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合理调整减少损失1·控制割台损失在大豆收获中,割台损失一般占总损失的80%以上。控制割台损失应从减少漏割、掉枝和炸荚等三方面入手。(1)减少漏割。现行垄距一般为65~70cm,以3060型联合收割机为例,大豆挠性割台割幅为2·75m,每幅正好收割四垄,所以漏割的主要原因出在割茬高度上。割茬过低,易出现割台前积堆;割茬过高,易留“马耳茬”和切割底荚。大豆最低结荚高度一般为6~8cm,因此控制割茬在4~6cm内,不会出现“马耳茬”。但有时易出现积堆现象,这时可将割台的底部拖板进行调整。(2)减少抛枝、掉枝损失。抛枝主要是由于拨禾轮转速不当(…  相似文献   

2.
<正>1合理调整,减少损失1.1控制割台损失在大豆收获中,割台损失一般占总损失的80%以上。控制割台损失应从减少漏割、掉枝和炸荚等3方面入手。(1)减少漏割。现行垄距一般为65~70 cm,以3060型联合收割机为例,大豆挠性割台割幅为2.75 m,每幅正好收割4垄,所以漏割的主要原因出在割茬高度上。割茬过低,易出现割台前积堆;割茬过高,易留"马耳茬"和切割底荚。  相似文献   

3.
油菜联合收割机作业时割台容易发生振动,不但会造成漏割,而且严重影响割茬质量。基于有限元分析,通过改进切割器、调整割刀位置,进行了割台结构的优化,以提高其在作业过程中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割台本体框架模型与加入驳接架后模型的有限元应力分析最大值的变化较小,故为保证油菜收获效率,可进一步减轻割台重量,优化割台结构;加装驳接架后割台的变形量有所增加,因此需加强连接结构,以提高割台刚性;在6阶模态分析中的第3阶振动频率(76.195 Hz)对割台的切割器横梁影响较大,因此后续需要对割刀横梁进行强化,且将竖刀安装在送穗口一侧,可实现割台的共振平衡。  相似文献   

4.
4SY-1.8型手扶式油菜割晒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菜联合收获机械对油菜成熟度要求高、适收期短、收获损失率大、作业能耗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应于南方小田块油菜分段收获的4SY-1.8型手扶式油菜割晒机,进行了油菜的切割、分禾、铺放与挂接等装置的结构设计与分析。田间试验表明:设计的油菜割晒机能有效完成中间分禾、两侧条铺的割晒作业;割晒油菜的铺放角度平均值为36.4°,在45°以下概率为75.8%;割茬高度平均值为278.2mm,在230~330mm以内的概率为85.2%;铺放宽度平均值为1027.6mm,在1150mm以下的概率为 81.1%;作业质量满足后熟晾晒和机械化捡拾收获农机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5.
《浙江农村机电》2007,(2):27-27
“碧浪”牌油菜联合收割机,设计了油菜专用割台和脱粒凹板筛,较好地解决了普通割台收割油菜时容易造成堵塞、割台损失大以及脱粒清选损失大等关键问题。采用的油菜专用割台、专用凹板筛和双层可调振动动筛等装置为国内首创。整机具有总体设计新颖、合理,结构紧  相似文献   

6.
4SY-2型油菜割晒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设计了与联合收获机底盘配套,适合于我国南方小面积移栽油菜的4SY-2型油菜割晒机,分析和确定了拨禾轮、切割装置、输送和铺放装置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田间试验表明:油菜割晒作业时茎秆铺放角小于或等于30°,铺放角度差小于或等于15°,割晒总损失率小于或等于2%.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油菜种植面积将呈逐年增加,但油菜收获仍靠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耽误农时,并且在割晒、搬运时损失大,农民迫切需要适用的油菜联合收割机。近年来,油菜联合收割技术在国外有所发展,但由于收割机价格昂贵(近120万元),推广难度大。  相似文献   

8.
1研究目的、内容油菜茎秆粗、株型高、分枝互相交叉、荚果易炸裂,稍有拉扯、碰撞,便有籽粒掉落。为了有效减少割台损失,我们设计了新型油菜联合收割机的伸缩式割台,以调整主割刀与拨禾轮的相对水平位置和主割刀与螺旋输送器之间的距离;采用了电动或液压驱动的小刀片竖侧切割装置,以减少拉扯炸裂损失;调整了拨禾轮的位置和转速变速范围,适应了油菜的株高,减少了拨齿与荚果的碰撞损失。  相似文献   

