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优化以竹茹(Bamboo shavings)、陈皮、茯苓(Poria cocos)、白茅根、干姜为原料制成的复方竹茹植物固体饮料的处方,以颗粒成型率、水分、休止角等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星点设计-效应面试验考察稀释剂配比(甘露醇∶糊精)、稀释剂用量(干膏粉∶稀释剂),确定固体饮料的最佳工艺处方,并采用湿法制粒法制备复方竹茹植物固体饮料。结果表明,复方竹茹植物固体饮料的最佳成型工艺参数为稀释剂配比为2.3∶1,稀释剂用量为1.5∶1。该工艺条件下,颗粒成型率达94.30%,水分为1.44%,流动性好,研究可为复方竹茹植物固体饮料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优选清热养胃颗粒剂的成型工艺。在吸湿性研究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粒工艺条件。最佳制粒工艺条件为:浸膏粉与混合辅料的配比为3∶7,用70%乙醇为润湿剂制颗粒,乙醇的用量为浸膏粉的5%。优选出的制剂成型工艺科学合理,所制的颗粒质量较好,成型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以牛粪为主料的多原料混合生物质燃料的发热量,降低成型颗粒燃料含硫量,提升燃料的适用性和综合品质,选取锯末、谷糠、果树残枝3种常见的木质类和非木质类有机废弃物为辅料,通过调节原料配比及含水率,采用挤压成型和特性测定等方法,分析了原料含水率和原料配比对颗粒成型燃料成型率、全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含硫量和发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成型率和全水分受原料组成和含水率共同作用,低灰、低硫和高热量的生物质燃料更有利于市场应用,在满足颗粒成型的条件下,颗粒的热值与灰分、全水分呈负相关,与固定碳含量呈正相关。在牛粪中添加锯末和果树残枝更有利于降低灰分含量,增加果树残枝更有利于提高颗粒的固定碳含量,混合物料中牛粪+果树残枝2∶1混合处理的固定碳含量最高,达到17.6%。牛粪含硫量偏高,3种辅料都有利于降低成型燃料的含硫量,牛粪+果树残枝2∶1混合与牛粪+锯末+果树残枝1∶1∶1混合等多个组合可以将牛粪含硫量从0.30%降到0.10%~0.12%,与单独牛粪相比,发热量提高2.88%~4.63%。综合各处理组的原料成型率和燃料燃烧特性,牛粪与果树残枝2∶1混合是牛粪制备颗粒燃料的最优组合配方。  相似文献   

4.
无糖型灵芝颗粒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冬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447-6448
[目的]研究无糖型灵芝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运用煎煮法提取灵芝多糖,加入澄清剂进行精制,浓缩和干燥,得浸膏粉;以浸膏粉与糊精按1∶1、1∶1.5、1∶2(w/w)3种不同的比例及浓度0.33%阿斯巴甜制备颗粒,以颗粒休止角和吸湿性为指标,选择最佳辅料配比;并对颗粒的外观性状、粒度、水分、溶化性进行检测。[结果]当浸膏粉与糊精的比例为1∶2(w/w)时,颗粒的休止角和吸湿量都最小,分别为36.9°和17.8%;颗粒呈棕褐色,水分为1.0%,其外观、粒度、水分和溶化性都符合药典规定。[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合理,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山楂人参颗粒荆的制备工艺及鉴别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合格颗粒得率、颗粒的吸湿性、颗粒的溶化性为考察指标,按0.5∶0.25∶0.25的权重系数进行综合评分来筛选出主药与辅料的最佳配比,以外观性状筛选乙醇浓度,进而来确定成型工艺.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本颗粒荆中的山楂人参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表明当主药与辅料的配比为1∶1.5,乙醇浓度为80%时制得的颗粒最好;薄层检测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本试验所制定的工艺路线可靠,重复性好.鉴别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秸秆配合颗粒饲料制粒加工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秸秆配合颗粒饲料的制粒加工工艺参数,为新疆秸秆配合颗粒饲料的生产加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分析配合颗粒饲料在制粒过程中精粗料配比、原料含水率、原料的粉碎长度及喂料速度多种因素,对秸秆配合颗粒饲料成型后颗粒的密度、粉化率及成型率等指标的影响,确定秸秆配合颗粒饲料主要加工工艺最优参数。【结果】(1)原料精、粗料比例小于5∶5时,成型率大幅度升高,粉化率大幅度降低。精、粗料比例大于5∶5后成型指标均不理想,甚至出现不成型情况,原料从颗粒机中以粉碎后的状态直接流出。当精、粗料比例为2∶8时,颗粒饲料的密度、成型率均达到最高值,粉化率最低。(2)原料含水率为12%时,颗粒饲料密度、成型率均最高,粉化率最小。(3)原料粉碎长度≤3 mm,颗粒饲料密度及成型率达到最高值,粉化率最低。【结论】(1)颗粒成型效果最好的原料含水率在10%~14%,以12%的原料含水率最优。(2)不同的喂料速度对颗粒饲料的密度、成型率及粉化率的影响均不明显。⑶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原料不同精粗配比对于颗粒饲料的密度、成型率均有显著影响,原料不同含水率对颗粒饲料粉化率影响显著。⑷四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精粗料配比原料含水率原料的粉碎长度喂料速度,较优生产条件为A_2B_2C_3D_2。  相似文献   

7.
