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建花楸林地间种黄芩经济模式是一种高效节约型经济模式,该模式能够充分利用花楸林地建设初期的土地资源和空间,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本文在初建的黑果腺肋花楸林地,选择当年繁育的黄芩幼苗进行间种,黄芩幼苗高度为5~10 cm,间种株、行距都为20 cm,在距离花楸植株0.5 m外进行间种,间种带宽度为2 m,间种密度为25株/m2,黄芩数量约为16.65万株/hm2。研究结果表明,在间种模式下,花楸当年生长量处于正常范围内略偏低的水平,基本未受到黄芩间种的影响;黄芩当年的生长量亦处于正常范围内,未受到花楸的影响,初建花楸林地间种黄芩经济模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黑果腺肋花楸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考察加热板温度、真空度、干燥时间对黑果腺肋花楸复水比的影响,建立回归模型,并同鼓风干燥后黑果腺肋花楸的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真空冷冻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热板温度37 ℃、真空度21 Pa、干燥时间67.5 h,黑果腺肋花楸复水比为4.58,其所含原花青素含量优于鼓风干燥产品。  相似文献   

3.
发展无公害果品是人们绿色消费的需要。我国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及加工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实行无公害生产。为了促进黑果腺肋花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花楸无公害食品的需求,提高广大黑果腺肋花楸种植户科学、规范的管理水平。本文结合实践对黑果腺肋花楸无公害栽培技术展开探讨,从土壤、施肥和灌水3个方面介绍了黑果腺肋花楸无公害栽培管理,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黑果腺肋花楸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探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对黑果腺肋花楸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采取正交试验法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超声波辅助提取黑果腺肋花楸多糖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25、提取温度30℃、超声功率360 W,在此条件下,黑果腺肋花楸多糖提取率为13.09%.在黑果腺肋花楸多糖浓度为6.0 mg/mL时,其对·OH清除率为73.08%;当浓度为0.60 mg/mL时,其在所选浓度范围内还原能力最大,吸光度为0.879,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97.99%.[结论]该研究可为黑果腺肋花楸多糖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其食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摘要:随着黑果腺肋花楸栽培面积不断增大,苗木最佳的无性繁殖技术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本文以辽西地区为例,系统总结了黑果腺肋花楸无性繁殖关键技术,以期为生产上黑果腺肋花楸苗木繁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黑果腺肋花楸的植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果腺肋花楸因其强大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作为药品、食品、天然色素和观赏植物在国际上广泛应用,备受药学界和植物学界的关注。本文在国内、国外黑果腺肋花楸发展历史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对黑果腺肋花楸的繁殖技术和栽培技术等进行综述,旨在为黑果腺肋花楸的工厂化、标准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黑果腺肋花楸花青素的开发利用,以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花青素最佳提取条件,并进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花青素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25(g/mL)、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0min。pH值为2时,黑果腺肋花楸花青素溶液吸光值最大,且红色显现明显,pH值≥4时,颜色开始失去红色;黑果腺肋花楸花青素溶液吸光值随光照时间的增加和处理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氧化剂H2O2和还原剂NaHSO3对黑果腺肋花楸花青素均具有破坏作用;金属离子中K+、Na+对黑果腺肋花楸花青素均无影响,Mg2+有一定的护色作用,Cu2+、A13+使花青素溶液产生沉淀。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提取、分离纯化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中花色苷的最佳工艺,了解黑果腺肋花楸中确切的花色苷单体结构及其抗氧化活性。以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分析法探究超声波辅助提取花色苷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出花色苷单体,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提取分离纯化黑果腺肋花楸中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125 W、乙醇体积分数为56%、V(液)∶m(料)=20 mL∶1 g、超声时间4 min,花色苷的最大提取量为6.49 mg·g-1;经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制备得到3个组分(矢车菊-3-O-阿拉伯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且3个组分对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的能力依次增加。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我国对黑果腺肋花楸的引种情况,详细介绍了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栽培和发展现状,以期为该树种在我国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黑果腺肋花楸高产栽培技术,具体包括园址选择、苗木准备、整地、栽植、果园经营管理、采摘和贮存等方面内容,以期推动黑果腺肋花楸高产栽培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黑果腺肋花楸是蔷薇科黑果腺肋花楸落叶灌木。该树种适应性强、结果早、经济价值高,无论作为特种经济林栽培,还是用于园林绿化,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法库县从2014年开始引进黑果腺肋花楸的种植生产,采用公司+农户的种植形式,种植面积达到120 hm2,根据法库县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黑果腺肋花楸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栽前准备、栽植、幼树管理、成树管理、采收和越冬防寒。  相似文献   

