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2个茭白品种以不同的间栽模式对茭白主要病虫害二化螟、长绿飞虱、胡麻斑病和锈病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茭白品种河姆渡:水珍1号=3:1的间栽模式能有效地减轻各种病虫的发生,二化螟、长绿飞虱、胡麻斑病和锈病的发生均比河姆渡和水珍1号单栽田轻。同时河姆渡:水珍1号=3:1的间栽模式能促进2个茭白品种提早孕茭,提高产值,间栽区667m^2产值分别比河姆渡单栽田和水珍1号单栽田增收290.5元和811.8元。  相似文献   

2.
剥老叶对茭白主要病虫害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对比,茭白剥老叶对二化螟和胡麻斑病的发生有较的强抑制作用,对长绿飞虱没有抑制作用.同时,剥老叶可以提高茭白产量,改善茭白商品性状.  相似文献   

3.
长绿飞虱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绿飞虱Saccharosydne procerus(Matsumura)是为害茭白的一种害虫,在江苏南京以滞育卵在茭白的枯叶组织中越冬,一年发生五代,主要以三、四代在7、8月份为害大田栽培的茭白;试验明确了长绿飞虱为单食性害虫,只为害茭白,在水稻和游草上不能生存和繁殖后代;成、若虫生活在叶片上,有群集性,成虫有趋光性;未发现短翅型成虫,营两性生殖,未交配的雌虫能产卵,但不能孵化;成虫产卵于叶片中脉组织内,每雌虫平均产209粒。本文最后对长绿飞虱提出初步的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4.
据调查,浙南山区缙云县茭白病虫害有胡麻叶斑病、锈病、纹枯病、长绿飞虱、二化螟,严重影响茭白的优质高产。要控制茭白病虫害,应实行合理轮作,清洁田园,调酸增钙,健身栽培和选用对口药剂等综合措施相配套的优化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通过定点系统调查,初步明确嘉兴市单季秋茭白主要病虫害有锈病,灰心斑病,胡麻斑病,蚜虫,长绿飞虱,二化螟等。对这些病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根据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提出了茭白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有效控制茭白有害生物的发生为害,生产绿色安全的茭白产品提供技术支撑,综述昆虫性信息素诱杀螟虫技术、诱虫植物诱杀二化螟技术、特定波长光源诱杀二化螟技术、黄色粘虫板诱集长绿飞虱技术、茭白田轮作套养控害技术、释放寄生性天敌寄生二化螟技术、杀虫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剂的应用技术、高效安全防治药剂的筛选以及先进植保器械的发展趋势等9个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庆元高山冷水田茭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洲 《浙江农业科学》2014,1(12):1847-1848
以庆元县高山蔬菜的反季节冷水田茭白为研究对象,针对庆元高山茭白主要发生的二化螟、长绿飞虱、锈病、纹枯病、胡麻斑病、瘟病等病虫害,建立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8.
研究报道了浙江省茭白主要害虫长绿飞虱的卵、若虫、成虫的形态特征,长绿飞虱的生活史、生物学特性、主要天敌。长绿飞虱在浙江一年发生5代,以滞育卵在茭白枯叶、枯鞘中越冬。第2,5代是主害代,第3,4代受高温气候影响,发生和为害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9.
长绿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绿飞虱Saccharosydne procerus(Mots.)是危害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的主要害虫,我省各地均有分布。严重危害时,茭白整株枯黄,叶片卷曲枯死,植株矮小,严重影响茭白产量。丁锦华等曾对此虫的形态学及生物学习性有过报导,我们于1981—1983年对长绿飞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也进行了研究。材料与方法在本院农场与邗江县运西公社茭白田设点系统调查,按棋盘式取样方法每5天调查一  相似文献   

10.
外界环境对褐飞虱翅型分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室内、室外条件下从光照、虫口密度及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翅型分化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在短光照、密度为20头/株以下时,雌虫褐飞虱短翅率在87.22%以上,利于短翅型雌虫褐飞虱形成;在长光照、密度在10头/株以上时,雌虫褐飞虱短翅率在46.67%以下,利于长翅型雌虫褐飞虱形成.室外条件下,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翅型分化影响不一样,感虫水稻品种上短翅型雌虫褐飞虱比例较高.同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雄虫褐飞虱的短翅率都不是很高,即外界环境条件对雄虫褐飞虱翅型分化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利用离体接种方法对搜集的30份茭白种质资源进行了锈病和胡麻斑病的抗性测定,结果鉴定出对锈病具有抗性的材料8份,其中高抗品种3份,抗性品种2份,中抗品种3份。对胡麻斑病具有抗性的品种材料15份,其中高抗品种4份,抗性品种4份,中抗品种7份。  相似文献   

12.
二化螟的采集与室内饲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水稻主要害虫二化螟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介绍了成虫、卵块和幼虫田间采集及室内茭白饲养方法。  相似文献   

