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土壤 pH 值、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指标,研究杉木枫香混交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结果以枫香纯林最好,杉木枫香2:1和3:1混交林次之,杉木纯林最差。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土壤pH值、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指标,研究杉木酸枣混交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结果表明:以酸枣纯林最好,杉木酸枣2∶1和3∶1混交林次之,杉木纯林最差。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杉木和枫香混交经营5 a后对杉木生长和林分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杉木与枫香混交造林降低了杉木的存活率,保存率仅为87.0%,但混交林中杉木和枫香的平均胸径、树高均显著大于杉木纯林,其中杉木的平均树高、胸径分别为4.68 m、5.41 cm,分别是杉木纯林的1.20和1.19倍,说明杉木与枫香混交经营促进了杉木的树体生长;混交林土壤中的有机碳累积量大于纯林,且土壤的养分指标如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磷的含量均比杉木纯林高,阳离子交换量(CEC)和盐基离子含量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了17.37%和18.11%,说明混交林在提高土壤固碳能力的同时,也使林地的肥力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基于野外调查和土壤样品分析数据,应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讨论了长沙市城乡交错带五种典型林分类型(枫香纯林、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湿地松纯林、杉木-桤木混交林、樟树纯林)土壤的综合肥力状况。结果表明,各林分林地均属于有机质、速效磷含量中等,速效钾含量缺乏。五种林分土壤综合肥力系数的大小顺序为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杉木一桤木混交林〉樟树林〉枫香林〉湿地松林。  相似文献   

5.
五种植被恢复模式对邵阳县石漠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土壤剖面调查和采集土壤样品,对比研究5种植被恢复模式(侧柏纯林、枫香+侧柏林、枫香纯林、湿地松+枫香林、湿地松纯林)下土壤理化性质,探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邵阳县喀斯特地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种植被恢复模式中侧柏纯林、枫香+侧柏混交林以及枫香纯林呈碱性,而湿地松+枫香混交林以及湿地松纯林生长速度快,7年生的湿地松平均胸径7.79 cm,平均高5.07 m,土壤呈酸性;土壤含水率较低,并相差不大,其中上坡位的枫香纯林土壤含水率最小,只有18.11%;土壤质量密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侧柏纯林、枫香纯林、湿地松+枫香混交林、湿地松纯林、侧柏+枫香混交林,土壤孔隙度则相反。土壤全P、全K、全Ca、全Mg、全Fe、Zn、Cd、速效N和速效K的含量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中差异显著(p0.05),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Ca的含量差异最为明显;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中的土壤全N、Cu、Mn、速效P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只与土壤的本底值有关。  相似文献   

6.
杉木枫香混交林生长及其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林木生长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入手,对杉木枫香混交林与枫香、杉木纯林进行了定位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生长优势明显,有利于地力的维持和形成稳定的人工林群落。改善了林内的小气候条件和土壤的理化性状,是一种高产稳定、生态协调的人工针阔混交林类型,与杉木纯林相比,11年生混交林蓄积提高34.8%,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43.3%,含氮量增加12.1%,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11.5%、8.3%和11.3%。营造杉木枫香混交林是杉木纯林皆伐迹地更新,防治地力衰退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对16a生杉木桤木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土壤结构疏松,通气性和蓄水性好;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比杉木纯林高22.80%、14.11%、16.67%、13.88%、13.49%和2391%;土壤微生物数量比杉木纯林高38.74%;土壤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和土壤呼吸强度均比杉木纯林高。杉木桤木混交林不仅有良好的生态功能,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结构体破坏率、颗粒组成、微团聚体含量、分散系数、孔隙组成、容重、通气度、土壤持水量、贮水量、排水能力等指标,研究杉木枫香混交林的土壤物理性质,结果以枫香纯林最好,混交林以杉木枫香为2:1、3:1较好,杉木纯林最差。  相似文献   

