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以“粉葛”和“甘葛藤”为主题词,将采集到的1993~2022年377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文献的发文量、作者、发文机构、期刊分布、等进行信息挖掘,并通过关键词聚类图谱、时间图谱、突现词分析等方法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粉葛相关文献年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20以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从事粉葛研究的主要机构包括江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大学等,合作单位和合作团队呈现明显的“地缘”和“学缘”特征。目前,粉葛相关文献40%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其中,中医药类和食品加工类期刊收录的粉葛相关文献较多。研究内容从理论走向实践,研究热点从粉葛品质鉴定、粉葛栽培技术转向粉葛生药学、产业经济调研等;目前,淀粉、产量、多糖等成为突现关键词;关键词时区图结果显示葛根素、总黄酮、HPLC等关键词贯穿整个粉葛研究阶段,成为该领域的研究基石,反应了粉葛研究存在的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追踪和探索海洋双壳贝类免疫研究的趋势与热点。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期刊集收录的海洋双壳贝类免疫研究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文献计量软件对2000—2022年发表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通过对该研究领域内发文量和发文核心作者、关键词突现和聚类、文献共被引、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期刊共被引分析,揭示了该领域内不同阶段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海洋双壳贝类免疫研究经历了2个阶段,整体发文量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国际上形成了以Song L S、Wang L L等为主的大核心作者群体,但各群体之间联系较为分散。研究热点聚焦于进化、信号通路、氧化应激、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以及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等方向。预测转录组测序以及基因组功能注释研究仍然是海洋双壳贝类免疫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利用CiteSpace Ⅲ知识可视化分析软件对1998-2015年CNKI 收录的主题为 “精准农业”的核心期刊论文进行了分析,并绘制可视化图谱,揭示了国内精准农业研究的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载文期刊以及关键词发展情况,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做出了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知识图谱,考察我国乡村景观设计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明确乡村景观设计特征与未来趋势。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对2013—2023年CNKI文献数据库中以“乡村景观设计”作为主题词,对选取的924篇有效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发文量、热点关键词、合作作者、发文机构、突现词、时区图等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探索乡村景观设计热点领域与方向,并对当前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梳理。研究得出,2013—2023年CNKI文献数据库发文量总体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并形成了少数核心研究团队,研究团队之间普遍联系性不强,在未来需要加强各学者、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研究热点具有9个聚类关键词,研究发现,乡村景观、美丽乡村、地域文化、乡村农旅等内容成为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此同时,低碳景观、数字景观、城乡融合等方面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领域。从设计思路、方法、模式3方面进行未来研究趋势分析。通过对研究热点、领域、趋势的分析,客观真实分析了乡村景观现状问题,给予了乡村景观设计新方法与新思路,以此提升中国乡村景观设计的深度与内涵。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2009—2018年发表的肝豆状核变性中文文献,了解其发展脉络,追踪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学术前沿。方法以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网络分析工具CiteSpace对2009—2018年发表的916篇文献的载文量、研究机构、基金资助和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期刊年度载文量总体呈下降趋势;916篇文献共有137项各类基金资助,资助比例较低;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发文贡献度最大;发文量≥15篇的高产作者共有16位,其中韩咏竹、鲍远程、胡纪源、杨文明和杨任民发文量位居前列;高频关键词包括"铜蓝蛋白""青霉胺""铜代谢障碍""诊断""误诊""儿童"等。研究热点和学术前沿包括病因病理研究、诊断分型研究、治疗和疗效评价研究3个方面。结论肝豆状核变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核心作者和研究团队。应进一步加强机构间合作,促进作者间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6.
