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殖水体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概括了国内外养殖水体生物修复的发展现状、方法及其优缺点,提出菌藻联合、菌藻与大型沉水植物联合、菌藻与底栖动物联合、多种水生植物联合、经济鱼类与经济类水生植物联合等联合修复模式是生物修复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生物填料上生物膜的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选择3种生物填料构建生物滤池,采用细菌16S rRNA基因片段扩增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了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填料上生物膜和对应生物滤池水体中的细菌群落种类组成。结果表明:3种生物填料均有富集微生物生长的作用,生物填料上生物膜的细菌种类和多样性大于对应的生物滤池水体;在门分类水平,3个生物滤池水体中的优势菌相同,均为厚壁菌门,3种生物填料上生物膜的优势菌不尽相同,聚乙烯小球生物膜的优势菌为厚壁菌门,陶瓷环和弹性毛刷生物膜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弹性毛刷生物膜的细菌种类最多、多样性指数最高,由变形菌门的26个属细菌组成,聚乙烯小球生物膜的细菌种类组成最少、多样性指数最低,由厚壁菌门的23个属组成,细菌丰度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3.
池塘养殖水体净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福权  朱文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50-17153
概述了池塘水体净化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在养殖水体净化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生物修复技术为研究对象,以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具体应用为研究目标。首先,对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简单概述;其次,重点从三个方面对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即生物修复技术在池塘底泥以及自净修复方面的应用;在池塘水体修复中的应用;在池塘生态系统维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水环境及其保护与生态修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龙华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4,24(4):328-333,347
分析了天然水环境和养殖水环境的影响因子,综述了我国水环境的现状和保护措施,并进一步对受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产生、原理、种类、应用以及优点等做了概述,着重介绍了微生物在生物—生态修复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生物修复技术和益生菌概念的发展,综述了在养殖生态环境中利用益生菌来净化水质和修复养殖水体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对微生物修复养殖水体的技术发展前景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我国作为全球水产养殖大国,养殖规模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池塘养殖是我国最主要的水产养殖模式,在保障优质动物蛋白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养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养殖密度持续增加,大量饲料投入和动物排泄等导致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大量氨氮和亚硝酸盐等不仅污染养殖水体,还会严重危害水产动物健康,导致病害频发、药物滥用、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给水产养殖绿色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亟需进行养殖池塘水体修复处理。目前,对养殖水体的修复技术主要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相较于异位修复,原位修复技术具备节约资源、成本低、无交叉污染等优势,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该文首先概述了我国养殖池塘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特征和危害;其次,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 3 个方面总结了我国养殖池塘水体原位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详细阐述其技术原理、适用范围、应用效果及优缺点;最后,指出当前池塘养殖水体原位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并提出一种单塘循环生态养殖模式,为养殖池塘水体修复的未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养殖水环境的生物修复作用,进行了固定化光合细菌对养殖水环境的生物修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固定化光合细菌后12 d,养殖水体的COD值、氨氮分别降低54.29%、80%,DO值上升44%,pH值上升到8.8。表明,应用固定化光合细菌有利于降低水产养殖水体的污染,从而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土壤污染类型(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放射性污染)及微生物修复技术;综述了微生物修复技术(投菌法、生物通风法、生物培养法、堆制处理法、预制床法、生物反应器法)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分析了微生物土壤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污染水体生物修复技术的特点,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水体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评价水体生物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污染水体生物修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