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山杜鹃花芽分化临界期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不同花期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es)为试材,研究花芽分化临界期叶片内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花芽分化临界期叶片内可溶性糖、淀粉和叶绿素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这些指标有利于花芽始创;整个营养生长期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明显。其中早花品种可溶性糖、淀粉和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2个品种(P<0.05)。初步判断早花品种6月中旬以后进入花芽分化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不同时期洋葱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变化规律的研究,掌握洋葱在花芽分化和抽薹时期生理生化特性,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为探讨洋葱未熟抽薹与其主要生理生化物质的内在联系做准备.[方法]以新疆主栽品种白雪和金红一号为实验材料,测定其花芽分化时期和抽薹开花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可溶性糖在花芽分化过程中逐渐升高,在花芽分化完成时抽薹期又下降,而在对照组鳞茎形成初期可溶性糖含量一直降低,后期又上升,当鳞茎停止生长时趋于稳定.在花芽分化和抽薹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呈降低—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对照组则呈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结论]可溶性糖既作为一种供能物质又作为一种信号传导物质,在春化作用中高含量的可溶性糖促进花芽分化,并为花芽分化和开花提供能量,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蛋白质主要作为催化各种生理活动的酶、细胞结构物质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用以行使蛋白质的一些特异功能.  相似文献   

3.
以百子莲为材料,研究了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整个过程中茎尖和叶片中的核酸、可溶性蛋白、淀粉、可溶性糖及淀粉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项生理指标均在生理转变期和盛花期有显著的提高。在整个发育过程中,RNA含量和RNA/DNA比值在叶片中呈双峰曲线变化,在茎尖中呈单峰曲线变化;叶片中淀粉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茎尖中的淀粉含量从花芽分化开始一直持续下降到盛花期又显著上升;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从花芽分化期一直保持较低水平,茎尖中可溶性糖含量在花芽分化前显著升高,随后下降,到花芽分化期与发育期又明显升高。叶片中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酶活性始终低于茎尖。  相似文献   

4.
低温胁迫下小麦生理生化及蛋白组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芳  范宝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430-1431
[目的]探究间接冷害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和影响机制。[方法]用水培法培养冬小麦京411,对实验组幼苗实施4℃低温胁迫。测定幼苗长势,丙二醛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并应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幼苗叶片内的蛋白组分进行分离,研究低温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生化及蛋白组分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出现卷曲和萎蔫,叶片丙二醛含量、叶片内的蛋白组分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明显下降。[结论]该研究为探讨低温胁迫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百合鳞茎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3个百合栽培品种鳞茎在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的某些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百合鳞茎在低温冷藏处理过程中,淀粉含量明显下降,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但中间有明显的升高过程。不同品种和不同部位鳞片的淀粉、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变化均有明显差异,变化幅度以中部和内部鳞片大于外部鳞片;‘黄宝贝’(Yellow Baby)的变化幅度大于‘达诺’(Ceb Dazzle)和‘卡萨布兰卡’(Casa Blanca)。低温冷藏37d至61d是鳞茎内生理生化变化最活跃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4个线辣椒品种(系)的花芽分化过程及其与外部形态、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为提高线辣椒花芽分化指数、获得高产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M5-21、M34-1、2011-9和陕椒2006 4个线辣椒品种(系)为供试材料,从第3片真叶出现开始,每隔3d从生长点取样,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观察线辣椒的花芽分化过程;从第4片真叶出现时开始,每隔5d取第3、4片真叶,测定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同时测定POD、PAL和PPO活性。【结果】线辣椒花芽分化过程包括生理分化期、分化初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分化期,分化开始时茎秆上有6片展开真叶,顶端花芽(即门椒花芽)分化全过程需28d左右,分化完成时茎秆上有14片展开真叶。叶片中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在花芽分化开始前积累至最大值,在花芽分化开始后,二者含量逐渐降低,说明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积累有利于花芽分化。叶片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生理分化期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从萼片分化期到花芽分化结束保持平稳状态。叶绿素含量在生理分化期至花芽分化初期呈略微上升趋势,之后逐渐下降,花芽分化进入后期时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线辣椒花芽分化期POD和PAL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生理分化期均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酶活水平,进入花芽分化期均下降,POD活性在萼片分化期下降至最低点,PAL活性在花瓣分化期下降至最低点,此后均又逐渐升高。PPO活性呈现双峰变化趋势,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萼片分化期和雄蕊分化期,最低点出现在雌蕊分化期。4个线辣椒品种(系)的上述指标变化趋势一致,只是具体数值有所差异。【结论】较高的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及相对较高的POD、PAL、PPO活性,有利于线辣椒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7.
4种珍珠菜属植物的抗寒性及其抗寒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珍珠菜属植物低温致伤的生理特性,以盆栽4种珍珠菜属植物的叶片为试材,研究其在低温胁迫下(15,10,5,0,-5℃)内部生理生化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叶片的质膜透性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后降;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均在一定程度内增加,只是变化的幅度和进程不同.经几项生理指标综合分析,得出广西过路黄和金叶过路黄的抗寒能力较强,聚花过路黄的抗寒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8.
普通油茶花芽分化过程春梢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油茶为试材,测定其成花转变过程中春梢不同部位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春梢生长到最大长度时间约为40d,顶梢生长最为迅速;普通油茶花芽分化过程中,老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下降,茎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上升,新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相对平稳;老叶中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新梢各部位器官(上叶、下叶和茎)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相对平稳;茎中的蔗糖含量上升幅度明显,叶片中蔗糖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变化趋势,在不同叶片中则变化相反;春梢各器官中果糖含量变化趋势接近,新叶中含量比茎中高,茎中比老叶高;新叶中植物激素含量比老叶和茎中的激素含量高,其中浓度最高的为脱落酸。  相似文献   

