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取重庆市松墨天牛虫口密度相当的区域,采用监测点诱捕器诱捕天牛数量的方法,对比研究了直升飞机喷洒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和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防治松墨天牛成虫的效果。结果表明,触破式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防治松墨天牛效果优于缓释型3%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飞防4次防治效果优于飞防3次,也只有飞防4次,这两种剂型的灭虫率才能达到70%以上,即有效控制松墨天牛飞机喷洒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4次防治天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摘要:本文研究比较了三种杀虫剂防治杨树云斑天牛的试验效果。结果表明,48%噻虫啉悬浮剂、10%高效氯氟氰微囊悬浮剂和8%氯氰菊酯微囊剂对云斑天牛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天,48%噻,虫啉悬浮剂的防效为72.5%~77.5%;8%氯氰菊酯微囊剂的防效为70.0%~72.5%。药后14天,48%噻虫啉悬浮剂的防效为89.9%~96.2%;10%高效氯氟氰微囊悬浮剂防效为73.8%~95.0%;8%氯氰菊酯微囊剂的防效为88.6%~91.1%。因此,这三种杀虫剂均可用于杨树云斑天牛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通过选择48%乐斯本、5%锐劲特、2.5%溴氰菊酯、8%触破式微胶囊剂、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等5种高效低毒农药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进行喷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较理想的为8%触破式微胶囊剂、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和5%锐劲特3种药剂,防效分别达到80.7%、78.1%和76.3%。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对比实验,分析了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和8%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对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稀释2 000倍防治效果为81.8%,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稀释300倍防治效果为75%,二者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都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杀灭光肩星天牛成虫。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持效期长达30 d,针对性地解决了光肩星天牛羽化周期长、为害持久的防治难题,减少了同类药品的施药次数,降低了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5.
噻虫啉杀虫剂防治松褐天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测定噻虫啉3种剂型不同稀释倍数对松褐天牛的毒杀作用和持效期。林间比较该3种剂型与其它药剂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噻虫啉对松褐天牛有较强的触杀能力,触杀效果明显。林间实验结果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一致,且防治效果优于试验采用的其他药剂。噻虫啉杀虫剂3种剂型中,微囊悬浮剂(CS)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悬浮剂(SC),再次为微囊颗粒剂(CG),且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浓度的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防治松褐天牛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对松褐天牛有很好的防治效果.0.5%、1%、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7.5 kg/hm^2)防治松褐天牛,药后35 d效果分别为64.26%、86.60%、86.94%,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对松褐天牛防效远高于0.5%噻虫啉微胶囊粉剂的防治效果,与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建议用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7.5 kg/hm2防治松褐天牛.  相似文献   

7.
噻虫啉林间防治松褐天牛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噻虫啉不同剂型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7.5kg/hm2,1%噻虫啉粉剂7.5 kg/hm2,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00倍液,48%噻虫啉水悬浮剂2 000倍液的杀虫效果均超过90%,持效期可达28 d。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试验区,松褐天牛成虫诱捕量减少69.2%;松褐天牛成虫刻槽密度降低92.6%,松树死亡率下降60%。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利用直升飞机在林间喷洒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并采用诱捕器监测松褐天牛和褐梗天牛的虫口密度。结果表明,在喷药后2 d,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松褐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分别为96%和95.09%,对褐梗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分别为70.97%和67.34%;喷药后连续观察32 d,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松褐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始终高于90%和86.75%,波动不大,且曲线接近直线,而对褐梗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效低于松褐天牛,曲线呈波动状态。说明用直升飞机在林间喷洒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松褐天牛的防效比对褐梗天牛的速效性强,防效好。  相似文献   

9.
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防治松褐天牛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间喷施不同浓度噻虫啉微胶囊粉剂进行了松褐天牛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对松褐天牛有较强的毒杀效果,且持效期可达35d以上。2%、1%、0.5%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在喷施35d后天牛校正死亡率依次为82%、75%和47%。林间喷施0.5%噻虫啉微胶囊粉剂30d内可有效控制松褐天牛种群数量,而1%和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有效期可持续70d。喷施0.5%、1%和2%噻虫啉粉剂的林区松树死亡率分别为0.15%、0.16%和0.08%,相对防效分别为75%、73.3%和86.7%。因此,建议用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在林间喷粉防治松褐天牛。  相似文献   

10.
云阳国有林场飞机防治松褐天牛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阳国有林场采用轻型飞机超低容量喷撒噻虫啉触破型制剂(60 mL/667 m2)防治松褐天牛,结果表明:林场内松褐天牛成虫虫口密度,喷药区与未喷药区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喷药10 d后防治效果达到89.1%.喷药后20 d、60 d天牛成虫虫口密度有所增加,但与喷药后10 d的密度相比差异不显著,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5....  相似文献   