9.
谷物联合收获机油菜收获割台的设计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指出利用谷物联合收机收获油菜时割台部分存在因分禾拉扯和拨禾轮打击而造成损失大的问题,提出了在未割边加装竖直切割器和改变拨禾轮参数的解决办法。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和优化选择进行收获油菜的割台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案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 研究目的、内容 油菜茎秆粗,株型高,分枝互相交叉,荚果易炸裂,稍有拉扯、碰撞,便有籽粒掉落。为了有效减少割台损失,设计了新型油菜联合收割机的割台,采用了电动或液压驱动的小刀片竖侧切割装置,以减少拉扯炸裂损失:调整了拨禾轮的位置和转速变速范围,适应了油菜的株高,减少了拨齿与荚果的碰撞损失;还设计了伸缩式割台体,以调整主割刀与拨禾轮的相对水平位置和主割刀与螺旋输送器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全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驳接油菜割台收割油菜是目前国内机械化收割油菜的一种主导方式。由于油菜农艺形态参数和物理、力学特性与水稻、小麦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割台收割油菜普遍存在损失高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割台损失进行分析,对关键参数进行设计计算,提出油菜割台运动参数、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案,以减少割台损失。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与联合收获机底盘配套,适合于我国南方小面积移栽油菜的4SY-2型油菜割晒机,分析和确定了拨禾轮、切割装置、输送和铺放装置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田间试验表明:油菜割晒作业时茎秆铺放角小于或等于30°,铺放角度差小于或等于15°,割晒总损失率小于或等于  相似文献   

13.
一、割茬高度的调整 割茬高度的调整主要取决于地面平整度、作物生产长高度及作物是否倒伏等因素。根据设计要求可控制在5~15cm之间,如用户无特殊要求,适当提高割茬高度有利于延长割刀使用寿命。 二、割幅的调整 洋马联合收割机的割幅为1.37m,有些机手为提高作业效率总以为割幅越宽越好,实际作业时一般不进行满幅收割,而应空出5~15cm的幅宽,这样不易产生漏割,机器容易操作,劳动强度小。机器作业过程中如发现负荷较大还应减小割幅。  相似文献   