杜学军  胡树文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8):236-239,242
[目的]为全面了解盐碱地领域研究发展现状和未来研究趋势.[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的核心合集数据库文献检索功能,结合HiteSpace和VOSviewer等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系统总结并分析了盐碱地领域研究的发文量、关键词、国家、机构、作者等.[结果]盐碱地领域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总发文量呈二次函数形式增长;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李彦,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中国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有密切合作关系,中国科学院与发文量较多的几个研究机构均有密切关系.盐碱地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对盐胁迫响应、农田水肥管理、土壤改良、土壤微生物等方面.未来研究热点可能集中在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2方面.[结论]该研究有助于研究者了解盐碱地领域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Cite Space和Excel软件,对CSSCI和CSCD中关于"国内生活污水处理"领域的1777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分析及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近10a国内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受到的关注较多,特别是2019年以后的发文量呈现跳跃式的上升;环境科学期刊在该领域的影响力较强;研究作者之间、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知识网络图谱较为零散,合作较少;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以后提取出了3个维度的关键词;将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后将研究热点分为4个方面;从关键词突现分析来看,预测该领域的前沿热点有望会在"水力停留时间"、"滤柱"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8.
分析苔藓植物2011-2022年的相关研究文献,深入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源,从发文量、发文作者、机构、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关键词等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所使用的9 523篇论文来源于134个国家、6 451个研究机构、1 900个期刊,发文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美国、中国、德国、加拿大、英格兰发文量位居前五,且国家之间的联系紧密,构成一个较大的合作群体。在该领域作者发文量最多五位作者是该领域较为稳定的合作群体。植物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是该领域最受关注的学科。关键词突现词表明,在本阶段的研究重点注重于苔藓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苔藓植物基因序列等方面的研究。在关键词聚类上,可以清晰可见有五大类,在聚类强度最强的是苔藓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响应。结论表明:近10年苔藓植物的研究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尤其2011-2012年期间,关注度急增,在此期间研究内容以苔藓植物种类鉴定、苔藓生物多样性、区系研究、生态功能以及基因等方面为主,同时该研究时间段内我国发文量较多,但被引用量还有待提高,因此需加强...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清晰地展现我国精准扶贫研究的现状及热点分布,基于文献统计方法与可视化工具,借助CiteSpace软件对2014—2018年中国知网(CNKI)总库中文核心期刊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中精准扶贫研究的2 072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以后,精准扶贫研究的发文量迅速增长;作者及机构之间学术交流合作少,空间分布相对分散;研究热点主要为精准扶贫、贫困户、扶贫开发、精准脱贫等;未来研究的前沿为产业扶贫、反贫困、脱贫攻坚、新时代、乡村振兴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为采集对象,“Pueraria Lobata”等为主题词。将1995—2023年的1 683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文献的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国家(地区)、发文机构、出版物等进行数据挖掘。运用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关键词突现分析、关键词时区图等方法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1)葛根研究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葛根研究的核心作者主要来自于中国、美国、韩国等地;核心作者群与核心机构群逐渐形成;葛根投稿期刊呈现明显的层次划分格局。(2)中国的发文量占发文总量的50%,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机构为世界的葛根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从篇被引频次上分析,仍与其他机构存在一定差距。(3)葛根的研究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时区图结果显示,目前葛根淀粉、肠道微生物群、网络药理学等成为新兴研究热点。葛根素、异黄酮等关键词贯穿葛根研究整个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以药理学为基础,食品科学、化学、植物科学等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绿化面积的增多,园林废弃物也同步增多,园林废弃物堆肥化处理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为了掌握并深入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探析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及Web of Science TM(WOS)核心文献数据库的文献资料为数据源,借助文献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历年有关园林废弃物堆肥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从年度分布、研究主体(国家、机构、期刊、作者)和关键词及高被引论文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国内外年度发文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表现为探索阶段—稳步增长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美国的发文量、中心性、被引频次和h指数综合排名第一。(3)北京林业大学在国内外发文量位居第一。(4)期刊排名看,国内《中国园林》以发文量、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排名第一,国外Bioresource Technology以发文量、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排名第一。(5)国内外发文量前10的学者都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其中孙向阳的国内外发文量排名第一。(6)国内研究热点为园林废弃物结合厨余垃圾、淤泥污水堆肥和栽培基质,国外研究热点为园林废弃物堆肥结合污水淤...  相似文献   

12.
