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水稻是永胜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07万hm 2,是省内水稻种植面积超1万hm 2的17个水稻大县之一。为适应人们生活质量改善对优质米的需求,满足市场对优质米的需要,几年来,永胜县积极调整水稻品种结构,加大了优质稻生产的力度,但无论从品质到数量,还是效益都未取得根本的  相似文献   

2.
1.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 (1)提高良种覆盖率.在水稻生产中,压缩早籼稻,广推杂优稻种植面积,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使杂优面积占8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同时,适当扩大黑米、红米等珍稀米面积.(2)扩大优质稻面积.以建立全国优质稻示范县为契机,加速优质稻推广步伐.2001年栽培优质稻5 333 hm2,"十五"期间要累计栽培优质稻4万hm2,每年要建立优质稻中心示范片200hm2,十几hm2高产示范片8~10个.(3)扩大"两茹"生产.计划每年栽培甘茹5 333hm2,马铃薯666.7hm2.甘薯生产重点发展优质食用型、加工专用型和茎叶菜用型品种,"两菇"要大力推广脱毒苗栽培技术,提高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3.
图片新闻     
<正>福建省首届地产优质米评选在福州召开为了宣传我省优质稻品种、优质稻生产基地和优质米加工品牌,推动优质稻产业化开发,促进优质稻产业  相似文献   

4.
1.以33.3万hm2稻田改制为重点,推进粮食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一是要进一步压缩早籼稻面积,全省早稻面积稳定在126.7万hm2左右,减少13.3万hm2,主要是通过挖掘一季稻和一季晚稻、旱粮生产潜力,稳定粮食总产。二是加快稻田改制,提高良田效益。重点抓好6.7万hm2优质油菜-高档优质晚稻、6.7万hm2蔬菜瓜类、6.7万hm2玉米、6.7万hm2避灾农业和6.7万hm2优质杂粮和特种经济作物产业化开发。三是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继续扩大优质旱粮生产能力,狠抓玉米,扩大豆类、酒用高粱、马铃薯等旱粮生产,总产突破50亿kg。四是加大精品名牌优质稻开发。在全面提升水稻品质的同时,抓好100万hm2高档优质稻开发。  相似文献   

5.
浅谈我省发展优质稻生产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回顾我省优质稻米生产的基础上,提出了把科研,生产,加工和销售结合起来形成产业链是发展优质稻生产的必经之路。搞好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是发展优质稻米生产的基础。选择优质品种是前提,完善优质稻品种配套技术是保证米质的关键,先进的加工技术是提高优质米商品性能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一、以33.3万hm2稻田改制为重点,推进粮食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一是要进一步压缩早籼稻面积,全省早稻面积稳定在126.7万hm2左右,减少13.3万hm2,主要是通过挖掘一季稻和一季晚稻、旱粮生产潜力,稳定粮食总产。二是加快稻田改制,提高良田效益。重点抓好6.7万hm2优质油菜—高档优质晚稻、6.7万hm2蔬菜瓜类、6.7万hm2玉米、6.7万hm2避灾农业和6.7万hm2优质杂粮和特种经济作物产业化开发。三是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继续扩大优质旱粮生产能力,狠抓玉米,扩大豆类、酒用高粱、马铃薯等旱粮生产,总产突破50亿kg。四是加大精品名牌优质稻开发。在全面提升水稻品质的同时,抓好100万hm2高档优质稻开发。  相似文献   

7.
《福建农业科技》2009,(6):88-88
根据国内外优质稻的消费趋势,福建省提出优质稻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至2015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87万hm2左右,食用优质稻占75%左右,其中高档食用优质稻占到10%左右。为此,在“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将通过加强本省选育、对外引进、评选招标等措施,筛选出30—50个适宜本省种植的优质稻品种,加大优质稻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计划6年累计推广340万hm2,并突出高档优质稻新品种的推广,力争到2015年全省高档优质稻品种推广面积达6.7万hm2以上。2009年全省水稻优质率为54%。  相似文献   

8.
2005年,宁夏加大实施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优质稻、优质玉米、优质马铃薯、蔬菜、西甜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有了很大发展。1.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优质品种种植面积增加,区域布局和品质结构优化。粮食方面:优质小麦种植12万hm2,占小麦面积43.5%;优质稻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9.
正商丘市睢阳区地处豫东平原,辖13个乡镇和6个办事处,耕地面积6.66万hm2,人口87.63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区;是河南省优质花生生产区和高油酸花生发展基地,种植花生已成为不少乡镇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一、优质花生生产现状(一)优质花生面积发展迅速近年,随着国家对优质花生生产扶持力度加大,种植花生收益较高,农民种植优质花生特别是高油酸花生积极性高涨,睢阳区优质花生种植面积由2015年的0.57万hm2发展到2020年的1.  相似文献   

10.
<正>岳池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8万hm2,总产量30余万t,发展优质稻基础深厚。县上成立以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银岳池"稻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2014年在16个乡镇发展优质稻订单生产5200hm2,推广川优6203、宜香2115、渝香203等优质稻品种8个,集中打造"银岳池"稻米品牌。目前已开发出"黄龙贡米"、"九口井"油米、"宥白宥香"香米等系  相似文献   