9.
杨梅花芽生理分化期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杨梅芽和叶片为试材,研究杨梅花芽生理分化期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杨梅花芽生理分化期叶片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花芽生理分化开始前可溶性糖含量与花芽分化率的相关系数较大;淀粉含量的高低可能不是成花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油茶花器官形成过程花芽与叶片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Camellia oleifera)花器官形成和花的开放过程是油茶花芽分化的结果,也是油茶产量形成的重要基础。通过对花器官各个发育阶段的春梢各部位器官(上叶、下叶和花芽)生理生化分析,以了解花器官发育的生理生化变化特征,为探讨花器官形成机制、自交可育性、花期变化以及油茶优质高产及多花不多产现象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花芽中可溶性蛋白比叶片中高,在花开放时达到最高;叶片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及果糖均比芽中高,在花开放时春梢各部位器官中可溶性总糖达到最高,此时蔗糖与果糖含量则最低,叶片中蔗糖与果糖含量最高则在花苞膨大中期,花芽在花苞膨大前期达到最高;春梢各部位器官內源激素在花瓣形成前叶片中含量高于花芽中,此后到雌雄蕊成熟前则叶片中含量低于花芽中,而后花芽发育3个阶段叶片中含量表现为"高于—低于—高于"花芽中,花芽中各类激素在子房和花药形成期含量相对较高,叶片在花芽成花转变期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光照处理对树莓品种费尔杜德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双层和单层遮阳网为遮光材料,自然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树莓品种费尔杜德花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处理延迟树莓花芽分化的进程.单层遮阴植株推迟花芽分化20 d,双层遮阴推迟花芽分化35~40 d.遮阴处理后树莓芽和叶片内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含量随光照强度的降低而减少;遮阴处理后蛋白质含量低于对照组,但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短日照诱导对小豆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短日照诱导对小豆花芽分化的影响,以早熟品种白红2号、中熟品种冀红9218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材料,分别设置SD-12 h-1 WK(12 h光/12 h暗处理1周)、SD-12 h-2 WKS(12 h光/12 h暗处理2周)和SD-12 h-3 WKS(12 h光/12 h暗处理3周)3种短日照处理,研究不同短日照对小豆生长、开花特性以及不同部位花芽分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短日照诱导降低3个小豆品种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地上部干质量,降低程度为唐山红小豆冀红9218白红2号。短日照诱导缩短小豆的生育进程,且诱导时间越长,生育进程加速就越快,同样,小豆的花芽分化进程加快。3个品种相比较:白红2号冀红9218唐山红小豆。不同部位分析发现,顶部花芽发育速度最慢,中部次之,基部较快。以上结果说明,短日照诱导抑制小豆植株生长而促进小豆的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3.
分别利用亚洲系百合和东方系百合品种,对百合鳞茎定植以后的花芽分化期间一些物质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百合花芽分化期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代谢进程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花芽分化进程呈正相关。亚洲系百合品种‘YellowBaby’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代谢强度及POD活性均较东方系百合品种‘CasaBlanca’高,花芽分化进程也以亚洲系百合品种‘YellowBaby’较东方系百合品种‘CasaBlanca’快。百合的花芽分化并不直接需要淀粉。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近年来果树花芽分化与营养成分关系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果树花芽分化与淀粉、可溶性糖、氨基酸、蛋白质以及磷、钙等几种矿质营养的关系。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弄清了果树花芽分化期间主要营养成分生理变化以及部分外界因素调控的作用,认为果树成花是一个多因素积累的过程,其中营养成分是花芽分化所必需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两个风信子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两个品种花芽分化的过程,以及花芽分化期间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步上升趋势;2)蛋白质含量在花序原基出现前逐步下降,花芽分化开始时达到最低值,花序分化期回升,小花分化期又下降;3)过氧化物酶活性表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4)花芽形态分化可分为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花序轴伸长生长期和小花分化期四个时期,完成花芽分化约需60 d。  相似文献   

