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相似穿孔线虫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目的】相似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是中国一类检疫对象,随着国际贸易日益加剧,该线虫传入中国的风险也日益加大,急需对其适生性进行分析。【方法】利用已广泛用于物种潜在分布预测的GARP与MAXENT两种生态位模型预测相似穿孔线虫在中国的适生区,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阈值依赖和非阈值依赖比较。【结果】两个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测相似穿孔线虫的潜在地理分布;预测在中国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包括海南、广东、福建、云南、台湾等省区;经检验MAXENT预测结果较GARP好。【结论】相似穿孔线虫可随花卉苗木的国际运输传入中国,并可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及花卉进出口大省云南省等地区发生;上述地区的进出口口岸应加强对相似穿孔线虫的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2.
入侵害虫红火蚁在中国的适生性分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对红火蚁在中国大陆地区可能适生分布的地区进行分析和预测。【方法】运用CLIMEX气候模型的气候相似系数法和地点比较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ArcGIS8.3)对该虫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与结论】CLIMEX预测入侵红火蚁可以在中国大陆19省区的47个市、县(地区)生存,其中在温湿度较高、降雨量较多的华南地区最适宜生存;结合GIS的预测,该虫在中国的适生范围为16.32°N~41.33°N,91.46°E~122.01°E。  相似文献   

3.
基于CLIMEX与GARP的三叶草斑潜蝇在中国的潜在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适生性分析软件CLIMEX与GARP对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Burgess)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CLIMEX预测结果显示,全国638个气候站点中有415个站点的生态气候指数Ei﹥0,分布于30个省(或地区),在这些地区三叶草斑潜蝇存在定殖的潜在性。同时,GARP预测认为三叶草斑潜蝇的适生区主要覆盖我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和华南地区。将两个软件预测结果进行叠加分析显示预测结果基本吻合。潜在适生区叠加区域位于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以及华南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属于三叶草斑潜蝇的高度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4.
梨火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火疫病是国家重点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蔷薇科果树,在我国所有的梨和苹果产区均可危害。近日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下发了《关于做好梨火疫病调查工作的函》,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出抑制梨火疫病的药剂,为梨火疫病的绿色安全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抑菌圈法筛选22种抗生素,评价其在库尔勒香梨花器上的安全性。【结果】13种抗生素对梨火疫病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在抑菌圈直径达到9 mm时,氯霉素(1)、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和诺氟沙星的药剂有效浓度由低至高是5.30、7.60、9.88、11.64 mg/L,使用同等剂量下4种药剂的抑制作用强于其它药剂;氯霉素(1)、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罗红霉素分散片、诺氟沙星对库尔勒香梨花器的危害较轻。【结论】氯霉素(1)、诺氟沙星、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和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可在田间防治梨火疫病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梨火疫病病原菌(Erwinia amylovora )三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TSS)的所在区域、相关基因及Erwinia spp.的HrpA(hypersensitive response and pathogenicity gene A)选择压水平。【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BLAST程序对梨火疫病菌基因组的核苷酸数据库进行同源比对,同时对Erwinia spp.与宿主互作的表面蛋白HrpA进行选择压分析。【结果】TTSS分析结果显示在40 kb大小的毒力岛上有27个TTSS相关基因。通过与看家基因及毒力岛上的致病性相关的重要基因HrpN的比较、选择压分析、多序列比较,发现HrpA基因处于较强的选择压作用下,且HrpA蛋白N端主要受正向选择,C端主要受净化选择。NJ法构建的HrpA系统发育树显示Erwinia spp.形成两个明显的分支,表明HrpA基因可能在种间分化后产生了不同的选择压变化。【结论】梨火疫病病原菌基因组3.14-3.18 Mb为其TTSS分布区域。该病原菌通过TTSS侵染寄主植物,在其病原菌表面有一种类鞭毛结构的TTSS蛋白HrpA,HrpA作为传输者起着将效应分子输送到宿主内部的功能,在进化上受到了较强的选择压影响。  相似文献   

