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有效解决有限土地资源难以满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2000-2012年石河子市土地变更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石河子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结构、变化速率和利用强度进行分析,指出了石河子市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人地矛盾突出、建设用地大量侵占农用地、重农轻牧、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及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该区可持续发展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著称,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末,重本抑末,这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奉行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朝野上下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有人认为中国近代之所以落后,资本主义之所以未能应时产生,其原因盖出于此。因为西方与中国不同,是以商立国,重商轻农,故近代科学得以在西方产生。其实西方古代也并非不重农,也不可能不重农,因为“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  相似文献   

3.
谢瑞东 《农业考古》2006,1(6):24-27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封建统治者开始实施“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局面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也是在矛盾统一之中发展形成的.这一小农经济政策,对中国后世的国民意识、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经济生长的土壤,与经济发展是一种正比例关系。湖湘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亦存在两面性,其优良文化品质为湖南经济提供强大精神资源、智力支持和发展契机;其“重理轻欲”“重义轻利”“重农轻商”的传统价值取向养成的集体“道德人”和“政治人”特点,阻碍湖南经济发展。创新湖湘文化推动湖南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合理反思湖湘文化精神实质,促成文化新合力;科学扬弃湖湘文化传统,实现文化重心大转移;同步推进社会体制创新,营造文化创新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就清末重农思潮的主要内容和产生原因进行论述。这种重农思潮和传统封建社会的农本观有着本质区别,在重农理论、农业教育和技术推广等诸多方面推动了中国传统的“经验”农学向近代实验农学过渡,具有着深远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当今社会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法家作为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学术流派之一,形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重农思想,其中以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商鞅的“重农抑商”与鼓励“耕战”和韩非的“重本抑末”等为代表,他们的重农思想及其主张,对后世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如何发展北方干旱半农半牧这一特殊的类型区,是当前各省关注的战略问题。本文在分析北方干旱半农半牧区生产发展的历史、现状和生态劣变的基础上,提出了北方干旱半农半牧区的双重战略目标和“以牧为主”的战略重点,也提出了几项重要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8.
关于秦代“重农抑商”的问题,我们从献中看到,“重农抑商”思想指导下的经济政策执行得并不彻底。此外,商品经济发展的规律本身以及秦朝积极的经济政策都使他无法做到真正的抑商。  相似文献   

9.
吴天钧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152-14155
作为元代农业思想集大成者,王祯在《农书》中提出了“方、物、器的思想”、“农林牧综合经营思想”和“重农思想”等.在此试图通过探析王祯的农学思想,并结合当今中国的农业现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镜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的优良传统与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重农思想、农学思想以及地力常新、精耕细作和农牧结合等优良传统的阐述,提出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生产发展”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城镇土地定级工作已拉开序幕,随着城镇土地定级工作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出现许多新的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不断充实和完善城镇土地定级工作的方法理论体系,不断提高城镇土地定级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单元评价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了结点评价的粗浅看法,希望有助于这方面研究工作的继续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综合评价天山北坡经济带市县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在分析天山北坡经济带市县土地利用结构的基础上,选取了土地利用投入强度、利用程度、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持续状况四方面的14个与土地集约利用密切相关的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用聚类分析对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较低,划分出的三大类型区和五个等级土地集约利用区及各类型区土地利用举措,为研究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一个很好模式区域(带).  相似文献   

13.
依据北方山区节水农业现状,从多个视角探讨了北方山区节水农业存在的问题,以节水、节能、增产为目的,提出了"点-线-面"山区农业生产节水模式,即建设开源集水的"点",发展田间"面"的微型灌溉工程,并以多方式的输水"线"路,进行"点"、"面"连接控制。此模式兼顾山区地形及土地经营模式,利于发展微型灌溉工程,以促进山区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汪园  胡守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948-7949
从"城中村"的定义出发,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针对土地利用布局凌乱、效率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结合当前城市化进程及土地管理政策的改革思路,从节约、集约、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树立科学的土地利用伦理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城乡一体化的"三位一体"改造模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重点区域陕北地区为研究区,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FLUS模型、Fragmentation模型分析1980-2015年林草景观破碎化的空间结构特征以及生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以林地、草地和耕地的景观类型为主,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林草总面积大幅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明显改善了陕北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2)Kappa系数与FOM系数数值均表明FLUS模型精度较高,可适用于未来土地利用情景模拟,利用FLUS模型预测2030年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情况,发现研究区2030年耕地将明显减少,林草面积有大幅增加,建设用地持续扩张;3)空间格局上,景观破碎化呈现以“大核心类型为主导,边界类型集中分布”的特点,景观破碎化程度减弱。研究结果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林草景观结构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慧  王文科  段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567-4570,4595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定,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关中盆地包气带中三氮的分布特征,并对影响三氮分布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包气带中氮素主要以NO3-的形式存在,且随着包气带埋深的增加呈波动下降的趋势;NH4+含量较低,在包气带中变化幅度较小;包气带中三氮主要积累在1.0 m以上。单一结构包气带中三氮含量逐渐下降,多层结构中三氮含量呈波动式下降,且在两种岩性界面处发生突变。土地利用类型对"三氮"的分布也有较大影响,蔬菜地表三氮含量高,荒地地表三氮含量低,农作物地表三氮含量居中。环境条件(pH、含水率、氧化还原电位等)也对三氮的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In the paper, three farms of Jiansanjiang Farming Bureau and five villages in of Dayushu Town in Fujin county randomly were taken as data source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household behavior of reclamation and agricultural area under different land systems, and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main content included production scale, arable land use structure, household behavior and economic benefits. By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reclamation and agricultural area can be found, which c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agricultural land reform for achieving a more suitable socio-economic of efficient use and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讲,"软实力"是20世纪末西方学者为应对世界各民族国家进入全球性竞争时期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实,中国战国时代产生的"文化"概念,早就具有"软实力"的思想内涵。中国古代思想家从"人文化成"的角度,对"文化"具有"化入人心"的无形而巨大的力量提出了系统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9.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大石岭村在以“党建+”为抓手的“美丽乡村”活动建设实践中取得了一 定成就: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内容不断丰富,并结合乡村特色产业与“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红色文化 推动乡村发展。然而,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红色资源利用不到位,市场秩序不健全,旅游业 发展不完善,党建工作执行不彻底等等。为解决以上问题,必须研究相关对策,以确保大石岭村“美丽 乡村”建设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20.
郭亚东  周清  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801-17804
以湖南农业大学为研究区,根据2005和2010年两期土地利用分类图,利用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结合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一半的其他用地按面积比例从大到小依次转变为绿地、道路、娱乐、生活及教学用地.新增教学和娱乐用地分别集中在以修业广场为中心的400m和以老校门为圆心的300 m缓冲区内,新增生活用地呈现南北分化的趋势,新增道路虽较分散但与其余的用地类型毗邻度较高,水域基本不变,而新增绿地面积较大的一片集中在中西部,其余与生活用地的空间演变规律一致.总体来看,土地开发的重点在北部、中部及靠近浏阳河的沿线南端,呈正“S”形格局.未来的校园建设应遵循“科学、生态、人文”的理念,兼顾系统性、关联性和坚持弹性规划的原则对用地布局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