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季到来后,鱼种、成鱼由于经过较长的越冬期,体质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而此时水温回升,各种致病因子开始滋生发育,因而极易引发鱼病;而另一方面,由于此时各种致病因子一般处于发育早期,对药物比较敏感,此时用药可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所以,春季是防治鱼病的最佳时期,防治措施得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概括说来,春季防治鱼病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正>"春季忽视鱼病防,夏秋鱼瘟浮满塘",这句话道出了春季做好鱼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防重于治"是预防鱼病的重要原则,只有采取"无病先防"的积极防治原则,才能使渔业生产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春季水温开始回升,各种生物致病因子如细菌、寄生虫孢子、孢囊处于发育早期,对药物最敏感,疗效好;另外,春季鱼种、成鱼经过越冬期,体质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因此,积极做好春季鱼病预防工作,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既有利于鱼类健康快速生长,又节约鱼病防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春季水温开始回升,各种生物致病因子如细菌、寄生虫孢子、孢囊处于发育早期,对药物最敏感,此时用药可保证药物达到最好的疗效。同时,春季鱼种、成鱼经过越冬期,体质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因此,积极做好春  相似文献   

4.
春季水温开始回升,各种能使鱼体致病的细菌、寄生虫开始大量繁衍,同时,鱼类经过越冬期,体质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引起池鱼大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的损失较大,并严重影响存活个体后期的生长。为此,切实做好春季鱼病防治工作,是全年养殖增产的关键。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现将春季常见鱼病防治方法简述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进入春季,随着气温和水温的不断上升,各种病原生物活动加强,容易使鱼类感染各种疾病,尤其是寄生虫病容易暴发,造成的损失较大,并严重影响存活个体后期的生长。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虽然较多,但要使生病的水产品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对防治的方法及用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始终要坚持“以防为主、积极治疗、慎重用药”的原则。一、预防措施1.重视提高鱼体自身抵抗力鱼类越冬后,体质消耗较大,因此,进入春季水温升高鱼类开始摄食后,要注意加强鱼的营养,选用较好的配合饲料投喂,但要注意每次投喂的量不要太多。同时,可定期在饲料…  相似文献   

6.
《江西水产科技》1993,(4):37-37
“对症下药”。药物种类较多,根据各种药物的化学成分不同,其作用机制也各不相同。如敌百虫可以防治几种寄生虫病,但对细菌性鱼病无效。因此不能乱用药。  相似文献   

7.
春季常见鱼病防治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波 《黑龙江水产》2007,(2):26-26,48
春季是鱼病的高发季节,这主要是由于鱼类经过数月越冬,体内营养物质消耗较大,体质相对较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如果养鱼户不及时进行鱼病防治,很容易出现问题,造成损失。因此,春季应加强鱼病防治工作,以防为主,积极治疗。春季发生的鱼病主要以细菌性鱼病为主,常见的有赤皮病、烂鳃病、竖鳞病、肠炎病等;其次是寄生虫病,常见的有斜管虫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绦虫病等。  相似文献   

8.
采用投喂药饵的方法防治鱼病具有针对性强、操作简便、效果好等特点,近年来,随着颗粒饲料投喂技术在渔业中的普及和一系列新型渔用药物的开发应用,进一步拓宽了药饵的应用空间。但是,在生产实际中,由于许多渔民朋友没有掌握使用药饵的科学方法,防治鱼病的效果不理想或者无效,既造成药物浪费又贻误病情。以下就如何科学使用药饵进行一些探讨。一、药物的选择1.对症用药原则 鱼类的致病因子很多,鱼病多种多样,如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病、营养性疾病、环境不良引起的疾病等,而任何一种药物都不可能包医百病,因此,鱼体发病后应首先…  相似文献   

9.
大地回春,草木复苏,水温回升,各种致病因子如细菌、寄生虫等开始活动,使鱼类染病。同时这些致病因子处于发育的初期阶段,对药物较为敏感,疗效好。另外,早春时鱼种、成鱼经过越冬期,体质瘦弱,容易引起鱼病发生。因此,积极做好早春的鱼病防治工作,可减少鱼病的发生,提高成活率和产量。早春主要的鱼病有:在捕捞、清塘等操作过程中,造成鱼种、成鱼鱼体受伤,为细菌的入侵打开了通道,这类鱼病有水霉病、竖鳞病、细菌性烂鳃、赤皮病、打印病等。早春鱼种经过几个月的越冬、体质较差,大量寄生虫容易主动或被动形式侵袭鱼体,侵入鱼鳃引起发炎、鳃丝腐烂的有隐鞭虫病、口丝虫病、单孢子虫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和斜管虫病等;侵入鱼体表和体内寄生引起鱼体消瘦直至造成死亡的有锚头蚤病、鱼虱病等。为了提高养鱼经济效益,早春切莫忽视鱼病  相似文献   

