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常熟市、上海市奉贤区和宝应县3地进行实地调研,获取了9个村庄的601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构建了Logistic计量经济模型,从家庭属性、资源属性及区域属性3个方面分析了农户土地利用变化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户主受教育程度和区域农业鼓励政策对长三角地区农户土地用途改变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农地面积、农地到县城距离及其流转情况则呈显著负向影响;不同影响因素对常熟市、奉贤区和宝应县农户土地用途改变意愿的影响方向、影响程度及影响显著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宜宾4个县(区)平坝区农户农地流转的情况,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剖析了农户农地流入、流出和无流转3种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宜宾平坝区农户家庭类型逐渐从"以农业为主的兼业"转变为"以非农业为主的兼业";承包地面积、种植粮食作物、种植蔬菜、农产品销售途径、获取流转信息情况和农地经营权信贷政策了解情况是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主要因素。为了促进农户农地有序流转,本文提出了健全农地流转市场、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强化政府监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流转有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它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文章对四川省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市场及相关政策制度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影响四川省农地流转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通过转变农民农地流转观念,健全农地流转中介组织,明晰农地产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等对策,以加速推进四川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地流转是优化山区土地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然而农地流转是否能够提高山区农户农业生产的效率与公平仍缺乏农户案例研究。文章基于重庆市3个典型山区县的调研数据,构建OLS回归模型,分析山区农地流转在效率和公平两方面的作用,并以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时长和劳动力平均年龄为工具变量,通过2SLS模型控制了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在目前山区农地流转现状下,净转入土地面积与农业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人均耕地面积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山区农地流转将耕地从人均土地充足的家庭流向人均土地稀缺的家庭,从农业生产效率低的家庭流向农业生产效率高的家庭,进而提高了山区土地配置的效率和公平。同时,本文还发现劳动力占比、牲畜数量、非农收入占比与净转入土地面积有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提出规范山区农地流转市场;鼓励种田能手扩大经营规模;鼓励山区部分农户非农转型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农民农地流转行为和规模的影响因素,为推进粮食主产区农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政策依据。【方法】基于河南省8县(市)问卷调研数据,选取户主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区域经济特征3个方面11个具体变量,构建Logit模型分析变量对农户转出和转入行为的影响,再利用Tobit模型对转出和转入实际规模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影响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的因素不尽相同,影响流转行为和流转规模的影响因素基本相同,但显著水平有比较明显的差别。对农地转出呈正向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有非农收入比重、流转期限、本村土地租金及村集体是否组织流转等,其中非农收入比重、流转期限对转出行为和转出规模均在5%统计水平下显著。对农地转入呈负向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有非农收入比重、本村土地租金,呈正向显著影响的有流转期限、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家庭是否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地区类型等,其中非农收入比重、流转期限、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等变量对转入行为和转入规模均在5%统计水平下显著。【建议】从农地流转主要影响因素着力,推动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等中介组织中介、合同管理作用,适时合理调整租金水平,从而促进农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验农村劳动力外流、农地流转以及其他粮食生产的投入要素对中国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和对粮食安全的间接影响。【方法】利用2001—2020年连续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从农村劳动力外流和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两个角度构建影响粮食生产的模型,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第一,农业劳动力外流显著地正向影响粮食产量。第二,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显著地正向影响粮食产量。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承包耕地流转的面积越大,粮食产量越高。【结论】国家应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非农经济,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近非农就业机会。同时,政府应通过试点创新的方式建立更有效的农地流转政策,推动建立透明化、公开化和制度化的土地交易市场,确保农地流转的有序进行,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7.
