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温干旱对贵州省茶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是我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近年来为我国高品质茶叶生产贡献了极大的力量。气象资料表明,高温、干旱会给茶叶种植带来极大的灾害,贵州省近20年来的高温、干旱事件发生的概率达到了70%,尤其是湄潭县、凤冈县以及余庆县等茶叶主产区深受其害。高温、干旱灾害的发生伴随着很多不确定因素,茶树的品种以及种植技术影响其产量,但气候异常是引起其受灾的主要因素。本文总结了影响茶叶产量的各种因素,相应地提出了应对高温、干旱的具体措施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分析福建、浙江等省主要茶叶产区的气象资料,发现高温、干旱是我国茶叶种植面临的主要灾害,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镇、福鼎市、武夷山市近20年来高温、干旱的发生概率都在80%以上,浙江省乐清市、丽水市、缙云县、云和县、松阳县,江西省兴德县,河南省商城县等茶产区近年来也发生过高温、干旱灾害。高温、干旱灾害的发生不仅与气候异常有关,还与茶树品种、茶树生长阶段、种植环境、种植技术等有关。通过总结茶叶遭受高温、干旱危害基本状况,分析茶树自身、生长环境和种植技术方面的受灾因素,提出应对茶叶高温、干旱灾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温干旱对茶树生长和品质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对温度和水分条件都极为敏感,高温、干旱灾害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及茶叶产量和品质。本文对关于高温和干旱对茶树生长和品质影响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重点剖析了茶树受高温干旱胁迫时的生理响应,包括高温胁迫对茶树光合系统、细胞代谢、氨基酸含量、激素含量等方面的影响机理,干旱胁迫对茶树的渗透调节、激素代谢、光合作用、活性氧清除机制、茶树产量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规律。未来应加强高温干旱对茶树蛋白质结构、同工酶功能、糖代谢、基因表达的生化机理,及根系活力、养分吸收、气孔发育、同化物代谢与分配等生理反应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完善茶树高温干旱的气象灾害指标、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象灾害预警技术,有利于增强茶树灾害预警及生产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影响南京市高淳区茶叶生产出现频率高、造成损失较大的主要气象灾害为春季霜冻和高温干旱2种。通过对这2种气象灾害影响茶叶生产的分析,综合茶叶生产者多年防御灾害的经验,结合科学的农业和气象服务防御原理,针对性地提出了对这2种主要气象灾害防御措施,以减少和降低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泸州是我国最重要的北缘龙眼种植区,泸州龙眼以晚熟闻名于世,但其产量受气象灾害的影响波动大。对泸州1976~2013年多年气象资料和受灾害资料进行了统计,并对气象因子与龙眼产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发生频率最高,高温灾害发生频率最低,低温冻害和风雹灾发生频率较低,但成灾率最高,龙眼产量损失最大。气象灾害对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低温冻害风雹灾害连阴雨害高温日灼洪涝灾害倒春寒害高温冲梢干旱灾害。因此,在龙眼生产上要重点预防低温冻害。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丹寨县茶叶气候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于飞  刘娟  蒙光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0):155-157
利用丹寨县1981~2010年气温、降水、空气相对湿度、天空总云量以及雾出现日数等气象观测资料,从丹寨县茶叶生产的气候适宜条件、茶叶生产期内主要的气象灾害入手,归纳出丹寨生产优质茶叶的气象指标,分析丹寨优质茶叶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丹寨县茶树生长的光热资源丰富,水分条件适宜,光热水匹配良好,气候优势明显;多云雾天气,干旱、洪涝灾害、高温热害、低温冻害等灾害较轻,且生态环境保护好,无大型化工企业污染,有利于优质茶叶的生产。主要不利气候是夏季伏旱,但伏旱的影响相较于我国东部沿海茶叶生产区较轻。  相似文献   

7.
泸州是我国最重要的北缘龙眼种植区,泸州龙眼以晚熟闻名于世,但其产量受气象灾害的影响波动大。对泸州1976~2013年多年气象资料和受灾害资料进行了统计,并对气象因子与龙眼产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发生频率最高,高温灾害发生频率最低,低温冻害和风雹灾发生频率较低,但成灾率最高,龙眼产量损失最大。气象灾害对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低温冻害>风雹灾害>连阴雨害>高温日灼>洪涝灾害>倒春寒害>高温冲梢>干旱灾害。因此,在龙眼生产上要重点预防低温冻害。  相似文献   

