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诚  陈庆隆  陈柳萌  谢晟  魏云辉  胡中娥  姚健 《园艺学报》2013,40(11):2329-2330
 以金针菇品种‘江山白F21’为试验材料,将其菌丝体通过返回式卫星进行航天搭载,经过 多年栽培试验,从7 个变异菌株中筛选获得金针菇新品种‘航金1 号’。与对照相比,该品种具有菇形 好,早熟,产量高,耐高温,适应性广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2.
金针菇航天种菌丝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2个金针菇航天诱变菌种(航金1号和航金2号)和地面对照菌种(江山白)为材料,进行了拮抗实验、菌丝生长速度实验、抗杂性实验和酯酶同工酶分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金针菇航天种与对照之间有拮抗现象,但无拮抗线。航天搭载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比对照快,其中航金1号生长速度最快。航金1号和航金2号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杂性,能抑制并盖过霉菌菌丝生长。通过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发现,航金1号和航金2号与对照相比都出现了特异谱带,说明经过航天诱变的菌株发生了一定的突变。  相似文献   

3.
选取 10 个耐高温平菇品种并以北京地区现种植品种灰平 260 作对照,于北京地区高温季节 6-8 月做出菇试验,筛选出适宜北京地区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品种。通过对菇型的调查,海南 2 号、高平 09、夏抗 50 叶片薄、易碎且畸形,因此商品性差,不适宜种植;通过对产量的统计与分析,早秋 615、2008A 产量表现突出且菇型好,表现出较好的耐高温特性,而夏秀 990、夏丰 1 号、基因 2005、江都 71 在北京 35~40 ℃极高温期仍能出菇且菇型好,表现出极耐高温特性,以上 6 个品种在产量上均优于对照灰平 260,是北京地区适宜高温季节栽培的平菇品种。  相似文献   

4.
张其坤  叶学文 《食用菌》2002,24(5):25-25
金针菇属低温型食用菌,其子实体在平均气温20℃以上就难以形成。我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除了7~8月气温在20℃以上外,其他月份都在20℃以下,为反季节金针菇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栽培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每季的制袋总数已超过50万袋。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 选择优良品种 由于是在山下制袋,山上出菇,山上晴天中午菇棚内温度会骤然升高,因此除加强降温措施外,应首先考虑金针菇品种的耐高温能力,并兼顾成品菇色泽、菌柄硬度等特点。目前本地栽培用品种主要是金12,并有少量金4-11和金B27。金12:浅黄色、整齐、柄较硬,子实体能耐短时间22℃高温,但第三潮菇开始菌柄褐化加重。金B27:乳黄色、色泽好、整齐,子实体能耐短时间24℃高温,整个生产期几乎无  相似文献   

5.
高淑敏 《北方园艺》2011,(12):154-156
为适应高海拔气候条件下金针菇规模化栽培生产,以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野生植物研究所选育的金针1号菌株为试材,研究了5种培养基配方对金针菇菌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号培养基配方(玉米粉5%、麸皮1%、酵母粉0.5%、葡萄糖2%、KH2PO40.1%、MgSO40.05%、CaCO30.2%、维生素B11 mg),在25℃1、80 r/min的培养条件下,恒温培养6~7 d,培养出的金针菇液体菌种菌液清亮、颜色浅黄、菇香味浓、菌球直径小、密度大,接种栽培袋后,多点上下同时发菌,发菌速度快,菌龄一致,与对照固体菌种接种后发菌时间对比缩短18 d。  相似文献   