7.
西花蓟马在中国适生区的基于CLIMEX的GIS预测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西花蓟马是世界性的重要害虫,在中国首次于2003年在北京发现,亟需对其适生区进行预测。【方法】将CLIMEX和GIS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利用GIS的插值功能,对用CLIMEX预测西花蓟马中国适生区所得的EI值进行插值替换,并利用GIS的叠加功能,初步分析了寄主和湖泊等因素对西花蓟马分布的影响,从而使CLIMEX的预测结果更加精细准确。【结果】预测结果表明西花蓟马能广泛分布于黄河、渭河以南,其中主要发生地分布在云贵高原,渭河流域,淮河流域及广东、广西、浙江等地。【结论】西花蓟马在中国的华中、华南以及西南的广大地区可周年发生,气候条件合适及具备越冬场所时在中国广大北方地区也可能严重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已有的采集标本分布记录,模拟三叶海棠的地理分布。【方法】从中国4个标本馆获取三叶海棠的291个分布数据,从WorldClim网站下载1950-2000年生物气候数据,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其地理分布。【结果】①三叶海棠的潜在分布地区有:巴基斯坦东北部;不丹中部、东北部;印度东北部;中国西藏东南部、河北省东北部和北京西部山区。②依据模拟分布值0.5~0.7标定的三叶海棠分布区域,排除其潜在分布区域,再结合这些区域的地理间隔性,从宏观景观上将三叶海棠的地理分布格局划分为4个区块:中国四川、甘肃、陕西三省交界地区;中国重庆大部分地区,贵州大部分地区,湖北西南部,湖南大部分地区,广西与贵州、湖南交界地区,江西,广东与湖南、江西交界地区,福建东北部,浙江大部分地区,安徽南部;韩国南部沿海地区;日本岛大部分地区。③刀切法检测表明,温暖季节平均降雨量对三叶海棠的分布增益贡献最大,三叶海棠喜生于温暖季节平均降雨量在450~800mm的地区。【结论】用MaxEnt模拟三叶海棠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准确性,反映出了三叶海棠基本的地理分布格局和潜在分布区域,并阐明了主导其地理分布的生物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防治梨火疫病化学药剂和防治适期,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4种市售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采用常量喷雾方法进行化学防治药剂筛选,分析不同时期施药最佳防治时期,运用定向涂抹法防治发病严重部位。【结果】铜制剂对梨火疫病的防效相对较优于农用抗生素,其中氢氧化铜、噻菌铜和松脂酸铜的防效分别为96.2%、68.5%和66.7%;香梨初花期施药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盛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且铜制剂的防效高于其它药剂,其中初花期施用氢氧化铜对梨火疫病的防效可达96.2%;针对已发病的梨树枝干,可使用植物杂源多酚进行涂抹防治,病斑抑制率达到了92.1%。【结论】初花期可喷施铜制剂进行保护,有效阻止病原菌入侵;盛花期可使用非铜制剂进行防治,避免产生药害;果实膨大期可使用植物杂源多酚或噻霉酮涂抹剂定向涂抹。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梨火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泉卿 《世界农业》1995,(10):28-29
美国的梨火疫病烟台动植物检疫局葛泉卿梨火疫病可侵染包括苹果、梨和山楂在内的蔷薇科37属140余种植物,造成严重损失。病害大流行时甚至可造成整个果园的毁灭。我国尚无此病。但如何防止梨火疫病传入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一、病害简史和发生现状自17...  相似文献   

