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两种驼绒藜属植物的抗旱生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盆栽控水的方法模拟土壤干旱条件,从水分生理和光合作用方面对两种驼绒藜属植物的抗旱生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的水分生理指标普遍高于绵毛优若藜,在水分胁迫状态下,华北驼绒藜的光合作用要比绵毛优若藜强。初步认为华北驼绒藜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紫花苜蓿的耐盐能力,分别采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利用Delta-t scan根系分析软件对不同盐处理下紫花苜蓿根总面积、根总长度、平均直径和根尖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在低度盐浓度胁迫下,无论不同土壤深度还是全株根系分析过程中,只有平均直径略有所下降,其它各根系形态指标均呈上升趋势。中度盐胁迫下,根系的平均直径和根总长度显著低于轻度盐处理,但还高于对照。重度盐胁迫下,各根系指标均低于对照。但在盆栽试验下,随着盐胁迫的加重,各根系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另外在轻度盐胁迫下发现叶片通过降低Tr和提高WUE的方式减少水分的损失,提高植物的耐盐性,但随着盐胁迫的加重,WUE逐渐下降。总之盐胁迫下紫花苜蓿根面积、根长度、根尖数、根平均半径等形态上的变化虽然趋势不一,但彼此相互协调一方面维系了根系的吸水功能进而提高对盐胁迫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硝酸镧浸种对藜麦种子萌发及盐胁迫下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盐碱地的形成,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藜麦具有耐盐的特性,能够缓解部分盐胁迫。中国是稀土含量最多的国家,有研究表明,稀土元素镧可能对盐分胁迫有缓解作用。本试验通过硝酸镧浸种后对藜麦幼苗进行盐胁迫处理,探讨该浸种方法对藜麦种子萌发以及盐胁迫下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缓解盐害、提高藜麦抗盐性研究提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藜麦为研究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不同硝酸镧浓度浸种(25、50和100 mg·L~(-1))对藜麦种子萌发及不同浓度盐胁迫下(100、200和300 mmol·L~(-1) NaCl溶液)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1)50 mg·L~(-1) La(NO_3)_3浸种时,藜麦种子的萌发效果最好,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达到最高,并与其他浓度处理具有显著差异;(2)相同La(NO_3)_3浓度浸种时,300 mmol·L~(-1)NaCl以内藜麦幼苗的株高、根长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POD、SOD、MDA、可溶性糖、脯氨酸都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3)在相同浓度盐胁迫下,藜麦幼苗的株高、根长,POD、SOD、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均随硝酸镧浸种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MDA随浸种浓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4)藜麦在300mmol·L~(-1)NaCl范围下均能生长,在300 mmol·L~(-1) NaCl时,幼苗各项指标基本最好,其中50 mg·L~(-1)硝酸镧浸种处理下各项生长指标均达到最佳。【结论】低浓度50 mg·L~(-1)硝酸镧能够促进藜麦种子的萌发以及盐胁迫下藜麦幼苗地上部分生长,加强藜麦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对盐胁迫起到缓解作用;高浓度则抑制生长。