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提出k-相似系数的概念和互补性指标,使依据RAPD资料建立核心种质的计算能得到全局的优解,还给出了算法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提高产量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是促进我国油菜产业发展、保障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的核心举措。在剖析油菜产量水平的现状及限制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拓宽种质资源的筛选范围,开展高光效种质筛选,建立快速、高效的油菜高光效杂交育种方法体系,开展油菜高光效分子设计育种,研究和实施油菜高光效栽培技术促使光合效能的持续、稳定发挥等方面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提高产量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是促进我国油菜产业发展、保障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的核心举措。在剖析油菜产量水平的现状及限制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拓宽种质资源的筛选范围,开展高光效种质筛选,建立快速、高效的油菜高光效杂交育种方法体系,开展油菜高光效分子设计育种,研究和实施油菜高光效栽培技术促使光合效能的持续、稳定发挥等方面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一个代表性核心种质的遴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分析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遴选核心种质。【方法】将来自欧洲、亚洲、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几个不同地区的甘蓝型油菜500余份,按照其品质特点、地理位置、生长习性分组并按比例取样,建立由87个品种组成的预选核心种质。采用EST-STS标记和SSR标记对其进行分析,剔除遗传冗余,选出代表该500余份资源的核心种质并进行分子标记多样性评价和表型特征分析。【结果】在相同的选择背景下,EST-STS和SSR 标记的多态性检出率相仿(39%~40%),每对EST引物与SSR引物产生的多态性条带相近。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65处把87个品种分成中国和国外油菜两个类群,进一步在约0.70处类群Ⅰ和类群Ⅱ又分别产生中国“双低”、中国“双高”以及欧洲冬油菜和欧洲春油菜各两个亚组。根据遗传多样性分析,剔除遗传相似系数大于或等于0.85的遗传冗余,获得78个品种的核心种质。【结论】EST-STS是一种经济、有效具有功能信息的分子标记,功效与普通SSR标记相仿;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为甘蓝型油菜4个组的划分提供了依据;78个品种组成的核心种质保留了预选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结构,可作为本研究中500余份品种资源的核心种质加以利用和保存。  相似文献   

5.
用于RAPD分析的油菜总DNA的快速提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 CTAB法、纯化法和简便法所提 DNA质量效率和 PCR-RAPD扩增效果的比较 ,优化和建立了无液氮处理 ,可用于 RAPD分析的油菜总 DNA的提取方法。该方法能在油菜生长发育早期进行单株微量的提取 ,快速进行 RAPD分析和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6.
核心种质筛选是植物遗传资源研究和利用的便捷途径,利于种质资源杂种优势利用.遗传多样性分析有利于最优亲本组合的鉴定,以期能够产生遗传变异最大的后代群体和促进不同资源的有利基因渗透到栽培品种.该研究通过表型数据分析表明,初选核心种质能够有效地代表参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20对SSR标记对20份黄籽甘蓝型油菜的核心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28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在不同材料之间的等位基因数在4~11之间,平均位点为6.40个,多态信息量PIC值在0.81~0.92之间,通过UPGMA法,核心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17~0.61之间,说明黄籽甘蓝型油菜核心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该研究为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资源的挖掘和黄籽杂交育种的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油菜高光效育种的难点及解决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促进油菜高光效育种的研究进展,在剖析油菜高光效育种的难点、研究缺陷及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油菜超高产育种目标和生产实际需求,提出以下解决思路与方法:通过多途径创制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拓宽高光效种质的筛选范围;建立综合鉴定指标体系,对高光效种质进行鉴定和定向改良,增加高光效种质的实用效率;构建油菜高光效结构指标体系,提高群体光合效能;多途径利用杂种优势,建立快速、高效的油菜高光效杂交育种方法体系;开展油菜高光效分子设计育种,提高育种效率;研究和实施油菜高光效栽培技术,促使光合效能的持续、稳定发挥。  相似文献   

8.