11.
Alien invasive species represent a severe risk to biodiversity and economy, as in the case of fire blight (Erwinia amylovora), a bacterial disease that originated in North America, which may be released into new locations by means of fruit trade. On the basis of the knowledge of Erwinia amylovora's bi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data,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has been applied to determine areas where Erwinia amylovora can potentially invade China.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blossoming period, are considered to be two crit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Erwinia amylovora's suitable climatic zones. This spatial modeling approach was validated from a case study in Europe, where the occurrence of Erwinia amylovora has been proven. The model prediction agre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the bacteria recorded in Europe, and the same procedure has been applied to produce a potential establishment area in China's two preferential apple cultivation regions, Bohai Bay region and Huangtu Altiplano regio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areas belonging to the high-risk category are more or less the main apple producing areas, accounting for their great economic importance in China. This methodology provides an initial baseline for assessment,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alien species that may become invasive under certai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addition, this modeling approach provides a tool for policy makers to use, in making decisions on management practices where alien species are involved.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了中国养殖业中外来物种入侵现象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明了中国养殖业中外来入侵物种种类共计27科40种,其中外来入侵水生植物、陆生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分别为5种、10种、3种、22种;来源于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和中国不同生态环境的分别有22种、3种、6种、3种、6种;中国养殖业中的外来物种入侵途径以不当的有目的的引入为主;外来物种入侵已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人民健康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针对中国养殖业中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的原因,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促进中国养殖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3.
福寿螺于1981年引入广东并在1984年开始推广养殖,后因过度养殖、管理不善及食味不佳等原因被弃养;由于缺乏天敌,且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福寿螺在我国南方地区暴增,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近年来,福寿螺在广东地区泛滥成灾,已对水稻等水生作物造成严重危害,成为主要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运用环境社会学的受害结构论,对广东福寿螺的危害进行分析,并就外来生物入侵的防治与管理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引起社会对外来生物入侵防治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生外来入侵物种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有很多独特的水生物种和水生态系统,由于水产养殖的发展,通过水产养殖引种和其他途径,自国外和国内不同区域引进了大量水生外来物种,目前大约有129种,这些水生外来物种破坏了当地特有的水生态系统,威胁当地特有的水生物种,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最典型的是中国云南省,引进外来鱼类达34种,严重威胁了本地土著鱼类。现有法律法规中对外来水生物种的管理规定还不具体,仅有原则规定,如《渔业法》第16条规定:水产苗种的进口、出口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海洋环境保护法》第25条规定:引进海洋动植物物种,应当进行科学论证,避免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本文描述现有的管理和法规体系,介绍中国海洋、淡水水生生态系统中外来入侵物种基本情况,介绍水生生态系统中外来人侵物种的种类、影响等内容;我国海洋与淡水外来物种的主要来源是水产养殖引种,其次是夹带或观赏引进的。由于引种只侧重于生产上的经济价值,忽略其生态危害,加之外来种的管理不完善,导致外来物种逃逸到自然环境中,产生了严重的生态和环境灾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我国外来人侵物种的防治对策,包括:(1)完善海洋与淡水外来物种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2)建立海洋与淡水外来物种风险评估程序与制度;(3)加强动植物检疫工作;(4)明确相关国内管理主体和法律责任,分工合作;(5)开展国际社会合作,控制入侵物种;(6)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力;(7)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外来入侵植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当代,生物入侵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生物入侵不仅对生态环境有破坏,而且对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威胁。全球范围内已开展了生物入侵多方面的研究,但中国特别是北京地区对其进行的研究较少。为了对北京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治提出更多可行性建议,作者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北京松山外来入侵种实地调查情况,分析了北京外来植物的现状和主要引入途径。最终从谨慎引种外来物种,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实行快速处理措施,多种处理方式结合;建立物种数据库,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加强资源环境保护,进行公众教育活动4个方面提出针对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Frequent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accelerated alien species invasion. However, data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vasive species after their introduc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ir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re lacking.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nal trends of invasive species in China and the drivers for such trends, by identifying th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from a dynamic analysis of 13 main invasive insect pests in three time periods – befor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1978, from 1979 to 2001, and after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in 200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undance of invasive species gradually decreased from south to north and from southeast coast to inland. Guangdong (442 species) and Yunnan (404 species) provinces have the highest abundance of invasive species. Among the 13 key invasive insects investigated, 3, 10 and 13 occurred chronologically in the three periods, and invaded 7, 28 and 34 provinces, respectively. Alien pests are found to invade China through Xinjiang, the Bohai Rim and the southeast. Value of imports was a strong predictor of the number of invasive species in China, and followed by temperature heterogeneity, in explaining the richness pattern of invasive animal, plants and insects, but not that of microorganisms. This study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urthering international quarantine and effective invasive species control.  相似文献   

17.
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及其入侵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掌握浙江省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现状,评估其入侵风险等级,为入侵植物的生态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调查了宁波市不同区域外来入侵植物,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入侵植物的传入阶段、适生阶段、扩散阶段、入侵分布现状、危害影响及治理难度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风险等级。  结果  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种类较多,共77种,隶属27科58属。外来入侵植物优势科现象明显,其中菊科Asteraceae最多,达21种,其次是茄科Solanaceae、豆科Leguminosae和禾本科Poaceae,各6种。草本植物71种,占总种数的92.21%。37种属人为有意引入,占所有入侵植物的48.05%;32种属无意引入,占41.56%;入侵途径不明的有8种,占10.39%。58种来自美洲,占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75.32%;15种来自欧洲,占19.48%。层次分析表明:Ⅰ级风险的外来入侵植物15种,Ⅱ级风险的14种,Ⅲ级风险的18种,Ⅳ级风险的22种,Ⅴ级风险的8种。  结论  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风险等级较高,建议根据其评估的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方法,防控外来植物的入侵危害。表2参28  相似文献   

18.
果园生草的生理生态效应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果园生草作为维持果园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环境的有效技术,在欧美、日本等国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生草制,并率先在福建、广东、山东等地果园中应用。但因中国果产区气候、立地条件差别较大,在草种选择与利用上缺乏相应的规范化技术,加之受传统大田耕作"除草务尽"、"与果争肥水"等思想影响,果园生草制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目前实施清耕的果园面积仍占总面积的80%以上。本研究结合现阶段中国果树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课题组在果园生草方面的研究工作,从果园小气候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及植株生长和发育方面综述了果园生草的生理生态效应,提出了果园生草的管理策略,为适地推进果园生草栽培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是一个典型的岛屿国家,地域辽阔。18世纪欧洲移民时期至今,新移民为澳大利亚带来了大量外来物种,其中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澳大利亚的农产品种类,但也有很多物种已经成为危害自然生态环境和农牧业发展的有害入侵物种。澳大利亚政府高度重视外来入侵物种和本国生物资源的管理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政策法规、管理机构、技术支撑、资金保障、公共教育体系,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本文简要介绍了澳大利亚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有关策略和指南,并阐述了对中国的借鉴意义:(1)建立完善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的法律法规体系;(2)建立健全国内生物多样性管理长效机制;(3)建立高效生物多样可持续管理资金保障体系;(4)构建全方位全民参与的生态保护宣传培训体系;(5)强化科学技术对生物多样性管理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