11.
香樟齿喙象是上海地区新发现的危害香樟的蛀干害虫,以幼虫钻蛀香樟主干危害,成虫羽化后爬至树梢啃食嫩枝补充营养。为控制其危害,该试验选用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和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2种农药分别以3个配比度配制配比液,于香樟齿喙象成虫补充营养期对受害香樟树进行整株喷雾,以清水喷雾作为对照,比较2种农药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稀释900倍液防治效果达到65.29%;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稀释600倍液防治效果为63.64%。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稀释1 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差,仅为44.32%。  相似文献   

12.
在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东江水源涵养林,运用AS350B3直升机喷洒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1200g/hm2防治松褐天牛,作业流量7000mL/hm2,有效喷幅60m,平均雾滴密度15个/cm2,雾滴直径127~173μm,防治效果91%。应用直升机防治松褐天牛效果好、成本低、效率高,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松褐天牛是促使松材线虫病广泛传播的主要媒介,如何压低林间种群是当前防控的主要挑战之一。近年来,林区飞机喷雾防治(飞防)松褐天牛兴起,覆盖我国12个省份27个市,以喷施噻虫啉为主。飞防速度快、覆盖面大,较常规方法优势明显。然而,噻虫啉飞防效果与风险仍备受关注。文中简要回顾国内外林区飞防发展历程;基于前期噻虫啉药效、残留实验结果,结合飞防自身问题与我国噻虫啉飞防现状,及松褐天牛与美国白蛾等林业害虫飞防案例对比,综述噻虫啉飞防松褐天牛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提出后续研究中需结合林区飞防实际,在剂型选用、种群长期压制、生物多样性风险等方面深入研究,以出台专门技术规程,促使噻虫啉飞防技术改进,实现科学飞防。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用8%氯氰菊酯微囊剂稀释不同浓度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100倍稀释液有很好防治效果,第20天防治松褐天牛死亡率可达90.00%。  相似文献   

15.
对2.0%噻虫啉触破式微胶囊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对竹卵圆蝽的毒杀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0%噻虫啉触破式微胶囊水悬剂200倍液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触破式微胶囊水悬剂200倍液对竹卵圆蝽的毒杀活性均较高,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8.9%和92.8%;施药2、7、30d后虫口密度最高分别下降了94.3%和93.0%;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药30d后虫口密度显著下降,下降率分别达90.0%和91.9%.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48%噻虫啉悬浮剂对桑天牛成虫的防治效果,经过2010、2011年两年林间试验,结果表明:48%噻虫啉悬浮剂8000倍、6000倍、4800倍3种处理对桑天牛成虫具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5d防治效果均达到87%以上,施药一次可有效控制其危害。综合考虑击倒速度、田间防治成本等因素,建议用48%噻虫啉悬浮剂6000倍~8000倍林间实施防治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航空施药防治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有效手段,切实提高防控成效,运用航空植保精准变量施药控制系统、作业监管与面积计量系统,对试验区内松褐天牛空中喷施噻虫啉防治。结果表明:利用诱捕器诱集法评价,3次施药后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达90. 90%;利用林间饲养笼调查法评价,飞防24 h后对松褐天牛的灭杀效果达90%。  相似文献   

18.
采用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飞防松墨天牛,对施药后林内药剂雾滴分布及不同部位着药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样地内马尾松5个部位(上枝、中枝、下枝、树皮、树下空地)的雾滴数量与直径,以上枝数量最多(64.33个/cm2),直径最大(98μm),显著高于其余4个部位;马尾松5个部位噻虫啉含量检测中,以凋落物中噻虫啉含量最高(20.672 mg/g)。  相似文献   

19.
<正>松褐天牛又名松墨天牛、松天牛,其幼虫是松树的重要蛀干害虫,以蛀食韧皮部、木质部为生存条件,松褐天牛不仅能直接为害松树造成松树死亡,也是"松树癌症"——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对松褐天牛的防控手段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引诱剂防治等,其中化学防治的效果最好。生产上使用防治松褐天牛的化学农药产品主要有噻虫啉、吡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适用于贵州省马尾松林内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防治的药剂和方法,调查了松褐天牛在马尾松植株上、中、下各部位的蛀干特征。选用诱木引诱剂、APF-1、噻虫啉、白僵菌等4种新型药剂开展防治实验。结果表明,松褐天牛幼虫蛀树干上部占40.13%,蛀树干中部占37.58%,蛀树干下部占22.29%,随树干自下而上松褐天牛的数量逐渐增加的趋势。经4种药剂处理后,与对照比较,树干松褐天牛幼虫减少比例为:噻虫啉(42.46%)APF-1(37.38%)诱木引诱剂(33.78%)白僵菌(31.48%)。本文还阐明根据不同林分特征选用不同特点的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