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辣椒种质资源是改良辣椒品种的物质条件,构建核心种质能够以最小数量最大限度保存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挖掘辣椒优异基因奠定材料基础,对提高杂交种亲本的选配效率进而缩短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辣椒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展开概述,总结了辣椒核心种质构建的研究进展,并提出辣椒核心种质构建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为辣椒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与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陕西辣椒品种资源的分类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和Sm ith博士对辣椒品种资源的不同分类方法,结合研究实际,提出了陕西辣椒品种资源的实用分类方法,对从事辣椒种质资源的收集、利用和开发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对这几种分类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了拓宽育成观赏椒品种的遗传基础,进行了观赏椒资源和育种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评价。50份观赏椒种质材料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观赏性辣椒种质材料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掌握观赏性辣椒遗传的多样性对挖掘资源、开发和创制新辣椒种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大葱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包括大葱的起源、分布,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分类,大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基于形态学标记、基于细胞学水平、基于蛋白质水平、基于DNA分子水平的大葱种质遗传多样性),大葱种质资源的利用(产量构成、品质性状、抗病性和品种选育)及中国大葱今后研究重点等。  相似文献   

5.
辣椒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种质资源的进一步利用提供基本参考依据,对64份辣椒育种材料的12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6.74%~67.00%,最大的是单果重,达67%.00,其次是商品果横径,为50.64%,最小的是株高,仅16.74%。64份材料通过聚类分析可划分为6大类群;黔辣3号、大方线椒、云南邱北辣椒、8898线椒和8819线椒性状表现突出,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可用于辣椒品种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6.
上杭县积极开展槐猪这一珍贵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该文主要阐述了上杭槐猪的品种来源与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相关进展,归纳了品种种质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并提出品种保护与利用的建议,旨在为上杭槐猪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综合相关文献资料,从辣椒属起源与分布和种质资源研究与应用剖析我国辣椒属种质研究现状。辣椒属起源与分布的认识是辣椒属种质资源研究的基础,目前多数学者都承认辣椒起源南美洲,全世界有25个种,其中5个栽培种,我国分布有1个野生种。对辣椒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有利于辣椒属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和合理利用。DNA分子标记技术是辣椒属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工具,可以对辣椒属的分类、亲缘关系、辅助育种作较为精确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广西积极开展隆林山羊、都安山羊等地方优良山羊品种的保护与利用,并取得一定成果。该文主要阐述隆林山羊和都安山羊的品种来源与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相关进展,归纳了品种种质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并提出品种保护与利用的建议,旨在为隆林山羊、都安山羊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学原始创新、作物育种及生物技术产业重要的物质基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食品安全性的重要保障。黑龙江省是全国大豆主产区,有着丰富的种质资源,但是随着耕作制度及生产条件的变更导致大豆遗传资源多样性的破坏与丧失异常严重。黑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平台建设可以对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护和利用.对拓宽黑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基础,提高大豆单产及总产具有重大意义。大豆起源于中国,种子约含20%油脂及40%蛋白质。为世界提供了30%脂肪及60%植物蛋白来源。大豆种质资源又称大豆品种资源、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包括古老的地方品种、新育成品种、重要的育成品系和遗传材料,以及大豆的野生种和野生近缘种,它们具有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基因,是现代大豆育种的物质基础。黑龙江省有着悠久的大豆种植历史,加之黑龙江省地域广阔,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复杂,通过自然选择及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造就了丰富的可以适应各种生态环境及各种用途的大豆种质资源。但是随着耕作制度及生产条件的变更导致大豆遗传资源多样性的破坏与丧失异常严重,对黑龙江省甚至全国大豆产业的长远发展有着负面的影响。因此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建设大豆种质资源平台来进行时优异的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及对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进行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探讨和交流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该文全面梳理了安徽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方面的做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培育等方面提出探讨性对策与建议,以期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自1995年建立种质资源库以来,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收集保存蔬菜种质资源共5365份、隶属27科84属。