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考虑粮食农业生态价值(ESV)和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运用超效率SBM-Malmquist模型,从静态和动态2个角度阐释了2011—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生产率增长来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黄河流域的粮食生态价值整体呈上升趋势;(2)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省际之间农业碳排放差异显著;(3)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不同区域的差异明显,其中内蒙古的农业生态效率最高,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的农业生态效率显著低于其他地区;(4)黄河流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均大于1,整体的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存在技术转化效率不足、管理效率水平较低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建设新型农业体系、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等对策建议,以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0—2019年黄河流域九省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农业生态效率,通过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分析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构建Tobit模型分析农业生态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发现: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省际农业生态效率差异明显。投入冗余、非期望产出冗余所带来的投入非效率,是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全局空间正相关特征,局部空间集聚主要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财政支农、农业规模化、农业生产能力对于农业生态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械化、城镇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邓远建  超博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24):4879-4894
【目的】从灰水足迹视角评价我国省域农业生态效率,揭示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影响农业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提升我国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方法】利用我国2000—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省域农业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总体而言,农业灰水足迹呈下降趋势,但个别省(市、区)呈上升趋势。从灰水足迹由低到高的排名可以看出,处于前列(即灰水足迹较小)的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或农业产值占比较低;处于后列(即灰水足迹较高)的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或农业产值占比较高。(2)观测期内,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平稳,个别年份波动较大,各省(市、区)的均值差距明显且分布极不平衡。(3)经济发展水平、种植业结构、技术进步、财政支农、农业受灾率等因素对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程度各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们生活质量的双双提升,无论是农业经营者还是消费者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农业生态效率水平,但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污染也可能对农...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农机作业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200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规模报酬可变型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双固定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农机作业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本地效应及空间溢出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近年来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东部地区生态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农机作业服务与农业生态效率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农机作业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分别为0.006、0.017和0.024,间接效应约占总效应的75%,表明农机作业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将会是系统性的,这对推动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在数量上依赖农业产业化进程与规模,在质量上依赖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可以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本文优先分析了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生态效率耦合协调路径,并测算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生态效率水平,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粮食主产区2010—2020年,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生态效率耦合协调的时空差异性。结果显示:粮食主产区的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度分布于0.3~0.7,此时处在一个拮抗和磨合的阶段,耦合协调度呈现每年上升的趋势,展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局面。基于此,提出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推进产业生态化转型,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措施,实现农业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资源约束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背景下,探究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固定效应与门槛效应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态效率,并且农作物种植结构“趋粮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化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农地规模经营的门槛效应,即随着农地规模经营的扩大,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呈现边际效应“先递增后递减”的规律。通过完善农机补贴政策,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机配套体系建设等措施,将有助于提升农业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将2003—2018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县域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对湘西8县市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探讨影响湘西8县市农业生态效率的因素。结果显示:湘西8县市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同时存在一定的县市差异,其中,古丈县农业生态效率最高,凤凰县最低;在各影响因素中,城乡收入比、有效灌溉率、人均耕地面积呈现负向效应,种植结构影响呈现正向效应,产业结构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提高西部山区的农业生态效率,需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平衡好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稳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探究涉农财政影响农业生态效率的内在机理对于缓解农业生态压力、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31个省份2003—2019年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涉农财政、粮食产能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涉农财政资金的投入对农业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2)复种指数与粮食产量在涉农财政资金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存在中介作用。(3)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遮掩效应。粮食种植结构正向调节了复种指数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的关系,负向强化了粮食产量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黄河流域中上游2011—2020年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之后采用Tobit模型分析普惠金融对该区域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中上游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值处于中等水平,且表现出上升趋势。分区域分析,上游地区整体呈线性增长趋势,其增长较快,中游地区虽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但整体发展趋势弱于上游。各省(市)中,从各省来看,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值要明显高于其余省(自治区),陕西省的效率值最低。(2)普惠金融总指数对黄河中上游整体及上游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中游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指数对黄河中上游整体及上游和中游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指数分别对黄河流域中上游整体及上游和中游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均有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科学研究农业生态效率有助于推进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进程。通过超效率SBM模型对河南省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并采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河南省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 2000—2020年,河南省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现微弱下降趋势。2) 2000—2020年,河南省农业生态效率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不显著,通过热点分析发现,农业生态效率“热点”区域主要位于豫西地区,“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豫中地区。2001—2015年,豫西地区与豫中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差距持续扩大,但从2019年开始差距呈现缩小趋势。3)从2000—2020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农业总产值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逐渐增强,财政支农水平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程度一直较低,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机械化程度和产业结构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该研究结果能够为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