8.
选取崇州市2007—2017年气象观测数据,将温度、日照时数以及降水量月平均值与茶叶生长过程中所需气候因子分析比较,得出崇州市气候条件比较适宜茶叶生产,但茶叶生产期间会出现高温、干旱、洪涝等灾害性天气,对茶叶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为避免或降低气象灾害对崇州市茶叶生产造成危害,提出气象服务保障对策,以提升崇州市茶叶品质与产量。  相似文献   

9.
陈骥 《农业灾害研究》2020,10(2):102-103
茶叶喜温湿、耐阴且怕干旱和渍涝,温度、水分、光照及土壤条件是影响其生长的主要气象因素。宁德市气候温润,光热丰富,丘陵茶园多云雾缭绕天气,都是有利于茶叶生长的气象条件,但早春低温霜冻、干旱及春季大风冰雹等灾害天气也极大危害茶叶生长。应加强灾害天气预报预警,及时开展人工增雨(消雹)作业,帮助茶农积极应对灾害天气影响,为宁德市茶产业发展做好气象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茶叶生长发育所需的热量条件、水份条件、光照条件,并对德兴市的历年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和科学区划,认为德兴市种植茶叶的适宜区在东北、东南、南部中山区,次适宜区在本市北和南部一部分高丘地。针对不利于茶叶生产的气象灾害,提出了具体的高产建议:一是合理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二是做好茶叶病虫害防治,三是避免夏季高温及干旱,四是适时合理采茶。  相似文献   

11.
玉荣 《北京农业》2014,(33):210-211
受通辽市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使该地区的干旱灾害频繁发生。干旱灾害作为对农业影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基于此,结合通辽市的地理及气候特点,分析了干旱灾害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御干旱灾害的对策,在最大程度的减少干旱灾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清流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清流县观测站1962-2016年气象观测资料和灾情资料,对暴雨洪涝、干旱、低温连阴雨、霜冻雨雪、高温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进行论述,并重点对水稻、茶叶、烤烟、鲜切花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气象灾害及致灾成因进行分析,提出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柞蚕生产中,高温干旱是其面临的重大灾害之一,除了影响柞蚕孵化率和生长稳定性,恶劣的气候条件还会导致病虫害发生。因此,养殖人员需要针对高温干旱条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柞蚕在各个阶段都能够稳定生长,从而获取较好的生产收益。本文分析了高温干旱对柞蚕生产的影响,提出了有关预防措施,以期为生产者发展柞蚕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夏玉米生育期间正处于夏、秋季,高温、干旱、连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发生频繁,介绍蒙城县夏玉米生产的主要灾害,提出减灾避灾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浅析扬州市小麦生产中主要气象灾害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灾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子,通过对江苏省扬州市1990-2016年期间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高温等主要气象灾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阐述了不同类型气象灾害的表现和发生特点,并结合扬州市小麦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单季稻的分类及其适应性,阐述了温度、降水等农业气象条件对单季稻生产的影响,总结了影响泾县单季水稻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并对2016年发生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干旱、高温热害、洪涝、病虫害)进行分析,以期有效降低灾害损失,提高当地单季稻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柞蚕生产中,高温干旱是其面临的重大灾害之一,除了影响柞蚕孵化率和生长稳定性,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还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所以养殖人员需要针对高温干旱条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柞蚕在各个阶段都能够稳定生长,从而获取较好的生产收益。本文以柞蚕生产为主题,分析高温干旱对柞蚕生产的影响,并提出预防的有关技术措施,以期对生产者发展柞蚕产业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农业隐性灾害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分析了气候变化条件下隐性灾害的加重趋势,总结了低温冷害、阴雨寡照、高温热害、阶段性干旱、渍害和收获期降雨等主要隐性灾害的危害和发生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隐性灾害的具体特点提出了预防措施,并指出了减轻农业隐性灾害的研发重点.  相似文献   

19.
正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暴雪、干旱、雷电、冰雹、大雾、大风、低温、高温、霜冻、冰冻、寒潮等造成的灾害。气候复杂多变,尤其是近年来因气候变化等原因,各种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具有发生种类多、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的特点。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霜冻、寒潮、连阴雨、雨(雾)淞、雷暴等十多种,一年四季都可能有灾害发生。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对农业  相似文献   

20.
江西水稻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分析了江西春寒、小满寒、寒露风、夏季高温、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发生概况及对水稻生产的不利影响,从技术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减灾补救措施,并从宏观战略的角度提出了防御水稻气象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