本文结果表明硝酸镧浸种可提高藜麦对盐分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以商洛黄芩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不同盐分和干旱交叉胁迫对黄芩生长状况及相关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度干旱与轻度盐交叉胁迫下,黄芩株高与地上部分鲜重与对照(CK)差异显著(P0.05),分别增加了7.00%和7.33%;重度盐旱交叉胁迫下的主根长与地下部分鲜重与CK差异显著,分别下降了21.59%和21.76%,而主根直径与CK差异不显著;在重度盐旱交叉胁迫下,MDA和可溶性糖含量与CK差异最为明显,分别增加了151.59%和155.20%;在中度盐和重度干旱交叉胁迫、重度盐和中度干旱交叉胁迫下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黄芩能通过相关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来提高其对盐旱交叉胁迫的适应能力,中度干旱与轻度盐交叉胁迫对黄芩的生长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对不同藜麦品种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盐胁迫对藜麦种子发芽活力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分别用不同浓度梯度的NaCl溶液对不同品种藜麦种子进行处理,并对发芽率、根长、苗长等指标进行测定,以评价藜麦品种耐盐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藜麦不同品种在发芽期和苗期耐盐性差异较大,盐藜5号、6号可耐1.8%的盐分浓度,而其他品种在1.8%的盐分浓度时无法正常发芽生长;藜麦种子发芽率随盐浓度的上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当盐浓度为0.6%时,可促进盐藜47号、48号品种种子萌发;所有品种的根长抑制率的绝对值大于总长抑制率的绝对值,说明盐胁迫对根长生长的影响大于对整株苗长的影响。本研究不但能确定筛选耐盐藜麦品种的盐处理浓度,而且还能获得一批耐盐品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对藜麦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方法]对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藜麦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进行差异分析。[结果]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藜麦种子的初始发芽时间和萌发高峰均随之推迟,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苗高及幼苗鲜重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相对盐害率逐渐升高。1.0%的NaCl胁迫下,藜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相对盐害率及根长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当NaCl浓度高于2.0%时,藜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苗高及幼苗鲜重均显著低于对照,而相对盐害率显著高于对照;3.0%盐胁迫下种子萌发完全受到抑制。[结论]藜麦能在01.0%的盐浓度范围内生长良好,是一种高耐盐作物。该研究结果可为藜麦在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和耐盐作物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商洛黄芩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不同盐分和干旱交叉胁迫对黄芩生长状况及相关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度干旱与轻度盐交叉胁迫下,黄芩株高与地上部分鲜重与对照(CK)差异显著(P<0.05),分别增加了7.00%和7.33%;重度盐旱交叉胁迫下的主根长与地下部分鲜重与CK差异显著,分别下降了21.59%和21.76%,而主根直径与CK差异不显著;在重度盐旱交叉胁迫下,MDA和可溶性糖含量与CK差异最为明显,分别增加了151.59%和155.20%;在中度盐和重度干旱交叉胁迫、重度盐和中度干旱交叉胁迫下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黄芩能通过相关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来提高其对盐旱交叉胁迫的适应能力,中度干旱与轻度盐交叉胁迫对黄芩的生长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陕北黄土丘陵区梨枣的抗旱性与耐旱能力,以大规格盆栽梨枣(Ziziphus jujuba Mill.cv.Lizao)2年生苗木为试验材料,在连续不供水情况下研究了梨枣的萎蔫到致死过程。依据干旱缺水后枣树生长衰退过程中的特征将枣树萎蔫致死分为:暂时萎蔫、初始萎蔫、表征永久萎蔫及耐旱致死四个阶段。结果表明:梨枣的初始萎蔫系数在2.017%~3.054%之间,平均为2.494%;表征永久萎蔫系数在1.199%~1.998%之间,平均为1.489%,永久萎蔫系数在1.250%~1.489%之间;耐旱致死点为1.250%,致死时间为135±11 d。试验结果证明枣树是一种十分抗旱的树种,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枣树不会出现干旱致死。  相似文献   

9.