中国果梅核心种质的构建与检测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对原产于中国的果梅种质资源首先根据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白梅类、青梅类和红梅类3组,然后每组分别根据种质的形态特征及农艺性状等27个基本数据和特征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排序,并参考同工酶、RAPD和SSR分子检测结果,从197个果梅品种和优株中筛选出核心种质20份,并对核心种质的代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核心种质能够代表果梅原种质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9.
核心种质筛选是植物遗传资源研究和利用的便捷途径,利于种质资源杂种优势利用。遗传多样性分析有利于最优亲本组合的鉴定,以期能够产生遗传变异最大的后代群体和促进不同资源的有利基因渗透到栽培品种。该研究通过表型数据分析表明,初选核心种质能够有效地代表参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20对 SSR 标记对20份黄籽甘蓝型油菜的核心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28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在不同材料之间的等位基因数在4~11之间,平均位点为6?40个,多态信息量 PIC 值在0?81~0?92之间,通过 UPGMA 法,核心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17~0?61之间,说明黄籽甘蓝型油菜核心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该研究为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资源的挖掘和黄籽杂交育种的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贵州地方油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选取136份贵州省白菜型油菜,通过RAPD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了17个随机引物获得172个标记住点,其中106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61.6%.在遗传距离为0.94上,可以分为4个类群,从聚类结果看出:来源相同或相近地区的种质基本上能聚为一簇,但它们的亲缘关系与其产地的地理分布又并不是完全一致,可能是由于贵州特殊地理环境、人为因素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油菜蚜虫防控技术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筛选适应云南主要油菜产区的抗(耐)蚜虫品种及经济有效环保的防治药剂。[方法]对22份云南主推品种、国内新育成品种及核心育种材料进行6种抗蚜虫药剂的药效试验。[结果]云油双1号、花油4号、云花油早熟1号、A35等品种抗蚜性较好,播种时施用地蚜灵预防,花角期交替使用烯啶虫安和吡虫啉等药剂防治。[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为给在贵州生态条件下育成油菜品种在长江下游的推广应用提供事实依据,统计分析了长江下游区试中贵州育成品种的产量及适应性。结果表明:2007—2011年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和贵州省油料研究所育成的油菜品种在长江下游区域共审定8个,占同期该区域审定品种的14.5%,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175.73kg/667m2和81.44kg/667m2,分别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6.86%和10.35%,比同期该流域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平均产量减产0.3%,产油量增产3.88%;平均含油率达46.34%,比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的平均含油率(43.67%)高2.67百分点,在前10名产量、产油量、含油率中贵州审定的品种分别占2个、3个和6个;产量的稳定性方差、互作方差、Shukla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均比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小,表明贵州育成品种相对稳定,生育期平均为231d,比对照秦优7号早0.7d,比其他47个品种晚1d;菌核病和病毒病发病株率与对照秦优7号和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相当,但菌核病的病指数相对较高,耐病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杂交油菜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鉴定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以杂交油菜种子为试材,分别提取种子中谷蛋白和球蛋白,采用SDS-PAGE技术分析并比较杂交油菜种子中谷蛋白和球蛋白的电泳图谱差异,并进行了杂交油菜种子纯度的验证性试验。