16.
无花果花芽分化与营养物质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布兰瑞克"无花果花芽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花芽分化期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在小花形成前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在花托分化前有积累,但此后则逐步下降;淀粉含量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旱半夏组织培养技术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旱半夏无菌苗的叶片、叶柄和块茎为外植体,在不同温度及激素组合的条件下,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和生根的研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温度为25℃;MS+KT 1.0 mg/L+2,4-D 2.0 mg/L对块茎的愈伤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达96.7%。温度对芽分化的影响不明显;最佳的芽分化培养基为MS+KT 3.0 mg/L+2,4-D 1.0 mg/L。MS+IBA 0.5 mg/L+蔗糖30 g/L对单芽增殖效果明显。MS+KT 1.0 mg/L+NAA 0.5 mg/L最有利于生根。  相似文献   

18.
以切花秋菊神马'为试材,研究了菊花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片和顶芽中内源亚精胺(Spd)含量的变化规律,同 时研究了外源Spd 及其生物合成抑制剂二环己胺(DCHA)对菊花花芽分化的影响,以及其过程中叶片和芽内碳水 化合物、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菊花花芽分化起始期和小花原基分化期叶片中Spd 含量较低,而在顶 芽内大量积累Spd;短日照处理开始后,碳水化合物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Spd 处理提高了 成花诱导过程中菊花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促使可溶性蛋白提前达到最高值,促进花芽分化的进 程;而DCHA 处理得到与Spd 处理相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金线莲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设置不同的试验来优化金线莲的组培条件,结果表明:金线莲外植体消毒处理以75%乙醇(浸泡30 s)+0.1%HgCl(浸泡8 min)的效果较好,诱导芽培养基以MS+BA 2.0 mg/L+NAA 0.3 mg/L的处理效果最优,芽丛生增殖培养基以MS+BA 1.5 mg/L+NAA 0.5 mg/L的效果最优,在增殖培养基中添加20%香蕉泥对芽苗的增殖及壮苗培养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芽体分化培养过程中,在MS+BA 0.05 mg/L+NAA 0.5 mg/L的培养基中,接种密度为每瓶10颗和800lx的光照处理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