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北方粳稻品种南方引种栽培对比试验,摸索了江汉平原地区优质、高效、绿色粳稻种植<sub><sup>[1]</sup></sub>的适宜品种、播期、生育期和经济性状,总结了配套的栽培技术<sub><sup>[2]</sup></sub>,为下一步在虾、稻种养共作模式田种植晚粳打下了基础,为当地种植模式的提质增效及产业结构调整布局<sub><sup>[</sup></sub><sub><sup>3</sup></sub><sub><sup>]</sup></sub>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减氮条件下密度对望两优361产量的影响,2018年在马庙镇进行了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怀宁县单季稻施肥量应为:N:P:K=13.5:5.4:10.8。在此施肥量的基础上: 1.5万穴/667m<sub><sup>2</sup></sub>为最佳移栽密度。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不同控减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及玉米炭基专用肥的施用效果,本研究设计了6个不同施肥处理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玉米炭基专用肥处理的玉米生物性状最好,产量最高,为9020.45 kg/hm<sub><sup>2</sup></sub>,比与玉米炭基专用肥等养分单质的肥料增产14.92%,为本试验控减施肥技术的最佳施肥处理,同时,施用玉米炭基专用肥的产投比最高,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施肥较人工施肥有效增产225 kg/hm<sup>2</sup>,增幅2.4%;肥料农学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提高0.6kg/kg;施肥节本180元/ hm<sup>2</sup>;总节本增收855元/ hm<sup>2</sup>,增幅3.3%,产投比提高0.9,机械施肥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芥蓝新品种“金品1290”201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认定,表现耐寒性较好、耐湿性强、抗病、品质佳、商品性好、产量高,适宜福建省秋冬季种植。试验表明,福州地区秋冬季采用直播方式种植,以主薹及薹叶一次性采收为主从播种到采收50d左右,每667m<sup>2</sup>产量1000kg左右;以大颗菜一次性采收为主从播种到采收60d左右,每667m<sup>2</sup>产量1800kg左右;以主薹及再生侧薹多次采收的,播种至收获主薹约需60d,侧薹长度在18cm左右时即可采收,收获时间可达60d以上。该文总结芥蓝新品种“金品1290”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对福建省新选育的4个高油酸花生新品系进行田间调查、室内考种和品质测定,结果表明:泉花13号、泉花14号、泉花15号和泉花16号的油酸含量分别为79.5%、77.3%、75.3%和69.7%,均大幅度高于对照品种泉花7号;泉花15号和泉花16号分别较对照增产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泉花13号和泉花14号可作为育种亲本利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我国马铃薯测土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理论数据法、土壤养分含量与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我国马铃薯土壤氮、磷、钾丰缺指标与适宜施肥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马铃薯土壤第1~7级全氮丰缺指标依次为≥2.22、1.55~2.22、1.08~1.55、0.76~1.08、0.53~0.76、0.37~0.53和<0.37 g/kg,碱解氮依次为≥316、208~316、136~208、90~136、59~90、39~59和<39 mg/kg;北方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51、25~51、13~25、6~13、3~6、1.5~3和<1.5 mg/kg,南方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6级丰缺指标依次为≥81、43~81、27~43、15~27、4~15和<4 mg/kg;我国土壤速效钾(NH&lt;sub&gt;4&lt;/sub&gt;OAc-K)第1~6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07、182~307、120~182、72~120、31~72和<31 mg/kg。当氮、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40%、20%和50%,马铃薯目标产量15~75 t/hm&lt;sub&gt;2&lt;/sub&gt;时,土壤养分丰缺级别第1~7级的适宜施氮量范围依次为0~0、23~113、45~225、68~338、90~450、113~563和135~675 kg/hm&lt;sub&gt;2&lt;/sub&gt;,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0、12~60、24~120、36~180、48~240、60~300和72~360 kg/hm&lt;sub&gt;2&lt;/sub&gt;,适宜施钾量范围依次为0~0、21~105、42~210、63~315、84~420、105~525和126~630 kg/hm&lt;sub&gt;2&lt;/sub&gt;。  相似文献   

8.
对8个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泉花13号茎杆粗壮,生长强,抗倒伏,抗病性强,双仁果多,油酸含量高达79.5%,荚果产量最高(4 065 kg/hm~2),适合作为咸酥花生在龙岩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引进15个花生新品种进行产量和性状鉴定,结果表明:泉花106产量最高,较对照泉花7号增产达显著水平,植株高度中等,果大仁大,适合在福清市推广种植;泉花13号、泉花14号、泉花15号和泉花16号品质优、丰产性较好,适合在福清市推广种植。泉花13号、泉花14号、泉花15号为高油酸品种,含量均在75%以上,泉花16号为高油、高油亚比品种,这4个品种均比对照品种泉花7号增产,但不显著,可作为优质品种在福清市进行试种示范。  相似文献   

10.
为福建省晋江市推广种植花生新品种提供参考,2019年春季从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引进优质、高产、抗病花生新品种7个进行试种。结果表明:与当地主栽品种泉花7号(对照)比,参试7个品种的荚果、籽仁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泉红花1号、泉花27、泉花557和泉花551产量表现突出,荚果产量在317.0~331.0公斤/亩,籽仁产量219.0~231.5公斤/亩,可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泉花13号、泉花14号和泉花15号为高油酸品种,可作为优质专用型品种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