康雄华  王世新  刘武  雷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4034-4036,4048
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于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从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农户家庭状况、耕种土地条件、国家宏观政策、集体干预程度和其他因素等五方面分析入手,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显著因子,并以湖北省4个典型区域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模型的求解.结果表明,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显著因子共有12个,各影响因素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与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理论分析基本吻合.最后提出了促进湖北省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洋  刘惠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62-963,969
为了分析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因素,为农地流转的定性研究提供量化的依据和支持,采用抽样调查、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是受到非农就业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按贡献率由大到小排序为非农就业率、恩格尔系数、单位面积农业纯收入、交通便捷度、签订流转书面合同比率、农地流转主导因素、家庭最高文化程度、粮食安全保障率、经济发展水平、家庭人口数、农业劳动力人数和被访者年龄。为提高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建议给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和服务职能,加强部分农民的思想改造工作,扩大农民受教育的途径,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地区农地流转,发挥农业经济的规模效应,在参考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了农户转入农地行为的制约因素,结果显示农户转入农地意愿主要是受规模性的农业产业基地、地方政府态度、自家耕地面积、户主能动性、种植经济作物的经验、灌溉条件、农业年收入、契约规范性等因素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各因素的作用方向及影响程度,据此提出政策建议,指出地方政府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引进大型农业企业,培育地方农业特色,加强流转市场建设等手段,来刺激转入农户的转入需求,已达到促进农地流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当前贫困山区农地撂荒现象普遍,威胁区域粮食安全,揭示农户耕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政府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促进农地有序流转,缓解耕地撂荒;因此,本研究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利用Tobit模型分析农户耕地流转面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耕地流转现象普遍,但耕地流转规模较小,多为无偿方式,对解决耕地撂荒作用有限;由于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户生计非农化抑制农户经营耕地,会加剧耕地撂荒问题;此外,户主年龄、家庭规模、农业收入、平均地块面积对农户转入和转出耕地面积均有显著影响,而家庭纯收入仅对耕地转出面积有显著正向影响,经营耕地面积和微耕机仅对耕地转入面积有显著正向影响。由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耕地细碎化和撂荒现象是当前农村土地面临的重大难题,贫困山区农地流转不畅及撂荒现象的改善对农地的高效利用和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山西省和顺县275 份农户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个体特征、土地基础条件和家庭生计禀赋对当前农地流转行为、未来流转意愿及农地撂荒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农户生计趋向非农化的现状下,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仅占18.2%,未来愿意参与流转的农户占58.5%,当前有38.9%的农户存在农地撂荒现象。(2)贫困山区农地的当前转出行为和当前转入行为分别受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固定劳动力影响;户主年龄、家庭外出务工人数、人均健康水平、家庭承包地面积、土地肥沃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与未来流转意愿存在显著相关性。(3)土地流转背景下,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和承包地面积的增多是造成贫困山区农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完善贫困山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并加强对村集体的帮扶力度,以期改善农地细碎化及撂荒现象。  相似文献   

12.
农地流转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举措。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选取12个因子构建指标体系对2010—2017年湛江市农地内部流转市场绩效进行评价,并分析其与农地结构、农业种植结构之间的关系,为湛江市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湛江市农地内部流转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市场绩效总体呈增长趋势,指数从0.483 3增长到0.842 2;并与农地结构、农业结构存在高度相关。最后提出调整农地内部流转市场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西农业科学》2017,(12):2021-2025
