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正水稻是河南省第三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hm2以上,主要分为豫南稻区和沿黄稻区两大种植区,其中,信阳市种植面积稳定在46.7万hm2以上。稳定发展水稻生产及稻米提质增效是河南省农业生产重点之一。但是,河南省水稻生产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2010年之前,全省水稻病虫害发生严重,水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等主要病虫害相继发生;黑条矮缩病、稻水象甲等新发病虫害不断出现,稻曲病等次要病虫害上升,病虫害暴发几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十多年来,由于两系稻杂交优质水稻、超级稻的推广面积不断增加,水稻病虫害发生种类、规律等都发生了变化,水稻主要病虫害种类也由原来的三虫两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演变为三虫四病(增加了稻曲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几年来,水稻病虫害发生整体偏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已连续三年中等偏轻发生,纹枯病发生严重,稻曲病零星发生,稻瘟病局部偏重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开江县在实施粮油高产高效创建项目中,对严重危害我县水稻生产的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病三虫",推广应用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化学防控等绿色防控综合配套技术,有效控制了水稻病虫为害,为开江水稻高产优质高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水稻的主要病虫害有:二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近年来,由于二系杂交稻、优质稻和超级稻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耕作制度改变及气候变暖等原因,水稻病虫害发生危害日益严重.了解病虫发生规律、适时喷施高效低毒持效期长的农药,才能确保水稻免受病虫危害,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湖南农业科学》2011,(7):13-15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十多年来,由于两系稻杂交优质水稻、超级稻的推广面积不断增加,水稻病虫害发生种类、规律等都发生了变化,水稻主要病虫害种类也由原来的三虫两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演变为三虫四病(增加了稻曲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几年来,水稻病虫害发生整体偏轻。  相似文献   

6.
水稻病虫危害对水稻的高产优质影响很大,不同地域、不同生态环境其发生发展规律不同,本文着重对水稻生产危害较大的主要病虫害: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发生发展规律进行探讨,从栽培措施、环境控制、药剂防治等诸方面阐述综防技术.  相似文献   

7.
2001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主要特点,一是全国大部分地区以虫害为主,重大病虫暴发强度大。发生较严重的病虫害有蝗虫、棉铃虫、水稻螟虫、小麦蚜虫、玉米螟,部分地区稻纵卷叶螟和甜菜夜蛾危害较重,病害发生相对较轻。二是次要病虫上升,为害加重。一些过去偶发性的次要病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麦叶枯病、稻曲病等,发生面积扩大,发生程度明显上升,已经或正逐年上升为重要病虫害。三是发生面积较大,波及面广。  相似文献   

8.
受气候、环境变化、种植方式、外地虫源等多重因素影响,我省水稻病虫呈多发、重发、频发态势,成为制约水稻生产安全的一个重大因素,严重威胁粮食安全.为及时、科学、有效地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控,最大限度地减轻病虫危害,特制定本防控方案. 一、发生趋势 根据专家预测,2012年我省水稻重大病虫害将偏重发生,发生程度重于上年.其中纹枯病大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二化螟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曲病中等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比上年偏重发生.全省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面积预计达3亿亩次以上,其中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分别达5700万亩次、9400万亩次、8500万亩次、5800万亩、580万亩、800万亩.此外,一些次要水稻病虫害水稻胡麻叶斑病、大螟及突发性稻蝗在部分地方有加重危害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种植水平的提高,病虫草害逐年加重,成为阻碍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水稻的害虫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水稻螟虫等,主要病害有稻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稻曲病等。随着耕作制度的复杂化和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出现了一些新的病虫害,如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并对水稻种质资源对其主要病虫害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抗性鉴定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概括。  相似文献   