何雪  李威  刘克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8):240-245
以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中2000年1月1日—2020年7月22日的618篇镉吸附-解吸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及可视化的方法,对发文量、载文期刊、发文机构、关键词、发文作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近20年在该领域的中文发文量整体不高,年均发文量不足35篇;期刊刊文量前3名是《湖南大学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和《成都理工大学学报》;排名前3的发文机构是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关键词分布知识图谱显示,"吸附""解吸""重金属""重金属离子""土壤""Cd2+"等为起连接作用的核心关键词;排名前3的作者是刘世亮、刘芳、化党领;通过热点关键词突现图可知,有机酸和生物质炭为近20年国内应用到镉吸附-解吸领域的物质,褐土和红壤则为关注的土壤类型.  相似文献   

13.
地理标志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资源基础,认识地理标志的研究进展尤为重要。通过中文核心期刊筛选关键词,共获得1994—2022年地理标志研究论文921篇。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发文阶段、作者机构、研究热点、主题演变脉络等信息提炼研究进展与启示。结果发现,从文献统计分析看,地理标志研究在2004—2011年发展最为迅速,但从事地理标志研究的作者合作规模小,咸宁学院是高频发文单位,《安徽农业科学》与《知识产权》期刊载文最多。研究热点涵盖地理标志、农产品、知识产权、商标法、世贸组织、保护和乡村振兴7大主题,集中形成于2000—2004年,主题分支丰富但发展周期短,演变脉络特征各异。结合聚类主题与关键词进一步探究发现,地理标志产品内涵、地理标志商标保护、地理标志与乡村振兴3个主题成为地理标志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综上,地理标志研究是关乎农业经济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需要基于“地方”视角审视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与发展,融合地理学等多学科领域力量促进地理标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08—2017年发表的中文文献,了解杂志的发展脉络,追踪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学术前沿。方法以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网络分析工具CiteSpace软件对2008—2017年该杂志发表的3 049篇中文文献的载文量、研究机构、基金资助和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期刊年度载文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13年达到峰值(324篇),近年来稳定在234篇左右;3 049篇文献共有418项各类基金资助,资助比例13.7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对杂志贡献度最大;发文量≥15篇的高产作者共有16位,其中季伟、黄敏、封志纯、孙景辉的发文量位居前列;高频关键词包括"儿童"、"新生儿"、"治疗"、"患儿"、"早产儿"和"哮喘"等,研究热点和学术前沿包括研究对象("儿童"、"新生儿"和"早产儿"等)、研究途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和研究疾病("哮喘"、"川崎病"和"肺炎"等)3个方面。结论杂志主要刊载儿科领域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为本领域的学术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形成了以著名学者为核心的科研合作网络,研究机构的科研产出趋于稳定,儿科领域热点和学术前沿包括研究对象、研究途径和研究疾病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基于CNKI的我国生物炭研究趋势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全面地分析我国生物炭领域的发展脉络及研究动态,利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出版年份、论文数量、研究机构、资助资金等指标,结合Citespace关键词可视化分析方法,系统阐述我国生物炭研究领域的概况,综合分析我国生物炭研究的主要热点及趋势。结果表明:我国生物炭领域的研究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总发文量呈指数增长;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是南京农业大学,被引频次最多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我国生物炭领域的研究主要受国家层面的基金引导;南京农业大学的潘根兴发表生物炭文章最多,被引频次最多的作者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耿增超;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最多的期刊均是《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篇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期刊是《应用生态学报》;我国生物炭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肥料、土壤有机碳、土壤养分、吸附、解吸、改良剂等方向。总体而言,我国生物炭研究热点从农业领域向环境领域转变,土壤环境污染修复、土壤质量改善和土壤可持续发展、碳库储量提升是我国未来生物炭研究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国内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研究的方向和热点.[方法]选取2005-2019年CNKI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硕博论文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收录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样本,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可视化分析,以知识图谱为研究载体,通过Excel、CiteSpace等分析软件为工具,对所选数据进行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同时绘制各类相关数据分析以及图谱.