10.
正冬季水温低,鱼类活动不旺盛,鱼种、成鱼因为停止摄食,体质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且冬季水体中分解速度很慢,也很容易造成池底有毒有害物质积累,对水产动物造成刺激导致鱼病的发生。因此,春季池塘管理是全年池塘管理最重要的时候,积极做好春季鱼病预防工作,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为全年的养殖打下  相似文献   

11.
正冬春季节水温低,鱼类活动不旺盛,一些养殖户认为鱼类不会发病,忽视鱼病防治工作,其实有许多病菌、寄生虫适应低温环境并大量繁衍、传播疾病,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在冬春季鱼种、成鱼因为停止摄食,体质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且冬春季水体分解代谢速度很慢,也很容易造成池底有毒有害物质积累,对水产动物造成刺激导致鱼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炎热夏季、水温较高、池塘水质变化快,是鱼病多发季节。按照常规方法施药防治鱼病,因施药不当引起的事故比较多,有的甚至可引起大批死亡。因此,高温季节鱼病防治有其特定的要求。常规用药一般是水温在20.26℃范围内实验的数据,随着水温升高,药物理化因子发生变化使药物疗效减弱或毒性增强。为此,高温季节鱼病防治在施药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正>进入春季,随着气温和水温的不断上升,各种病原生物活动加强,容易使鱼类感染各种疾病,尤其是寄生虫导致的皮肤病容易暴发,造成的损失较大,并严重影响存活个体后期的生长。因此,在常规鱼类寄生虫性皮肤病的病害防治中,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治疗、慎重用药"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轮换用药好处多目前很多养鱼户在鱼病防治中,用药浓度要比常规剂量高出许多才有效。原因是长期使用单一药物,尤其是同一种药物的反复使用,病虫的抗药能力更为明显。因此,防治鱼病应采取轮换用药的措施,来提高防治效果。轮换用药是指以不同品种的药物交替使用来防治同...  相似文献   

15.
1、“对症下药”。药物种类较多,根据各种药物的化学成分不同,其作用机制也各不相同。如敌百虫可以防治几种寄生虫病,但对细菌性鱼病无效。因此不能乱用药。 2、注意药物的商品规格。同类药物往往有几种商品规格,不同规格的药物,其药效成分也不同。如漂白粉和漂白粉精,两者有效氯含量相差一倍以上。不同规格的药物在价格上也有差异,如孔雀石绿和碱性绿是同物异名,两者价格相差约5倍,选用合适  相似文献   

16.
正春季是北方地区细菌性鱼病的高发季节,这主要是由于鱼类经过3~6个月越冬过程,为维持身体基础代谢,消耗了大量体内营养物质,体质相对较弱,对细菌性鱼病的抵抗力较差。如果养鱼户不及时进行细菌性鱼病防治,很容易出现问题,造成损失。因此,养殖户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春季鱼类细菌性鱼病防治工作,以防为主,积极治疗。春季常发生的细菌性鱼病主要有赤皮病、烂鳃病、竖鳞病、肠炎病等。以下介绍常见的细菌性鱼病的防治措施及治疗  相似文献   

17.
越冬后的鱼池,水温逐渐回升,池中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也恢复活力开始吃食。同时,各种病原菌也急剧繁衍,造成鱼病爆发。因此越冬后加强鱼塘管理,及早防治鱼病,对渔业生产极为重要,现将春季鱼病防治的主要措施介绍如下: 1、封冰后,当发现鱼类患有寄生虫病,可采用敌百虫挂袋方法;若发现冰下鱼经常浮头,可在冰下挂袋施肥,培植浮游植物,一亩水面用2斤尿素和5—6斤磷肥。  相似文献   

18.
正进入春季,鱼类开始摄食生长发育,养殖池内的各种病原菌、寄生虫的活动增强,而鱼类经过较长的越冬期后对致病因子的抵抗力较差,也容易感染各种疾病。为此,切实抓好春季鱼病预防与治疗工作,是夺取全年养殖大丰收的关键。一、综合预防措施1.清塘消毒未放养的鱼塘,冬季排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保留淤泥10厘米左右,冻晒池底整个  相似文献   

19.
春季鱼病发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冬后的鱼池,鱼类体质普遍下降,抗病能力也随之降低,进入春季水温逐渐上升,鱼类开始慢慢恢复活力,并逐渐开始摄食,同时各种能使鱼体致病的细菌、寄生虫也开始大量繁衍,各类养殖池塘容易暴发鱼病,引起池鱼大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此,笔者认为加强春季养殖管理,切实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是春季生产管理的关键。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春季常发鱼病主要有:烂鳍病、细菌性烂鳃病、水霉病、疖疮病、竖鳞病、锚头鳋病、车轮虫病以及三代虫病等。  相似文献   

20.
抓好鱼病防治是提高养鱼产量的一个关键措施。准备一些养鱼常用的药物,则是防治鱼病的前提。下面介绍一些养鱼常备药物,供养鱼者参考: 1、生石灰生石灰可用于冬春季池塘清整和养鱼季节中的鱼病防治,对池塘中的病原体有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