NaCl胁迫对藜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藜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藜的耐盐机理,为藜的人工栽培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待藜幼苗长到4叶期时,用0%、0.6%、1.2%、1.8%NaCl溶液进行根部胁迫处理,分别于处理0、1、3、5、7 d后从藜幼苗上部取第3~5片功能叶片进行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在0.6%NaCl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可溶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都是缓慢增加的,丙二醛含量增加不大,膜脂过氧化水平低。在1.2%、1.8%NaCl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SOD、POD、CAT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含量显著提高,膜脂过氧化水平增大。[结论]藜可以通过渗透调节物质增加和保护酶活性增大来对适度的盐胁迫有一定的适应性,但高浓度、长时间的盐胁迫会对藜造成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盐(NaCl和KCl)胁迫对藜(Chenopodium album)的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探讨异型种子后代植株之间对盐胁迫生理响应机制的可能差异.[方法]以藜异型性种子后代植物为材料,测量藜黑色及褐色种子在不同浓度(0、50、300 mmol/L) NaCl或KCl短时间胁迫下相关生理指标(氧自由基、MDA;SOD、CAT、POX).[结果]在不同浓度(0、50、300 mmol/L) NaCl或KCl短时间胁迫下,藜黑色及褐色种子后代植株活性氧水平随时间有升高但不显著,异型性种子后代植株之间无显著差异;MDA随盐胁迫时间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NaCl胁迫上升更明显.短时间盐胁迫下,两种种子后代中抗氧化酶活性(SOD、CAT、POX)均呈上升趋势,CAT和POX增加更显著;NaCl比KCl胁迫,低浓度比高浓度盐,对氧化酶活性的促进更明显.以上参数在异型性种子后代植株间未显示显著差异.[结论]抗氧化酶在藜耐受短期高盐(NaCl或KCl)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藜异型性种子后代植株在短期盐胁迫下表现相似的生理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调整细化黑龙江省干旱等级划分范围,以郑丹958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研究不同土壤质地、不同干旱程度对玉米出苗及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干旱程度对玉米出苗率、出苗时间、株高和苗期作物表象影响显著,不同质地的土壤干旱等级也各不相同。壤土土壤相对湿度在70%、粘壤土土壤相对湿度在75%、砂壤土土壤相对湿度在65%时,玉米出苗率、株高、叶面积等指标较高,适宜培育壮苗。当壤土土壤相对湿度在60%~70%、粘壤土土壤相对湿度在65%~75%、砂壤土土壤相对湿度在55%~65%时,玉米出苗率、株高、叶面积等指标均明显降低,生长受到抑制;壤土60%以下的土壤相对湿度、粘壤土65%以下的土壤相对湿度以及砂壤土55%以下的土壤相对湿度,不适宜玉米播种。  相似文献   

12.
通过网室盆栽试验,研究砂土、壤土、粘土3种质地土壤上不同w(Cd)胁迫对灌浆期小麦根际环境的影响,测定小麦根的形态生理指标(根长、根系活力)、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脲酶、土壤蔗糖酶)、土壤w(Cd)及其有效态w(Cd)、小麦根和籽粒w(Cd)。结果表明,当w(Cd)≤40mg/kg时,小麦根长、根系活力和土壤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当w(Cd)≥60mg/kg时,小麦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土壤酶活性均明显下降。对于不同质地土壤,壤土上小麦根长、根系活力及土壤酶活性较砂土和粘土高;对w(Cd)来说,土壤w(Cd)依次为壤土>粘土>砂土,土壤有效态w(Cd)为砂土>粘土>壤土,小麦根w(Cd)为砂土>壤土>粘土,籽粒w(Cd)为砂土>壤土>粘土。说明壤土和粘土对Cd的吸附性较高,土壤中Cd的可利用性较差,因而Cd从土壤迁移到植株中较少;而砂土对Cd的吸附能力最差,进入小麦植株中也最多。因此,在壤土和粘土上种植小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Cd的胁迫作用,能有效缓解Cd对小麦的毒害,而在砂土上种植小麦,Cd胁迫作用则表现的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水基废弃钻井泥浆作为粗质地土壤改良剂的可能性,研究施加不同量水基废弃钻井泥浆对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利用室内甜菜盆栽试验,分别在沙黄土和黄绵土中添加2%、4%、8%、12%(干基)含量的水基废弃钻井泥浆,为缓解添加水基废弃钻井泥浆可能引发的土壤pH值过高问题,补充添加石膏处理,试验分为对照组、泥浆组和泥浆+石膏组。结果表明,不添加石膏情况下,两种土壤施加不同含量的废弃泥浆均没有导致土壤盐碱化,且黏粒相对含量增加,蒸散量减少。添加石膏后pH降低,盐分含量显著升高,阻碍了作物生长。从作物生长来看,两种土壤施加8%含量废弃泥浆对甜菜生长促进效果最佳,种植40 d后,沙黄土甜菜株高比对应的对照处理增加了41.59%,叶面积增加了2.43倍,生物量增加了3.54倍,叶片SPAD值增加了58.18%;黄绵土甜菜株高比对应的对照处理增加了1.75%,叶面积增加了32.03%,生物量增加了14.59%,叶片SPAD值增加了27.65%。