[结果]从发表年份来看,我国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研究较晚,始于2005年,一直到2015年左右才达到峰值状态,核心期刊近些年保持平稳状态,硕博论文从2016年发文达到峰值之后,逐渐回落.SCI论文除2009、2012、2016年有轻微下降外,从总体上看保持上升趋势.从关键词来看,在核心期刊和硕博论文中,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呼吸有紧密联系."碳"(carbon)、"多样性"(diversity)和"生物"(bioma)一直是SCI论文中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热点.从研究作者来看,我国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形成了以卢明珠、方华军、曹子铖和徐梦等人、商帅帅、王春梅和李俊青等人、向元彬、周世兴和黄从德等人为联系的作者合作关系图谱.发表SCI论文最多的作者是Donald R Zak,Stefan Scheu和Stefan Scheu发文量紧随其后.从研究机构来看,中国科学院大学在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领域研究发文量最多,从硕博论文来看,东北师范大学最多.SCI论文发文量排前2位的主要是Chinese Acad SCI和Chinese Acad SCI University,说明中国的科研机构就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研究较广泛.[结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有可能是生物多样性、荒漠草原、常绿阔叶林和磷脂脂肪酸等研究.SCI论文中显示出的未来研究热点可能是细菌群落和有机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研究新疆林果业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以“新疆林果业”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年度发文量、研究机构、发文作者和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文量总体波动较大,数量较少,近2年呈上升趋势;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农业类高校,部分集中在科研机构;以依米提·肉孜、司地克江·艾外力为核心的团队研究成果最为丰富,但尚未形成较稳定的核心作者群;研究热点集中在品牌建设、发展对策、特色林果、林果产品、产业发展、机械化等方面。未来研究应加强研究单位、研究作者之间的合作,创新研究视角,拓展研究内容,推进多学科融合,将新疆林果业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推动新疆林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中文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系统梳理和分析2006—2022年期刊中新型职业农民研究的演进,以期为学者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理论借鉴。研究表明:在发文特征上,新型职业农民研究年发文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发文作者及发文机构之间合作不紧密;在时间序列上,新型职业农民研究分为研究初探阶段(2006—2012年)、研究深入阶段(2013—2017年)、研究完善阶段(2018—2022年);在研究主题上,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困境、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为热点研究话题;在研究展望上,新型职业农民政策导向下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理论体系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精准性、新型职业农民主体等有望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矿山修复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了2003—2023年该领域的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近20年的发文量、发文研究机构以及关键词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共纳入文献1907篇,结果表明,我国矿山修复领域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22年发文最高;发文作者形成以张绍良、余振国、李健、涂美义、王志强为代表的5个较大研究合作网络;研究机构形成了以中国地质大学、自然资源部、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为中心的6个较大合作网络;关键词聚类及突现表明当下研究热点为生态修复,矿山公园,绿色矿山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对于微生物的研究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微生物天然产物上,很少有研究人员对该领域文献作全面回顾分析。为探究国内外微生物天然产物领域的研究概况,以便为研究人员提供直观的参考,利用Citespace、VOSviewer软件对自1974年以来发表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的微生物天然产物领域的论文进行统计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自2012年起,微生物天然产物的相关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发文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根据布拉福德定律,该领域成果在期刊分布上较为分散。根据普莱斯定律,中英文文献核心作者分别为发文量不少于2篇、3篇的作者。从合作关系来看,欧洲国家间合作最为频繁,中国学者间形成明显聚类,且积极参与国际研究合作。从高频关键词突现和共现图可知,当前国内外在研究层次、策略、内容、热点方面各具特色。通过以上分析建议,国家、研究机构、科研人员之间应继续加强合作,在做好基础性研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应用型研究,以推动微生物天然产物领域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