14.
油菜收获技术基础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油菜收获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分析了国内外油菜收获技术基础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基础研究的方向。国内外在油菜收获方式、油菜收获时期、收获损失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油菜割晒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条铺形成过程以及放铺质量上,捡拾脱粒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捡拾器结构研究上。油菜联合收获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割台参数优化、脱粒分离与清选机理和参数优化上。在研究手段上主要采用有限元分析、虚拟样机建模与仿真技术。在油菜收获技术基础研究领域内,今后应进一步开展移栽油菜割晒技术、油菜脱分机理、油菜籽粒在清选装置中的运动规律、筛分情况与清选装置中各个零部件的工作参数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4LYBl-2.0型油菜联合收获机的总体结构,以及伸缩割台、脱粒分离、清选装置等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田间性能测试表明:该机总损失率为5.7%、破碎率0.3%、含杂率2%,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油菜机械化收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谷物联合收获机收获作业时因割台高度不当造成的粮食损失,减少割茬高度过高对后续播种环节的影响,利用传感器监测地面起伏变化,设计了一种基于PID调控的割台高度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了基于角度传感器的地面仿形监测机构与割台高度反馈机构,标定并拟合出割台高度与传感器电压信号的线性关系;加装集成式电磁比例阀替换原有割台控制电控换向阀,并进行PWM控制试验。同时,分析了整套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电液控制原理,并进行了多组田间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基于地面仿形的割台高度自适应控制系统具有稳定的响应速度和理想的控制效果,在平原地区作业时相较于传统人工控制割台的方式有明显的优势,能适应平原地形环境下5~11km/h收获作业速度的要求。研究结果为后续无人驾驶谷物联合收获机的研发设计提供了割台装置控制策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常规立式油菜割晒机多采用侧边铺放方式,茎秆铺放方向与机组前进方向垂直,油菜茎秆铺放角差异大、姿态各异,易导致后续捡拾作业喂入量波动和捡拾不彻底等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种油菜割晒机顺向侧铺装置,分析了关键部件作业参数,基于ADAMS开展了铺放质量的仿真优化试验。利用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了割台排禾口处茎秆的平抛运动过程及其落地后的定轴转动过程,结合茎秆铺放角形成机理,计算得出拨禾星轮齿数为7、转动角速度为6.27rad/s,确定了排禾导向板曲线参数方程;基于ADAMS构建了油菜茎秆顺向侧铺装置的多体运动学仿真模型,以机组前进速度、横向输送链速比、割台倾角为因素,以茎秆铺放角为评价指标,开展了Box-Behnken仿真试验,以铺放角最小为目标构建了优化目标函数,运用Design-Expert软件求解得到最佳参数组合并开展了仿真和田间验证试验。Box-Behnken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参数组合为机组前进速度0.93m/s、横向输送链速比1.11、割台倾角117.93°,理论最优铺放角为15.25°。仿真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参数组合条件下,铺放角仿真值为14.42°,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5.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油菜顺向侧铺装置作业顺畅、无堵塞,油菜茎秆平均铺放角为17.25°、平均铺放宽度为752mm、平均铺放层高度为323mm,可满足实际生产需求。该研究可为立式油菜割晒机铺放装置结构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机具之友》2008,(10):12-12
由中机南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电话:0572—2059288)生产的“碧浪”牌油菜联合收割机,设计了油菜专用割台和脱粒凹板筛,较好地解决了普通割台收割油菜时容易造成堵塞、割台损失大以及脱粒清选损失大等关键问题。采用的油菜专用割台、专用凹板筛和双层可调震动筛等装置为国家首创。整机具有总体设计新颖、合理、结构紧凑、使用可靠、操作简便等优点。总损失率、含杂率等指标均达到国家行业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油菜割台竖割刀切割频率随动调节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前进速度下传统油菜联合收获机竖割刀切割频率保持不变,在竖切割分禾处形成较大的重割区或漏割区导致油菜割台损失增大、作业性能不稳定等问题,设计了左右两个步进电机分别驱动的油菜双竖切割随动调节装置,仿真分析了不同前进速度对竖切割分禾处重割区和漏割区的影响,综合考虑油菜成熟度等因素的影响,获得了前进速度与竖割刀切割频率的理想理论匹配关系;设计了以S7-1200PLC为控制器的油菜竖割刀切割频率随动控制系统,通过检测机器前进速度信号,再根据理论匹配关系输出脉冲控制步进电机,实现竖切割频率的随动控制;施用脱水剂7d后完熟油菜收获对比试验表明,使用该竖割刀频率随动控制系统的油菜割台总损失率下降了36.15%~41.16%,竖割刀分禾损失率下降了40.84%~48.20%。  相似文献   

20.
针对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油菜直播作业时,因前茬水稻留茬高、秸秆量大而导致旋耕部件作业耕深浅、秸秆埋覆率低的问题,结合油菜根系生长对直播的农艺要求,提出犁耕与旋耕组合的联合耕整方案,设计一种与油菜直播机配合,通过先抬、后扣的作业方式,实现高茬粘重土壤有序翻埋的扣垡装置,并集成了犁旋组合式油菜直播机。分析阐述了扣垡犁曲面形成原理,确定了其关键影响因素导线、元线角、母线的数学模型,构建了土垡与扣垡犁力学模型,阐明了犁体曲面扣垡过程。为验证扣垡装置功能,在高茬秸秆工况下开展扣垡犁单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扣垡犁平均扣垡率为93. 41%,具有较好的扣垡埋茬功能。以设计的犁旋组合式油菜直播机与仅有旋耕装置的油菜直播机分别在秸秆留茬高度为338、452 mm工况下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2种工况下,犁旋组合式直播机相对仅有旋耕装置的油菜直播机的耕深分别提高了137、110 mm,秸秆埋覆率分别提高了33. 94、28. 36个百分点,种床耕整效果优于仅有旋耕装置的油菜直播机,作业质量满足油菜播种要求。该研究可为犁旋组合式耕整机和犁体曲面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