11.
为中低肥力的稻-油熟制稻田的氮肥运筹提供参考,利用杂交稻品种Ⅱ优7号、渝香203在稻-油熟制的中低产田进行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水稻群体构成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150kg/hm2水平范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杂交水稻品种的产量均逐渐增加,再增加施氮肥时产量表现为下降的趋势,施氮量在150kg/hm2水平时产量最高,农学利用效率(AE)最经济;施氮量对群体的影响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增大,群体LAI值在7左右时,容易形成高产;成穗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氮量为210kg/hm2时成穗率最低。  相似文献   

12.
肥料运筹对优质稻湘晚籼13号整精米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提高优质稻整精米率,寻找其最佳的肥料运筹技术,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施氮量、有机肥施用比例与基肥施用比例三因素对优质稻湘晚籼13号整精米率的影响.寻优结果表明:该品种高整精米率的最优肥料运筹方案是施纯氮180 kg/hm2,有机肥施用比例为66%,基肥施用比例为53%.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筛选出适宜于在凉山州高原稻作区气候环境条件下种植的陆稻品种。[方法]对引进的28个国内外陆稻品种进行田间种植,用当地常规优质粳稻品种合系22-2作对照。记录生育期、苗情动态和植株特性,测定穗部性状、田间产量和物理品质。[结果]引进的陆稻品种生育期均短于CK,在138~152d之间;有11个品种株型结构较好;各品种最高苗和有效穗都较低;L28、L26、L25、L24和L16的产量较高,比CK增产;稻谷物理品质综合表现均较差。[结论]国内选育的旱稻9号(L24)、旱稻502(L25)、旱稻297(L26)和旱稻277(L28)产量高,适应性较强,生育期比较适宜,可进入下一步的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4.
以金优463为供试水稻品种进行了早稻不同基、追肥比例试验。结果表明:基、追肥比例为6∶4的处理既能满足早稻生长发育的正常需求,又能促进水稻的稳健生长,表现出较好的综合优势和经济优势,产量和产值分别达484.8 kg/667m2和959.8元/667m2,产投比为1∶2.51,是当地实际生产中最佳早稻基、追肥比例。  相似文献   

15.
采用裂区设计,对QL11、SY2、ZD958、DH601、QL14、JD28、XY335、SD8806和DD60等10个玉米品种,在6.0×104和7.5×104 hm-2 2种密度下的群体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耐密性好的品种,其千粒质量、穗粒数、单株产量、空秆率等产量构成因素及群体相关指标(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绿叶面积、收获指数)随密度变化的变异较小,对密度变化反应迟钝,而耐密性差的品种其个体性状随密度变化的变异较大,对密度变化反应敏感。不同密度下,玉米品种的籽粒产量与收获指数、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单株绿叶面积的关系密切,耐密型品种这3因素在不同密度下的相对值较高,可作为耐密性状选择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以杂交中籼Ⅱ优838和杂交中粳信杂粳1号为试验材料,设计30万穴/hm2,22.5万穴/hm2,15万穴/hm2和7.5万穴/hm2四个栽植密度,研究了两组合在不同栽植密度下的分蘖成穗规律和穗粒结构特点。试验表明:随着密度的降低,水稻的有效分蘖期和最高分蘖期相应延迟,稀植栽培的分蘖成穗率明显提高,单株有效穗有较大程度增加,同时,种植密度的下降使得各个时期分蘖成穗的经济性状整体优化,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增加,中后期的分蘖成穗在产量构成中的比重明显提高,进而提出稀植栽培对穗型较大和分蘖力较强的水稻品种有利于发挥其增产潜力,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7.
广东水稻的增产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水稻的增产潜力,在现有育成品种条件下,通过栽培技术,可以获得产量11260.5kg/hm^2,双季稻年产22521kg/hm^2,优质稻产量8677.5kg/hm^2,提高广东粮食的自给率,在于提高单产,重点抓好占水稻面积2/3的中低产区。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安徽省优质稻米生产的现状、已具备的条件 ,提出了加入WTO以后 ,发展安徽省优质稻米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应用前景 ,为安徽省优质稻米的发展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协青早A”为母本 ,自育恢复系“C1 42 9”为父本进行配组 ,成功选育出杂交晚稻新组合“协优赣 2 6号”。 1 998、1 999年该组合参加南方稻区晚籼中迟熟组区试 ,平均产量分别为 6 .87t/hm2 和 6 .94t/hm2 。在推广和应用中 ,“协优赣 2 6号”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综合抗性强和制种产量高等特点 ,适合江西中南部地区作二晚种植。提出了“协优赣 2 6号”的栽培和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底肥施用量对肥力较低的滨海黏质脱盐土条件下的稻茬麦产量构成和氮肥吸收利用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苏北地区主要栽培品种之一的淮麦2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稻茬麦底肥用量对小麦茎蘖动态、产量结构、花后旗叶SPAD值动态变化、旗叶面积及氮肥吸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较高磷肥投入对小麦茎蘖动态变化、产量结构、花后旗叶SPAD值、叶面积、氮肥利用率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以尿素150 kg/hm~2+磷酸二胺300 kg/hm~2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结论]在肥力较低的滨海黏质土壤条件下,应该重视氮、磷肥平衡施用,充分发挥作物的生产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