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提出1种自反相抵消消声的新型原理单缸柴油机排气消声器,对该新型原理消声器与传统消声器的消声性能做了试验对比分析,并用流体计算软件进行了阻力特性模拟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新型单缸柴油机排气消声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种新型的抗性柴油机排气消声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新型结构的消声器在消声性能上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其空气动力性能良好,对柴油机本身性能的影响也较小.  相似文献   

3.
传统柴油机排气消声器往往消声效果差、排气背压大,且二者相互矛盾.消声器内部气流速度是影响消声器综合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以降低气流速度为出发点,课题组前期提出了分流气体对冲降速法,并针对某机型柴油机设计制作了实体消声器.为了分析分流对冲作用对消声器流场的影响,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消声器内部气流速度以及降速与内流场之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YH_(2.5)油锯噪声及其控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锯最突出的噪声源是排气噪声,其次是进气噪声,而且进气噪声随着转速提高而变化的速率超过排气噪声。因此,寻求消声器的消声性能、空气动力性能和结构性能之间的矛盾统一,设计性能优良的进、排气消声器是油锯噪声控制的关键。通过理论和实验分析的结果表明,油锯消声器采用扩张室和微穿孔板复合结构,合理选择消声器内部结构及最佳设计参数,从整体上考虑进、排气噪声的控制,可以有效地解决消声器性能之间的矛盾。根据上述原则设计的YH_(2.5)油锯进、排气消声器获得满意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种双腔双阻尼的被动式自适应缓冲器;给出了此缓冲器的数学模型,并基于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该缓冲器的虚拟样机;分析了该缓冲器的着陆动态性能及其主要参数对全机着陆动态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在使用功条件下,自适应缓冲器的着陆性能比单腔变油孔缓冲器性能略好;而在粗暴着陆条件下,自适应缓冲器的过载远小于单腔变油孔缓冲器,起到主要减载作用.增大高压腔、低压腔体积或增加低压腔压力或减小高压腔压力均可使自适应缓冲器的过载减少.  相似文献   

6.
为了继续探究木材受力变形后振动性能的变化规律,对以杉木为基材的非约束型制振梁弯曲定型,并应用中央加振的方法测定其声学振动性能。分析了弯曲变形程度与材料的反共振频率、损耗角正切等物理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杉木弯曲形变对材料的反共振频率影响较小,而对损耗角正切的影响则有一定程度的增大。损耗角正切与弯曲形变量成比例关系变化,且受拉伸变形的影响程度较大。由制振材料形成的阻尼结构层在弯曲的基材层外侧时的损耗角正切较小,此结构适合于设计和制作低频乐器的弯曲部件。  相似文献   

7.
以适度间伐和未间伐的人工林大青杨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适度间伐对人工林大青杨解剖特征和物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间伐对纤维壁厚、壁腔比和长宽比,对早材导管直径、壁腔比、长度、宽度和长宽比,对胞壁率和木射线组织比量,对生长轮密度和宽度的影响极显著;适度间伐对人工林大青杨的制浆造纸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适度间伐和未间伐的人工林大青杨都是优良的制浆造纸原料,适度间伐的大青杨单位体积木材的纸浆产量较大。  相似文献   

8.
木结构墙体隔声是木结构居住建筑的一项重要性能. 为了制造出高隔声性能的墙体,该文分析了木结构墙体建造细节对其隔声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影响木结构墙体隔声的因素有墙板的面密度、墙骨的规格和间距、玻璃纤维棉的容重和厚度. 木结构墙体的第一共振频率一般都在100 Hz以上,建议选择600 mm作为木结构墙骨间距. 最后得到了在测试频率范围内木结构墙体隔声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9.
<正>我院1987年在科研工作上取得了很大成绩,通过技术鉴定的科研成果有: 1.计算机辅助造林设计系统 该成果选题新颖、国内外尚未报导,理论基础扎实,方法正确,手段先进,功能多,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该系统的研究成功,开辟了传统造林设计方法的新途径,提高造林设计质量和决策水平,填补了我国计算机在造林设计应用上的空白,居国内领先地位,接近国外同类项目水平。 2.YH2.5油锯降噪 装有新型消声器的YH2.5油锯,其耳旁噪声由原来的106dB(A)降到97dB(A),消声效  相似文献   