11.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示范应用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沿海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品种,近年来,灰飞虱、水稻的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大发生已成为水稻生产获得高产优质的严重障碍,推广和应用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已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技术。通过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保证了水稻的安全生产,保证了农民的丰产丰收,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扬州市近年来水稻病虫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玉金  刘学儒  丁涛  杨进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0):1318-1322
文章简要总结了扬州市近年来水稻灰飞虱、稻纵卷叶螟、褐飞虱、螟虫、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水稻纹枯病等病虫的发生概况及特点,从水稻品种布局、栽培制度、气候条件等方面分析了重发病虫的原因。提出加强病虫测报,掌握病虫发生动态,适时指导防治;坚持合理防治、综合防治策略;开展专业化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和防治质量等水稻重发病虫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和螟虫等主要病虫害的抗性遗传和育种进展,探讨了当前广西杂交水稻病虫害抗性育种策略。抗稻瘟病育种强调新抗源的发掘、抗性基因的聚合及长期的病区自然诱发筛选;抗白叶枯病育种强调Xa23基因的利用;抗稻飞虱育种要利用bph14、bph15和bph18等新鉴定的抗性基因,后代选择以分子标记和抗性鉴定相结合;抗螟虫育种以转基因材料为供体,开展转基因抗虫水稻的杂交转育。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防治效益,保障稻米品质安全,通过采用重大病虫监测,运用高效、低毒农药和“一喷多防”“一药多用”“治前控后“ 技术措施,在早稻、连作晚稻、单季稻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纹枯病等4种病虫防控减化技术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早稻、连作晚稻和单季稻的防控减化技术区能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纹枯病,农药品种数量减少7种,防治次数减少1~3次,农药折纯使用量减少46.10%~93.84%,产量增加2.23%~8.81%,经济效益明显。开展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是实现了对水稻重大病虫害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和螟虫等主要病虫害的抗性遗传和育种进展,探讨了当前广西杂交水稻病虫害抗性育种策略。抗稻瘟病育种强调新抗源的发掘、抗性基因的聚合及长期的病区自然诱发筛选;抗白叶枯病育种强调Xa23基因的利用;抗稻飞虱育种要利用bph14、bph15和bph18等新鉴定的抗性基因,后代选择以分子标记和抗性鉴定相结合;抗螟虫育种以转基因材料为供体,开展转基因抗虫水稻的杂交转育。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与病虫害发生的关系,以形成适应当前优质 低氮肥 湿润灌溉 放宽防治指标生产性配套措施控制病虫害的相关技术,为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提供依据。小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病虫对水稻的危害也随之增加。不施肥的水稻,不论防治与不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以及纹枯病的危害都最轻,在3个不同施氮量试验中,每667 m2施氮12.5 kg与施氮7.5 kg相比,病虫的危害都明显上升,且达到显著水平。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每667 m2施氮12.5 kg的产量损失率最高,达22.7%,而施氮10.0 kg和7.5 kg的小区,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6.5%和9.1%。施氮量较多,病虫的危害也较重。大田验证结果与小区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协优57 中抗白叶枯病、稻瘟病,对纹枯病也有一定的抗性,在病区种植增产明显;田间抗稻飞虱能力较强;此外,还具有较强的耐旱、耐淹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对靶标真菌病害的抗性和稻田非靶标病虫害发生的影响。【方法】以过表达水稻酸性几丁质酶基因(RAC22)和水稻碱性几丁质酶基因(RCH10)及转化苜蓿β-1,3-葡聚糖酶基因(β-Glu)和大麦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B-RIP)的四价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品系E122-1和E127-1以及对照非转基因亲本E32为材料,通过温室接种和田间调查开展E122-1和E127-1对稻瘟病、稻曲病和胡麻叶斑病等靶标真菌病害的抗性和对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非靶标病虫害的影响。【结果】E122-1和E127-1对稻瘟病菌株的抗性比对照明显提高,同时,E122-1和E127-1田间发生稻曲病和胡麻叶斑病的带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比对照显著降低,而两者田间发生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感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发生三化螟的枯心株率和发生稻纵卷叶螟的卷叶株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在抗白叶枯病的抗性植株中,E122-1和E127-1的0级植株数量显著高于对照,3级植株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结论】E122-1和E127-1对稻瘟病、稻曲病和胡麻叶斑病具有较好的抗性水平,田间种植,相比对照,不会显著引发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非靶标病虫害的上升。  相似文献   

19.
强化栽培稻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强化栽培单季稻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主要病虫的发生规律及使用农药防治靶标病虫时对非靶标病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栽培方式下褐飞虱种群数量较常规栽培方式增加了21.47%,白背飞虱增加了27.19%,稻纵卷叶螟增加了57.95%,二化螟增加了200.0%,纹枯病病情指数增加了29.10%。防治病虫靶标对非靶标病虫种群发展的影响以稻飞虱最为突出,用杀虫双、茚虫威、井冈霉素和苯甲·丙环唑等药剂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等靶标病虫时,均会刺激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数量增殖,其增殖幅度较常规栽培方式提高了26%~60%。  相似文献   

20.
稻鸭共育对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rice-duck mutualism on weeds and insects pests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paddy field.[Method]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weeds,sheath blight and insects pest under rice-duck mutualism,conventional cultivation and control treatment,the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s were analyzed under the 3 treatments.[Result] Average occurrence of weeds in rice-duck mutualism group decreased by 2.33 and 52.08 ind/m2 compared with that in conventional cultivation and control treatment;the control rate of mutualism was up to 75% against rice hopper,but just between 25%-60% against rice leaf roller and Chilo suppressalis.The rates of diseased plant and diseased holl against rice sheath blight were higher and disease indices were lower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yield of mutualism group was identical with conventional cultivation,which was grea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results suggested an higher economic benefits and lower cost benefit ratio for rice-duck mutualism treatment.[Conclusion] Rice-duck mutualism gives birth to a positive effect to control the diseases,insect pests and weeds,as well as to economic benefits,providing basis on extension of rice-duck mutualism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