通过蔬菜种质资源的园艺性状鉴评、亲缘关系分析、抗病性鉴定、品质分析、配套栽培技术与利用研究,实现了资源共享与有效利用,直接推广名优资源品种160个,创新种质359份,培育新品种36个,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海南7个逸生辣椒品种的亲缘关系,为地方辣椒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科学保护提供依据,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海南农村的7个逸生辣椒品种进行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从19对ISSR引物中筛选出12对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50条DNA条带,多态性条带45条,多态率达87.22%。2)聚类分析将海南7个逸生辣椒品种分为2大类,簇生椒归为一类,其余6个品种的遗传距离相近,归为小米椒+朝天椒类。3)按海拔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低海拔对辣椒的遗传多样性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稻种资源是水稻科学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建院 60 年来,持续开展了稻种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和利用等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收集保存国内外栽培稻资源 18 800 多份、野生稻资源 5 158 份;研究建立了水稻种质中期库和野生稻圃,确保稻种资源长久安全保存和利用;系统开展了稻种资源农艺性状、抗病虫、抗逆性、品质等性状的鉴定评价,以及资源遗传多样性、分类、核心种质构建、基因挖掘等基础研究;开展种质创新和利用研究,育成大批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利用优异稻种资源选育水稻优良品种 1 000 个以上,其中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推广面积达66.67 万 hm2 以上的品种有 31 个;“十五”以来向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提供栽培稻、野生稻资源累计近6 000 份次,充分展现了种质资源公益性作用。但在国外资源引进、优异基因挖掘与利用等方面仍显不足。拟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通过多学科、多组学相结合,统筹开展稻种资源各项研究工作,促使资源研究再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国际通用的种质资源土著知识调查方法,对广西沿海地区作物种质资源土著知识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优良品种的大量推广,作物种质资源更新速度加快,老的农家品种越来越少;为适应沿海地区自然气候环境,当地人对作物品种资源有一些特殊的需求,因而保留了一些古老的农家品种,形成独特的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土著知识,如医疗保健用法、传统习惯用法以及宗教用法等;通过调查共收集到各种作物种质资源146份,开创了广西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土著知识研究新领域。针对目前广西沿海地区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上存在的保护意识不强、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对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土著知识研究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制定专项研究计划并给予资助,设立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土著知识研究实验区,以及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和运行机制等建议,以促进广西作物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贵州桑树资源及利用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贵州桑树种质资源的类型、分布、主要特性及利用情况进行了概述。表明,贵州省目前有野生桑种6个、栽培种5个,并具有丰富的生态类型和种质资源(400多个),分布广,类型多样,是我国重要的野生桑种质资源库,具有非常重要的利用价值。从育种角度对选育和利用不同目的桑树品种的基本目标作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6.
野生稻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来源。广东自1978—1980年开展首次全国野生稻资源普查搜集以来,在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广州建立了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和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库,目前入圃种植保存野生稻资源5 188份、繁殖种子入库保存4 000余份,涵盖20个野生稻种;在广州和茂名各建立了1个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形成了种茎入圃、种子入库保存及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野生稻资源保护体系。利用广东野生稻资源直接或间接育成156个品种通过国家、省、地品种审定,其中18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而且大部分品种米质达到国标、部标或省标优质3级或以上等级,说明野生稻资源在优质稻品种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广东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育种利用工作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布局不全面,野生稻自然生存呈现濒危趋势;野生稻资源鉴评设施设备条件不完善,深度鉴评基础薄弱,影响野生稻资源充分利用。建议加大野生稻保护与鉴评经费投入,加强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野生稻资源优异种质创新、育种新材料创制和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以促进野生稻资源保护和育种利用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17.
贵州玉米自交系杂交种的选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审定的137个玉米杂交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早期玉米杂交种的选育主要是直接从地方品种中分离自交系和从北方引进温带玉米自交系组配杂交种。20世纪90年代后期加强了从引进的热带玉米群体中分离自交系。“十五”以来,加快了地方种质、热带种质和温带种质的相互改良和自交系选育,组配并审定了更多的优良玉米杂交种用于玉米生产。此外,就下一步贵州玉米种质的扩增、改良和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萝卜在山西省栽培普遍 ,形态类型多 ,种质资源丰富 ,利用价值高。经过多年的收集整理 ,澄清了山西省萝卜种质资源 ,对具有代表性和具有典型性状的材料予以繁种长期保存 ,同时加以利用。正确选择、合理利用资源 ,能够培育出不同类型的品种和杂交种  相似文献   

19.
优质茶树资源创新与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五"期间以来,湖北省茶树种质资源圃搜集了省内外优质茶树资源600余份.为了使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性状得以充分利用,从这些资源的自然杂交后代中筛选出了一批不同类型的优良株系,并对入选的单株加速扩繁.同时开展了新品系的主要经济性状研究,有目的地选育出具有优质、早生、高产、抗性强等不同特色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