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为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由于该病传播地区广泛,且发病时间连续不断,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3年4月市某养鸡场20日龄鸡发生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病症的传染病,造成1 000多只鸡发病,已经死亡鸡200多只。对剩余800只感染发病鸡进行治疗,获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腔上囊炎(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链RNA呼肠弧病毒亚群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腔上囊(法氏囊)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亚急性传染病.1990年以来博州广泛流行.1992年6月饲养100只星杂599商品二代鸡,50日龄80%发病.当时选择其拉乳白稀粪、泄殖腔周围羽毛污染、腔上囊红肿的病鸡,参照当时报道的一些疗法,分组治疗,均无效果或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目前养鸡业的一种多发病.对该病的治疗,常采用高免蛋黄肌注治疗的同时加抗菌素肌注控制细菌继发感染,或使用某些中药制剂,可起到治疗作用,使鸡群发病及死亡停止.但往往病鸡群康复迟缓,特别是白色水样稀粪持续天数较多,对这些病鸡剖检,可见肾脏肿胀,肾小管由于尿酸盐沉积而明显可见,使病程延长,死亡率上升,增重率下降.为探索如何加快传染性腔上囊炎病鸡的康复,提高治疗效果,我们进行了将禽用肾康盐应用于鸡传染性腔上囊炎所并发的肾肿症状的治疗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该病在我镇各养鸡场零星发生,对我镇林下养鸡产业造成严重危害。1发病情况印茶镇一林下养鸡户饲养6 500多只土鸡,该鸡群于5日龄用IBD弱毒疫苗进行了饮水接种。  相似文献   

5.
引言传染性腔上囊病(IBD)是鸡和火鸡(较罕见)的一种急性或亚临床性病毒性传染病,造成腔上囊坏死和萎缩。本病的同义名有:禽肾病、冈布罗病、传染性腔上囊炎和禽传染性腔上囊炎。 Cosgrove于1962年首先报道美国特拉华州冈布罗(Gumboro)县的肉用仔鸡中发生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自1957年起就已发生,当地称之为“冈布罗病”。由于在尸检时观察到明显的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文详细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的病因、症状和病理变化,并提出了该病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严重危害养鸡业的病源之一。该病能导致机体的免疫抑制,造成其他病的继发感染和多种疫苗免疫失败。1流行特点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自然条件下只感染鸡,其易感性与法氏囊发育阶段有关,鸡群中一般2~15周  相似文献   

8.
禽用肾康盐治疗IBD效果显著为探索如何加快传染性腔上囊炎病鸡的康复,提高治疗效果,我们进行了将禽用肾康盐应用于鸡传染性腔上囊炎所并发的肾肿症状的治疗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时间、地点:试验于95年7月-95年8月.在湖...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叫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破坏鸡法氏囊(中枢免疫器官)淋巴细胞,使鸡的免疫机能发生障碍,体液免疫受到抑制。突出特点是主要爆发于3~6周龄鸡群。该病的危害不仅是鸡只死亡,淘汰率增高,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甘波罗病,鸡传染性腔上囊炎,鸡传染性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目前仍然被视为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自然条件下,本病只感染鸡,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根据品种不同,白来航鸡比重型品种的鸡敏感,肉鸡较蛋鸡敏感。本病仅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 治疗和预防的效果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一法氏囊(也称腔上囊)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危害25—45日龄雏鸡。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 1990年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全市大流行,海淀区有60%以上鸡场发生,在这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我区在七个鸡场8.9万只鸡群中注射法氏囊炎高免蛋黄液(北京农大兽  相似文献   

12.
(一)发病情况 2009年4月7日,15江苏省宅应县安宜镇养殖户陈某散养的1000只50日龄草鸡有120多只发病,病鸡主要表现为无精神,缩头呆立,全群采食量下降,部分鸡便中带血,冠及肉髯发绀呈现暗黑色.陈某自行采用球虫药治疗效果甚微,到4月9日病鸡数量增加至200只,并有15只死亡,遂来我站求诊.  相似文献   