以呼图壁县参与农地流转的农业经营主体(转出户为普通农户;转入户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公司)在此轮流转到期后是否愿意继续流转土地为主线,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呼图壁县农业经营主体农地经营权流转的显著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流出方参与农地流转主要受流出方的年龄、转出期限、农地流出对象、农地流转的风险、对这次流转交易市场的信心等因素的显著影响;流入方参与农地流转主要受流入面积、流入规模扩大后农业生产遇到的困难、二轮承包期满后土地政策的预期调整性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并提出规范双方主体的流转行为、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市场流转价格机制和中介服务组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培育市场主体、规范政府行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南京市农业转移人口为研究对象,以推—拉理论和成本—收益理论为基础,分别从农业转移人口个体特征层面、农业生产层面、农地流转层面选取14个分析指标,分析参与农地流转的农业转移人口迁移城市的意愿.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的性别、年龄、家庭月均收入、受教育水平、学龄孩子、农地流转期限、农地流转收益、农地流转稳定性对农业转移人口迁移城市的意愿有显著影响.建议提高农户土地产权的稳定性、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市场,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迁移城市意愿.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鼓励农民从事非农就业,促使农民积极参与到农地流转市场中,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库,运用分位数回归法和倾向得分匹配(PSM)模型,分析劳动力流动和农地流转的动态关系,探讨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动态关系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农户中,相较于74.15%未进行农地流转的农户,25.85%进行农地流转农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提高0.46万元;农地转出户的劳动力流动时间高出农地未流转户1.3倍,使其家庭可支配收入比农地未流转户提高0.70万元。另外,增加劳动力流动时间更有利于提升低收入农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进行农地流转也有利于提高农户家庭可支配收入,并且农地转出户比农地转入户的提高幅度更大。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动态关系程度越高,相较于西部地区更有利于提升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因此,建议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投资和培训,完善农地流转市场的运行机制,实行有区域差别的农业政策,以保证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土地合理有效的可持续流转,稳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专业大户的土地供给,利用对陕西子长县492名农户进行调查获得的数据,构建农户土地再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 logistic 模型,分别就农地已转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专业大户两类农户的土地再流转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农地已转入合作社的农户,其土地再流转意愿与农户文化程度和转出农地的租金呈正相关,而与农业收入、农地的转出期限和经营现状以及转出自发性呈负相关;对于农地已转入专业大户的农户,其土地再流转意愿与农户所从事职业的农业属性和土地租金呈正相关,而与农户年龄、家庭实际经营土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力人数以及转出农地的经营现状呈负相关。农户是否为村干部、农户家庭总人口、土地转出面积、协议形式、转出形式均对农户的土地再流转意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成渝经济区为研究区,比较成渝地区农地经营方式转变的地域差异,评估农地经营方式转变的可持续性.选取成都平原区的广汉市和重庆山地丘陵区的江津区为研究样区,基于两个区域的1 102份调查数据,运用能值分析法分析两地农地经营方式转变的差异.由于资源禀赋、家庭特征、经营方式、流转市场、流转价格等因素的差异影响,江津区与广汉市农户农地流转呈现区域"悖反"现象;从能值分析来看,广汉市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的大生产模式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降低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了良性的农业集约化;而江津区通过高投入—高产出的高效农业产业模式大幅提升农业产出,但过度追加不可更新要素的投入方式却不可持续,引起了劣质的农业集约化.因此,就转变农地经营方式而言,成都平原区应着眼于"降本增效",发展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的大生产模式;重庆山地区应着眼于"提质增效",以农业科技、装备和设施更新为驱动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8.
基于资源禀赋(土地资源禀赋和人力资本禀赋)视角,利用尼勒克县263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农地流转与农户收入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地资源禀赋方面,农地流转面积、流转期限显著影响农户收入;人力资本禀赋方面,农户家庭劳动力个数、务工时间、职业技能水平显著影响农户收入。农户资源禀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收入及稳定性,应根据区域农户资源禀赋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积极鼓励并引导农户以多种形式参与农地流转以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9.
在对江苏省常熟、南京以及宝应等地6个村庄进行调查和农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确立农地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两个变量——农地流转方向和农地流转率,构建了不同区域农村土地市场运行模型;对农地市场运行机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推进农地市场规范运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地流转是解决农地撂荒、经营分散及农业现代化建设矛盾的根本措施。加快农地流转市场化,建立规范的农地流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土地流转存在零租金现象,抑制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基于此,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利用171份农户调研数据,从地块尺度研究农户转入耕地补偿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转入耕地以零租金为主,租金转入耕地比重非常低;尽管农地流转方式极不规范,但租金转入相对零租金转入正式,且零租金转入耕地比重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地块面积、平均经营地块面积、农业劳动力、人均种植业收入、房屋离集市距离及种植作物类型对农户转入耕地补偿行为有显著正影响,而对人均经营耕地面积有显著负影响,对其他变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