10.
赵亚平 《油气储运》1991,10(5):30-36
在长输管线工程设计中经常遇到局部干扰问题。通过实验,研究了组合后局部阻力系数ζ值的变化规律;证实了两弯头间的长径比,液体流经的方向和所在平面相互关系以及进口条件对ζ值的影响。提出了干扰修正系数C,可用于估算局部阻力干扰的水头损失。  相似文献   

11.
带状改造对柏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多样性和林分环境的角度,探讨带状改造对柏木人工林的影响,分析不同带宽改造对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和空气温度、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带宽改造对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不同的.6m带宽改造后仅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有所增加,而灌木层物种丰富度S、草本层的D、H、S均没有显著影响;20m带宽改造后,草本层D、H、S均有提高,而灌木层则影响不显著.在物种组成上20m带宽改造没有变化,但重要值发生了变化,6m改造带灌木层由鼠李科的马甲子取代了未改带的蔷薇科的优势种地位,灌木层多样性则因带宽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带状改造宽度的不同,对林下植被的生活环境影响存在差异,使阳生、喜暖植物的比例增加,覆盖地表的草本植物由以单子叶为第一优势种逐渐过渡到以双子叶植物为第一优势种.不同带宽改造对林分小气候产生了不同的影响.6m带宽的土壤温度差要比20m的低.6m带宽改造后空气温度差高于20m带宽改造.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储气库井口的水合物生成条件,分析了井口温压变化规律及天然气各组分对水合物生成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储气库溶腔建腔过程中形成的残留水以及运行过程中连续的注采循环为井口水合物的生成提供了条件;天然气中各主要组分对水合物的生成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分析结果可为防治盐穴储气库井口水合物的生成,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即墨加气母站投产初期,6台D-2.5/(8-16)-250型往复式压缩机平衡腔管道振动严重,导致停产改造。从气流脉动、共振、机械振动等方面对压缩机平衡腔管道振动展开了分析,对压缩机一二级和三四级平衡腔出口管道压力进行测定,得出压力脉动范围,计算得到出口管道的压力不均匀度;结合天然气特性,计算平衡腔管道气柱的振动频率,进行气柱共振分析,得出管道系统1~4阶的共振管长范围;分析了压缩机管系结构的固有频率,确定了平衡腔管道振动的主要原因为其固有频率与激发频率接近造成的气柱共振。对平衡腔出口管道长度、管径和配置进行调整,增大集气管的管径,有效地解决了压缩机平衡腔管道的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字线型激光器式光学生物传感器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一种以一字线型激光器为光源的光学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该光学生物传感器由波长为650 nm的一字线型激光器、P偏振片、光学调整平台、端面镀有50 nm金膜的光学直角棱镜和1 024像素的线阵CCD构成.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验证传感器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体积分数为0.13~0.19的乙醇溶液内,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与光学表面等离子光学响应最低值存在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70 5,灵敏度可达到1.025×103.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198-201
干旱是鲁中地区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掌握农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提高农业干旱防御能力、制定节水灌溉计划、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2010—2013年农田土壤水分自动站逐日资料对不同地形条件、不同时间尺度土壤水分变化规律、降水入渗规律以及日常应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鲁中平原和山区0~50 cm、0~100 cm土壤水分体积含水率不同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60~100 cm体积含水率波动较小,年最低值出现在6月,最高值出现在8月,年降幅最大出现在3—6月,易发生干旱;0~50 cm土壤体积含水率自春季至秋季逐步上升,秋季为一年中最大,月变化近似符合正态分布,山区变化幅度小于平原;平原旬土壤体积含水率最低值出现在1月中旬,次低值出现在5月下旬,山区最低值出现在6月上旬;0~50 cm土壤体积含水率日增幅随着初始土壤体积含水率增大而减小,随着降水强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少;土壤水分体积含水率多年平均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较凋萎湿度、田间持水量略偏高,能够用于日常阈值监测。掌握土壤水分精细化变化规律,对干旱监测预警及灌溉有指导意义,保障鲁中地区粮食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6.
不同磷酸盐对肉品保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猪背最长肌为原料,选择常用的多聚磷酸盐、六偏磷酸盐、焦磷酸盐对样品进行单因素试验设计,主要测定滴水损失、蒸煮损失、灌肠成品率、离心损失等指标,研究磷酸盐对肉的保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磷酸盐对肉品保水性的不同指标影响不同,其中以焦磷酸盐对肉品的保水性能较好.含量为0.2%,0.3%的焦磷酸盐可降低滴水损失、减少蒸煮损失和提高灌肠成品率,差异显著;含量为0.2%多聚磷酸盐可显著减少滴水损失;0.3%的六偏磷酸盐却显著增大了离心损失,保水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南疆地区间作种植模式下,研究成龄扁桃4种不同树形树体结构、枝叶分布差异;树形对间作区光合有效辐射(灌浆期)分布、日变化规律及小麦产量构成指标差异,为南疆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选择适宜高光效树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1年生扁桃(晚丰)-冬小麦(新冬20号)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设主干分层形、高干开心形、开心形和小冠半圆形四个树形结构处理,对其树冠结构指标、枝条及产量分布范围进行调查;对间作区域光合有效辐射分布及日变化规律、小麦产量构成指标进行分区测定.[结果]不同树形处理树冠体积、枝量、单位体积枝量、不同区域枝条分布比例、单株负载量之间均存在一定差异;树形对不同间作区域PAR强度和日变化规律存在影响较大,影响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开心形、主干分层形、高干开心形和小冠半圆形;树形对不同间作区域小麦产量构成指标存在较大影响,部分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区域小麦千粒重、单穗粒重与PAR日均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树冠对光能的拦截受树冠体积、枝条量、枝条分布的共同影响,树冠截光造成的遮阴胁迫是盛果期扁桃-小麦间作系统中小麦籽粒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冠半圆形和高干开心形树形间作区光环境优于其它2个树形处理,对间作小麦产量影响小.  相似文献   