12.
为制备具有强稳定性、高抗氧化与良好感官品质的黑果腺肋花楸汁,以出汁率、沉淀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指标,优化料液比、果胶酶添加量,分析黑果腺肋花楸汁的总抗氧化性、抑制羟基自由基能力、清除DPPH能力;并从色度、总酚、花色苷含量、抗氧化性4个方面对不同贮藏方式的黑果腺肋花楸汁进行稳定性研究,用模糊数学法对黑果腺肋花楸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显示:料液比为1∶1、果胶酶添加量在0.4%时,黑果腺肋花楸汁的出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较高;黑果腺肋花楸汁的总抗氧化能力为11.5 μmol·mL-1,抑制羟基自由基能力为17 610.3 U·mL-1。100 mL黑果腺肋花楸汁中相当于含有100.0 mg维生素C(VC),总酚和花色苷含量分别为6.8、0.7 mg·mL-1;在4 ℃避光贮藏120 d,果汁呈深紫红色,颜色变化不大,总酚和花色苷含量、抗氧化能力均未明显降低;感官评价介于优、良之间。通过工艺优化制备的黑果腺肋花楸汁具有较强抗氧化性和稳定性,且感官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朝阳地区山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处理对朝阳山地栽植黑果腺肋花楸的效果影响。结果表明:朝阳山地栽植黑果腺肋花楸的最佳时期为雨季,即7月20日-7月31日,平均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90.00%以上;本研究还发现树盘覆盖黑地膜和白地膜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栽植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到97.00%和94.33%,94.00%和90.00%。因此,朝阳山地栽植黑果腺肋花楸可选择在雨季进行造林,同时树盘采取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14.
黑果腺肋花楸是园林绿化新品种。该文对黑果腺肋花楸观赏价值、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和栽培管理技术等进行了论述,以变为此树种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种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黑果腺肋花楸试管苗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KT对黑果腺肋花楸试管苗的增殖无效果;MS+0.5 mg/L 6-BA+0.2 mg/L IBA对黑果腺肋花楸试管苗的增殖、继代培养效果最好;IBA的生根效果优于NAA,尤其是1/2 MS+0.4 mg/L IBA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6.
黑果腺肋花楸组培育苗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黑果腺肋花楸组培育苗技术,具体包括外植体的采集、储存与处理,以及培养基制作、接种、初代培养、增殖培养、壮苗培养、生根培养、炼苗、驯化、移栽、定植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黑果腺肋花楸现代化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2年生黑果腺肋花楸为材料,采用盆栽形式进行土壤逐渐干旱胁迫及旱后复水处理,通过测定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探讨黑果腺肋花楸对土壤干旱及复水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黑果腺肋花楸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不明显;复水后,各项生理指标都有所恢复,并保持相对较高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表明在干旱胁迫下,黑果腺肋花楸通过调节自身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一系列生理指标适应土壤干旱胁迫,表现出较强的抗旱力。  相似文献   

18.
对黑果腺肋花楸在宽甸地区进行了引种栽培。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物候期与当地气候吻合,抗寒性、耐干旱及耐涝性强,树体发育状态良好,枝条、树干健壮,可在宽甸地区栽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黑果腺肋花楸组培育苗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所需仪器设备及试剂耗材、培养环境及培养基配方、外植体灭菌及诱导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移栽和栽后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黑果腺肋花楸组培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突破干旱沙区黑果腺肋花楸硬枝扦插繁殖关键技术,以3年生黑果腺肋花楸萌蘖枝条为扦插材料,分别以不同浓度ABT、IBA、2,4-D为外源激素进行浸泡处理,开展了硬枝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在蘖枝基部、中部插穗成活效果优于梢部,中下部插穗扦插生根率高于30.00%,梢部插穗生根率只有5.52%;ABT1号生根粉对黑果腺肋花楸插穗生根效果明显,其浓度为100 mg/L时,浸泡8 h以上可明显提高插穗成活率,插穗平均萌芽率90.28%,平均生根率67.99%;20 mg/L 2,4-D+60 mg/L IBA的激素组合可促使硬枝扦插生根,生根率为36.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