[结果]谷蛋白和球蛋白的SDS-PAGE谱带在不同油菜品种间存在差异。谷蛋白电泳图谱谱带丰富且多态性较强,特征带也较多,能有效鉴定油菜杂种与亲本间的差异。球蛋白谱带虽然多态性较好,但图谱较为模糊,从而影响到品种鉴别的准确性。纯度验证性试验中,杂交油菜种子的电泳谱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3粒种子电泳的谱带较多且染色深,可能为混入的其他品种种子。[结论]谷蛋白电泳图多态性较强,图谱清晰度较高,鉴定杂交油菜品种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油菜蚜虫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筛选适宜云南主要油菜产区的抗(耐)蚜虫品种及经济有效环保的防治药剂。[方法]对22份云南主推品种、国内新育成品种及核心育种材料进行6种抗蚜虫药剂的药效试验。[结果]云油双1号、花油4号、云花油早熟1号、A35等品种抗蚜性较好,播种时施用地蚜灵预防,花角期交替使用烯啶虫胺和吡虫啉等药剂防治。[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高光谱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广泛,其快速高效、精准无损的特点为农作物品种分类识别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采集11个油菜品种苗前期、苗后期冠层反射光谱数据,以高光谱位置、振幅、面积、宽度、反射率和植被指数6个方面共23个特征参数为研究指标,衡量特征参数的贡献率大小和方差分析显著性,据此分析其区分、识别油菜不同品种的效果。结果表明:从贡献率的角度,不同类别的高光谱特征参数区分油菜品种的能力不同,振幅参数区分油菜品种的能力最强,宽度参数区分油菜品种的能力最弱,综合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振幅参数>面积参数>反射率参数>植被指数参数>位置参数>宽度参数;从方差分析的角度,不同时期区分油菜品种的效果不同,苗后期的识别效果优于苗前期,其中,以植被指数参数识别油菜品种的综合性效果最好。多重比较方差分析中以Dr、SDr/SDb、(SDr-SDy)/(SDr+SDy)3个特征参数识别效果最优,可以明确区分6个品种。苗期利用冠层光谱特征参数能够较好的对油菜品种进行分类识别,研究结果为快速实现农作物的分类识别及合理制定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空间分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不同油菜品种对铝毒抗逆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油菜品种的抗铝毒能力。[方法]采用营养液培养,研究赣油杂1号、赣油杂2号、湘油杂3号3个油菜品种对铝毒抗逆性的影响。[结果]铝胁迫下,油菜各品种叶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根系活力下降。3个油菜品种中,赣油杂2号的变化幅度最大,湘油杂3号最小。3个油菜品种的耐铝性大小为:湘油杂3号>赣油杂1号>赣油杂2号。[结论]在酸铝地区要特别重视对作物铝毒的防治与研究;湘油杂3号在酸性铝毒土壤上的适应能力最强,赣油杂2号最差,这为促进我国南方酸性土壤地区油菜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2年3-7月,通过种植5种观赏型春油菜品种,对生长发育和花期观赏效果等项目进行比较研究,找出适合北京市通州地区种植的观赏型春油菜品种,为本地区推行观赏型春油菜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适合赣北棉区种植的双低早熟油菜品种。[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油菜品种生物学特性、产量结构、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棉田套播油菜模式下油菜个体较小,株高在160.0 cm以下,茎粗2.0 cm以下,1次有效分枝少于7.0个/株,2次分枝基本没有,单株结角数较少,但套播油菜群体较大。[结论]沣油5103、浔油9号早熟性强且产量高,适宜在赣北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晋西北高寒区玉米引种试验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国内外引进35 个玉米新品种,通过3 年引种观察、品比试验和栽培技术配套研究,筛选出适宜晋西北高寒山区种植的特早熟高产新品种2 个,地膜覆盖栽培的早熟高产新品种7 个,并已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无花瓣油菜对菌核病的抗(耐)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模清无花瓣油菜在花瓣消失后对菌核病的抗(耐)性,以育成的无花瓣油菜与有花瓣油菜采用病圃自然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病圃条件下,无花瓣品系的叶片间受侵染率明显低于有瓣品种,成熟期无花瓣品系菌核病危害程度均比目前公认的抗(耐)菌核病能力较强的有瓣品种沪油15轻或相当,比抗性较差的杂交油菜品种油研七号危害更轻;但人工接种鉴定表明,无瓣品系的病斑扩展速度均较抗性较强的有瓣品种沪油15快。可见,即使无瓣品系本身并不具有较强的抗(耐)病性,在花瓣消失后,其形态避病作用亦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