18.
采用解析木法结合显微成像系统测量15年生巨尾桉木材的纤维长度、直径和腔径,分析其木材纤维特性。结果表明:15年生巨尾桉木材纤维的平均长度为1005.74μm,平均直径为18.39μm,平均腔径为8.83μm,平均双壁厚为9.56μm,平均长径比为54.83,平均壁腔比为0.56。由树干基部至树干稍部,纤维长度、长径比、双壁厚和壁腔比逐渐增加,纤维直径和腔径逐渐减小;由髓心向树皮,纤维长度和直径逐渐增大,腔径逐渐减小,双壁厚、长径比、壁腔比呈增加趋势。方差分析表明,纤维长度在纵向上显著差异,径向上差异极显著;纤维宽度在纵向上差异显著,在径向上无显著差异;纤维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在纵向和径向上均有极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巨尾桉成熟材与幼龄材的界限为8年。  相似文献   

19.
采用解析木法结合显微成像系统测量15年生巨尾桉木材的纤维长度、直径和腔径,分析其木材纤维特性。结果表明:15年生巨尾桉木材纤维的平均长度为1005.74μm,平均直径为18.39μm,平均腔径为8.83μm,平均双壁厚为9.56μm,平均长径比为54.83,平均壁腔比为0.56。由树干基部至树干稍部,纤维长度、长径比、双壁厚和壁腔比逐渐增加,纤维直径和腔径逐渐减小;由髓心向树皮,纤维长度和直径逐渐增大,腔径逐渐减小,双壁厚、长径比、壁腔比呈增加趋势。方差分析表明,纤维长度在纵向上显著差异,径向上差异极显著;纤维宽度在纵向上差异显著,在径向上无显著差异;纤维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在纵向和径向上均有极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巨尾桉成熟材与幼龄材的界限为8年。  相似文献   

20.
含DMPP抑制剂尿素的氨挥发特性及阻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原状土柱模拟方法,探讨了施肥水平、添加不同碳氮比(C/N)有机物、不同类型土壤、土壤水分含量及温度对含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3,4-dimethyl pyrazole phosphate,DMPP)硝化抑制剂的尿素(DMPP尿素)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水平对DMPP尿素的氨挥发损失有显著影响.随着DMPP尿素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呈显著上升的趋势;DMPP尿素配施低C/N比的有机物鸡粪,氨挥发损失增加6.0%;而配施高C/N比的生物秸秆,则表现为可抑制78.2%的氨挥发损失;DMPP尿素的氨挥发损失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很大,在肥力高的碱性土壤中氨挥发损失严重,而在酸性红壤和阳离子交换量高的青紫泥中挥发损失量较低;在土壤含水最为田间饱和持水量时,氨挥发损失表现为急剧增加;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氨挥发损失的量快速递增.合理控制施肥量、选择配施高C/N比的生物秸秆和适宜的水分管理方式是减少农出氨挥发损失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