599.2和891.7万/hm2,三者间差异显著,成熟期干物质累积量则分别为15 254.1、15 600.8和26 026.2kg/hm2,施有机肥处理显著大于高肥和中肥处理;氮磷钾配施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以中肥最高,N和P肥利用率分别为44.5%和24.7%,农民习惯施肥量仅为15.9%和3.7%,施有机肥处理可达71.8%和40.2%。综合来看,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在只施化肥的情况下,N、P2O5、K2O适宜用量分别为180、120、75kg/hm2(目标产量7 000kg/hm2);在基施干牛粪20 000kg/hm2情况下,施N、P2O5、K2O分别为240、150、120kg/hm2,可获得超高产(目标产量10 500kg/hm2)。  相似文献   

16.
施磷对机采棉养分吸收与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磷肥施用量对新疆机采棉主栽模式\[1膜6行(10+66+10+66+10) cm\]下棉花养分吸收与磷利用效率的影响,可为机采棉磷肥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以新陆早57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5个不同磷肥(P2O5)处理(0、75 kg/hm2、150 kg/hm2、300 kg/hm2、450 kg/hm2)对机采棉干物质积累、各生育时期N、P、K素积累量、磷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加磷肥施用量有利于机采棉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N、P、K素积累量的提高,尤以磷肥施用量在75~150 kg/hm2范围内最高。花铃期机采棉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各器官N、P、K素积累量分别较对照平均增加了9.85%、24.2%、6.24%、27.1%和51.6%;磷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率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75 kg/hm2处理最高,为2.4%、13.50 kg/hm2和67.39 kg/hm2;合理的磷肥施用量促进了机采棉产量的提高,75 kg/hm2和150 kg/hm2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分别增产了25.05%和38.53%。因此,本试验条件下磷肥施用量为75~150 kg/hm2最佳。  相似文献   

17.
平衡施肥对油用向日葵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配合施用NPK肥对油用向日葵(油葵)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的影响,在河套灌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施NPK肥均有增产效果,且氮肥钾肥磷肥;1 kg N、P2O5和K2O分别增产葵花籽2.3、2.7和7.2 kg,施用N、P2O5和K2O养分利用率分别为24.4%、10.5%和50.1%,生产100 kg油葵籽实吸收N、P2O5和K2O分别为5.02、1.62和7.64 kg。干物质和NPK养分积累均表现为前期慢、中期快、后期又慢的"S"生长曲线变化规律,可用阻滞方程y=k/(1+aebx)进行模拟。油葵全株吸收的K最多,N次之,P最少,出苗后70 d是养分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转移的转折点,收获时N和P主要集中在籽实中,K主要分配在茎秆中。  相似文献   

18.
杉木种子园为培育高产稳产杉木良种提供重要保障,在林业生产中具有积极意义。通过试验研究,探究杉木3代种子园土壤养分丰缺情况、养分间的平衡规律,确定杉木种子园最佳肥料配比和施肥量,以期为闽北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杉木种子园提供推荐施肥配方。采用“3414”配方施肥设计方案,对闽北第3代杉木种子园开展N、P、K、Ca、Mg、B、Mo等元素施肥试验。分别设计大量元素氮、磷、钾三因素施肥水平(并增设施用钼肥处理)、中微量元素钙、镁、硼三因素施肥水平,以球果数量(质量)、出籽率、种子产量、胸径等为评价指标,拟合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研究各养分间的作用规律,并提出最佳施肥配比和施肥量。结果表明:种子园土壤N、P、K、Ca、Mg养分含量较低,B含量属于中等水平,而Mo含量较高;N、P、Mg以及N-K、Ca-B肥料联合对种子园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单施某一肥料效应较小,其中单施K、Ca、B几乎没有效果,而肥料联合施用效果较好。综合效应分析结果,得出种子园最大产量施肥量组合为:每株施尿素100 g+过磷酸钙897 g+氯化钾150 g+石灰150 g+硫酸镁105 g+硼砂75 g,并配施钼肥。N、P2O5、K2O、CaO、Mg、B、Mo的用量依次为46.0、107.7、90.0、75.0、31.4、2.3、5.0 g,其配比为N:P2O5:K2O:CaO:Mg:B:Mo=1.0:2.3:2.0:1.6:0.7:0.05:0.1。多元素配方施肥能很好地改善杉木种子园产量和质量,单株球果产量、球果单粒重、出籽率及种子园产量等指标均比不施肥的母树有大幅度提高。本研究施肥方案,理论上种子园产量可达45.99~95.65 g/株,大量元素施肥试验的产量达到理论产量的80%~86%,中微量元素施肥试验的产量为理论产量的70%左右。现实种子园平均产量大约是预测产量的40%,通过合理配方施肥有望大幅度提高杉木3代种子园产量。  相似文献   

19.
德油8号油菜氮磷钾肥效与推荐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德油8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施用氮肥的效果最好。氮、磷、钾施肥最高增产量分别达1582、467、133kg/hm^2,增产率分别为105.2%、19.3%、4.8%,纯增收入分别为3068、895、-288元/hm^2。根据拟合的肥效模型,确定油菜N、P2O5和K2O的最高产量施肥量分别为237.45、106.41和152.73kg/hm^2,最经济施肥量分别为201.84、77.28和0kg/hm^2.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安徽省直播冬油菜种植中适宜的氮肥用量、氮肥种类和施氮方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尿素不同用量及等氮量尿素和控释尿素不同施用方式对直播冬油菜产量、氮肥累积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和施氮方式对直播冬油菜产量具有显著影响,成株率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施氮量180 kg N·hm-2条件下,尿素分次施用处理(N180)和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处理(CRU180)在生育中后期能有效提高直播冬油菜密度。施氮量240 kg N·hm-2、尿素分次施用处理(N240)角壳和茎秆氮素累积量分配比例增加,籽粒分配比例减少,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理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籽粒产量不增反降,较CRU180和N180分别降低2.87%和9.67%。各施氮处理中,N180处理产量最高,较其他施氮处理显著增产7.53%~82.15%。施氮量180 kg N·hm-2条件下,相比尿素一次性施用处理(U180),CRU180和N180显著增产8.53%和16.69%,籽粒氮素累积量显著增加8.80%和16.02%,氮肥表观利用率显著增加11.68%和14.30%,氮素农学效率显著增加12.53%和24.46%,氮素生理效率增加0.74%和9.13%,氮肥偏生产力显著增加8.59%和16.76%。综合本试验直播冬油菜产量、氮素累积量和氮肥利用率结果来看,合理的氮肥用量和氮肥品种可以有效增加直播冬油菜的成株率和氮素累积量,进而增加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安徽省直播冬油菜施氮量180 kg N·hm-2,尿素分次施用和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均能达到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双向提升。考虑到直播冬油菜轻简化发展大趋势,建议采用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