13.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其中包括大肠杆菌性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肉芽肿、眼炎等多种类型,该病对养鸡业危害较大。笔者对苏州地区一集约化鸡场发生的一例大肠杆菌病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通过药敏实验确定其敏感的药物,分析发病原因,为鸡场以后的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资料。一发病情况苏州某鸡场饲养8000只2周龄褐壳蛋鸡。2004年4月6日,该鸡场发现有部分鸡只精神不振,当天死亡13只。4月7日又有一些鸡开始发病,死亡64只。8日、9日陆续死亡100多只,经诊断、治疗后,11日疫情得到控制。这次发病共…  相似文献   

14.
肾肿解毒药与莫氏灵联合使用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效果好郭承优江西省南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南康341401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又称腔上囊炎,是由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特征为法氏囊淋巴组织出现肿胀坏死,病鸡腹泻,高度虚弱。本病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只能...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现已遍及世界各养鸡国家和地区。我国1980年从进口的鸡群中分离到法氏囊病病毒(IBDV)。 1988年开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我国造成流行趋势,1989~1990年我省少数鸡场发生该病,1991年造成大流行,几乎所有的  相似文献   

16.
一 发生情况 秦皇岛市昌黎县于某饲养的4 000只肉鸡,按常规饲养并免疫了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法氏囊炎疫苗,但未进行新城疫二价油苗的免疫.饲养到26日龄,鸡群中有个别鸡出现呼吸道症状,并陆续有鸡只死亡,发病率达30%,且每天死亡由几十只增加到100多只,病鸡出现神经症状.鸡群发病后曾用过泰乐菌素、红霉素、双黄连口服液等药物治疗,效果甚微.2009年2月10日来我处就诊,经剖检、诊断为鸡新城疫.  相似文献   

17.
金丝桃素是从贯叶连翘中提取的一种极具抗病毒活性成分。为了研究金丝桃素粉剂对腔上囊的治疗效果,对20日龄雏鸡人工感染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 BC-6/85)后,以不同的剂量连续4d口服金丝桃素粉剂。通过观察腔上囊和肌肉的出血情况,以及病原分离,评价该药物对鸡传染性囊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以667.9mg/kg体重的金丝桃素粉剂连续口服给药4d,能有效的治疗传染性囊病,效果优于对照药物高免卵黄抗体。  相似文献   

18.
用中草药治疗鸡法氏囊病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鸡法氏囊病又名腔上囊炎(IBD),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该病主要侵害2~15周龄的雏鸡,3~6周龄鸡受害最为严重.主要特征为腹泻、寒战和法氏囊肿大或出血.市郊应郎村养鸡专业户吴某,饲养雏鸡1200只,生长发育良好,养至40日龄时,鸡群突然发病,10天内共计死亡雏鸡231只,死亡率达19.25%.为控制病情,防止雏鸡继续死亡,我们应用了中草药进行救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兹将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发病情况 鹤壁某养殖户2003年4月29日购进AA肉仔鸡2000只,塑料大棚平养,前期生长较好。20日龄时大群鸡开始出现呼吸道症状,有的鸡拉黄色稀便,每天死亡5~8只,先经当地兽医诊治为传染性囊病,用禽可乐口服1毫升/只无效,并且大群鸡开始减料,33日龄又肌注高免蛋黄液2毫升/只,无效,死亡增加到30~40只/日,后又按病毒性呼吸道病治疗,用利巴韦林、爽喉宁治疗仍然无效,37日龄  相似文献   

20.
肉鸡肌胃糜烂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4月 2 0日 ,我县某专业户饲养的 2 0 4 0只 AA肉鸡在 2 8日龄时开始发病并死亡 ,死亡数由每天 3~ 5只逐日增加 ,最多 1天死亡 38只。户主曾用氯霉素粉拌料和三字球虫粉饮水治疗 ,但无效果 ,到 33日龄就诊时已死亡 1 1 7只 ,死亡率达 5 .7%。病鸡表现为采食下降 ,卧地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