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直观地揭示苦荞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和类群农艺性状特点、并发掘其中的良好资源、避免杂交育种过程中选配亲本的盲目性,对来自全国11个荞麦育种单位的45个苦荞品种(系)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将6个性状简化为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3%。采用聚类分析,将45个苦荞品种(系)在2.76水平上聚为4大类:髙秆、中产、小粒型;中秆、高产、大粒型;中秆、低产、小粒型和髙秆、中产、中粒型。其中第2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是良好的品种或良好的育种材料。苦荞品种(系)间遗传差异与原产地和地理距离无任何必然的联系,杂交育种选配亲本时,除考虑性状互补、地理距离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其遗传差异(不同类群)。  相似文献   

2.
为了直观地揭示苦荞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和类群农艺性状特点,并发掘其中的良好资源,避免杂交育种过程中选配亲本的盲目性。对来自全国11个荞麦育种单位的45个苦荞品种(系)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将6个性状简化为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3%。采用聚类分析,将45个苦荞品种(系)在2.76水平上聚为4大类:髙秆、中产、小粒型;中秆、高产、大粒型;中秆、低产、小粒型和髙秆、中产、中粒型。其中第2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是良好的品种或良好的育种材料。苦荞品种(系)间遗传差异与原产地和地理距离无任何必然的联系,杂交育种选配亲本时,除考虑性状互补、地理距离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其遗传差异(不同类群)。  相似文献   

3.
早籼稻优质品种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32个细长粒形丝苗型的华南地区早籼稻优质品种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分为5个类群。类群间差异比类群内大,水稻品质育种杂交亲本选配应在类群间进行。但在改良品种1—2个性状时,亲本之一符合育种目标,另一亲本也可不一定选用遗传距离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草莓品种的遗传距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50个草莓品种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测定了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并加以聚类。根据主成分值初选出12个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以遗传距离大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将50个品种归为7个类群,类群间的遗传差异大于类群内,可作为草莓育种过程中亲本选配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多元分析法测定了25个烟草品种7个农艺性状的主成分遗传距离,并据之进行了聚类分析。在5.5聚类水平下,25个品种划归为6类,各类间性状差异明显,类内相似,这种分类在育种中可用作亲本选配,结果表明遗传距离是度量烟草品种遗传差异的一个有效参数,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利用多元分析法测定了25个烟草品种7个农艺性状的主成分遗传距离,并据之进行了聚类分析。在5.5聚类水平下,25个品种划归为6类,各类间性状差异明显,类内相似,这种分类在育种中可用作亲本选配,结果表明遗传距离是度量烟草品种遗传差异的一个有效参数,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毛豆品种资源农艺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采用 17个品种的资源材料 ,对农艺性状进行研究。根据主成分分析 ,从 10个特征根中选出前 5个较大的特征根进行评价 ;通过聚类分析将全部供试材料分成 4个类群 ,各类群间存在着性状的差异。亲本选配应在类群间根据主成分的互补进行。  相似文献   

8.
为了直观地揭示苦荞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和类群农艺性状特点,并发掘其中的良好资源,避免杂交育种过程中选配亲本的盲目性。对来自全国11 个荞麦育种单位的45 个苦荞品种(系)的6 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将6 个性状简化为3 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3%。采用聚类分析,将45 个苦荞品种(系)在2.76 水平上聚为4 大类:髙秆、中产、小粒型;中秆、高产、大粒型;中秆、低产、小粒型和髙秆、中产、中粒型。其中第2 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是良好的品种或良好的育种材料。苦荞品种(系)间遗传差异与原产地和地理距离无任何必然的联系,杂交育种选配亲本时,除考虑性状互补、地理距离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其遗传差异(不同类群)。  相似文献   