9.
杉木桤木混交林土壤酶与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杉木桤木混交林和格木纯林土壤酶与肥力因素的分析表明,混交林下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都高于用木纯林,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几乎与所有土壤肥力因素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杉木桤木混交林下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陈天阳 《绿色科技》2023,(19):117-120
测定了不同林分(油松人工纯林、蒙古栎次生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旨为林间管理提供依据。选择同样年份的油松人工纯林、蒙古栎次生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作为测定对象,测定不同林分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并进行了组间对比。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蒙古栎次生林有机质含量最高,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其次,而油松人工纯林最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含水率高于蒙古栎次生林和油松人工纯林但蒙古栎次生林和油松人工纯林相比无差异,全氮、有效氮、速效钾和有效磷等养分指标,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含量最高,蒙古栎次生林偏低,油松人工纯林土壤养分较为匮乏;(2)土壤酶活性:3种林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指标相关,油松+蒙古栎混交林酶活性显著高于油松人工纯林,蒙古栎次生林各项土壤酶活性虽然低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但高于油松人工纯林,且土壤酶活性指标与土壤养分相关。经测定,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平均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蒙古栎次生林>油松人工纯林,根据测定结果可以为林间管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以南方红壤侵蚀区马尾松纯林、枫香木荷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马尾松、枫香先锋树种成林后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差异,从土壤改良的角度,为南方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先锋树种选择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研究发现:(1)以马尾松纯林为对照,枫香木荷混交林根际、非根际土壤p H值和养分含量升高;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和非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升高,非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降低;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减少。(2)以非根际土壤为对照,马尾松纯林、枫香木荷混交林根际土壤p H值降低,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以及微生物数量均增加。前者p H值和有机质的变化幅度更大,后者速效磷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幅度更大。此外,马尾松纯林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增加,磷酸酶活性降低;混交林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增加。因此,枫香木荷混交林改善林下土壤微生态环境效果更为明显,土壤p H值和磷酸酶活性是影响马尾松林下土壤微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毛竹杉木混交造林对土壤养分及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省宁化县方田乡泗坑村营造的7年生杉木毛竹混交林和杉木、毛竹纯林的林下土壤养分及林木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杉木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比毛竹纯林和杉木纯林高,毛竹杉木混交林中毛竹、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生长量均比毛竹、杉木纯林高。表明,毛竹、杉木混交造林改善了土壤养分,促进林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对杉木桤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土壤酶与肥力因素的分析研究表明,混交林下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都高于杉木纯林;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几乎与所有土壤肥力因素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杉木桤木混交林下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较好的造林模式,以4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混交类型幼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中各树种生长量存在差异,其中混交林能够促进林木的生长,杉木、栾树、刺槐混交林在4种林分类型中生长最好;混交林在绝大多数林分土壤物理性质方面与杉木纯林存在显著差异,各混交林之间土壤物理性质也存在差异;杉木、栾树、刺槐混交林保持林分土壤化学性质最好,其次为杉木、栾树、麻栎混交林,再次为杉木、栾树、枫香混交林,杉木纯林最差。  相似文献   

15.
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后土壤有机质碳和腐殖质碳的变化进行研究表明: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后,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碳和腐殖质碳的储量,0~20 cm土层增加的幅度大于20~40 cm土层。从腐殖质的组成来看,混交林土壤无论是胡敏酸、富啡酸还是土壤腐殖化度都大于纯林,混交林土壤胡敏酸与富啡酸比值(HA/FA)也大于纯林。从而表明了混交林土壤腐殖物质的品质变佳,土壤熟化度增大,土壤供肥保肥的能力增强,土壤肥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6.
湿地松、枫香混交试验及其改土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湿地松、枫香混交林及其纯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等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混交林更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不同的混交方式其效果也各不相同,行间混交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而株间混交更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利于有机质和土壤N、P、K等元素的积累.因此,湿地松和枫香的株间混交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以杉木纯林、杉木-香梓楠、杉木-香木莲、杉木-单性木兰4种林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0~20cm、21~40cm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不同林分土壤养分和酶活性,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4种林分的土壤肥力得分并排序,探讨不同林分下的土壤肥力状况,旨在为杉木纯林改造和土壤肥力管理提供基础的数据参考。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均逐渐降低;与其他林分对比,杉木-香梓楠混交林土壤的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升,而且土壤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速效磷的含量均表现为最高,但是4种林分的土壤过氧化氢酶、全钾、速效钾变化不明显;主成分分析显示,土壤肥力状况排序为杉木-香梓楠混交林杉木-香木莲混交林杉木纯林杉木-单性木兰混交林。  相似文献   

18.
对福建省建瓯市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杉木×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杉木×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杉木×桤木(Alnus cremastogyne)4种人工林样地林下土壤肥力进行测定分析,并以改进的内梅罗指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样地的土壤均为强酸性,速效P严重缺乏;各样地土壤表层综合肥力水平均为一般,平均综合肥力水平等级均为贫瘠,强酸性土壤导致速效P缺乏是其综合肥力较低的主要原因;土壤综合肥力系数的排序为杉木×鹅掌楸杉木×枫香杉木纯林杉木×桤木。该研究可为闽北山地杉木及其混交林分的培育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湿地松、枫香的混交林及其纯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等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混交林更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不同的混交方式,其效果也各不相同,株间混交比混交行间更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利于有机质和土壤N、P、K等元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通过秃杉与光皮桦2∶1和4∶1比例及秃杉与杉木1∶1比例行状混交,与营造秃杉纯林进行造林效果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林分中秃杉生长量顺序为秃杉+光皮桦2∶1混交林>秃杉+光皮桦4∶1混交林>秃杉+杉木1∶1混交林>秃杉纯林;混交林土壤>0.25 mm的团聚体含量、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等高于纯林,而混交林土壤结构体破坏率低于纯林。秃杉与光皮桦2∶1的比例行状混交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