研究表明,一定含量的废弃泥浆对于粗质地土壤改良和作物生长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对油气田水基钻井废弃物就地利用和开采区粗质地土壤改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质与水分条件对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的形态、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质和水分对红花大金元生长的影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3种栽培土质对该品种的适宜顺序为壤土>沙土>黏土;同种土质内,烟株的株高、茎围和叶数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不明显,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土壤含水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土质的土壤适宜相对含水量分别为,伸根期:壤土60%~63%、沙土67%~69%、黏土60%~61%;旺长期:壤土79%~80%,沙土83%~85%,黏土73%~75%;成熟期:壤土74%~76%,沙土77%~78%,黏土71%~72%.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水分常数是评价土壤改良效果的主要指标。文章通过研究不同掺粘量对砂壤土水分常数的影响及机理分析。旨在为内蒙古旱作农业砂壤土改良、扩蓄、提高生产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理论依据。研究表明:砂壤土掺粘后土壤的饱和导水率明显下降,当掺粘量为5%时,饱和导水率降低约为砂壤土的36%;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和萎蔫含水量随着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效含水率随着掺粘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宁夏盐池县3种典型土壤灰钙土、红黏土和风沙土为对象,研究柠条根际及非根际土壤的养分、颗粒组成及分布特征,并探讨土壤养分与土壤颗粒组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柠条根际土壤的颗粒组成差异明显,灰钙土中粉粒含量最高为45.95%,红黏土、风沙土依次递减,风沙土中细砂含量最高为61%,红黏土、灰钙土依次递减;土壤pH值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差异不显著(P>0.05),红黏土根际中有机碳含量分别比灰钙土和风沙土高1.29、2.12g·kg-1,灰钙土中全氮含量分别比红黏土、风沙土高0.07、0.19g·kg-1,差异显著(P<0.05),柠条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对土壤养分的富集率不同,风沙土中有机碳、全氮的富集率分别是红黏土的6.82、1.00倍,红黏土中速效磷的富集率分别是灰钙土和风沙土的2.69、10.38倍。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与黏、粉粒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细砂、中砂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由此可见,不同土壤类型影响柠条根际养分的富集率,风沙土中能够富集更多的养分,红黏土对速效养分的富集作用更强,土壤中的粉粒、细砂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17.
土壤条件对青榇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土壤条件对青檫(P.salicina Lindl.vat.cordata J.Y.Zhangeta1.)生长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探讨其对不同土壤条件的适应性。对单叶片面积、主干粗度、新梢总生长量、单株最长新梢长度、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在沙土中的青榇,其单叶面积、主干粗度、新梢总生长量和单株最长新梢长度均极显著高于种植在粘壤土中的青榇;种植在粘壤土中的青榇,其叶片中的MDA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POD活性均极显著高于、SOD活性显著高于种植在沙土中的青栋;Pro含量在两种土壤条件下的表现差异不显著。综合各测定指标以及青榇在田间的生长表现认为:疏松的沙土比粘壤土更有利于青檫的生长发育,但要注意加强其土壤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城市污泥施用对沙地油菜的影响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京郊沙质土壤贫瘠,植被生长缺乏营养物质等问题,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污泥添加量对油菜长势及沙质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测定了油菜长势、营养成分的含量以及重金属的有效浓度,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污泥改良沙质土壤方案选取分析模型,确立了最佳污泥添加量。结果表明,适量的污泥可有效改善沙质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的含量;且有利于油菜的生长,油菜的发芽率、株高和生物量的增加率分别达到10%、131.55%和58.84%。重金属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当污泥浓度低于20%时,土壤处于清洁状态。分析模型评价结果表明3%为污泥的最佳添加量,为今后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以及京郊沙质土壤的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用湖北省5种旱地土壤进行了土壤热水溶性硼(HWSB)植物有效性试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除HWSB较高的潮土外,其余4种土壤施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盆栽试验和培养实验都证明热水不能完全提取当季施入土壤中的硼,而这些硼在后季作物生长中继续发挥效果。尽管5种土壤的HWSB与盆栽作物的增产幅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以质地较轻、缺硼严重的供试砂质灰紫色土效果最明显。从而说明土壤硼对植物的有效性与影响土壤硼库活性的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