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彤 《北京农业》2010,(11):52-52
日前,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棉花中心选育的红花标记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一鲁05H9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不仅开创了我国棉花红花性状标记育种的先河,在世界上也尚属首例。专家称,红花标记为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带上了“防伪标签”。  相似文献   

2.
科技要闻     
<正>鲁05H9开创我国棉花标记育种先河近日,山东省农科院棉花中心选育的红花标记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鲁05H9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红花标记"就像为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戴上了"防伪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山东省农科院棉花中心选育的红花标记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鲁05H9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红花标记"就像为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戴上了"防伪标签"。该品种开创了我国棉花红花性状标记育种的先河,在世界范围也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棉花中心选育的红花标记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鲁05H9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不仅开创了我国棉花红花  相似文献   

5.
<正> “标记抗虫杂交棉”是石家庄市农科院选育的棉花标记自交系Y_(2-2)作父本,与抗虫棉杂交配制成的杂交种,具有丰产、早熟、优质、抗病虫等特性。主要用于间套作种植。几年来,已在河北、河南、山东等省进行了多点示范,普遍表现良好,河南周口地区农作物品种审查小组已于1998年10月份给予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
由江苏省太仓市农林局棉花育种中心刘正銮研究员主持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太仓502”顺利通过了新品种审定,正式定名为“苏抗棉1号”。  相似文献   

7.
鲁RH-1是山东省种子站牵头的棉花杂优组济阳鲁优棉花研究所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该品种参加了1997~1998年全国抗虫棉区域试验.1999年全国和山东省抗虫棉生产试验。2004年4月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5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银棉2号是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邯郸农业科学院和北京银土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高产、抗虫、抗病三系杂交棉新品种。该品种于2003年参加国家棉花品种区试,该品种于2005年获得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同时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为我国第一个双价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可解决棉花常规杂交制种中存在的成本高、纯度难保证的问题,同时克服了三系杂交棉中胞质不育与产量呈负相关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冀杂3268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所王国印和李妙研究员主持培育的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2~2003年分别参加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河南省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2003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棉花品种筛选试验,综合性状表现突出.2005年12月通过河北省审定.  相似文献   

10.
“中棉所5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最新选育的高产型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审定。  相似文献   

11.
湘桑棉7号     
《农家致富》2006,(20):24-25
湘杂棉7号(原代号湘X002)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虫杂交棉品种.2005年2月通过湖南省审定.由湖南隆平高科棉油种业有限公司独家经营。  相似文献   

12.
GKz19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国审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优良品种,已通过国家审定和河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棉2006020号和冀审棉2006025号。  相似文献   

13.
高产优质、抗病虫杂交棉湘杂棉8号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选育的,是2005年首批通过安全性评和国家审定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湘杂棉8号是一个具有极大增产潜力的高产杂交棉种,它的产量在国家区试中两年平均每公顷产籽棉达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抗虫杂交棉的育成背景,介绍了目前一些抗虫杂交棉的培育过程,并对抗虫棉及抗虫杂交棉在怀宁县棉花生产上的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冀杂2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高产大铃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7年11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在黄河流域棉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冀杂2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高产大铃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7年11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在黄河流域棉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抗虫杂交棉的栽培方法,不同于常规棉、常规杂交棉和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只有走“小群体、壮个体”的高产栽培路子,放宽行株距,建立稀植大棵的栽培模式,把握抗虫杂交棉的生育规律和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才能充分发挥抗虫杂交棉的生产潜力。建议长江中下游沿江滨湖棉区抗虫杂交棉种植密度为18000—19500株/hm2。  相似文献   

18.
“W8225”是由山东省棉花工程部、山东中棉棉业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协作育成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在山东省区试和全国多点试种示范,均表现高产优质,病虫双抗,适应性强。2005年1月通过国家转Bt基因杂交抗虫棉安全性评价,2005年3月5日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河南省各个棉区抗虫杂交棉种植情况和栽培技术的调查进行分析,发现在抗虫杂交棉栽培技术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棉花生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找到了一些优化抗虫杂交棉栽培技术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抗虫杂交棉南抗3号是南京农业大学与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抗虫杂交棉,现已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