9.
为直观地揭示苦荞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和类群农艺性状特点、并发掘其中的良好资源、避免杂交育种过程中选配亲本的盲目性,对来自全国11个荞麦育种单位的45个苦荞品种(系)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将6个性状简化为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3%。采用聚类分析,将45个苦荞品种(系)在2.76水平上聚为4大类:髙秆、中产、小粒型;中秆、高产、大粒型;中秆、低产、小粒型和髙秆、中产、中粒型。其中第2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是良好的品种或良好的育种材料。苦荞品种(系)间遗传差异与原产地和地理距离无任何必然的联系,杂交育种选配亲本时,除考虑性状互补、地理距离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其遗传差异(不同类群)。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02个黄河流域棉花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棉花9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个农艺性状简化为彼此互不相关的5个主成分,即第一果枝节位因子、果枝数因子、籽指因子、单铃质量因子、生育期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88.34%,可反映所有性状的绝大部分变异信息。利用5个主成分因子进行聚类分析,102个品种被划分为6个类群,在6个类群中除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品种外,其他来自同一地区的棉花品种亲缘关系较近,往往聚集在一起,可能与育种单位培育新品种时选配亲本的遗传基础狭窄有关。研究结果可为棉花育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宁夏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分别考查了宁夏引黄灌区27个水稻品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对达到显著差异的7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对影响单株粒重的6个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7个主要农艺性状经主成分分析可归结为3个主成分因子,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分别为粒数因子、粒重因子和长度因子。对影响单株粒重的6个性状经通径分析,对单株粒重贡献较大的因素依次为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穗长。表明在适宜的株高和穗长条件下,应适当增加穗粒数和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12.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40余份水稻材料的14个农艺及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育种首先应注意整精米率、精米率、单株粒重和空秕率的改良,进而提高穗粒数。在水稻优质、高产育种过程中,可依据因子的分类,以主因子为主体进行多个性状的集团选择。由于因子间具有独立性,可依据该群体因子的相对重要性,采取有重点的逐步改良方法,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3.
国外花生种质资源引种鉴定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外205份花生种质资源的植物学特性、抗性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观察鉴定,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国外花生种质资源较为丰富,有性状优良的种质,也有高抗的材料,这些优异种质可供今后开展花生高产、优质、抗病育种利用;在选出的4个主成分因子中,总有效枝数的累积贡献率为45.58%,将205份国外花生种质资源归为5类,绝大多数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较小,类间遗传差异大于类内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我国丰富的苎麻种质资源,充分发掘利用其有益基因,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收集的94份苎麻种质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评价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将苎麻的7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高达90.35%;其中第一主成分以株高、茎粗、有效株率的影响为主;第二主成分各个性状系数均为正,可以看作是苎麻种质农艺性状的综合反映;第三主成分以分株数、总株数的影响为主;第四主成分以有效株率的影响为主。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将94份苎麻种质材料在阈值为3.79时聚为三个大类,可划分为高株细茎型、矮株粗茎型和1个特殊型。上述结果将苎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并将94个苎麻品种分为3种类型,为苎麻优质品种选育和多功能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试验,对广东省10 个主栽花生品种进行施钙和施磷处理,利用JMP7.0 对花生的7 个主要农 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院在施磷条件下,单株产量和单株荚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在 施钙条件下,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更为紧密,有多对性状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或者极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表明院 在施磷的条件下,生长势因子为第一主成分,贡献率达43.56%;在施钙条件下,产量因子为第一主成分,贡献率达 46.22%。进行磷效率品种选择时,重点考虑的性状是主茎高、侧枝长和分枝数;进行钙效率品种筛选时,重点考虑的 性状是单株产量、百果重和百仁重。  相似文献   

16.
31个安徽籼稻地方品种(Oryza sativa L.Subsp.indica)选作为试验材料.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各品种间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进行测定,并对安徽地方品种作了系统分类.结果指出,尽管各品种的地理环境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仍然存在.根据遗传距离将这些品种划成6个不同类群.这一研究将在水稻育种和安徽水稻地方品种资源改良中起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