为优选黄芩无糖配方颗粒制备工艺,以润湿剂(乙醇)浓度、润湿剂用量及辅料(糊精)用量为考察因素,以配方颗粒中黄芩苷含量、颗粒剂的性状、粒度、水分、干燥失重率、溶化性等检查项目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得到黄芩无糖配方颗粒最优制备工艺参数为,辅料用量为浸膏的4倍,润湿剂为75%乙醇,润湿剂用量为辅料与浸膏总量的1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黄芩颗粒呈浅棕褐色,无吸潮、软化、结块、潮解等现象,其中黄芩苷含量为12.2%;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颗粒总和为8.6%、水分含量为6.0%、干燥失重率为0.9%,颗粒溶化后轻微浑浊,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相关规定。经三次验证试验表明,用本最优工艺制得的黄芩无糖配方颗粒质量稳定、重复性好、有效成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采用湿法制粒制作墨旱莲颗粒,探讨其工艺条件。[方法]以墨旱莲浸膏与辅料的比例、乙醇浓度以及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成型性、溶化性和有效成分总黄酮的保留率的综合评分为标准,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优选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墨旱莲颗粒最佳制粒工艺为浸膏与辅料的比例1∶3.5、乙醇浓度80%、颗粒剂的干燥温度65℃。[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稳定,生产出的产品颗粒成型好、溶化性好、有效成分总黄酮的保留率高。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药用糊精含量、乙醇浓度、干燥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以最低抑菌浓度(MIC)为评价指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选择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连翘颗粒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药用糊精含量67.03%,乙醇含量72.91%,干燥温度35.94℃,3个参数为自变量的二次回归模型方程为R1=0.010-1.914.10-3×A+2.288.10-4×B+2.288.10-4×C-1.172.10-3×A×B+1.953.10-3×A×C-3.906.10-4×B×C-4.374.10-4×A2+6.675.10-4×B2-1.542.10-3×C2,利用以上最优工艺,生产三批产品并测定MIC值,均为0.00625μg.mL-1。以上结果显示,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连翘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方法简便,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丹参无糖配方颗粒制备工艺,以润湿剂用量(乙醇)、润湿剂浓度及辅料(可溶性淀粉)用量为考察因素,以颗粒中丹参酮类成分及丹酚酸B的含量、颗粒剂粒度、水分、干燥失重、溶化性等检查项目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得到丹参无糖配方颗粒的最优制备工艺参数为,以75%的乙醇为润湿剂,润湿剂用量为药材浸膏和辅料总量的10%,辅料用量为药材浸膏量的5倍,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颗粒剂质量最优,其中丹参酮类成分含量为0.628%,丹酚酸B含量为1.504%;所得颗粒粒度均匀,色泽一致,呈浅红棕色,无吸潮、软化、结块、潮解等现象;粒度不合格率为10.4%;水分含量为4.6%;干燥失重率为1.7%;溶化现象为轻微浑浊,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