6.
以引进的8个金针菇品种为试材,综合比较了各品种的母种菌丝体生长速度、出菇性状以及产量及生物学转化率,以筛选出适合白银地区栽培的金针菇优新品种。结果表明:黄色品种"SD-2"、"苏金6号"和白色品种"玉雪22"、"金白1号",产量高、出菇整齐、柄长盖小、不易开伞,产量高,采用玉米芯为主料进行栽培的生物学转化率分别为81%、79%、61%、60%,适宜在白银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7.
金针菇又名冬菇,其含意是冬天生长的菇,生长需要低温.昆明夏季白天温度常在21~27℃,就国内外有关资料来看,栽培金针菇是不可能的.为解决昆明夏季栽培金针菇技术问题,我们于1988年从筛选耐高温品种、筛选耐高温栽培料配方和控制环境条件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现将1989年的部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工厂化金针菇菌糠栽培秀珍菇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废菌糠为主要基质,与棉籽壳和玉米芯等配制成不同的组合进行袋栽秀珍菇(设秀珍菇57和台湾秀珍菇2个品种)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方上秀珍菇长势均良好,在金针菇菌糠含量为60%的情况下,随着培养料中棉籽壳含量的增加,秀珍菇的产量也逐渐增加,其中以配方3的投入产出比最高,成本较对照降低约26.9%,2个品种产量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以南荻为基质栽培秀珍菇的效果,试验以台秀1号为试验菌株,考察南荻基质含量(16%、32%、48%、64%、80%)对台秀1号菌丝生长速度、产量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栽培料中添加南荻基质,台秀1号菌丝生长比对照快,且菌丝浓密;配方(1)、配方(2)与对照(CK)的产量相当,配方(3)、配方(4)、配方(5)与对照产量差异显著。南荻32%,棉籽壳30%,杂木屑18%,麸皮15%,石灰1%,石膏1%,糖1%、玉米粉2%的配方(2)栽培秀珍菇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郑明海  余维良  邵云华  程国林 《食用菌》2011,33(3):36-36,38
为了筛选栽培金针菇的优良配方,笔者设计了桑枝屑、杂木屑两组12个配方进行金针菇出菇对比试验。通过对不同配方的金针菇农艺性状和商品性状的比较分析,筛选出栽培金针菇适宜高产配方。现将金针菇配方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以黄色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株FV7为材料,采用紫外线诱变、氯化锂诱变和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等多种诱变方法对金针菇的菌丝细胞进行诱变,诱变后的菌丝细胞经过菌丝体生长阶段33℃高温初筛和子实体发育阶段20℃中温复筛,并经过多轮筛选获得耐高温突变菌株FV7EMS。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甲基磺酸乙酯对金针菇菌丝细胞的诱变效果明显,突变菌株FV7EMS能在20℃温度出菇,且生长速度快、菌柄较长,生物学效率比亲本FV7提高了28.82%,与亲本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金针菇耐高温新品种的培育,对于降低工厂化栽培能耗、多季节栽培金针菇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桑枝屑不同配方栽培金针菇的产量,进行了本项试验。试验采用3个添加不同比例桑枝屑的培养基配方和常规配方进行金针菇出菇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桑枝屑最佳配方,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云南昆明夏季栽培金针菇的技术,我们选用了金针菇耐高温菌株 F_(30),进行高温栽培培养料配方筛选试验。现将部分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高温蘑菇栽培季节与杏鲍菇正好错开,利用杏鲍菇下脚料不同配方进行高温蘑菇栽培试验,以杏鲍菇下脚料35%、棉籽壳35%、菜籽麸16%、麦麸10%、石膏1%、石灰2%、复合肥1%的配方适宜,高温蘑菇菌丝生长浓密健壮,出菇利润率为315%,比对照利润率239%高出76%,试验证明利用杏鲍菇下脚料栽培高温蘑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在金针菇生产中普遍存在着菇体色泽深、产量偏低等问题.为解决这问题,笔者于1992年10月至1993年3月进行了袋栽金针菇用大塑料筒出菇试验.结果表明,用塑料筒出菇可改善金针菇的品质和提高产量.现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一)供试材料 菌株为金针菇19号,引自河南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室.栽培料配方为棉子壳90%,麸皮10%,另加石膏粉1%,含水量70%,pH值自然.(二)试验方法 采用常规熟料袋栽,袋规格有两种,15×45×0.06cm的袋装干料250g,17×45×  相似文献   

16.
用金针菇菌渣不同比例的配方栽培秀珍菇,观察其菌丝生长、测定子实体产量、分析各配方投入产出比。试验表明,培养料中用33%左右的金针菇菌渣代替木屑栽培秀珍菇,可节省成本,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以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菌糠为主要基质,以玉米芯为主料制成不同的组合进行袋栽凤尾菇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方上风尾菇长势均良好,在金针菇菌糠含量添加量为60%的情况下,风尾菇的产量达到最高,成本较对照降低约29.9%.  相似文献   

18.
为培育耐高温、适宜设施栽培的优良赤灵芝(Ganoderma lucidum)新品种,以"仙芝1号"(XZ-1)为出发菌株,通过高温栽培筛选和航天卫星搭载诱变处理,获得了一株耐高温35℃以上、高产和优质的赤灵芝新菌株"仙芝2号"(XZ-2)。在以"日本红芝"(RZ)、"韩芝"(HZ)、"沪农灵芝1号"(HN-1)和XZ-1为对照的比较试验中,单茬段木栽培试验表明XZ-2干子实体产量比对照品种提高9.7%~30.1%,干孢子产量提高20.2%~45.7%,均差异显著;两潮栽培试验,干子实体和孢子产量以及子实体干品中粗多糖和三萜酸含量也均显著高于对照;XZ-2的粗多糖、三萜酸含量及子实体、孢子产量稳定性较高,多点、年份之间均没有检测到显著差异;遗传差异分析表明,XZ-2与HN-1遗传距离远、与XZ-1遗传距离近。以上结果表明,XZ-2是一个综合性状较为优良的赤灵芝新菌株。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采用菊花杆为主料种植白参菌的可行性,设置了3个配方和1个对照进行栽培试验,并采取两头开口和脱袋周身出菇2种出菇方式,结果表明配方1采取脱袋出菇方式的白参菌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最高,生物学效率高达41%,仅次于CK的42%,与其余各配方相比,配方1为较好的白参菌栽培料配方。  相似文献   

20.
松杉木屑栽培金针菇菌糠再栽培双孢蘑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胞蘑菇‘As2796’为试材,采用50%、60%、70%松杉木屑工厂化栽培金针菇菌糠的3个比例配方为处理,以当地规范化稻草配方栽培双孢蘑为对照,对各个配方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生产效益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情况和子实体外观性状差异不明显,3个不同用量的金针菇菌糠配方栽培双孢蘑菇的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试验筛选出经济效益配方为金针菇菌糠60%~70%、牛粪26%~36%、过磷酸钙2%、石灰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