13.
茭白田二化螟越冬代幼虫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茭白田二化螟越冬代幼虫的种群年龄结构、幼虫存活率以及它们在茭白残株上的分布情况,并对其冬后取食行为和化蛹动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二化螟越冬代幼虫龄期极不一致,幼虫存活率为78.62%;越冬幼虫大多身体蜷缩成半圆形或圆形,位于离泥土面0~5 cm的茭白苔管处;4~6龄越冬幼虫均有取食现象,且不同龄期幼虫取食比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未取食的个体化蛹进度快于取食个体,未取食个体以4龄幼虫的化蛹时间较早。  相似文献   

14.
小麦品种抗麦红吸浆虫鉴定及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4—2006年利用一套较完整的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对425份生产推广品种(审定品种)、优质麦、区试品种及品种资源进行了抗麦红吸浆虫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差异显著,抗性较好的品种(系)有56份,其中高抗占13.18%、中抗占12.71%、低抗占23.29%、感虫占20.47%、高感占30.35%。在近年已审定品种中,石7221、良星99、1457、衡71-3、中麦9、石新822、石家庄11号7个品种对麦红吸浆虫均表现出较稳定的抗性。鉴定出对麦红吸浆虫抗性较好的新品系18份,没有鉴定出对麦红吸浆虫抗性较好的优质麦品种,其鉴定结果为生产和育种部门利用抗虫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稻田和茭白田越冬代二化螟成虫习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水稻田越冬代二化螟最早于4月26日开始羽化,其羽化始盛期为5月9-10日,高峰期为5月13-14日,盛末期为5月18-19日,茭白田越冬代二化螟的始见蛾日为5月5日,比水稻田二化螟迟了9d,羽化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依次为5月11-12日,17-18日和23-24日,均比水稻田二化螟迟2-5d。水稻田二化螟越冬幼虫的存活率和化蛹率分别为67.30%和70.06%,茭白田二化螟则分别比其低20.90%和21.69%;二者的羽化率差不多,分别为90.28%和89.19%,水稻田二化螟羽化成虫的雌雄性比为1:1.44,而茭白田二化螟则接近1:1,产卵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田和茭白田二化螟均喜在茭白植株上产卵。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浙江田间转cry1C基因水稻T1c\|19和转cry2A基因水稻T2A\|1对靶标害虫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性及对主要非靶标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亲本对照明恢63相比,这两种转Bt基因水稻在整个生育期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都具有极强的抗性,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减少98%以上,二化螟枯心/白穗率减少87%以上;而对非靶标害虫稻飞虱以及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数量均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耕作制度改变、超高产品种种植面积扩大及害虫抗药性等原因,致使稻螟年年发生,对水稻的高产优质造成严重威胁。文章简要分析了东北地区二化螟发生规律及危害上升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稻品种(系)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自然感虫条件下,对10个水稻品种及16个新品系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性进行了比较,筛选出对二化螟具有较强抗性的品系4个:华2048A/08HNZ001、华1971A/08HNZ001、华1517A/08HNZ001、华2048A/08HNZ004;对二化螟具有一定抗性的品种5个:株两优211、粳籼89、玉香油占、中组14、99优644。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高抗性的品系5个:华2048A/08HNZ004、华1971A/08HNZ001、华2048A/08HNZ001、华1517A/08HNZ001、华1971A/08HNZ003;对稻纵卷叶螟具有一定抗性的品种1个:玉香油占。  相似文献   

19.
二化螟对转CpTI基因水稻的抗性演变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转CpTI基因(单基因)的水稻明恢86(MH86CpTI)为对象,以明恢86(MH86)为对照,通过室内汰选等一系列试验,研究二化螟对MH86CpTI的抗性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经过17代汰选的二化螟对MH86CpTI表现出一定的抗性特征,表现在喂食MH86CpTI稻秆的二化螟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由F0的(89.27±5.63)%到F16只有(58.34±9.0)%;对二化螟生长发育如幼虫体重、体长、蛹期、孵化率等指标的影响也逐代减小.表明经汰选后的二化螟对MH86CpTI的适合性逐代增强,进入早期抗性阶段.可预测出二化螟对转基因水稻存在一定的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优化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及评价,研究陆地棉种质资源对枯萎病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ordicae)7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为棉花抗病育种提供基础抗源。【方法】以265份陆地棉为材料,利用伤根灌菌液法于室内进行棉花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以新疆材料军棉1号为感病对照品种,调查记录病级,以相对病情指数作为评价抗性类型指标。【结果】无免疫(I)枯萎病的品种(系),具有高抗(HR)特性的品种(系)5份,抗病(R)特性的品种(系)78份、耐病(T)特性的品种(系)130份、感病(S)特性的品种(系)材料52份,占枯萎病抗性鉴定品种(系)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9%、29.4%、49.1%和19.6%。【结论】耐枯萎病的品种(系)最多,具抗病性品种(系)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